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对目前正畸临床上最常用的金属网底托槽和微蚀刻底托槽的粘结强度进行对比分析,并确定力加载的适宜时间。方法 选取正畸临床上减数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120颗,随机分为2组,第1组粘结金属网底托槽,第2组粘结金属微蚀刻底托槽。每组分别在粘结后5min、10min、15min、30min、60min、24h测定抗剪切强度(SBS),并统计粘结剂残留指数(ARI),电镜扫描托槽粘结前、脱落后底板形貌。结果 金属网底托槽组和微蚀刻底托槽组SBS均随粘固时间的延长而增大,24h时粘结强度最大,且与其他时间点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两种金属托槽的粘结强度均能满足临床需要,可在托槽粘结后5min进行正畸力的加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人工唾液条件下临床正畸常用的3种金属底板托槽及脱落后经喷砂处理3种托槽的粘结强度,评价其粘结性能。方法:收集60颗因正畸需要拔除的上颌前磨牙,随机分为国产直丝弓新亚托槽(新亚)组、进口直丝弓MBT超薄托槽(MBT)组和日本直丝弓TOMY自锁托槽(TOMY)组,每组20颗。托槽脱落后将牙齿随机分为6组,分别粘结新的和脱落后经喷砂处理的3种托槽,每组10个。采用万能电子力学实验机测定每组的抗剪切强度,放大镜观察每组牙釉质表面粘结剂残留指数(ARI),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底板托槽及脱落后经喷砂处理后的托槽底板形貌。结果:在人工唾液条件下,TOMY组初次粘结新托槽和再次粘结新托槽的抗剪切强度高于新亚组和MBT组(P<0.05),而新亚组的抗剪切强度与MB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粘结脱落后经喷砂处理的3组托槽中,TOMY组抗剪切强度大于新亚组和MBT组(P<0.05),而新亚组的抗剪切强度与MB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MY组和MBT组脱落后经喷砂处理的托槽抗剪切强度较原托槽均增大(P<0.05)。各组的A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3种托槽底板均为纵横相间的网格,TOMY组更为致密,喷砂后砂粒嵌入网格中,TOMY组和MBT组砂粒更多嵌入倒凹处;再次喷砂后,砂粒嵌入范围增加,并且新亚组网底的网格结构出现破坏,其他2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3种底板托槽的粘结强度均能满足临床需要,其中TOMY组托槽的粘结强度优于其他2组。喷砂法处理脱落的TOMY和MBT托槽后可以提高托槽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3.
对随机选择的 2 1名粘结网格底托槽患者及 2 1名粘结槽沟底托槽患者的托槽脱落情况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观察 ,结果发现 1)粘结网底托槽组的脱落率为 7.7%。 2 )粘结槽沟底托槽组的脱落率为7.4%。 3)两组脱落率无明显差异P >0 .5。 4)脱落率的大小与临床粘结时操作情况及患者本人习惯有关。分析结果提示 :临床上粘结托槽时应注意保护托槽底及牙面的清洁 ,操作要正规 ,并需要对患者进行引导使其养成较好卫生习惯 ,在保证上述要求的前提下 ,使用日本产网格底托槽及国产槽沟底托槽的效果基本一样。  相似文献   

4.
不同底板结构及黏接剂对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种类的底板结构及黏接剂对金属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正畸治疗拔除的上颌双尖牙,随机分为A1、A2、B1、B2、C1、C2、D1、D2共8组,每组10颗牙齿、10个托槽。A、B组选用Unitet^TM非混合型自凝黏接剂,C、D组选用Transbond^TM XT光固化黏接剂黏接托槽;其中A、C组采用网底托槽,B、D组采用沟底托槽。经37℃人工唾液恒温水浴24h后,以微机万能材料实验机分别对A1、B1、C1、D1组托槽进行抗剪切强度(SBS)和A2、B2、C2、D2组托槽进行抗张强度(TBS)的测定,并分别统计每个托槽上的黏接剂残留量(ARI)。结果底板因素对托槽的粘接强度有影响,无论采用何种黏接剂网底托槽的SBS及TBS均大于沟底托槽,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黏接剂因素、底板结构与黏接剂的交互作用对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托槽SBS与TBS具有相关性(P〈0.01);SBS测试组与TBS测试组组内ARI积分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槽底板结构可影响托槽粘接强度,网底托槽经微酸蚀处理粘接强度大手沟底托槽。  相似文献   

5.
