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确定注射用硫酸链霉素的鲎试验结果是否为“假阳性”,分析致假阳性现象的可能原因。方法采用细菌内毒素凝胶限量法及家兔体内热原法进行细菌内毒素限量分析;采用动态浊度法进行细菌内毒素定量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相关物质分析。结果确证注射用硫酸链霉素鲎试验结果为“假阳性”;假阳性的产生与样品有关物质含量增加有关。结论注射用硫酸链霉素鲎试验结果的假阳性现象与样品有关物质增加有关,为提示生产厂家严格控制有关物质含量,从而减少鲎试验假阳性现象以免误判提出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鲎试验的假阳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郭建芳  夏振民 《中国药事》1996,10(3):192-193
论鲎试验的假阳性郭建芳(空军后勤部药品检验所100076)夏振民(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笔者在查阅有关以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鲎法)检测药品热原的文献时,发现一些作者将鲎法阳性,热原检查法(兔法)阴性的结果,或将鲎法比兔法灵敏,称为“鲎试验假阳性”[1...  相似文献   

3.
梁冬梅  史蔚霞 《中国药师》2001,4(4):272-273
鲎试验法作为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然而实际工作中发现鲎试验假阳性率较高。所谓假阳性意为鲎试验阳性却不引起家兔发热。现就假阳性原因分析如下:1 鲎试剂凝集的旁路的影响 鲎试剂在微量内毒素作用下,形成凝胶,机理  相似文献   

4.
梅里埃试剂初筛抗-HIV中假阳性的预防及纠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琴  张奕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2039-2040
为了提高HIV检测灵敏度.缩短对HIV检测的“窗口期”,本实验室使用了既能检测抗HIV-1或抗HIV-2抗体又能检测HIV抗原的第四代生物梅里埃试剂。但在开始检测中发现假阳性明显高于其它ELISA法检测抗-HIV,假阳性率在0.45%(其它EUSA法检测HIV抗体假阳性率约0.2%。同期北京万泰试剂的假阳性率0.18%。为了对血液和献血资源负责,对检测结果报告的慎重.我们在探讨分析假阳性原因的基础上,积极采取预防及纠正措施。使假阳性率下降至0.11%。  相似文献   

5.
阴道上皮细胞对尿分析仪白细胞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阴道上皮细胞对尿分析仪白细胞测定结果的影响,探讨尿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手工法和干化学法对照检测798例新鲜随机尿标本,对照检测1例男性新鲜尿标,对照检测1例女性新鲜尿标本,对比统计。结果798例随机标本的两种检测结果近似符合占78.1%,结果偏高占11.5%,结果偏低占4.4%,假阳性占4.6%,假阴性占1.4%。1例男性标本两种检测结果基本符合。1例女性标本两种检测结果不一样。结论手工法与干化学法两种结果差异主要原因来自尿标本中的上皮细胞,当阴道上皮细胞达到48/μl时,尿分析仪检测白细胞会出现假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假阳性的临界值、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接受肝炎病毒筛查的患者370例,取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对于报告结果为假阴性或者假阳性者进行临界值分析。结果本组370份标本中,检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弱阳性依次为8例(14.0%)、65例(34.8%)、2例(13.3%)、14例(17.1%)、16例(1413%);15例HBeAb阴性和12例HBcAb阴性。结论弱阳性标本往往存在临界值问题,检测中存在时阴时阳的情况。在临床检验中,在报告阴性、阳性结果的同时应报告临界值以及标本OD值。临界值直接影响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尽量避免,应用统一临界值质控血清对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UF-500尿液沉渣分析仪在尿液检测中的常见误差、原因以及减少误差的措施给临床提供更准确的结果。方法收集100份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用UF-500全自动尿液沉渣分析仪和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联合检测,对二者任一项有阳性的结果均进行显微镜检查。结果与结论通过UF-500尿液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阳性的标本,再用显微镜进行复检,可有效减少尿沉渣检测中假阳性、假阴性结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尿沉渣分析工作站法与干化学法检测尿液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宗惠 《成都医药》2003,29(2):97-98
目的:探讨用尿沉渣分析工作站法与干化学法检测尿液的应用价值。方法:按要求收集1600份临床尿液标本,同时用尿沉渣分析工作站法和干化学法对尿液进行分析。以尿沉渣工作站法为基础。评价干化学法。结果:化学法阴性结果中尿沉渣分析工作站法白细胞阳性率6.70%;红细胞阳性率,4.80%。化学法阳性结果中尿沉渣分析工作站法白细胞阴性率6.50%,红细胞阴性率1.30%。评价干化学法联合指标假阴性率15.70%,假阳性率5.90%。结论:化学试剂带在尿液测定过程中易受各种化学因素干扰;造成一些假阴性、假阳性结果。作尿液分析时一定要按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同时作好化学分析和尿沉渣镜检工作。  相似文献   

