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龙岗区居民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实际需求,为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龙岗区社区居民232人和外来工19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社区公众而言,95.7%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需要接受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对疾病防治知识需求前3位是传染病(22.1%)、免疫接种(20.7%)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2%),最希望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16.4%)、消毒隔离措施(12.3%)和疾病预防(12.3%),最感兴趣的健康教育传播方式是免费宣传小册子(16.2%)、网络知识(14.4%)和书籍(12.7%);对外来工而言,87.5%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需要接受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对疾病防治知识需求前3位是传染病(22.7%)、劳动保护和职业病(20.5%)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9%),最希望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18.6%)、预防措施(13.9%)、危害程度(12.8%)和合理饮食及注意事项(12.8%),最感兴趣的健康教育传播方式是免费宣传小册子(21.9%)、墙报宣传栏(13.0%)、书籍(12.2%)。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社区居民及外来工对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实际需求。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龙岗区社区居民和外来工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公众认为疾病防治知识需求前3位是传染病(41.81%)、免疫接种(39.22%)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0.60%),最希望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37.93%),最感兴趣的健康教育传播方式是免费宣传小册子(30.17%);外来工认为疾病防治知识需求前3位是传染病(26.56%)、劳动保护和职业病(23.96%)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79%);最希望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28.65%),最感兴趣的健康教育传播方式是免费宣传小册子(28.13%)。结论对不同对象提供疾病防治知识的内容和方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应有针对地开展健康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3.
戎志东  谢贝闰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3):210-211,217
目的了解本地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知识需求现状,探索制作适合不同人群的相关资料及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形式。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地户籍农村居民400名、本地户籍城市社区居民200名及外来务工人员2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0.5%的外来务工人员及91.2%的本地居民需要疾病防治和卫生保健知识。电视是当前不同人群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占75.0%。40.1%的农村居民从广播获得相关知识。42.3%外来务工人员靠人际传播获得相关知识。分别有22.0%、19.4%和13.1%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外来务工人员从健康教育机构获取健康知识。结论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对健康知识的需求量大;电视仍然是不同人群获取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3种人群从健康教育机构获得健康知识的比例均较低,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逐步提高健康教育机构传播健康知识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外来务工人员健康知识、行为及需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现状,评价其知信行水平及健康需求,找出该人群的健康隐患及探索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策略。方法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50名18岁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慈溪市健康教育所自行设计。结果外来务工人员以青壮年为主,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基本生活条件差。艾滋病3个主要的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54.2%,吸烟率为24.8%,不知道国家对结核病减免政策者占62.8%。90.5%的外来务工人员迫切需要疾病防治和卫生保健知识。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得到疾病防治和卫生保健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大众媒体占65.0%,同乡间人际传播占42.3%。结论外来务工人员预防和保健知识掌握情况较差,整体卫生意识淡薄,对健康知识的需求量大,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并制定有利于健康的相关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青浦区外来务工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状况与需求。方法采用分层随机调查,抽取上海市青浦区外来务工人员1001人,采用面对面询问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行业外来务工人员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不同,外来务工人员需求的健康知识居前三位的是传染病防治知识(85.5%)、生理卫生知识(69.2%)和慢性非传染病知识(68.5%);在众多的健康教育资料获得途径中,排前三位的是电视节目(87.5%)、卫生科普报刊书籍(66.4%)和广播电台卫生节目(51.2%)。结论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知识水平有待加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有差异,对不同行业外来务工人员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海宁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海宁市不同场所的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获取知识的途径、方式等,为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式,对海宁市城郊结合部、建筑工地、工业企业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在征得被访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由医务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结果本次共调查了1527人,被调查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答对率为56.71%,艾滋病防治知识答对率为57.4%,获得艾滋病信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媒介了解,占50.56%,在建筑工地中的务工人员中,通过亲戚朋友同事间获得艾滋病信息者占35.45%,被调查对象中以企业外来艾滋病知识掌握相对较好,达到了67.21%。结论必须进一步强化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进行行为干预,以提高其艾滋病知识水平,促使其建立良好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学高年级学生对青春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为在小学生中深入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6月选取厦门市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学五六年级所有学生进行青春期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高年级小学生中有月经来潮的女生占被调查人数的23.76%;出现首次遗精的男生占被调查人数的17.39%,学生获取青春期健康知识的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占82.87%,获取青春期健康知识的方式以别人的口述为主(37.50%)。不同年级男女生对青春期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略有差异,对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健康知识的态度也各不相同,多数学生希望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为他们答疑解惑。结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青春期健康教育知识相对贫乏,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辖区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方法随机选择辖区厂企的外来务工人员32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外来务工人员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的知晓率为54.15%,对艾滋病传播知识的知晓率为46.26%;外来务工人员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低龄、低文化程度、预防艾滋病传播知识的缺乏。