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结直肠漏评分(Colon Leakage Score,CLS)系统对左侧结直肠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海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二科接受左侧结直肠切除术的304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将患者分为有吻合口漏和无吻合口漏两组,应用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评价CLS评分系统对吻合口漏发生的预测价值并确定预测临界值.结果 有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的CL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8.23,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65(CI:0.913~1.00),OR值为2.9(CI:1.59 ~4.83,P<0.001),最佳临界值为“11”,预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4%和87.2%.结论 CLS评分系统对左侧结直肠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CLS分值“11”可作为划分高低风险的最佳预测临界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早期预测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病人。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检测病人血清PCT、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水平,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分为吻合口漏组与非吻合口漏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清PCT、CRP、WBC、NEUT水平的差异,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和比较PCT、CRP、WBC对吻合口漏预测的准确性,并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及最佳临界值。采用DeLong测试计算两条ROC曲线下面积(AUC)之差,并进行AUC间的比较。结果共入选112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病人,术后8例(7.14%)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漏组术后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非吻合口漏组。PCT、CRP预测术后吻合口漏的准确性均优于WBC;CRP在各时间点中术后第3天预测吻合口漏准确性最高;PCT在术后第3、5天预测吻合口漏准确性均优于术后第3天CRP预测吻合口漏准确性;术后第3、5天PCT预测吻合口漏的AUC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4)。术后第3天PCT预测吻合口漏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86.5%,阳性预测值为31.8%,最佳临界值为1.26μg/L;术后第5天PCT预测吻合口漏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76.9%,阳性预测值为22.6%;术后第3天PCT预测吻合口漏的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优于术后第5天。术后第3、5天PCT联合CRP预测吻合口漏的AUC分别为0.903、0.888,术后第3天单独PCT预测吻合口漏的AUC与术后第3天PCT联合CRP预测吻合口漏的AUC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结论动态监测术后血清PCT和CRP水平可有效预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术后第3天血清PCT水平对早期预测吻合口漏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当术后第3天血清PCT>1.26μg/L时,应高度警惕吻合口漏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钠浓度在结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胃肠外科行结直肠癌手术的54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将病人分为吻合口漏组(16例)和对照组(530例)。检测病人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的钠离子([Na~+])、钙离子浓度([Ca~(2+)])和白蛋白(ALB)水平。先进行两组间单因素分析,而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并使用ROC曲线分析其预测病人吻合口漏发生的甄别阈值。结果吻合口漏组[Na~+]_3、[Na~+]_5、[Na~+]_7、[Ca~(2+)]_7、ALB_5、ALB_7的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示,[Na~+]_3、[Na~+]_5和ALB_7入选回归方程。ROC曲线分析显示,[Na~+]_5≤135 mmol/L对结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有显著的诊断价值(AUC=0.901,P0.001,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74.34%)。结论 [Na~+]_5浓度≤135mmol/L是敏感的预警指标,应该警惕吻合口漏发生的可能性,结合临床表现必要时行CT等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吻合口漏是结直肠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危险因素众多且发生隐匿,极大地影响患者术后疗效和生活质量。探寻有效的影响因素以提前预测吻合口漏的发生并给予相应处理对降低其发病率以期改善患者不良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将从围手术期相关因素和生物学标记物两个方面综述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目的为预测吻合口漏的发生及改善吻合口漏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227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与预防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结肠癌143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手术治疗直肠癌84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共发生术后吻合口漏6例。其中1例行再次手术治疗,5例行非手术治疗。6例均痊愈,无死亡。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是术后严重并发症,完善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手术操作、良好的引流是预防吻合口漏的关键。一旦发生,如无腹膜炎体征,首先考虑采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于评估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118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吻合口漏组(14例)和未出现吻合口漏对照组(104例),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5天检测血清PCT水平,使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运用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PCT在早期诊断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方面的价值,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吻合口漏组患者PCT水平在术后第1天开始上升,在术后第2天PC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直到明确诊断出术后吻合口漏。