不同酸蚀处理方法对氟斑牙托槽脱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 目的:观察不同酸蚀方法对氟斑牙粘结托槽的脱落率的影响,筛选一种降低氟斑牙托槽脱落率的临床可行的酸蚀方法。方法:选择14例中度氟斑牙患者的226颗牙齿为研究对象,按左右分为28个区,随机分为4组(每组7个区):分别为酸蚀1 min组(n=56)、酸蚀2 min组(n=57)、酸蚀3 min组(n=57)和酸蚀2次组(n=56),记录第4、8和12周托槽脱落率和托槽脱落后牙面上残留的粘接剂残留指数(ARI)。结果:酸蚀2次组和酸蚀2 min组的托槽脱落率明显低于酸蚀1 min组和3 min组(P<0.05);ARI高于酸蚀1 min组和3 min组(P<0.05)。酸蚀2次组的托槽脱落率低于酸蚀2 mi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I高于酸蚀2 min组,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前磨牙落率均明显高于前牙(P<0.05),酸蚀2次组的前磨牙脱落率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酸蚀2 min能明显降低氟斑牙托槽脱落率,2次酸蚀比1次酸蚀托槽脱落率降低,尤其是前磨牙托槽脱落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张晓群 《中外医疗》2010,29(15):65-65,67
为预防矫治初期较高的托槽脱落率,研究不同的弓丝载入时间对托槽脱落率的影响。随机将40例正畸患者分2组,对照组在粘结托槽10~15min后载入弓丝,试验组则1周后载入弓丝,观察第1次复诊,1、2、3个月托槽的脱落率。结果表明第1次复诊,试验组托槽脱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3个月内试验组的托槽脱落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弓丝在1周后载入确实能降低矫治初期托槽的脱落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喷砂处理对脱落托槽与牙面粘结的抗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健康前磨牙30颗,粘结新托槽并于1 h后去除.随机将前磨牙分为A、B、C 3组,每组10颗.A组采用喷砂法去除脱落托槽底板粘接剂后重新粘结,B组对脱落托槽采用简单清洗法处理后重新粘结;C组粘结新托槽.分别测量各组抗剪切强度并记录粘接剂残留指数.结果 A、B、C 3组的抗剪切强度分别为(15.91±6.69)、(9.42±3.49)和(19.32±4.31)MPa,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B组(P值均<0.01).结论 喷砂处理能增强脱落托槽与牙面粘结的抗剪切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正畸临床常用的3种粘接剂在干燥和人工唾液条件下对金属托槽的粘结强度,评价其粘接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60颗因正畸治疗拔除的前磨牙,随机分为3M光固化粘接剂组、3M化学固化粘接剂组和杭州西湖牙釉质粘接剂组,每组20颗,每组分为2个亚组,每组10颗。A1组为干燥条件+金属托槽+3M光固化粘接剂,A2组为人工唾液条件+金属托槽+3M光固化粘接剂,B1组为干燥条件+金属托槽+3M化学固化粘接剂,B2组为人工唾液条件+金属托槽+3M化学固化粘接剂,C1组为干燥条件+金属托槽+杭州西湖粘接剂,C2组为人工唾液条件+金属托槽+杭州西湖粘接剂。采用电子万能力学实验机测定各组粘接剂与金属托槽在干燥及人工唾液条件下的抗剪切强度;显微镜下观察粘接金属托槽的离体牙表面粘接剂残留指数(ARI);扫描电镜观察去除金属托槽后离体牙牙釉质表面形态表现。结果: 在干燥和人工唾液条件下,3M光固化粘接剂组粘接剂的抗剪切强度高于3M化学固化粘接剂组(P>0.05)和杭州西湖粘接剂组(P<0.05)。在干燥条件下,3M化学固化组粘接剂的抗剪切强度高于人工唾液条件(P<0.05)。在人工唾液环境下,3种粘接剂的抗剪切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光固化粘接剂组离体牙的ARI均低于其他2组。扫描电镜下,3M光固化粘接剂组离体牙牙釉质表面较其他组规则且平坦,无明显裂痕和釉质剥脱。结论: 在干燥和人工唾液条件下,3种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均能达到正畸临床要求,其中3M光固化粘接剂的粘接性能优于其他2种粘接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造成口腔正畸托槽脱落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4例固定矫治患者的1 391个方丝弓托槽随访1年的临床资料,探讨造成托槽脱落的原因.结果 下颌牙位托槽脱落率较上颌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托槽粘结后1~个月、4~个月、7~个月及10~12个月托槽脱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托槽粘结后1~个月托槽脱落率较4~个月、7~个月及10~12个月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托槽脱落率较儿童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上下颌牙位、粘结时间及年龄均是影响正畸托槽脱落的原因,矫治过程中医生患者应密切配合,降低托槽的脱落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两种正畸粘合剂与釉质的粘结强度.