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列腺癌65%位于周围带(PZ)、约30%位于移行带(TZ)。影像学检查包括MRI与超声对TZ前列腺癌的检出都困难,其原因是TZ为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的好发部位,而BPH表现多样。质子MR波谱(MRS)已成功用于PZ前列腺癌的诊断,其基础是胆碱化合物(Cho)升高及柠檬酸盐(Cit)水平减低。(Cho Cr)/Cit比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中分离前列腺癌类干细胞并进行初步鉴定,为前列腺癌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用含血清及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前列腺癌PC-3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不同培养条件下前列腺癌类干细胞的比例,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前列腺癌类干细胞,MTT法测定并比较前列腺癌类干细胞与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倍增时间,观察前列腺癌类干细胞诱导分化过程及其分化后细胞的双重免疫荧光表达.结果 少量PC-3细胞能在添加了人表皮生长因子(EGF)、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人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存活并形成悬浮细胞球团,无血清培养基中前列腺癌类干细胞比例(1.43%)显著高于含血清培养基(0.41%,P<0.05).前列腺癌类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培养7d的细胞数为9.6×10~5个)强于前列腺癌细胞(培养7d的细胞数为3×10~5个,P<0.000 5),倍增时间(21.90h)短于前列腺癌细胞(28.38h,P<0.000 5),免疫荧光显示前列腺癌类干细胞表达CD133;前列腺癌类干细胞球可在含血清培养基中贴壁分化,且双重荧光检测显示其同时低表达CD44和CD133.结论 体外培养的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中含有少量能表达前列腺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前列腺癌类干细胞,并可通过无血清培养基富集这类类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子成像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miPSMA)评分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以及前列腺癌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是否可预测D'Amico危险度等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68Ga-PSMA-11 PET/CT影像及临床资料,将miPSMA≥2分诊断为前列腺癌,最终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miPSMA评分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根据D'Amico风险组分层将前列腺癌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中低危组,比较两组前列腺癌灶的SUVmax差异。结果38例患者中,前列腺癌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6例;miPSMA评分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3%(29/32)、66.67%(4/6)、86.84%(33/38)、93.55%(29/31)和57.14%(4/7)。高危组21例和中低危组1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SUVmax分别为24.99±28.18和11.29±1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结论miPSMA评分诊断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但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较差;单独依据SUVmax无法预测前列腺癌的D'Amico危险度等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I-RADS联合游离型前列腺抗原占总前列腺抗原比例(fPSA/tPSA)诊断前列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81例,给予MP-MRI检查,同时检测fPSA/tPSA。结果最终确诊前列腺癌患者49例,非前列腺癌患者32例;前列腺癌组fPSA/tPSA为(0.25±0.07),明显低于非前列腺癌组,而前列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PI-RADS)评分为(4.00±0.72)分,明显高于非前列腺组(P0.05);fPSA/tPSA、PI-RADS评分及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4、0.730和0.882,P0.05。结论 MP-MRI在诊断前列腺癌中有较多应用价值,其PI-RADS联合fPSA/tPSA可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94例临床拟诊前列腺疾患患者的MRI,探讨M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与诊断符合率;通过分析MRI对前列腺癌漏诊、误诊的原因,以期提高M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及诊断符合率。方法:本研究中选取的94例临床诊断前列腺疾病的患者均行MRI、DRE、B-US检查及PSA化验检查。MRI常规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T2加权扫描(T2WI)及自旋回波(SE)T1加权扫描(T1WI),部分采用脂肪抑制序列(STIR)或加扫矢状位、冠状位;磁共振检查结果与其它检查结果、临床诊断及平行试验进行对照。结果:M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为82.69%,特异度为90.48%,似然比为8.6827,诊断符合率为86.17%,正确诊断指数为0.7317;平行试验对前列腺癌诊断敏感度为98.08%,特异度为85.71%,似然比为6.8654,诊断符合率为92.55%,正确诊断指数为0.8379;二者对前列腺癌诊断敏感度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MRI脉冲序列对各种病变显示率不同;设置适当的脉冲序列、扫描方位及参数,并仔细观察影像学所见,可以明显减少病变的漏诊;MRI表现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有利于病灶的鉴别诊断,较大地提高前列腺疾病诊断符合率;平行试验可以明显提高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比较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2种病变的开始强化时间(To)、达峰时间(Tmax)、强化速率(Vin)、清除速率(Vout),以鉴别均表现为流出型曲线的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方法:回顾性分析表现为流出型曲线的29例前列腺癌、21例前列腺炎患者的强化参数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前列腺癌组的To、Tmax、Vin、Vout均快于前列腺炎组(均P0.05)。