术后第5天PCT水平在预测术后吻合口漏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最具有优势;此时处于临界水平的PCT对于吻合口漏的阴性预测值为99%,提示当患者在术后第5天PCT水平低于1.22 ng/ml时,几乎不会发生吻合口漏,能够作为早期出院的客观依据。结论结果提示,通过检测患者术后血PCT水平,能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患者的早期出院提供客观依据。当患者术后第3天PCT值小于1.94ng/ml和/或者术后第5天小于1.22 ng/ml时,可以相对安全的认为患者不会出现吻合口漏,能够早期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吲哚菁绿显像在预防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的作用。方法利用电脑随机数随机选取因结直肠癌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共145例,其中应用吲哚菁绿染色的病人63例(ICG组),应用常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82例(对照组),分别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吻合口漏发生数量和因吻合口漏导致的死亡数量。结果对照组出现吻合口漏7例(左半切除术2人,右半结肠切除术1人,低位直肠切除术4人),1例因吻合口漏导致死亡。而ICG组仅有1例低位直肠切除术的病人出现了吻合口漏,无病人因吻合口漏导致死亡。两组病人在吻合口漏率发生上存在明显差异(f=2. 337,P 0. 05)。结论吲哚菁绿显像可以用于降低腹腔镜结直肠癌术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与C反应蛋白(CRP)、CRP与白蛋白比值(CAR)的关系,比较CRP、CAR对术后吻合口漏的预测效能,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6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第1天(POD1)、术后第2天(POD2)、术后第4天(POD4)的CRP值、CAR、CRP(POD4/POD1)、CRP(POD4/POD2)。结果:POD2观察到CRP的峰值水平。吻合口漏患者的CRA(POD4)、CRP(POD4/POD1)、CRP(POD4/POD2)均高于无吻合口漏患者。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中,POD1、POD2、POD4所测CRP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9、0.790与0.887。POD4的CRP截断值为86.70 mg/L,最佳组合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与80.4%。结论:CRP(POD4)是预测吻合口漏的良好指标,在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方面,CRP(POD4)较CRA(POD4)、CRP(POD4/POD1)、CRP(POD4/POD2)更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联合白蛋白、前白蛋白预测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为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确诊为直肠癌且采用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96例,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将其分为发生组20例和未发生组76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MMP-9、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并对血清MMP-9、白蛋白、前白蛋白与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吻合口漏发生组血清MMP-9在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均高于未发生吻合口漏组(P<0.05),血清白蛋白在术后第3天、第5天明显低于未发生吻合口漏组(P<0.05),血清前白蛋白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均低于未发生吻合口漏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MP-9、白蛋白、前白蛋白均为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MMP-9联合白蛋白、前白蛋白预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高于血清MMP-9、白蛋白、前白蛋白单项检测。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CRC)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方法:将CRC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吻合口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切...  相似文献   

11.
探讨适用于预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的最适营养评估量表。2014年9月—2019年9月,135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因素,分析比较3种营养评估量表(NRS-2002、PG-SGA、NRI)与术后吻合口漏的关系,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用于评估各项指标对术后吻合口漏的预测能力。构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模型。结果显示,135例直肠癌患者,21例(15.6%)发生吻合口漏。使用NRS-2002、PG-SGA、NRI评估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31.1%、42.2%、23.7%。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BMI、新辅助化疗、白蛋白<35 g/L、NRI评分<97.5、NRS-2002评分≥3、距肛缘距离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I评分<97.5(OR=10.983,P<0.001)、新辅助化疗(OR=0.274,P=0.027)、距肛缘距离(OR=4.137,P=0.014)是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有意义的指标作ROC曲线,3项指标中NRI量表ROC曲线下面积最大(曲线下面积:0.799,95%CI:0.672~0.926,P<0.001)。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模型中,风险分数(0-3)对应的吻合口漏发生率依次为9.3%、12.3%、30.0%、75.0%。结果表明,相较NRS-2002和PG-SGA,建议入院时使用NRI对直肠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及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ICU)精细化护理预防老年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治疗的9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ICU精细化护理。对比2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愈合时间、并发症及病死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6.12%和2.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3%和18.37%(P<0.05),且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精细化护理能够明显降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目的是报道用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流行情况.方法:预期性地记录20年来184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手术和病理的数据,并分析开放切除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1)971例行结肠选择性切除(右429例,左542例).死亡率较低(3.6%),而综合发病率较高(37.2%),呼吸(13.5%)和心脏(5.9%)的并发症特别普遍.临床明显漏的发生率在左(1.1%)和右(0.5%)结肠部分切除相似.