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利用下肢等速力矩差异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鹏  郎海涛  杨红 《中国骨伤》2000,13(12):724-72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是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此而引起的腰部肌肉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失调又将影响该症的康复 ,但对肌肉运动功能的定量研究 ,国内尚无准确、实用的指标 ,国外的相关结果也有限[1、2 ] ,我们用等速测试的双下肢力矩差异指标来评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提供科学的依据。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经CT或MRI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40例 ,男 2 7例 ,女 12例 ;年龄 2 6~ 6 8岁 ,平均 43 5岁 ;病程 2周~ 5余年。CT或MRI检查 ,均提示有腰椎间盘…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由此引起腰部肌肉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失调 ,但对肌肉运动功能的定量研究 ,国内尚无准确、实用的指标 ,国外的相关结果也很有限〔1,2〕我们用等速测试的双下肢力矩差异指标来评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旨在探讨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评估提供一种实用的科学依据。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 ,男 2 7例 ,女 12例 ;年龄 2 6~ 6 8岁 ,平均 43 5岁 ,病程 2周~ 5余年。CT或MRI检查 ,均提示有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以L5S1突出居多 ,占 2 3例。全部病例无…  相似文献   

3.
肌肉减少症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肌肉力量下降和躯体功能受限的老年综合征,老年人出现跌倒、身体残疾、住院和早逝等不良后果风险增加。人均寿命延长导致老龄化,肌肉减少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明显升高。2016年国际卫生组织将其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临床修改》(ICD-10-CM),疾病编码为M62.84。目前肌肉减少症最常用的定义是欧洲老年人肌肉减少症工作组(EWGSOP)提出的,表示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的全身肌肉量减少、肌肉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2019年EWGSOP更新肌肉减少症定义。肌肉减少症被认为是晚年负面健康结果的相关决定因素,肌肉力量和活动能力的丧失导致躯体平衡障碍,老年人发生跌倒和骨折的比率升高,增加社会残疾率及医疗负担,明确病因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肌肉减少症与运动因素、内分泌因素、慢性炎症、营养状况、肠道菌群、遗传因素及社会心理素等相关,但具体病因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有关文献,对肌肉减少症病因学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群与肌少症的关系、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指出医护人员应关注肌少症患者肠道微生物群情况,对共同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并积极探讨运动、营养及联合干预方案,以延缓肌肉萎缩,改善功能障碍和肠道微生物群落丰富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对克罗恩病伴肌肉衰减症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克罗恩病伴肌肉衰减症行部分肠管切除吻合术患者7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抗阻运动干预。观察患者握力、骨骼肌量、体脂率、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下床步行活动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术前1 d及出院时握力与基线的差值、出院时骨骼肌量及体脂率与基线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组术后1~3 d每日下床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手术期抗阻运动能有效提升克罗恩病伴肌肉衰减症患者术后握力,降低肌肉衰减程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女性肌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肌少症为老龄化进展过程中以骨骼肌质量及力量下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并伴有残疾、生活质量降低甚至死亡,在老年人群中广泛存在,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当今社会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国际上关于肌少症的诊断及筛查方法尚未统一,多个组织先后制定了肌少症共识,提出肌少症的诊断切点,临床实践中使用握力、步速等方法来评估老年人肌肉情况。绝经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生理状况,与自然衰退的雌激素水平相关,易导致肌肉质量和力量的降低,增加肌少症患病率。绝经后女性肌肉组织的质量、功能以及肌肉组织的成分发生变化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还受营养、运动、环境、遗传等其他多种复杂因素影响,目前尚没有明确关于肌少症的治疗药物,但现有证据认为阻抗运动、膳食营养、性激素替代治疗等对于改善老年绝经后女性肌肉的质量及力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绝经与肌少症的关系还处于探索阶段,仍有许多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就肌少症的诊断及绝经后激素变化和增龄与肌少症的关系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骨骼肌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约占体质量的40%,对机体的运动和代谢功能至关重要。1989年Rosenberg首次提出了“肌肉减少症”的概念。目前肌肉减少症已被确认为一种独立疾病,并有相应的国际疾病编码(ICD-10-AM)。2010年欧洲老年人肌肉减少症工作组(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EWGSOP)将其正式定义为“一种进行性的骨骼肌肌量和强度广泛损失,导致机体四肢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等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的综合征”[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肝胆胰外科患者肌肉减少症问题日益凸显,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生存率降低等,也引起了外科医师的关注[2]。