结论:强化参数对表现为流出型曲线的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在外周带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外周带前列腺炎及2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MRI及MRS资料,计算T2WI低信号区(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C/C)比值,比较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CC/C比值差异;同时以对侧正常区的波谱曲线作为参照标准,比较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波谱曲线的异同.结果 前列腺癌CC/C比值为3.0±2.48,前列腺炎CC/C比值为5.2±7.08,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06).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MRS曲线均表现为枸橼酸盐(Cit)峰明显下降,但前列腺癌胆碱(Cho)峰明显升高,而前列腺炎Cho峰无明显变化.结论 CC/C比值在鉴别外周带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中的价值不大,而Cho峰的变化具有重要价值,Cho峰越高,前列腺癌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Tofts模型对中央叶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于鄂东医疗集团黄石中心医院泌尿外科诊断为中央叶前列腺癌患者28例(中央叶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患者32例(前列腺增生组)为研究对象。采取DCE-MRI Tofts模型对两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血管外细胞外间歇体积百分比(V_e)、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K~(trans)、K_(ep)、V_e判断中央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价值。结果中央叶前列腺癌组K~(trans)、K_(ep)、V_e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K_(ep)诊断中央叶前列腺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0.89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_e值诊断中央叶前列腺癌ROC曲线下面积为0.628,与K~(trans)、K_(ep)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 Tofts模型可用于中央叶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K~(trans)、K_(ep)表达为重度诊断效能,V_e表达为较弱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65 %位于周围带(PZ)、约30 %位于移行带(TZ)。影像学检查包括MRI与超声对TZ前列腺癌的检出都困难,其原因是TZ为前列腺良性增生(BPH )的好发部位,而BPH表现多样。质子MR波谱(MRS)已成功用于PZ前列腺癌的诊断,其基础是胆碱化合物(Cho)升高及柠檬酸盐(Cit)水平减低。(Cho +Cr)/Cit比值、直肠内线圈MRI加上MRS对检出PZ前列腺癌具有很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该研究目的是确定TZ前列腺癌是否也具有独特的代谢特征,并可为MRS所检出。130例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病人行直肠内线圈MRI及1H -MRS ,设备为1 5TSignaMR仪。SE横…  相似文献   

10.
RhoA/ROCK Ⅰ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RhoA和Rho激酶Ⅰ(ROCKⅠ)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探讨RhoA/ROCKⅠ信号传导途径在前列腺癌形成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8年5月住院手术的前列腺癌患者20例(前列腺癌组),年龄57~86(73±7)岁,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并留取前列腺癌组织,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年龄50~83(71±7)岁,行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留取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前列腺癌与增生前列腺组织中RhoA和ROCKⅠ蛋白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组RhoA和ROCKⅠ蛋白的表达水平(0.225±0.068、0.273±0.070)均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0.126±0.047、0.176±0.040,P<0.01)。相关分析显示,RhoA与ROCKⅠ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87,P<0.01)。结论RhoA和ROCKⅠ蛋白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增加,且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RhoA/ROCKⅠ信号传导途径可能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温淑蓉 《放射学实践》2016,(11):1076-1079