(2)118例行紧急结肠癌切除.69例行右结肠部分切除后应即吻合而未行近端造口,3例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很高(4.3%).(3)757例行直肠切除,术后发病率为40.2%,其中呼吸(16.9%)和心脏(6.2%)并发症较高.前切除后明显的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较低(2.9%).结直肠癌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由吻合口漏引起的脓毒血症,这尤其易发生于低位结直肠癌吻合.本文低漏率反映对手术细节的重视和术中处理的提高.作者认为低位前切除术中充分游离脾曲可获得血供较好的无张力吻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97例结直肠肿瘤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7例均经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伴梗阻32例,其中30例行右半结肠一期切除,无吻合口漏发生,另2例癌肿不能切除行捷径手术;一期左半结肠切除肠吻合术15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Hartmann手术13例,术后恢复顺利,造口排便通畅,3~6个月后均进行了顺利关瘘手术;直肠癌Dixon手术27例,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10例;行单纯肠造口6例。死亡1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感染与肺部感染。结论对于结直肠癌并急性发肠梗阻,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可考虑一期切除吻合,但要注意吻合口漏。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两家医院接受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的35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分为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吻合口漏组有52例(14.53%)患者存在吻合口漏现象,306例为无吻合口漏组。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各类别中患者占比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单、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营养状况(≥3分)、吻合口距肛门距离(<5 cm)、术前贫血及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营养状况(≥3分)、吻合口距肛门距离(<5 cm)、术前贫血及术前血清白蛋白(<35g/L)等,可对患者术后的恢复状况造成不良影响,显著提高了患者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不利于患者术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风险评估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321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入组患者术前营养风险进行评分,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前营养风险与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性。结果 321例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6%(18/3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RS2002评分≥3分、临床病理分期为Ⅲ-Ⅳ期以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 cm是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RS2002评分(OR=4.125,95%CI=2.062~7.004)、临床病理分期(OR=3.334,95%CI=2.062~7.004)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OR=2.341,95%CI=2.559~15.838)是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术前NRS2002评分有助于预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对于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7.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为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提供决策依据。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在青岛市立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9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90例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35例(8.9%),年龄超过60岁(12.4%)、男性(12.4%)、肿瘤分期晚(11.4%)、吻合口位置低(直肠15.2%、乙状结肠8.4%)、术前未行肠道准备(17.1%)、糖尿病患者(14.8%)发生吻合口的几率显著高于年龄在60岁以下(4.9%)、女性(3.4%)、肿瘤分期早(3.3%)、吻合口位置高(右半结肠1.2%、左半结肠6.8%)、术前经过肠道准备(3.9%)、非糖尿病患者(6.1%)。高龄、男性、晚期肿瘤、吻合口位置低、术前未行肠道准备和患有糖尿病是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漏的防治措施,回顾分析71例行TME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就术后吻合口漏的防治做一总结。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6例,其中1例行造口术,其余5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果表明,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可治愈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6年12月我科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568例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出现吻合口漏22例(3.9%),其中A级10例,B级8例,C级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肿瘤距肛缘距离、术中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与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距肛缘距离≤5 cm是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54,95%CI 0.005~0.556,P=0.014),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是吻合口漏的保护因素(OR=31.950,95%CI 2.804~364.056,P=0.005)。结论低位肿瘤是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是吻合口漏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口径(7.5号)肛管引流减压在预防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施行的346例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5例应用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其余161例未放置大口径肛管,术后发生吻合口漏9例(5.59%),二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6, P=0.004).其中8例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行近端肠造瘘粪便转流术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能够有效预防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