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应用磁共振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对头颈部外伤患者中齿状突不居中者进行横韧带扫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例有头颈部外伤、X线或CT检查发现齿状突不居中者用磁共振STIR序列对寰枢关节进行扫描,评价横韧带损伤情况,结合临床对寰枢关节损伤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X线或CT均发现齿状突不居中,行磁共振STIR序列扫描,均未发现横韧带断裂,保守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磁共振STIR序列对寰枢关节横韧带显示良好,对齿状突不居中的头颈部外伤者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成像技术对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及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收集23例临床怀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儿童患者,采用三维可变翻转角空间优化对比度完善技术(3D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 using differentflip angle Evolution,3D-SPACE)的质子加权成像(3D-PD-SPACE)联合常规扫描,牵引治疗2~4周后进行复查,对3D-PDSPACE抑脂序列的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ar Reformation,MPR),两名医生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对MR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对寰枢关节治疗前后的MR征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MR图像质量评价全部为优或良,两名医师评价一致性较高(Kappa值=0.646)。23例患者中,寰枢关节及颈椎无明显异常(7例);寰枢关节半脱位16例;半脱位的影像学异常表现诊断为齿突侧块间距差值大于3 mm(7例)、寰齿前间隙大于5 mm(9例)、横韧带损伤(2例)、翼状韧带损伤(10例)。其他影像学异常表现包括颈椎侧弯(4例)、齿突先天畸形(1例)。MR诊断阳性的寰枢关节半脱位行牵引治疗后,MR复查结果:16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中11例MR表现恢复正常,3例有所缓解。结论MR 3D-PD-SPACE抑脂序列联合常规MR成像对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一种后路内固定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方法。方法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单纯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6例,寰枢椎前脱位5例(其中自发性脱位2例,伴齿状突骨折2例,伴横韧带断裂1例),寰枢椎旋转脱位伴横韧带断裂1例。采用后路C1和C2经关节螺钉联合B rooks融合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11例共放置经关节螺钉22枚;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因C2单侧椎板上缘劈裂仅行B rooks融合术。术中无椎动脉、硬脊膜破裂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35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后路经关节螺钉联合B rooks融合术是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和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一种后路内固定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方法.方法 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单纯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6例,寰枢椎前脱位5例(其中自发性脱位2例,伴齿状突骨折2例,伴横韧带断裂1例),寰枢椎旋转脱位伴横韧带断裂1例.采用后路C1和C2经关节螺钉联合Brooks融合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11例共放置经关节螺钉22枚;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因C2单侧椎板上缘劈裂仅行Brooks融合术.术中无椎动脉、硬脊膜破裂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35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 后路经关节螺钉联合Brooks融合术是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和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肌性斜颈患者有无寰枢椎异常改变并探讨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21例肌性斜颈患者术前行颈1-3CT检查,自行设计测量方法测得枢椎齿状突侧向偏移值。结果:21例中11例有不同程度寰枢椎关节旋转性半脱位。表现为枢椎齿状突轴线与寰椎轴线分离,枢椎齿状突侧向移位,严重者偏移侧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离几乎消失,结论:寰枢椎关节旋转性半脱位可认为是肌性斜颈的又一继发畸形,它的确定有助于解释在成功的斜颈矫正术后部分患者仍有习惯性头颈部偏斜的现象,肌性斜颈患者术前应常规行颈1-3CT检查。  相似文献   

6.
