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112例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 opathy,DCM)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用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拍片及血清学分析等检查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及左心房、左心室结构。并排除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其他心脏病、糖尿病、电解质紊乱及急性感染所致心律失常。结果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多于房性心律失常,且较早发现,其中恶性心律失常与左室增大有关,房性心律失常与左房肥大有关,左室壁变薄组左室增大较左室壁正常及肥厚组多见。老年DCM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DCM患者,且与左室及左房增大有关。结论在DCM患者,用上述检查(特别是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不仅可获得左心室结构改变的信息,而且有利于DCM所致心律失常的诊断及与其他疾病所致心律失常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4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结果研究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提高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有利于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甲亢性心脏病资料。结果:甲亢性心脏病占同期住院甲亢患者的18.4%,其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83%,54.1%和40.6%。甲亢性心脏病的误诊率为13.5%。结论:甲亢性心脏病多见于病程长,病情控制不佳的老年甲亢患者,早期诊断,合理治疗预后良好,对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应注意行甲状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4.
孙良成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608-1609
目的浅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发病特点。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08年1月~2011年2月间11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全部予以24h全程心电图监护管理或等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及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监测,检查完成后划分组别,心律失常组77例,心律正常组41例,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诱发心律失常的类型进行总结,同时分析对比2组肺心病心律失常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率达65.25%(77例),其心律失常表现类型多为窦性心动过速、不齐、过缓及房性期前收搏、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并发及严重程度多因心力衰竭、肺部严重感染、缺氧、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因素相关,与正常组相关因素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潜在心律失常并发系数极高,其影响因素存在多变性和多样性特点,了解其心电图特点对临床诊断及预防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疗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1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24h心电监护,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142例,发生率为65.74%。其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占39.44%,其次为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而且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治疗上对其病因及诱因的治疗比抗心律失常更重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不是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型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心脏病患者睡眠期心律失常的检出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74例心脏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入院48h内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白天和夜间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72.97%(54/74),患者白天平均心率为(89.23±11.27)次/分,明显高于夜间的(70.55±10.43)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房性和室性早搏夜间睡眠期明显减少。结论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昼夜分布有一定规律,微型动态心电图可监测心脏病患者睡眠期心律失常,及时准确地反映患者心电变化,及时提醒医务人员,可降低患者猝死概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心脏彩超应用于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被确诊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心电图与心脏彩超检查,检查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心脏彩超检查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用心电图检查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心脏彩超检查准确率较心电图高,具较高特异性及临床价值,可作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检查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心脏病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心脏病可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并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合并冠心病。临床上目前诊断措施仍是使用有定位导联的ST-T动态改变,动态心电图捕捉到ST-T动态改变,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结合病人临床症状做出诊断。本文主要通过体检心电图ST-T动态改变讨论诊断高血压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7):1099-1100
目的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8月我院医学影像科接受检查的50例确诊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纳入患者均进行心电图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两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心脏彩超检出46例,阳性检出率为92.00%,心电图检出阳性患者36例,阳性检出率为72.00%,二者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彩超检查的左房增大、左室肥厚、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退、ST-T改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均高于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心脏病患者中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对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本文数据统计目标即为样本医院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参与诊治的50例心脏病患者,样本分组依据即为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每组患者收入25例,将动态心电图诊断用于观察组,将常规心电图诊断用于参照组,验证比较参照组与观察组心脏病患者临床诊断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脏病患者临床诊断检出率对比参照组数据指标显著更高,P<0.05,统计学数据组间差异存在检验对比意义。结论:将动态心电图应用在心脏病患者中展现相对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886-4887
选取我院符合标准的心脏病患者78例,均实施心电图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果本次研究中,动态心电图检查监测患者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速、阵发性心房纤颤、室上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窦性静止与窦房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显著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心房纤颤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上两种心电图检查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心脏病诊断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提高了临床诊断率,效果显著,是临床诊断心脏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将无锡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照组患者给予24 h静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S T-T 改变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S T-T改变阳性率为76.0%(38/50);对照组患者S T-T改变阳性率为34.0%(1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有效检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存在的S T-T 改变,有利于及时诊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心脏病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所收治的18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90例实施心脏彩超检查,研究组90例行心电图检查,对比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相关影像检查结果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脏彩超用于诊断高血压心脏病较心电图具有更高的阳性率,特异性与敏感性更优,对于尽早发展高血压心脏病具有极大的帮助,临床可结合实际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准确率,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6.7%,心电图检查准确率为57.8%,超声心动图的准确率为67.8%.联合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确诊率高于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因此联合检查能够提高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诊断中的意义,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所收治高血压性心脏病老年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心电图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差异。结果:心电图检查发现,左室肥厚251例(83.67%),低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98.67%,χ2为40.0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其他检出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均具有无创等优点,且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前者更为直观,具有更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常规心电图诊断(参照组)、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试验组)各30例,明确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情况,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式检出率。结果:对于心律失常检出率,研究组明显更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对于心肌缺血检出率,研究组明显更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可有效检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促进患者治疗,诊断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694-1695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种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中的诊断效果。结果常规心电图中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52.50%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中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83.75%),两种检查方式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的各项检出率上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上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可对心绞痛型、隐匿型、心律失常型冠心病做到早期诊治,为临床医师对患者的诊断与疗效评价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意义。方法我院于2004年10月至2008年2月对收治的36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诊断,并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结论通过动态心电图对心血管疾病的心电图的观察,可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心律失常型冠心痛诊断和疗效评价可靠、高效、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心电图的识别与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电图是简单而方便的无创性检查。对心脏疾病的诊断作用是其他检查手段无法替代的,并能指导治疗及了解预后,尤其是心律失常的诊断,心电图检查必不可少,是快速诊断、及时抢救的关键,护士长期守护在患者的病床旁,做国病情变化的直接观察者,掌握心电图的识别技能与诊断是非常必要的,重点介绍异常心电图的特点及对病人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20.
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内冲动的形成和传导的异常,使心脏活动的规律发生紊乱的病变,多数是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如冠心病、心肌炎等,也可以由非器质性心脏病引发。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简便又相当准确的方法,绝大多数的心律失常可通过体表心电图在短时间内作出诊断,但心律失常心电图常易发生错误。2005~2007年我院应用24h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患者48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168例,心肌梗死132例,高血压心脏病79例,病毒性心肌炎11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29例,病态窦综合征10例,其中男性278例,女性98例;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63.5岁。心脏病患者共检出各类心律失常362例,占74.5%,其中诊断心律失常发生错误20例。本文对发生错误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应用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应注意的要点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