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陈红芬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8):1021-1022
随着经济增长和都市化进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1].肥胖不但导致儿童青少年的身心疾患和生理功能障碍,影响学习能力,而且相当多患儿会把肥胖带入成年,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部分肿瘤等提前发生[2].有关研究已证实,超重、肥胖是儿童青少年血压增高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3-7].为全面了解丹阳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血压偏高情况,为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10年丹阳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逐年增长的态势十分明显,已成为学生常见病中检出率最高的病种[1-2].近视也是世界范围内儿童青少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可导致注意力深度和广度受限,辨认远处和精细目标下降[3-4].我国2007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及2008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方案》,对预防学生的近视状况提供了政策支持[5].本研究通过对怀柔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开展视力不良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何春刚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1):1734-1736
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为静坐时间增加、体力活动水平下降,导致体内脂肪大量堆积,产生超重和肥胖,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1-3].相对于显性肥胖,隐性肥胖对人们的健康带来更大的威胁[4].隐性肥胖指体质量指数(BMI)在正常范围,但身体脂肪比例超出正常水平[5].有关研究显示,儿童青少年隐性肥胖率正不断上升,并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6].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儿童少年肥胖发生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快速上升趋势[1].伴随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高血压、血脂紊乱症、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逐渐伸延至儿童青少年人群,甚至导致成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发生[2].美国心脏协会2009年发表声明,呼吁人们关注儿童青少年尤其是超重肥胖者MS的问题[3].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萧山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为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单纯性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日益引起关注,已成为影响中国儿童健康的常见病[1].儿童期肥胖不仅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且可能发展为成人期肥胖[2].因此,本研究于2006年对内蒙古包头市中小学生进行单纯性肥胖现况调查,为今后开展青少年肥胖的防制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儿童肥胖的快速流行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2].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不仅造成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下降等各种行为问题[3],还会增加成人期发生肥胖的危险,并且导致很多在成年期发生的与肥胖相关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疾病在儿童期出现[4-5].大量的研究显示,儿童期的肥胖与高血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超重和肥胖儿童高血压的患病危险分别是正常体重的3.3和3.9倍[6].因此,预防儿童肥胖是减少肥胖相关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了解重庆市6~13岁儿童肥胖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可以为开展相关的干预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血压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也在快速增长,高血压的发病呈现低龄化的趋势.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不仅与儿童青少年时期高血压、代谢紊乱等疾病危险因素有关,而且可导致成年期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升高[1].为全面了解江苏省苏州市中小学生血压状况及与其年龄、脉搏、体质量指数(BMI)之间的关系,本文对2013年苏州市中小学生健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相关部门制订儿童青少年高血压防治策略与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诸多变化,肥胖人数日益增多,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亦逐年增高[1].近20年来,7~18岁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增加了0.6 kg/m2,腰围增加了1 cm,超重肥胖率从8.1%上升到18.0%,腹型肥胖率从15.3%上升到28.9%[2].肥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最突出的营养问题[3-4].肥胖严重影响了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肥胖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的检出率高于体重正常的儿童青少年,且随着超重的程度增加,检出率亦呈上升趋势[5-6].此外,儿童青少年时期肥胖也是成年人罹患高血压、高血脂、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7].  相似文献   

9.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成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前全球有1.55亿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3000万~4000万儿童青少年肥胖[1].儿童肥胖的流行病学报道越来越多,其全球流行趋势已引起高度关注[2].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发现,2000年我国发达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呈全面流行趋势[3].同时,国内的很多研究也表明,我国的青少年肥胖发展速度比欧美发达国家发展速度还要快[3-4].所以,有学者预测,如不加以控制,到2010年我国7~18岁的儿童青少年肥胖比例男性将达到18.46%,女性为9.18%[5].  相似文献   