方法 选择30例安氏Ⅱ类错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组使用津京釉质粘结剂(A组),3M化学固化粘结剂(B组),记录两组的托槽脱落率,临床操作时间以及牙釉质脱矿程度.结果 托槽脱落率A组6.4%,B组5.6%,统计学分析津京釉质粘结剂与3M化学固化粘结剂的脱落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两种粘合剂均可用于正畸粘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Smartclip自锁托槽系统与MBT直丝弓矫治器在排齐和整平牙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4例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的非拔牙正畸患者,分别应用Smartclip自锁托槽矫治器与MBT直丝弓矫治器排齐和整平上颌牙列,在T1阶段(即治疗前)和T2阶段(即应用0.018英寸×0.025英寸Ni-Ti方丝结束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脉冲NdYAG激光去除陶瓷托槽的最佳技术参数.方法 利用激光照射去除陶瓷托槽的方法进行离体牙实验,依据激光照射的条件、所施加的外力及托槽表面涂剂的不同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 激光照射后可以显著降低陶瓷托槽的黏接强度,约降低48%,6组间的平均黏接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激光照射后各组温度均升高,各组温度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激光功率3 W照射时间2 s组髓腔温度只升高3.71 ℃、3.94 ℃(托槽涂黑),较其它两组低.③激光照射可以去除托槽及牙齿表面的黏接剂,其脱落时间与激光照射功率及表面涂剂有关.结论 脉冲NdYAG激光照射后可以显著降低陶瓷托槽的黏接强度.去除陶瓷托槽的最佳参数是激光功率3 W、照射时间2 s,NdYAG激光照射可以作为去除正畸陶瓷托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重度氟斑牙直接贴面黏接托槽降低托槽脱落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正畸重度氟斑牙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贴面黏接托槽的有效性 ,降低临床托槽的脱落率 .方法 :选择 1 7例 (共 32 4颗 )需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重度氟斑牙患者 ,按氟斑牙釉质表面处理方法的不同 ,随机分为氟斑牙直接黏接托槽组、氟斑牙表面磨除黏接托槽组、氟斑牙直接贴面黏接托槽组 .每组牙经酸蚀和釉质表面处理后 ,每一牙面均黏接方丝弓托槽 ,观察托槽的脱落率 .结果 :氟斑牙直接黏接托槽组 ,氟斑牙表面磨除黏接托槽组 ,氟斑牙直接贴面黏接托槽组 4 ,8和 1 2wk总脱落率分别为 74 .0 %、2 5 .9%和 1 .7% .经 χ2 检验 ,3个黏接组间托槽的脱落率有明显的差异 (P <0 .0 1 ) .氟斑牙直接贴面黏接托槽组的疗效最佳 ,且氟斑牙直接贴面黏接托槽组效果好于氟斑牙表面磨除黏接托槽组 ,氟斑牙表面磨除黏接托槽组效果好于氟斑牙直接黏接托槽组 .结论 :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贴面黏接托槽可有效降低氟斑牙正畸托槽的脱落率 ,是临床重度氟斑牙固定正畸矫治中的一种美观有效的新方法 .  相似文献   

14.
杨一可  朱正宏 《现代医学》2012,40(2):192-196
目的:评价运用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在正畸治疗中对牙根外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同仁医院口腔科32例非减数治疗安氏Ⅰ类均角错畸形患者,分为自锁托槽组和传统托槽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牙根形态按等级分级,统计分析治疗后各等级频数分布以及根吸收增加量变化.结果:两组病例在治疗后牙根吸收等级分布频数均增大,自锁组上颌切牙牙根吸收增加量略大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均可造成切牙根吸收,自锁托槽对非减数安氏Ⅰ类错颌畸形治疗过程中牙根吸收的影响与传统托槽相比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简易正畸托槽间接黏结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恒牙期正畸患者22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直接黏结法(直接黏结组,12例)和简易间接黏结技术(间接黏结组,10例)黏结托槽。比较2组总操作时间、椅旁操作时间和托槽脱落率。结果与直接黏结组相比,间接黏结组总操作时间增加,但椅旁操作时间减少,均具显著性差异(P<0.01);托槽脱落率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直接黏结法与简易间接黏结法均能达到理想的托槽黏结效果。简易间接黏结法可降低治疗成本,合理分配操作时间,减轻医生和患者的就诊压力。  相似文献   

16.
