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口腔鳞癌组织中p16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以及与临床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9例原发性口腔鳞癌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16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Ki-67作为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也被检测。结果 p16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cyclin D1蛋白和Ki-67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 ;cyclin D1蛋白过表达与临床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分别<0.05),p16缺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16负表达和cyclin D1过表达与细胞增殖评价因子Ki-67呈负相关(r=-0.598和-0.658, P<0.05)。结论 在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16的缺失表达和cyclinD1的过表达两者可能单独或共同参与。p16的缺失可能还与口腔鳞癌细胞的分化、转移及增值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p14ARF、p73和p5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p14ARF、p73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4ARF和p73、p53基因在41例宫颈癌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14ARF、p73、p53在宫颈癌中阳性率分别为85.4%(35/41)、73.2%(30/41)和39.0%(16/41),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p14ARF和p73阳性率均随病理分级增高而增加,而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53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宫颈癌中,p14ARF与p73表达密切相关(P<0.01),p14ARF与p53表达不相关(P>0.05).结论p14ARF与p73在宫颈癌中同时高表达有一定诊断和预测价值,可能是宫颈癌新的肿瘤标志物.p53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p53、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PTC病理标本和31例良性甲状腺病变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者中p53和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53、p73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结果:PTC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72.0%,p73的阳性表达率为67.0%,较良性甲状腺病变组织(均为12.9%)中的阳性表达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53在TNM分期Ⅰ和Ⅱ期患者中的表达率较Ⅲ和Ⅳ期患者低(P<0.05)。结论:PTC组织中p53、p73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PTC发生、发展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中p27与p53基因表达特征和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对38例口腔鳞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7及p53蛋白表达。结果 38例口腔鳞癌中印蛋白阳性表达22例,阳性率57.9%,p53阳性表达21例,阳性率55.3%。p27在鳞癌Ⅰ级中阳性表达17例(68.0%),Ⅱ级中阳性2例(40.0%),Ⅲ-Ⅳ级中阳性3例(37.5%)。p53在鳞癌Ⅰ级病例中阳性10例(40.0%),Ⅱ级中1例(20.0%),Ⅲ,Ⅳ级中7例(87.5%)。结论 p27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病理恶性程度增高而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病理恶性程度升高而增高,提示D53基因与口腔鳞癌细胞分化有相关性。p27和p53表达在鳞癌中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p5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43例该院住院手术切除的PTC石蜡标本,另外收集同期因甲状腺良性病变切除的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68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TC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PTC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53 mRNA相对表达量;探讨p53蛋白表达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分析p53蛋白表达与PT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53蛋白在PTC组织中呈阳性表达;RT-PCR结果显示,PTC组织中的p53 mRNA表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53蛋白在PTC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PTC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p53蛋白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53蛋白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 p53基因及蛋白在PTC中大多表达上调,参与PTC的发生、发展,影响患者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阴茎肿瘤p16及EGFR的表达,探讨其在阴茎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检测阴茎正常皮肤、阴茎鳞癌中p16及EGFR表达。结果:阴茎鳞癌p16表达率低于正常组(P<0.05),p16蛋白在低分化鳞癌、中分化鳞癌、高分化鳞癌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38.9%、57.9%、80%。EGFR在低分化鳞癌,中分化鳞癌、 化鳞癌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53.3%、39.5%、10%。EGFR在鳞癌中表达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p16蛋白的表达降低、EGFR的过表达在阴茎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 p65与ICAM-1蛋白在49例食管鳞癌、33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癌组织中NF-κB p65及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两者的表达均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NF-κBp65和ICAM-1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均>0.05).NF-κBp65和ICAM-1蛋白表达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NF-κBp65及ICAM-1在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喉鳞状细胞癌中p73,p5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喉鳞癌组织中p73,p5 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检测 4 3例喉鳞癌组织 ,17例喉鳞癌旁组织及 2 4例声带息肉组织标本中 p73和p5 1A ,p5 1B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4 3例喉鳞癌组织中 2 6例p73mRNA表达阳性 ,17例对应喉癌旁组织中 4例 p73mRNA表达阳性 ,2 4例声带息肉组织标本中 8例 p73mRNA表达阳性。