结论对外来务工人员深入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控制艾滋病的蔓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昆山市外来务工人员对乙型肝炎相关防治的认知和行为,为针对性地制定有效防治乙肝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选择城区及乡镇各1个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20名外来务工人员接受了调查,其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8.6%,高于江苏省同人群平均水平;外来务工人员对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不高,其中“日常生活工作接触会传播 HBV”的答对率最低,为58.3%,女性的知晓率高于男性,文化程度高的知晓率较高;外来务工人员乙肝危险行为相对较多,文化程度高的外来务工人员健康行为好于文化程度低的;外来务工人员获得乙肝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宣传栏、电视、网络和书籍。结论目前外来务工人员仍未能正确、全面地掌握乙肝的防治知识,应采用外来务工人员更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自我防病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辽宁省本溪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抽样抽取不同行业年龄在15~65岁人员为调查对象。结果共调查798人,以青壮年、男性、已婚、初中学历为主,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均超过70%,但是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低仅为57.64%;最近1年22.56%有过婚外和商业性性行为,婚外性行为每次使用安全套仅为14.29%,商业性行为每次使用安全套者占20.39%,11人(1.38%)有吸毒行为;最近1年接受免费安全套的占22.93%(183/798),接受艾滋病性病免费宣传材料的占36.72%(293/798)。结论外来务工人员是艾滋病知识的薄弱人群,应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减少高危性行为,增加自我保护意识,转变不良行为,从而有效控制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江苏省淮安市常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布状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9至12月对淮安市15~ 69岁3 480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分为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技能等三个维度;按健康问题分为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和其他等6类.对健康素养水平影响因素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480名调查对象具备健康素养水平的人数为424名,健康素养水平为12.2%.单因素分析显示,城乡、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人群、家庭年收入高低,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农村,城市对健康素养影响的OR (95% CI)值为1.558(1.234~ 1.966);相对于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对健康素养影响的OR(95%CI)值分别为4.651 (2.327~9.295)、9.833 (5.121~ 18.880)、15.451 (7.798~ 30.615)和22.937(10.766~ 48.870);相对于公务员,医务人员对健康素养影响的OR(95%CI)值为3.789(1.292~11.114);相对于家庭年收入<30 000元,≥30 000元对健康素养影响的OR(95%CI)值为1.478(1.149~1.901),是健康素养的促进(危险)因素.结论 淮安市15~ 69岁常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2.2%,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加强健康素养干预和监测研究,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促进健康素养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北京市幼儿家长手足口病认知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北京市幼儿园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状况,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市选取8所公立和4所打工子弟幼儿园,每个幼儿园按照大中小班各选取一个班,对选中学生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814人,公立幼儿园幼儿家长603人,打工子弟幼儿园幼儿家长211人;男女性别比为1:1.81;家长年龄以30~39岁年龄组最高(64.9%);文化程度以大本/大专为主(49.9%);完成问卷的家长中,父母占85.9%。公立幼儿园幼儿家长在手足口病病原的认识上正确率达到了83.9%,打工子弟幼儿园幼儿家长为60.7%(x^2=49.059,P〈0.05),同样在手足口病传播途径、手足口病预防措施方面公立幼儿园幼儿家长回答正确率也高于打工子弟幼儿园幼儿家长(x^2=17.606,P〈0.05;x^2=26.269,P〈0.05),而在发病对象及临床表现的认识上,两者无统计学差异。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主要是从学校/幼儿园(91.6%)获得的。幼儿园幼儿家长获取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渠道和预期渠道主要是托幼园所/学校、电视、宣传手册、报纸、广播。结论由于北京市开展大规模的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幼儿园幼儿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认知较好,但家长中认知存在一定差异,应根据家长的具体情况,选择多途径的健康教育方式,以有效提高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不同职业人群进行华支睾吸虫血清学检测和知识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 141名居民,检出血清华支睾吸虫IgG抗体阳性90例,感染率为7.89%,男性为9.93%,女性为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2,P=0.010);31~4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9.59%);机关干部感染率最高(14.02%),商服人员感染率最低(4.17%),不同职业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86,P=0.000);机关干部和本地企业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途径、健康危害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商服人群和劳务工,且家庭生熟砧板分开行为率较高,但不吃未煮熟鱼类的健康行为形成率低于商服人群和劳务工人群;检出感染的人群防制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都稍低于总体水平。结论龙岗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有上升趋势,应广泛宣传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继续倡导健康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制工作开展的状况并检验慢性病防制工作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方法:收集2009全国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相关数据,从死因报告、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以及慢性病规范管理3方面对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9年全国所有县及以上医疗机构中开展死因报告的覆盖率平均为81.1%,距离绩效考核标准仍差18.9个百分点;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标县(区)的比例平均仅为30.6%;慢性病规范管理率达标县(区)的比例平均为41.7%。结论:死因报告工作参差不齐、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低以及慢性病人管理尚未规范,表明我国慢性病防制工作整体进展缓慢。慢性病防制工作的绩效考核指标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目的调查宁波市江北区居民的慢性病相关知识、信念、行为情况,分析影响居民行为习惯的相关因素,探索适宜的慢性病防治措施。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8个街道(镇)2354名常住居民进行人户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居民知信行水平总体不高,但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慢性病防治知识途径中对医务人员咨询和讲座需求率达52.3%和43.6%;对知信行总分的影响因素为性别(OR=1.243,95% CI:1.053~1.466)、年龄(OR=1.232,95%CI:1.151—1.320)、文化程度(OR=0.741,95%CI:0.691—0.796);健康知识得分高低影响健康态度(OR=3.545,95%CI:2.741—4.586)和行为(OR=1.797,95%CI:1.457—2.215)。结论应以慢性病危险因素知识教育为突破,开展慢性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在现有健康教育基础上,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6.
