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正确且有效的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急救与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急救与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中医急救措施与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急救与护理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观察组热性惊厥患儿经中医急救措施与护理干预措施后,其抽搐至停止间隔时间、抽搐至意识清醒间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平均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热性惊厥患儿进行中医针刺相关穴位急救配合全面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急救效果,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或后遗症,显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0月—12月收治的92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儿分为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和中医急救及护理组,2组患儿各460例,常规急救及护理组行常规急救与护理,中医急救及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急救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儿的抽搐至意识清醒的间隔时间、抽搐停止间隔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P 0. 05);中医急救及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是0. 43%,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是7. 39%,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加强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与针对性护理能够获得显著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干预措施在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66例,分为对照组(33例)及观察组(33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的急救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的急救与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抽搐持续时间、抽搐发作至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抽搐持续时间、抽搐发作至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9±1.2)min,(8.2±2.6)min,(8.6±0.9)d,15.2%(5/33),观察组分别为(2.3±0.7)min,(4.6±1.4)min,(4.9±1.2)d及3.0%(1/33)。可以发现,观察组利用中医急救及护理措施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小儿热性惊厥患儿,采用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小儿热性惊厥患者进行中医施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中医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抽搐至停止间隔时间、抽搐至意识清醒间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热性惊厥患儿在日常护理基础上辅以针刺穴位、喂食中药等中医护理,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份该院收治的热性惊厥的患儿40例为该研究对象,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中医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抽搐停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同时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加速改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4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医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医用酒精擦拭身体、额头冷敷等常规护理,中医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穴位按压、针刺等中医急救及护理,比较其抽搐停止时间、恢复意识时间及退热时间。结果:中医组抽搐停止时间、恢复意识时间及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急救与护理措施对小儿热性惊厥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护理要点。方法:取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小儿热性惊厥60例患儿,分为常规组(n=30,常规护理)和中医组(n=30,中医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中医组患儿抽搐停止、意识恢复及住院时间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护理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8.
王璟  杨映天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123-124
目的:探讨对热性惊厥患儿及家长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热性惊厥按照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对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基础上实行热性惊厥护理、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低,家长对热性惊厥知识掌握程度良好,护理的满意度高,住院时间短、复发少(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在热性惊厥患儿中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羚羊角胶囊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羚羊角胶囊治疗,观察患儿在留院观察或者住院时的体温变化及抽搐再发作的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再次发热时间间隔短于治疗组,抽搐再发率高于治疗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羚羊角胶囊退热及治疗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32位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位热性惊厥患儿进行病理分析,采用中医急救治疗方法,对急救方法进行探讨。结果:由患儿治疗数据显示可以发现,患儿热性惊厥病症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患儿发热时体温瞬间上升引起的惊厥。32位患儿在发病时经过中医及时有效治疗,治疗后的发热期有效给予护理,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所有患儿经过中医急救治疗后都没有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的病症,各方面都有了很好的治愈。结论:通过临床数据结果分析显示:在患儿热性惊厥的治疗中,在惊厥发作期间对患儿进行及时的抢救是避免出现愈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症状的关键时间段,急救人员需要通过熟练的急救措施对患儿进行及时的急救。中医急救治疗能够很大程度上对患儿热性惊厥进行很好的治愈,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对患儿发病的情况采取止惊措施,大大降低治疗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几率,减少热性惊厥病症的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止痉散贴敷佐治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年期间在我院急诊住院的62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给予急诊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止痉散贴敷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退热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抽搐复发率。结果:两组干预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均比干预前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更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的解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抽搐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干预后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ount,WBC)水平低于干预前(P 0.05);观察组干预后WBC、hs-CRP水平低于观察组(P 0.05);而退热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痉散贴敷干预高热惊厥患儿的退热效果更明显,可快速改善患儿的抽搐、高热症状,降低干预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抽搐复发率,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肩部垫高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高热惊厥婴幼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高热惊厥患儿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高热惊厥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急救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肩部垫高处理,分别对比两组患儿的抽搐持续时间、抽搐时的血氧饱和度以及患儿分别在抽搐后第2分钟与在第5分钟的平卧位血氧饱和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抽搐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抽搐持续时间,观察组患儿抽搐时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抽搐时的血氧饱和度(P0.05)。观察组患儿在抽搐后第2分钟的血氧饱和度明显比对照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高,观察组患儿在抽搐后第5分钟的血氧饱和度明显比对照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部垫高应用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相同时间里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升高明显,能够有效减轻缺氧症状,缩短大脑缺氧时间,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诊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措施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热性惊厥患儿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性的急救措施与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为(1.2±0.4)d,意识恢复时间为(4.9±0.5)d.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6.15%,护理满意率为98.46%,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有效治愈64例,总有效率为98.46%,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热性惊厥需在急救与护理过程给予适合有效的具体措施,通过对体温的严格控制,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使惊厥复发情况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9年11月~2021年11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8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多见于5~6岁以下患儿,属中医学“急惊风”范畴.中医学认为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是由于感受时邪(冬春之风邪,夏秋之暑邪),入里化热,热极生风所致.惊厥发作持续时间越长,造成缺氧性脑损伤的可能性越大.对于小儿热性惊厥的护理,除按西医的一般护理外,若运用中医急救知识,根据其发热原因以及程度不同,采用相应的中医急救护理措施,将更有利于患儿体温迅速恢复正常.我们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成功救治28例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林欣 《光明中医》2023,(1):152-155
目的 探讨循证联合中医护理在小儿腹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其中对照组患儿均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循证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的退热、止泻、止吐及住院时间,统计2组患儿感染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退热、止泻、止吐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组内患儿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联合中医护理能有效改善小儿腹泻临床症状、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蒙医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6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蒙医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退热时间、惊厥消退时间、复发次数、发作间隔时间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f.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惊厥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康复护理能够迅速降温止惊、减少复发、延长复发间隔时间,提高小儿惊厥患者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病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淄博市中心医院确诊的50例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病情康复相关指标恢复用时、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神志恢复用时、惊厥抽搐消失用时、体温恢复用时、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可缩短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红歌  孙雪义 《新中医》2020,52(14):151-15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联合常规医护措施干预小儿重型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重型秋季腹泻患儿进行临床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中医护理组实施情志护理、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等中医综合护理措施,干预7 d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记录2组患儿的腹泻缓解时间、退热时间、止吐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由患儿家属填写问卷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中医护理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中医护理组腹泻缓解时间、止吐时间、退热时间及脱水纠正时间均早于常规护理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针对重型秋季腹泻患儿采取中医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促进患儿症状缓解,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可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小儿高热惊厥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2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止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反复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在短时间内实现退热、止惊,并降低了患儿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