喉鳞癌组织中p73mRNA的表达与喉癌旁组织、声带息肉组织相比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喉鳞癌组织中 p73mRNA的表达与TNM分期及复发存在密切关系 ,Ⅲ~Ⅳ期及复发组患者中 p73mRNA的表达较Ⅰ~Ⅱ期及初发组患者的表达强 (P <0 .0 5 )。p5 1A ,p5 1BmRNA在所检测的标本中均有表达。其中 ,p5 1A、p5 1BmRNA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及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强 (P <0 .0 5 )。喉鳞癌组织中 ,p5 1AmRNA的表达较 p5 1BmRNA的表达强 (P <0 .0 5 )。p5 1A ,p5 1BmRNA的表达与所有的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结论】喉鳞癌组织中存在 p73,p5 1基因的过度表达现象 ,p73,p5 1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p5 1基因可作为鳞状上皮源性肿瘤的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司少艳  张建中  韩瑞刚  郑燕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7):2426-2427,T003
目的 探讨p53和p63在部分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为其人群大规模筛查、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病理科档案材料中食管鳞癌、胃腺癌、大肠腺癌、膀胱移行细胞癌、肺癌、肝细胞性癌、乳腺浸润导管癌、肾透明细胞癌、卵巢腺样囊腺癌和胰腺癌石蜡包埋组织各6例及相应正常组织各3例。肿瘤标本先观察苏木精—伊红(HE)切片以确定肿瘤部位,采用组织芯片仪及手工法制作180点列阵组织芯片,进行p53和p63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p53、p63阳性细胞在各组的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53表达类型:(1)正常组织p53阳性细胞数很少;(2)3例食管癌、3例胃癌、2例大肠癌、1例肺癌、1例乳腺癌、2例卵巢癌的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呈强阳性棱染色反应,癌旁组织细胞和间质细胞阴性,1例膀胱癌中有少量阳性肿瘤细胞散在分布于阴性肿瘤细胞中。p63表达类型:(1)正常食道复层扁平上皮基底层细胞呈棱染色,p63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棘细胞层;(2)6例食道癌、6例膀胱癌和4例肺鳞癌均为强阳性反应,大多数肿瘤细胞呈强棱染色,癌旁组织细胞和间质细胞p63阴性;两例肺腺癌p63阴性;(3)6例胃癌中的4例、6例大肠癌中的3例、6例乳腺浸润导管癌中的2例、6例肝细胞性癌中的1例可见较强的肿瘤细胞胞质染色。其中3例食管癌、3例胃癌、1例大肠癌、1例肺癌、1例乳腺癌的肿瘤细胞同时呈p53和p63阳性反应。结论 p53在正常组织中表达量很少,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量升高;p63阳性细胞主要位于正常上皮组织的增殖区,而在多种癌细胞中表达增强,两者在肿瘤细胞中不同的分布情况提示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作用途径不同。  相似文献   

10.
胃癌和癌前病变组织p63、p7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慧敏  李舒 《新医学》2010,41(4):262-264,F0003
目的:探讨胃癌和癌前病变组织p63、p73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方法:选择104例手术切除和经电子胃镜活检存档蜡块标本的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织中p63、p73蛋白的表达,同时用Tunel法检测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胃癌组织p63、p73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织(P(0.05),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癌前病变组织(P〈0.05)。结论:p63、p73蛋白在胃癌中高表达;细胞凋亡障碍可能是胃癌增生失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63和p4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8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63和p40的表达,分析p63和p40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63和p40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8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p63弱阳性或阳性表达者65例,阳性率为78.31%,呈p40弱阳性或阳性表达者72例,阳性率为86.75%,二者均呈弱阳性或阳性表达者53例,阳性率为63.86%,二者均呈阴性表达者10例,阴性率为12.05%。不同年龄、部位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中p63和p40的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性(χ^2分别=1.17、1.75、0.52、0.71,P均>0.05),但不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宫旁浸润的患者组织中p63和p40的阳性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χ^2分别=5.72、23.14、13.10、43.40、53.99、61.36、62.43、6.57、33.73、7.36、35.85、35.87、22.13、50.02,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63与p40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6,P<0.05)。结论p63和p40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疾病恶性程度有关,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53和p63在部分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为其人群大规模筛查、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病理科档案材料中食管鳞癌、胃腺癌、大肠腺癌、膀胱移行细胞癌、肺癌、肝细胞性癌、乳腺浸润导管癌、肾透明细胞癌、卵巢腺样囊腺癌和胰腺癌石蜡包埋组织各6例及相应正常组织各3例。肿瘤标本先观察苏木精-伊红(HE)切片以确定肿瘤部位,采用组织芯片仪及手工法制作180点列阵组织芯片,进行p53和p63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p53、p63阳性细胞在各组的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53表达类型:(1)正常组织p53阳性细胞数很少;(2)3例食管癌、3例胃癌、2例大肠癌、1例肺癌、1例乳腺癌、2例卵巢癌的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呈强阳性核染色反应,癌旁组织细胞和间质细胞阴性,1例膀胱癌中有少量阳性肿瘤细胞散在分布于阴性肿瘤细胞中。p63表达类型:(1)正常食道复层扁平上皮基底层细胞呈核染色,p63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棘细胞层;(2)6例食道癌、6例膀胱癌和4例肺鳞癌均为强阳性反应,大多数肿瘤细胞呈强核染色,癌旁组织细胞和间质细胞p63阴性;两例肺腺癌p63阴性;(3)6例胃癌中的4例、6例大肠癌中的3例、6例乳腺浸润导管癌中的2例、6例肝细胞性癌中的1例可见较强的肿瘤细胞胞质染色。其中3例食管癌、3例胃癌、1例大肠癌、1例肺  相似文献   

13.