9.
药品检测车车载近红外模型假阳性现象的验证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余驰  刘爱萍  姜红 《中国药事》2008,22(2):116-117
从假阳性的角度,对药品检测车车载近红外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与分析;此次验证试验选取了16个品种共计110批样品,每批样品均通过药品检测车上的近红外光谱仪进行模型识别。识别情况与实验室法定检验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假阳性率为13.6%。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尿液流式细胞术有形成分分析仪与千化学分析仪联合应用于尿常规分析中的过筛价值。方法随机收集1045例放置时间不超过2h的新鲜清洁中段晨尿联合应用UF-1000i尿流式细胞分析仪与HT-2000尿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检测的同时对照人工显微镜检,将二者RBC、WBC检测结果进行符合率与不符合率分析及符合病例中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分析。结果UF-1000i尿流式细胞分析仪与HT-2000尿干化学分析仪RBC检测结果符合率88.5%,其中阴性符合率61.5%、阳性符合率27.0%,不符合率11.5%,符合病例中假阴性率0.3%、假阳性率9.2%;WBC检测结果符合率94.7%,其中阴性符合率60.5%,阳性符合率34.2%,不符合率5.3%,符合病例中假阴性率0.8%、假阳性率1.7%。结论尿液流式细胞术有形成分分析仪与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联合应用于尿常规分析中具有较高的过筛价值,是目前尿常规拴查的理想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11.
汪德宇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137-138
酶联免疫(EILSA)是目前检验科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其操作简单,无须特殊设备,在国内广泛应用。同时,因为影响因素诸多,结论大多又属定性诊断,其中假阳性的出现给医疗工作带来麻烦.甚至引起医疗纠纷。所以,了解假阳性出现的原因.避免假阳性结果的产生是极其必要的。笔者经过多次的试验以及日常工作中的总结,发现了产生“假阳性”主要影响因素。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ER、PR在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83例女性乳腺癌按照钼靶X线结果分成阳性和假阴性2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ER、PR。结果钼靶X线假阴性组中,ER阳性比率低于阳性组(40%与67.57%,P=0.003);但2组患者PR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86%与57.43%,P=0.575)。结论与钼靶X线阳性患者相比,钼靶X线假阴性患者ER阳性表达率低,提示该组患者内分泌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全自动血培养仪常规检测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Alert,简称EA)检测时间设定4d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用BA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2466份血标本,观察细菌阳性检出率及其检出时间。结果2466份血标本中BA报警阳性346例,分离出333株细菌,阳性率为13.5%,最快检出时间为2h,1d内检出的阳性数占75.1%,2d内检出的阳性数占95.2%,3d内检出的阳性数占99.1%.4d内检出的阳性数占100%。假阳性率为4.0%,假阴性率为0.5%。结论应用BA有较高阳性检出率,常规孵育时间可以设定为4d。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检测丙型肝炎抗体(HCV-Ab)的过程中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并找出一些解决办法。方法对ELISA法检出的HCV-Ab弱阳性血清标本做确证试验,用核酸扩增荧光基因分析法测定其HVC—RNA,确定其假阳性率,分析引起假阳性的因素和寻找解决方法。结果80例ELISA法检出的HcV-Ab弱阳性血清标本,经核酸扩增荧光基因分析法测定后有阳性64例,以核酸扩增荧光基因分析法为准,ELISA法丙型肝炎抗体检测假阳性率为20%。存在16例假阳性,假阳性率为20%(16/8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检测HCV抗体出现假阳性有许多影响因素,除了要尽量消除这些因素外,对于怀疑其为假阳性的血清标本要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两种常用梅毒血清学试验比较,探讨TP-ELISA检测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950例患者血清标本分别用TP-ELISA法和RPR法进行检测,阳性者再用TPPA法进行确证。结果10950例血清标本中RPR或(和) TP-ELISA阳性的血标本共580例。 RPR阳性248例TPPA复检阳性为200例,TP-ELISA阳性532例TPPA复检阳性为518例,RPR假阳性率为8.3%,假阴性率为54.8%,灵敏度为38.6%,特异性为56.4%。 TP-ELISA假阳性率为2.4%,无假阴性,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1.6%。结论 TP-ELISA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好,可作为住院患者首选的梅毒筛查试验。  相似文献   