目的:探讨表现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分析法鉴别诊断中央带前列腺癌和T2 WI低信号增生结节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中央腺体(CG)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和24例T2WI低信号增生结节患者(增生结节组)的MRI图像,所有患者行磁共振DWI检查,b值为0、1000 s/mm2.在MR上确定前列腺癌和增生结节病灶,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并比较两类病变的平均ADC(ADCmean)值和第10百分位数ADC值(10% ADC).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10% ADC和ADCmean鉴别CG前列腺癌与T2 WI低信号增生结节的效能.结果:共计32处前列腺癌病灶和28处增生结节纳入研究,增生结节的10% ADC和ADCmean值分别为(0.81±0.14)×101、(1.03±0.17)×10-3mm2/s,前列腺癌10% ADC和ADCmean值为0.64±0.12和0.83±0.15,均明显低于增生病变(P<0.05).10%ADC值鉴别前列腺癌和增生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明显高于ADCmean(0.81) (P<0.05).结论: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有助于提高中央带前列腺癌与T2 WI低信号增生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观察前列腺癌部位声像图特点并与病理对照,以便帮助对前列腺癌诊断及穿刺点的正确选择,提高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方法:总结64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112个部位的经直肠超声声像图,观察有无异常回声肿块和异常血流区域。结果:112个前列腺癌部位其经直肠超声(TRUS)检查发现异常的有90个,占80.4%;TRUS检查未发现可疑之处的为22个,占19.6%。结论:TRUS可作为诊断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穿刺活检穿刺点选择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DWI ADC值和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所得Gleason评分评估前列腺癌侵袭性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经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于1.5 TMR扫描仪上行前列腺DWI检查,并进行了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以前列腺癌根治术标本为参考,测量前列腺癌灶的ADC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癌灶ADC值与前列腺癌根治术标本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以及穿刺活检所得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根治术标本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癌灶ADC值和穿刺活检所得Gleason评分区分前列腺低级别癌和中高级别癌的效能.结果 前列腺穿刺活检评估前列腺癌根治术标本Gleason评分的准确率为41.2% (21/51),11.8% (6/51)患者Gleason评分被高估,47.0% (24/51)患者GS被低估.51例患者前列腺癌灶的ADC值平均为(0.974±0.194)×10-3 mm2/s,35例中高级别前列腺癌平均ADC值为(0.907±0.160)×10-3 mm2/s,16例低级别前列腺癌平均ADC值为(1.121±0.185)×10-3 mm2/s.前列腺癌灶ADC值与前列腺癌根治术标本Gleason评分存在负相关性(r=-0.761,P<0.01),而穿刺活检所得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根治术标本Gleason评分不存在相关性(r=0.187,P=0.189).ADC值和穿刺活检所得Gleason 评分区分前列腺低级别癌和中高级别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7和0.689.结论 前列腺癌灶的ADC值预测前列腺癌侵袭性优于穿刺活检所得Gleason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在周围区及中央腺区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7月~2017年6月间在我院行前列腺MRI检查,并且有穿刺活检或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结果的114例患者,测量可疑病灶的传输常数(K~(trans))、回流常数(K_(ep))及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_e),分别比较周围区及中央腺区前列腺癌与相应良性病变的K~(trans)、K_(ep)及V_e差别,并确定最优诊断阈值。结果 114例患者包括32例周围区前列腺癌,22例中央腺区前列腺癌,60例良性前列腺病变。周围区前列腺癌和良性病变的K~(trans)、K_(ep)及V_e均有显著差别(t:8.177、7.872、2.740;P:0.001、0.001、0.008)。K~(trans)和K_(ep)在周围区前列腺癌的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K~(trans)最优阈值为0.090min~(-1),敏感性84.4%,特异性84.3%。K_(ep)最优阈值为0.360min~(-1),敏感性81.2%,特异性86.3%。中央腺区前列腺癌和良性病变的K~(trans)、K_(ep)及V_e值均无明显差别(t:1.108、1.060、0.516;P:0.271、0.292、0.608)。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_(ep)及V_e有助于周围区前列腺癌的诊断,尤其是K~(trans)、K_(ep),但对中央腺区前列腺癌可能没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多参数成像(mp-MRI)对前列腺癌诊断效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经穿刺病理证实的8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前列腺癌组38例,前列腺良性病变组44例),采用T_2WI、DWI、~1H-MRS及DCE-MRI扫描,对各序列图像及参数进行分析、测量,以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不同序列的诊断效能。结果 1)38例前列腺癌,44例前列腺良性病变(前列腺增生23例、增生伴慢性炎21例);2)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良性病变组的各参数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 05);3)各序列ROC曲线分析显示,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为DWI(AUC=0.96)、DCE-MR(AUC=0.93)、~1H-MRS(AUC=0.87)、T_2WI(AUC=0.77);4)3.0T mp-MRI前列腺癌多参数成像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74%、86.36%、90.24%。结论 3.0T mp-MRI对前列腺癌诊断效能由高到低依次为DWI、DCE-MRI、~1H-MRS、T_2WI。