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肾脏病病程长且治疗棘手,常因外感而诱发或加重。夏月外感易夹湿邪,使慢性肾脏病缠绵难愈。阮诗玮教授结合慢性肾脏病夏月外感的时令特点和患者体质差异等,运用透邪解暑化湿、清热祛湿、扶正祛湿治法,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阐述了阮诗玮教授在治疗慢性肾脏病夏月外感中的临床经验,并列举相关医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肾脏病是指任何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尿酸性肾病等继发性肾脏疾病均可发展为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临床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贫血、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当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则进展至尿毒症并危及患者生命,给病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如何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中医药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风、湿、热、瘀、  相似文献   

3.
IgA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且是导致肾脏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回顾中医各家对IgA肾病病因、病机标本缓急的认识,结合临床的经验,认为外感邪毒扰肾是IgA肾病蛋白尿的本证。临床中辨明标本缓急,急性期迅速祛除外感邪气,缓则以透邪为主,兼以扶正治疗IgA肾病蛋白尿往往取得较好的疗效。故从标本缓急论治IgA肾病蛋白尿,明辨标本,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肾脏是高血压损害的重要靶器官,高血压肾损害成为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的重要原因。运用中医药防治老年性高血压肾病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治疗老年性高血压肾病多从"肝"论治,远方另辟蹊径,运用血脉理论按脉胀病治疗老年高血压肾病,临床注重扶助正气、驱除邪实,使血脉平和流畅,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光明中医》2021,36(12)
慢性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临床中诊断为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脏病、高血压肾病等疾病,迁延难愈,时间超过3个月,患者尿液和相关的血液指标出现异常,肾脏病理学、影像学发现异常,或肾脏的肾小球有效滤过率低于60%,可统称为慢性肾病。中医病机为肾气不固、肾不藏精、封藏失职,精微物质下泄,临床可见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及肾功能下降,治疗当以滋肾健脾、益气养阴为常法。参芪地黄汤为气阴双补的代表方剂,主治脾肾不足、气阴两虚之证,契合慢性肾病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的病机,因此黄文政教授根据“异病同治”原则,应用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脏病、肾性贫血及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取得良效,并附验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肠道微生态及"肠-肾轴"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发病的关系,追溯中医学肾病治脾之理论渊源,从慢性肾脏病与肠道菌群、脾虚与肠道菌群,以及肾病治脾的理论根源、现代研究、临床应用方面阐述慢性肾脏病从脾论治的重要性,为慢性肾脏病的临床防治开拓新思路,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张宗礼教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主要致力于中医肾脏病的治疗与研究,临床上主张衷中参西,形成了独特的肾病辨治体系,擅长治疗各种慢性肾脏病,如慢性肾衰、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炎等,临床疗效显著,作者有幸跟师学习,现介绍肾病综合征验案1则。1病案举例患者,女,65岁,主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乏力2个月就诊。患者  相似文献   

8.
蛋白尿是慢性肾病的典型症状,部分慢性肾病患者在其他症状控制稳定时,长期的轻中度蛋白尿的治疗较为困难.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慢性肾脏病的蛋白尿不仅仅是慢性肾损害的结果,同时尿蛋白滤出可加重肾小球硬化,尿蛋白重吸收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继而导致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化,肾病进展[1],符合正虚邪恋的病理机制,往往病情缠绵迁延.因此,慢性肾脏病降低蛋白尿的治疗受到普遍重视,而轻中度蛋白尿的治疗成为随后治疗的棘手问题.笔者研究历代中医各家经验学说,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谈谈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肾脏病为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60mL/min·1.73m~2)超过3个月。慢性肾脏病的病因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缺血性肾病、遗传性肾病等。慢性肾脏病近年来患病率逐年上升,全球一般人群患病率已高达14.3%,我国横断面流行病学研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该病的不可逆性,大部分患者将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因各种并发症而死亡。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慢性肾脏病的防治没有特效方法,多采用对症治疗,终末期肾病多采用透析、肾移植等方法。随着对祖国医学理论的不断挖掘,中医方法可为慢性肾脏病的防治提供新的可能,然而目前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当以扶正为主还是祛邪为主众说纷纭。本文基于对中医“肾主气化”理论的重新认识,旨在探讨“肾失气化”对慢性肾脏病“损不可复”病机的影响,提出恢复“肾主气化”功能为慢性肾脏病中医治疗的核心,强调以“扶阳”之法贯穿本病始终,在邪实证候突出时兼以祛邪,以期对“肾主气化”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上进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