本文就肝胆胰外科患者肌肉减少症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损害的肌电图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23-65岁,平均47.6岁;病史1周-1年;发病部位:L_4-5 29例,L_5-S_1 8例,L_4-5并L_5-S_1 1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F波、H反射及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观察电生理检查对神经根受损程度和定位的准确性。结果 48例患者的周围神经感觉传导均正常;周围神经运动传导检查除5例表现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降低外,其余基本正常。F波异常3例,H反射异常12例。病程超过2周的40例患者的相应神经根前支支配肌肉的EMG出现异常表现,其中15例腰部椎旁肌EMG异常。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根定位和神经功能状态,是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和判断神经损害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MRI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对2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思考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6例术中采用钦质钢板内固定。结果:优级: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15例。良好: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步态较稳,跨步有力,能参加工作,5例。尚可:生活自理,运动功能部分受限,3例。差:神经功能检查无恢复,1例。优良率83.32%。结论:MRI是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员佳检查方法,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对脊髓及神经根减压彻底,创伤小易操作,是治疗颈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与肌肉骨骼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随之增长,国内外学者对肌少症、骨质疏松症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肌少症是指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至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肌少症、骨质疏松症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病理状态,使得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患有肌少症的人群免疫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较常人降低,感染风险、跌倒风险、致残率、死亡风险较常人增加,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群跌倒风险、骨折风险、致残率也较常人高很多。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相互影响、紧密关联的机制比较复杂,包括肌肉收缩力学负荷对骨骼机械力的影响,以及肌肉与骨骼间复杂精密内分泌调控的生物学机制。针对两者之间存在的许多共同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进行运动干预、营养指导、药物治疗,有助于延缓肌少症、骨质疏松症的进展,改善不良预后。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研究对两者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评估标准、干预及治疗等之间的相关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一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肌少症是肌肉质量和肌肉强度呈渐进性减少和下降的衰老综合征,可导致跌倒、骨折和失能等风险增高,对患者机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为提高肌少症诊断和治疗效果,选择科学有效的测评工具十分重要。目前,各国际组织对肌少症的诊断标准仍未达成统一共识,尤其在肌肉质量测定部分存在较多争议。本文旨在通过复习总结相关国内外文献,阐述肌少症的筛查流程、诊断标准,重点探讨肌肉质量的测评工具及其优势与不足,以期为肌肉质量测评工具的选择及准确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老年肌肉减少症是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骨骼肌量逐年衰减、肌肉功能逐年衰退的骨骼肌退行性疾病,正常人均可出现。患者的爆发力下降最为明显,平衡功能受损,因而频繁跌倒而致伤。抗阻训练是一种对抗老年肌肉减少症的有效干预方式,包括传统抗阻训练、爆发力抗阻训练和离心抗阻训练。近年来,离心抗阻训练在干预老年肌肉减少症的病理进程、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提高老年人功能活动能力方面的作用凸显。通过适度拉长肌肉的离心训练不仅能够提高绝对肌力,还能够提高起动速度,增加爆发力的起动力量,继而提高爆发力。此外,离心训练还能增强制动力量,使机体能够快速有效地制动、减速、转向等,提高机体对运动的控制能力,有效地提高平衡能力,避免因运动控制不良导致的运动损伤,能够有效地预防跌倒,避免因跌倒所致的骨折等病症。但是,由于离心抗阻训练需要较高的技巧,目前仍未确立安全有效的训练方法和负荷强度等相关参数,因而仍期待更多的相关实验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者在离心抗阻训练与老年肌肉减少症方面相关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张宁  白姣姣  张艳 《护理学杂志》2019,34(8):108-111
介绍肌少症的诊断依据,从肌量、肌力、肌肉功能和风险评估方面综述肌少症的护理评估方法,并对老年肌少症的护理评估提出建议,旨在为开展老年肌少症护理评估及筛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椎间盘镜(MED)术中肌肉扩张管对椎旁肌的损伤.[方法]对30例应用MED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肌肉扩张管使用前和手术结束时椎旁肌病理检查以及术前、术后椎旁肌肌电图检查和磁共振检查比较.[结果]椎旁肌肌肉病理检查应用扩张管前后光镜检查无明显变化,电镜检查使用扩张管后有轻度肌纤维溶解,线粒体空泡状以及内质网水肿.椎旁肌肌电生理检查使用前后无显著异常.磁共振检查椎旁肌肌肉萎缩和水肿情况无明显变化.[结论] MED术中肌肉扩张管对椎旁肌肉损伤程度较轻,可减少术后腰部酸痛和僵硬,早日恢复工作和生活,ME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肌少症作为一种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综合征,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它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围绕维生素D与肌少症的相关性入手,探讨维生素D对于肌肉系统的病理生理作用,维生素D与肌肉细胞生长与衰退的关系,维生素D对肌肉的信号调控及功能的影响。初步阐述了维生素D对于肌少症的影响和作用,对于肌少症的防治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6.