mp-MRI联合诊断能提高前列腺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多参数MRI纹理分析法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鉴别低危与中高危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61例前列腺癌病人,中位年龄66岁(42~89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范围3.4~300 ng/mL,并进行Gleason(GS)评分。其中低危(GS≤6分)病人10例,中高危(GS≥7分)病人51例。所有病人均行前列腺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基于T2WI勾画三维兴趣区(ROI),使用纹理分析软件(Matlab)提取ROI的直方图纹理特征参数(熵、偏度、峰度和方差),并计算平均ADC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T2WI和ADC图上各直方图纹理参数及平均ADC值在低危前列腺癌、中高危前列腺癌及正常外周区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并评价定量纹理参数对低危和中高危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ADC图及T2WI上,3组之间各诊断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危前列腺癌在ADC图上平均ADC值的AUC(0.88)最大,在T2WI图纹理分析中,方差值AUC(0.88)最大。低危和中高危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ADC图和T2WI的纹理参数中熵值AUC最大,分别为0.87和0.79。结论多参数MRI纹理分析可用于诊断前列腺癌,并能为鉴别诊断低危与中高危前列腺癌提供可靠的量化信息,其中熵值有助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浕(HIF-1浕)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探讨HIF-1浕和MVD在前列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测定30例前列腺癌和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标本中HIF-1α的表达和MVD计数,对HIF-1浕的表达和MVD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HIF-1α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BPH(P<0.05),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前列腺癌组织中MVD计数也显著高于BPH组织,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和MVD计数之间呈正相关(r=0.835,P<0.05)。结论 HIF-1α与前列腺癌的新生血管形成密切相关,提示HIF-1α可能在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Fas、FasL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 49例前列腺癌 (Pca)组织、2 2例前列腺增生症 (BPH)组织和 14例正常前列腺 (NP)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①Fas、FasL表达于所有被检测的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及正常组织中 ;②Fas在BPH中表达强度最强 ,在Pca中表达强度最弱 (P <0 .0 5 ) ;③FasL在三组间表达强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④ 17例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AD Pca)组织中Fas表达强度比 9例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AI Pca)显著。由此推论Fas系统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在多参数MRI上基于不同感兴趣区的影像组学对前列腺癌侵袭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来自两个不同中心经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中心1纳入123例作为训练队列,53例作为内部验证队列。中心2纳入69例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队列。在多参数MRI上采用两种不同的分割方式:分割前列腺区域和病灶区域,经过特征提取与降维,得到影像特征集合,利用逻辑回归算法,基于3种组学特征集合建立了3种组学模型:模型1(基于前列腺区域),模型2(基于病灶区域),模型3(基于前列腺+病灶)。分析与前列腺癌侵袭性相关的临床特征,建立影像组学特征+临床特征的联合模型(模型4)。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比较每个模型在评估前列腺癌侵袭性方面的表现。结果 基于前列腺区域的感兴趣区保留了57个最佳特征,基于病灶区域的感兴趣区保留了27个最佳特征,基于前列腺区域+病灶区域的感兴趣区域保留了64个最佳特征。与仅分割前列腺区域的模型(AUC 0.89)和仅分割病灶区域的模型(AUC 0.87)相比,同时分割前列腺和病灶的模型(AUC 0.92)在评估前列腺癌侵袭性方面表现更好,并且与结合了组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的联合模型性能(AU...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前列腺癌的ADC值与病理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生物学特性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40例前列腺癌行MR DWI扫描,b值为800 s/mm2。测量各病例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与病理Gleason评分进行对照,统计分析是否存在差异性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40例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5~6分,7分,8~10分分别为11例,14例,15例,平均ADC值分别为(1.11±0.24)×10-3mm2/s、(0.96±0.27)×10-3mm2/s及(0.83±0.13)×10-3mm2/s,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F=3.69,P<0.05);前列腺癌的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43,P<0.05)。结论前列腺癌的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ADC值有可能作为非侵袭性手段来判断前列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