刘爱红  崔瑞刚  马维成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49-2651
目的评估北京市平谷区接受调查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从3个维度和5个类别分析健康素养在不同特征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区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其他服务行业3类职业居民共计638人,使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制作的问卷进行健康素养状况调查。结果平谷区接受调查的居民总体健康素养评判情况:具备健康素养者53人,占8.3%。宏观层面以3个维度划分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素养者160人,占25.1%;具备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素养者51人,占8.0%;具备健康技能素养者81人,占12.7%。按目前我国主要卫生问题以5个类别划分,具备科学健康观的128人,占20.1%;具备传染病预防素养的148人,占23.2%;具备慢病预防素养的24人,占3.8%;具备安全与急救素养的163人,占25.5%;具备基本医疗素养的14人,占2.2%。结论平谷区接受调查的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略高于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6.48%),5类健康素养中,水平最低的是基本医疗素养,其次是慢病预防素养。应大力提倡和积极推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广州市海珠区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素养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海珠区36个社区居委的864名成年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并采用频数、x2检验和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该区居民具有良好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2.8%; (2)该区居民具有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和基本健康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为1 9.0%、8.7%和46.0%; (3)该区居民具有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和基本医疗5类健康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为22.6%、36.7%、12.4%、75.9%和77.5%;(4)女性、55~65岁年龄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高学历人群倾向于具有较高的健康素养(P<0.05).结论 该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在健康素养3个方面和5类健康相关素养中,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素养及慢性病预防相关素养较低,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素养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广东省中山市农村老年人对社区的护理需求和就医意向情况,为制定科学的农村老年人社区护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广东省中山市3个镇对4800名60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护理需求方面:中山市农村老年人对健康教育类和辅助监测类护理需求较高,其中健康咨询(42.9%)、营养和饮食指导(40.0%)、服药指导(34.6%)、血糖监测(34.6%)和血压监测(37.0%)的需求最大;就医意向方面:有64.7%的居民表示患病时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首选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最主要原因是距离近就诊方便(占50.2%),而不愿意首诊在社区的最主要原因是认为社区卫生机构人员素质不高(5.3%)。结论:中山农村老年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较高,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就医意向有待提高,应加强社区护理的建设,满足居民的护理需求,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汕头市金平区居民对防癌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及获取途径,为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居民癌症预防知、信、行调查问卷对3678 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居民对癌症病因、诱因知晓率最高的是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88.4%),癌症常见的早期症状知晓率最高的是身体任何部位出现无痛性肿块并逐渐增大(75.7%),癌症预防行为认知率最高的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81.6%).居民认为较好的健康教育途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或) 站防癌讲座(53.3%)、向医务人员咨询(51.5%).结论 金平区居民对癌症知识的认知不够,应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提高居民防癌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同伴教育对性服务工作者艾滋病防治知识及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在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辖区内28家娱乐场所随机抽取200名性服务工作者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基线调查,选取其中具有一定号召力的性服务工作者作为同伴教育者,对其进行培训,由她们对其他性服务工作者进行同伴教育,在项目实施10个月后进行终末调查。结果:接受干预后,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58.5%提高到干预后的83.0%(P<0.05);在最近一次性活动中,安全套的使用率由干预前的48.5%提高到干预后的74.0%(P<0.05);出现生殖道不适症状的比率由干预前的68.0%下降到干预后的44.5%(P<0.05)。结论:在性服务工作者中进行同伴教育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