燕王翔  陈丹  雒静  张宁宁  丁学强  陈宇 《新医学》2010,41(11):724-726,F0003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和p53在舌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84份舌鳞癌组织(舌癌组)、26份以舌白斑为代表的癌前病变组织(癌前病变组)、20份正常舌黏膜组织(正常对照组)的eIF4E、p53 表达情况,并对eIF4E、p53 表达变化趋势进行一致性分析及比较.结果:eIF4E在舌癌组、癌前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73%、0,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舌癌组、癌前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3%、0,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IF4E与p53表达变化趋势一致(r=0.491,P〈0.05).eIF4E在舌癌组和癌前病变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p53(P〈0.01).结论:舌癌组织和癌前病变组织的eIF4E和p53阳性表达率较高,两者可能与舌癌的发生有关,可能适用于舌鳞癌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p33/ING1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选取口腔黏膜正常组织30例、异常口腔黏膜增生组织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黏膜组织30例,观察p33/ING1在人正常口腔黏膜上皮角化细胞(Normal Oral Keratinocyte,NOK)、人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细胞( Dysplastic Oral Keratinocyte,DOK)和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ING在NOK细胞中的表达要远远高于在OSCC细胞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33/ING1蛋白的表达在OSCC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下降,p33/ING1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华  李彦华  张朋 《华西医学》2007,22(4):717-718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nm23、p53蛋白产物在鼻咽癌组织中异常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肿瘤的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检测42例鼻咽癌活检标本中nm23、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鼻咽癌组织中nm23和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0.0%和45.2%,nm2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而与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而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nm23、p53蛋白的表达在鼻咽癌的侵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53表达与鼻咽癌组织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可能与多基因异常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53和p21的表达及HPV感染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简称鼻鳞癌)中的意义。方法用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28例鼻鳞癌和24例鼻息肉中p53和p21的表达情况,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其HPV16/18的感染情况。结果鼻鳞癌组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64.29%,鼻息肉组中053未见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而p21的阳性表达率在鼻鳞癌组和鼻息肉组间差异不显著;鼻鳞癌组肝V16/18检出率为78.57%,鼻息肉组HPV16/18检出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v53基因突变以及HPV感染与鼻鳞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There is increasing evidence that p63, and specifically ΔNp63,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both development and tumorigenesis by promoting epithelial cell survival.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addresse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such important function is exerted. Fatty acid synthase (FASN), a key enzyme that synthesizes long-chain fatty acids and is involved in both embryogenesis and cancer, has been recently proposed as a direct target of p53 family members, including p63 and p73. Here we show that knockdown of either total or ΔN-specific p63 isoforms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9) or immortalized prostate epithelial (iPrEC) cells caused a decrease in cell viability by inducing apoptosis without affecting the cell cycle. p63 silencing significantly reduced both the expression and the activity of FASN. Importantly, stable overexpression of either FASN or myristoylated AKT (myr-AKT) was able to partially rescue cells from cell death induced by p63 silencing. FASN induced AKT phosphorylation an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cell viability was observed when FASN-overexpressing SCC9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an AKT inhibitor after p63 knockdown, indicating that AKT plays a major role in FASN-mediated survival. Activated AKT did not cause any alteration in the FASN protein levels but induced its activity, suggesting that the rescue from apoptosis documented in the p63-silenced cells expressing myr-AKT cells may be partially mediated by FASN. Finally, we demonstrated that p63 and FASN expression a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in clin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amples as well as in the developing prostate. Taken together,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FASN is a functionally relevant target of p63 and is required for mediating its pro-survival effec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食管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金属硫蛋白-3(MT-3)及P73蛋白表达强度,揭示两因子在食管癌发生演变过程中的机制,推断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中内蒙古包头市肿瘤医院胸外科食管鳞癌患者,完整记录临床资料病例共计44例。通过免疫组化Evision两步法检测44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T-3、P73蛋白表达情况,了解其与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长度、组织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相关性。应用统计软件对MT-3、P73蛋白表达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揭示其相关性。结果 (1)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表达情况比较,食管癌组织中MT-3及P73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MT-3的表达程度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食管鳞癌患者年龄、性别及病变长度无关。(3)P73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而与患者年龄、病变长度、病变位置、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4)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MT-3与P73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结果为:rs=0.888 1,P<0.005,MT-3和P73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总体趋势上呈正相关性。结论 MT-3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其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组织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73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组织分化程度高低密切相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没有相关性。MT-3与P73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总体趋势上具有相关性,表明两因子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