16.
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青霉素皮试结果呈阳性特征或接近阳性特征,但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患者可以使用青霉素而不出现过敏反应,这种阳性称为假阳性。针对20min皮试阳性率较高的现象,我们对400例住院患儿进行青霉索皮试分组观察分析,结果20min假阳性共141例,占总例数的35.25%。本文仅从导致假阳性的几个干扰因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C—erbB-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中的确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06年1至4月收治的183例女性乳腺癌按照钼靶X线结果分成阳性和假阴性2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C—erbB-2、ER、PR,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钼靶X线假阴性组ER阳性率低于阳性组(40%、67.57%,P〈0.05);但2组PR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86%、57.43%,P〉0.05);假阴性组C—erbB-2强阳性表达率低于阳性组(25.71%、51.35%,P〈0.01)。结论与钼靶x线阳性比较,钼靶x线假阴性ER阳性表达率低,C-erbB-2强阳性表达率低,则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乙肝五项指标两种检测方法(TRFIA和ELISA)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1份血清分别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并统计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和阳性符合率。结果两种方法检测血清中的乙肝五项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五项指标的阳性符合率分别是HBsAg99.6%、HBsAb85.7%、HBeAg98.2%、HBeAb97.6%、HBcAb97.1%。结论TRFIA和ELISA两种方法对检测乙肝标志物乙肝五项均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ELISA法方便快捷,更适合基层医院使用,但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TRFIA法不仅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并且能够准确定量,与ELISA法相比,能更好地反映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状况、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以及抗病毒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用尿沉渣分析仪对尿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等进行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尿10项分析仪、常规手工镜检、尿沉渣分析仪对500份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尿液中RBC和WBC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的红细胞检出率分别为32.0%、24.6%、25.0%,白细胞的检出率分别为25.2%、32.6%、34.0%。以手工镜检结果为标准,干化学试纸法测的RBC假阳性为9.8%,WBC假阴性为22.7%。结论:尿沉渣分析仪与常规沉渣镜检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联合应用尿10项分析仪可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采用ELISA法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对75份梅毒患者和525份非梅毒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比较。结果TP—ELISA共检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74份、TPPA共检出阳性73份,两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8.7%和97.3%。TP—ELISA法有2例假阳性结果,假阳性率为0.38%。TPPA无假阳性结果。统计学处理,两法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LISA法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试剂成本低,操作方便,可使用酶标仪判读,原始数据易于保存等特点,是大批量样本筛查的理想方法,应作为目前临床、血站诊断和筛查血清梅毒特异性抗体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