托槽弓丝组合对托槽-弓丝-结扎丝结构摩擦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不同托槽 -弓丝组合对托槽 -弓丝 -结扎丝结构摩擦力的影响。 方法 选择四种槽沟为0 .0 2 2× 0 .0 2 8″的不锈钢方丝弓托槽 (三种国产 ,一种进口 ) ,与四种不锈钢丝 (0 .4 5 mm与 0 .5 0 mm的国产圆丝、0 .0 17× 0 .0 2 5″与 0 .0 19× 0 .0 2 5″的进口方丝 )分别组合分组 ,记录托槽与弓丝间滑动时的摩擦力 ,结扎压力保持在15 0 g。 结果 国产托槽与国产圆丝组合时的摩擦力大于与进口方丝组合时的摩擦力 ,进口托槽与国产圆丝组合时的摩擦力小于与进口方丝组合时的摩擦力。 结论 在特定结扎压力下 (如 15 0 g) ,如果材质相同 ,托槽与弓丝的表面粗糙度相差越大 ,摩擦力越小 ,粗糙度越接近 ,摩擦力越大。  相似文献   

17.
三种不同处理因素下托槽粘接强度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3种不同处理因素下托槽粘接强度的化。方法:选正畸需要而拔除的60颗双尖牙为实验样本,随机分为3组,每组20颗。对每一牙面粘接标准方丝弓托槽。以材料力学实验机测定各组24 h后抗剪切强度及抗张强度,并对每一牙面上的粘接剂残留量进 行统计。结果:粘接托槽前使用抛光膏清洁牙面,能显著提高托槽粘接的抗剪切强度[非抛光组为(5.973±1.519)MP,两个抛光组分别为(9.017±3.278)和(7.862±2.437)MP,P<0 .05]。抛光膏清洁牙面后,使用光固化氟化玻璃离子复合体粘接托槽,粘接的抗剪切强度有显著提高,与京津釉质粘接剂粘接的抗剪切强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抗张强度较京津釉质粘接剂显著降低(P<0.05)。ARI积分比较,抛光膏清洁牙面能显著提高釉质表面与粘接剂间的粘接力(P<0.05),尤其在抗张强度组影响更显著(P<0.01)。抛光膏与光固化氟化玻璃离子复合体配合使用,抗张强度组牙釉质表面与粘接剂间的粘接力显著提高(P<0.05)。结论:牙面抛光膏及光固化氟化玻璃离子复合体可应用于正畸临床的托槽粘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介绍高强度复合材料组合电力电缆支架技术性能检测结果,提出了这种新型的高强度复合材料组合电缆支架,可作为传统钢结构电缆支架的可靠替代产品,具有优良的机械力学性能与化学稳定性,它耐腐蚀、耐老化、阻燃,并符合环保要求;它不存在钢结构支架容易锈蚀、运行中会产生涡流损耗等弊端,具有节能降耗的突出优点,可应用于变电站电缆层、电缆沟和电缆隧道等构筑物中,作为对电缆的支撑和固定部件。  相似文献   

19.
徐江梅  王亚楠  崔小平  杨四维 《西部医学》2012,24(11):2067-2069
目的研究不同直径圆丝的摇椅曲度与直丝托槽之间摩擦力大小关系,为临床医师选择不同直径圆丝的摇椅曲度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标准石膏模型翻制成树脂模型,粘贴杭州新亚齿科材料生产的HX标准型网底直丝弓托槽,不锈钢结扎丝常规结扎,测量两种圆形弓丝(0.016英寸、0.018英寸,澳大利亚圆丝)在上颌尖牙和第二双尖牙之间加载不同的摇椅度数(0°、10°、20°、30°)时弓丝与托槽之间的摩擦阻力。整个实验均在干燥条件下进行。对测量结果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0.016英寸澳大利亚不锈钢圆丝于尖牙与第二双尖牙之间分别加载0°、10°、20°、30°的摇椅弯曲,平均滑动摩擦力除20°与30°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8英寸澳大利亚不锈钢圆丝于尖牙与第二双尖牙之间加载0°、10°、20°、30°的摇椅弯曲,平均滑动摩擦力除10°与20°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6和0.018英寸澳大利亚不锈钢圆丝在不同摇椅弯曲度的摩擦力曲线显示弓丝与托槽的滑动摩擦力跟弓丝尺寸呈正相关。结论弓丝与托槽的滑动摩擦力随着弓丝直径增大而增加,随着弓丝摇椅弯曲度数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方丝弓矫治器固定外伤松动牙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托槽法固定外伤松动乳牙及年轻恒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4岁~18岁的53颗外伤松动牙,应用贴托槽、方丝、“8”字结扎固定2个月~3个月,观察愈合情况。结果:73.6%正常愈合,7.5%根吸收.11.3%牙髓坏死变色,5.6%骨性愈合,1.9%失败。结论:方丝弓矫治器固定外伤松动牙安全,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