齿状突是寰枢椎稳定和运动功能最重要的骨性中轴结构,是上颈椎关节重要的骨性联结结构,其借助于寰横韧带将齿状突束缚在一定的解剖范围来保持寰枢关节的稳定.齿状突和横韧带发育不良是造成寰枢椎不稳的主要先天因素.本文将临床上遇到的2例齿状突畸形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寰枢椎不稳的原因中以创伤最为常见,其直接和潜在的危害性都较大,随时会发生脊髓受压或危及生命。自2000年7月~2003年8月,我院共收治创伤性寰枢椎不稳32例,其中采用经后路椎板夹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10例,均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年7月~2003年8月我们对10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施行了经后路椎板夹固定植骨融合术,男8例,女2例,年龄32~56岁,平均41·6岁。其中寰枢椎脱位7例(前脱位4例、后脱位2例、旋转脱位1例),横韧带损伤4例,翼状韧带和齿状突尖韧带损伤2例,齿状突骨折3例,7例有脊髓损伤的症状和体征。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X线对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经临床和X线片诊断的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894例,分别测量两侧寰齿间隙距离,并取其差值(LADS),同时测量寰齿前间隙(ADI)。结果894例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的颈椎张口正位片上LADS均表现为成人>3.0mm,儿童>5.0mm,颈椎侧位片上ADI成人>2.5mm,儿童>4.5mm。结论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的X线诊断标准是:齿状突与寰椎侧块的关系失常,齿状突偏位,LADS不对称,ADI增大,且不对称情况不能通过头左或右旋转15°来纠正,但须除外骨折、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寰枢关节前脱位等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寰枢关节损伤CT征象,探讨其CT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47例,采用2mm层厚和间隔行寰、枢椎(含寰枢关节)薄层CT扫描,3例行平扫后增强CT扫描,部分病例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及三维图象重建,观察骨折情况及椎管内、椎旁损伤受累细节,测量寰枢关节前间隙宽度及齿状突偏移度。结果:13例共见19处骨折,部位分别为齿状突、寰椎侧块、枕骨、枢椎椎板、棘突等,寰枢关节脱位23例,其中单纯性脱位16例,旋转性半脱位7例,11例合并椎旁血肿,2例见椎动脉受压,5例继发性椎管狭窄。结论:CT具有快捷、安全、密度分辨率高等优点,可明确急性寰枢关节损伤细节,对制定治疗方案及估价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就肩袖损伤MRI检查中哪种扫描序列诊断敏感性良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择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4例(38肩)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分析本组患者SE/T1WI、FSE/T2WI、GRE/T2、STIR、PDWI序列MRI影像学资料,将三种不同序列MRI诊断检查对肩袖损伤诊断的敏感性作以比较。结果术后病理证实肩袖完全撕裂、部分撕裂、结构完整的患者分别有8例、24例、2例,SE/T1WI、FSE/T2WI、GRE/T2扫查序列检出肩袖完全撕裂、部分撕裂、肩袖结构完整的患者分别有2例、25例、7例,STIR序列检出不同程度肩袖撕裂患者分别有11例、21例、2例,PDWI序列检出不同程度肩袖撕裂患者分别有9例、21例、4例。结论肩袖损伤MRI检查诊断中PDWI序列诊断敏感性相对较好,1.5TMRI各方位各序列扫描在肩袖损伤诊断中所获得的软组织对比度较高,临床诊断中医生能清楚观察到关节囊、囊内结构及其肩袖重要组织解剖结构与形态,其次还能通过不同信号特点对不同病理特征做出正确判断[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骨肉瘤患者术前MRI各检查序列对肿瘤髓内侵犯范围判定的精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和比较分析本院自1991年-2001年1月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骨肉瘤患者28例患者术前MRI各序列影像检查仪器为美国Resonex 0.38T磁共振成像机,扫描序列为:自旋回波(SE序列),反转恢复序列(STIR)。所有患者均行增强扫描后T1WI扫描。造影剂为Gd-DTPA0.1mmol/kg体重,经肘部浅静脉注射后立即成像。术后病理标本制成切片,进行肿瘤定性分析。结果 MRI成像在骨肉瘤髓内侵犯长径判定上,T2WI、脂肪抑制、增强扫描与T1WI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前后径判定上前3种方法与T1WI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左右径判定上,只有脂肪抑制成像与T1WI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E序列中T1WI(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应作为对骨肉瘤侵犯范围判定的首选成像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正常腺体及肿瘤组织在常规T1WII及GRET1WII序列MRI图像质量。方法回顾分析68例已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的常规T1WII和GRET1WII序列MRI图像,将ROI分别置于癌灶及正常腺体,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常规T1WII及GRET1WII图像中癌灶和正常腺体的信噪比(SNR)和对噪比(CNR)值的变化。结果常规T1WII及GRET1WII序列癌灶的SNR(61.81±7.91和56.42±8.24)与正常腺体SNR(26.41±2.36和28.91±3.11)以及图像CNR(-6.78±1.53和-6.96±1.3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癌灶SNR=0.18,P正常腺体SNR=0.86,PCNR=0.34)。结论常规T1WII和GRET1WII序列MRI图像有同样的信噪比、对噪比,故在MRI乳腺检查时,可以省略常规TIW,从而缩短扫描时间。  相似文献   

13.