脊柱脊髓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估价脊髓损伤程度的最可靠并可重复的检查是临床神经学检查.在脊髓损伤的最早期,例如伤后数小时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神经学检查,并在24小时内重复一次,对于判断脊髓损伤程度是极为重要的.在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并且于24小时内无改变者,则完全截瘫之诊断多已无误.肛门、会阴区感觉存在,截瘫平面以下任何肌肉的微弱动作或括约肌功能的未完全丧失,三者存在其一,都不能视为完全截瘫.在神经学检查中,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是诊断完全截瘫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判断反射出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肌肉减少症是一种以进行性、广泛性的骨骼肌数量减少、肌力下降以及骨骼肌功能减退为特征的老年综合征,好发于老年人与外伤创伤后人群。研究表明,肌肉减少症是导致创伤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重要相关因素。本综述主要探讨肌肉减少症对老年创伤人群致病率、院内治疗时间、创伤后恢复以及院内或院外死亡率等方面的影响,说明肌肉减少症对与老年创伤人群的关联,为临床患有肌肉减少症的创伤人群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肥胖型肌少症患者的影响,为制订有效的运动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肥胖型肌少症患者随机分配为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上肢弹力球、下肢弹力带加空中踩脚踏车的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干预12周,对两组重要肌肉、肥胖、实验室指标及生活质量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29例、对照组30例完成研究。6周后干预组内脏脂肪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12周后干预组握力、血清白蛋白及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可有效改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肥胖型肌少症患者的肌肉力量及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与老年人群骨密度和肌肉减少症相关性。方法受试者包括216名成年人(79名男性和137名女性;平均年龄73.5岁)接受全面体检。检测所有受试者骨骼肌指数(SMI)、腰椎(L1-L4)和股骨颈骨密度和步行速度,符合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标准的受试者被分配到肌肉减少症组。仅肌肉量减少的受试者被分配到肌量减少组,其他受试者分配到正常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用于评估腰痛。同时检测血清VIP水平;对三组之间肌肉减少症决定因素如骨密度、VAS和VIP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名受试者(5.5%)患有肌肉减少症。肌肉减少症组的平均ODI评分显著高于肌量减少组和正常组[分别为(25.2±12.3)%、(11.2±10.0)%和(11.9±12.3)%,P<0.05]。肌肉减少症组血清VIP水平显著低于肌量减少组和正常组(P<0.05)。肌肉减少症组的腰椎(L1-L4)和股骨颈骨密度和BMI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腰椎(L1-L4)和股骨颈骨密度及步行速度、ODI与血清VIP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群中肌肉减少症及腰椎(L1-L4)和股骨颈骨密度、腰痛与血清VIP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正肌肉衰减症(sarcopenia)是指由一生中不断累积的不良肌肉变化所致肌肉衰减状态,其初期定义由Rosenberg~([1])在1989年提出。近10年来,肌肉衰减症的研究成为临床医学的研究热点,国内、外许多学术组织对其定义、筛查评估诊断及干预治疗相继发布了共识及指南。肌肉衰减症常见于老年人、体力活动缺乏者、慢性疾病病人及各种恶性肿瘤病人,与跌倒、失能、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等不良结局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并带来高额的医疗费用和经济负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肌肉衰减症的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因而充分认识肌肉衰减症,开展有效的临床筛查评估并采取积极的防治策略意义重大。本文旨在概述目前肌肉衰减症的筛查诊断流程以及防治策略进展,为其临床管理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