10.
儿童肥胖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2].近40 a来,儿童肥胖以发达国家为首正在向全球范围蔓延.据WHO估计,2010年约有4 300万5岁以下儿童超重,其中发达国家占800万,发展中国家高达3 500万[2].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先后经历了5个阶段[3],但自2000年进入快速流行期后,在极低的基数上成倍增长[4].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4.5%,肥胖率为2.1%[4].基于儿童肥胖的严峻形势,国内外诸多学者都着力于儿童肥胖影响因素和干预模式的研究,现就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任婷婷  刘建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1):1694-1696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1985年我国学生的超重率在1%~2%之间,肥胖率在0.1%~0.2%之间[1],2014年我国城、乡男生的超重肥胖率分别为28.19%和20.26%;女生为16.40%和12.77%[2],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呈现增长趋势.导致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因素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为儿童青少年的视屏时间过长[3-4].每天视屏时间超过2h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与视屏时间2h以内的相比,超重肥胖率较高[5].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青少年肥胖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我国伴随经济增长和都市化进程,儿童青少年肥胖增势迅猛,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1].本文利用2006~2009年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数据进行分析,为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外文化大量引入等社会背景下有其独有的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呈暴发式增长.1985-2010年,我国7 ~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由1.11%增至9.62%,肥胖检出率由0.13%增至4.95%[1].肥胖给人类尤其是儿童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由其引起的成年期肥胖及其他各种慢性病更是重要的长期后果之一[2].全面掌握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肥胖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宜干预措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正>近十余年来,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率逐年增加,儿童肥胖被定义为“疾病的肥胖”~[1]。研究表明,青少年肥胖与成年心血管疾患和糖尿病的患病密切相关~[2]。在关注青少年肥胖的同时,部分中小学生偏食和挑食等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营养不良也威胁着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3]。近年来,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双重负担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之一~[4]。中小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营养状况直接  相似文献   

15.
儿童青少年肥胖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2002年被WHO列为造成人类疾病负担的全球十大一级危险因素,其危害超过了成人肥胖.相关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肥胖与许多成年期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导致这些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急剧上升[1].除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外,相关研究还发现,儿童青少年肥胖与一些肿瘤(如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风险增加具有明显相关性[2].  相似文献   

16.
儿童超重和肥胖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在近30年里,美国儿童的平均体重已增加超过5 kg,这意味着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儿童超重或肥胖,这个比率在一些中低收入国家中甚至更高[1].在中国,1986-2010年,0~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从0.80%上升至5.90%[2];1985-2014年,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肥胖检出率更是从0.1%持续上升至7.3%,增长了72倍[3].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童年期肥胖的个体在成人时很可能仍然肥胖,进而增加患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4].肥胖病因复杂,但一些个体行为与肥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5-6],称之为肥胖相关行为,一般包括饮食相关行为、体力活动相关行为和久坐行为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父亲参与教养与儿童肥胖相关行为之间存在关联,这为儿童肥胖预防控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付志聪  张静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9):1427-1432
在短短40年内,全世界儿童和青少年肥胖人数增加了10倍以上,从1 100万增加到1.24亿,儿童肥胖已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1].与此同时,我国儿童肥胖率也在不断攀升,甚至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已超过部分发达国家水平[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2014年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14%和7.26%,分别较1985年增长了近10和55倍,超重、肥胖合计人数也由615万增至3 496万.有研究表明,与健康体重者相比,肥胖儿童青少年更容易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3].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肥胖还具有延续到成年期的倾向,从而增加成年后患多种慢性病与早逝的危险.国际肥胖联合会预测到2025年,中国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的总人数及因此带来的慢性病患病人数都将排在世界第1位[4].  相似文献   

18.
伤害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自身特点,是伤害的高发人群.为探讨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强度及其特征,为预防青少年伤害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10月笔者对宁阳县中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9.
潘燕  侯春光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8):1211-1213
有研究证实,儿童青少年时期超重或肥胖是成年肥胖的预测因子,不但影响儿童少年的身体发育,而且增加儿童少年乃至成年期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紊乱等的患病风险[1];另外,超重或肥胖还容易导致青少年一些心理损伤或行为偏离,并将随着肥胖状况的保持使其延续或不断发展直至成年期[2].因此,对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进行研究,寻求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调节超重肥胖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针对超重肥胖青少年采取一些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对减肥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3].本研究拟采用运动、饮食、心理等联合干预的方法对减肥效果进行研究,旨在建立减肥健康理念,为防治青少年肥胖,促进其生长发育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小学生肥胖日趋严重,关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发现,2000年我国发达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呈全面流行趋势^[1]。为了解杨浦区中小学生的肥胖流行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我们于2008年对杨浦区中小学生肥胖现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