FLAIR与T2WI序列对脑转移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FLAIR序列与T2加权序列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敏感性.方法对63例脑转移瘤患者行FLAIR及快速T2加权序列扫描,比较FLAIR序列与T2加权序列显示脑转移瘤的差异.结果 (1)在63例患者中,FLAIR上显示病灶306个,T2加权显示病灶238个,FLAIR较T2加权像在显示脑转移瘤的病灶数目方面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位于皮层、皮层下区及邻近脑沟、脑室旁的病灶;(2)在238个病灶中,T2WI与FLAIR在显示每个病灶大小、边界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病灶的内部结构及周边水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LAIR像在检出转移瘤的病灶数目及显示瘤灶的周边水肿及内部结构均优于T2加权像,可作为常规脑转移瘤检查的补充序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在乳腺成像中,的应用价值,优化扫描序列和参数。方法使用GE3.0T磁共振扫描仪和8通道乳腺线圈对42名乳腺疾病患者进行乳腺MR成像,从图像质量和病灶显示数哥上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了具有诊断意义的图像。42例患者共检出45处病变,其中恶性3例,共5处病变:良性34例,共40处病变。结论3.0T MR乳腺成像,合理的扫描方案可以缩短扫描时间、提高图像质量。多序列联合应用更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序列技术对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价值。赘料与方法对35例结石、胰头癌、胆管癌、壶腹癌及炎性狭窄等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术前MR检查,结合手术,回顾性评价MR多序列技术的定性及定位诊断。结果(1)定位诊断:对结石梗阻部位显示率为100%,对其他梗阻部位显示正确率为78%;(2)定性诊断:术前诊断结石正确率为100%,恶性占位正确率为89%。结论MR多序列技术对梗阻性黄疸疾病定位诊断准确,联合运用MR多序列技术对恶性占位定性诊断特异性较高,对肿瘤部位诊断结合其他辅助诊断方法会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DWI扩散成像序列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SE序列T1加权、T2加权及FLAIR序列和DWI序列扫描,比较T2加权、FLAIR序列、DWI序列在显示脑梗死病灶中的差异。结果39例病人在T2加权共显示病灶172个,FLAIR像共显示病灶286个,而21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26个病灶,是在行DWI扫描时才清楚的显示出其内部结构,边界及形态的大小,最终被确诊为超级性脑梗死。结论低场MRI中的DWI像对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Because of the small diameter and complex anatomic course of the cranial nerves except for the optic nerve, trigeminal nerve, facial nerve, and cochlear and vestibular nerve, other cranial nerves are difficult to be visualized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scanning with conventional thickness (5-10 m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RI technology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three-dimensional and two-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ologies have been used in recent years in the observation of normal and abnormal cranial nerves, including three-dimensional 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in steady state (3D CISS) sequence, three- dimensional magnetization-prepared rapid gradient-echo (3D MP-RAGE) sequence, three-dimensional fast inflow with steady-state precession (3D FISP) seohuence, and some fast spin-echo (FSE) sequences. - Threedimensional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state acquisition (3D-FIESTA) is a fast three-dimensional steady-state imaging sequence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and contrast between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And this sequence was reportedly used in the study on the diseases in the cerebellopontine angle; inner ear and posterior fossa tumors.7'8 However, the reports about the value of 3D-FIESTA sequence for the visualization of normal cranial nerves are still rare.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成像仪是临床医学最重要的诊断工具之一。本文介绍了基于Eclipse RCP技术开发的、可用于我国自主研制的0.5T磁共振成像仪的控制和数据处理的软件系统的研制过程。该系统采用Java语言编写,实现了对磁共振成像仪的控制,支持图形界面的脉冲序列设计,并提供了基本的DICOM图像处理功能,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和极强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9.
袁利  李建军 《中国热带医学》2008,8(7):1161-1162
目的评价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在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受检者,采用外周门控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3D-FIESTA),呼气末屏气扫描。对扫描所获图像按照0~Ⅳ级评分标准评价图像质量,以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的冠状动脉解剖分段标准作为参照。结果图像质量达Ⅱ级以上占98%。RCA近段和中段(AHA18、19段)、LCX近段(AHA10段)、LM全长(AHA1、2段)及LAD近段和中段(AHA3、5、7段)的显示率为100%,RCA远段(AHA21段)、LCX远段(AHA14段)及LAD远段(AHA9段)的显示率分别为97.6%、63.8%、95.2%。结论磁共振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对冠状动脉的显示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晓芬 《医学综述》2011,17(10):1543-1547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 I)技术发展较快,各种成像方法及硬件设备不断更新改进,在临床和科研方面的应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泛。随着多通道线圈以及显微线圈在眼部的应用,已明显提高了正常眼部解剖结构的显示及眼部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水平。现依据眼部不同解剖位置介绍各部位常见疾病的MR I特点以及该领域的部分科研情况。在总结眼部MR I的临床应用与科研发展的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