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根据中医望诊相关理论,观察脑血管病患者面部、舌部与胃肠道相关的投射部位色泽及纹理变化,分析脑血管病与胃肠道疾病的相关性并用现代医学方法进行检测,以证实中医望诊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从而探讨国人脑血管病新的可能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通过对脑血管病患者面部及舌象的望诊,对唇周有皱褶或/和舌中有裂纹(沟)并疑为存在胃肠道疾病者,嘱其做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测,观察望诊所见与胃镜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结果脑血管病患者经望诊筛选后其胃镜检查阳性率为100.0%,幽门螺杆菌测定阳性率50.6%(39/77)。结论唇周有皱褶或/和舌中有裂纹(沟)与胃肠道疾病有密切相关性,脾胃功能紊乱、胃肠道疾病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为中国人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摘 要〕 随着内镜技术及麻醉技术的进步,无痛胃肠镜受到广泛应用,同时越来越多的胃肠道疾病可通过无痛胃肠镜 检查,作为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指标。由于老年患者各项机体功能老龄化,身体代偿能力下降,而无痛胃肠镜能减轻 老年患者检查的痛苦,增加舒适度。现对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护理要点进行简要综述,为更好进行老年患者护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中医舌诊与肠镜对照在结肠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121例肠镜检查患者的舌象与肠镜诊断资料的观察发现,结肠疾病舌苔、舌质的变化与肠镜诊断各组的构成比之间有显著差异(P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胃肠镜检查中应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方法:制定工作制度及流程,对护理人员进行胃肠道疾病中医护理知识培训。结果:接受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患者对检查治疗及健康行为的依从性提高,对内镜检查的满意度增强。结论:在胃肠镜检查中应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在胃肠镜检查患者中应用无痛胃肠镜与普通胃肠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翁源县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胃肠镜检查患者102例,以抽签方法进行分组,予以无痛胃肠镜检查的51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而予以普通胃肠镜检查的51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检查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查成功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56.86%,同时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发生率41.18%低于对照组的84.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镜检查患者中应用无痛胃肠镜相比于普通胃肠镜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可提升检查成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应用无痛胃肠镜技术对患者进行检验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102例接受胃肠镜检查的临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51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胃肠镜技术进行检查;B组患者采用无痛胃肠镜技术进行检查.结果:B组患者的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紧张情绪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对检查的耐受程度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对胃肠镜检查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结论:应用无痛胃肠镜技术对患者进行检验的实际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肝纤维化患者舌象、面象等参数临床特征,为肝纤维化患者中医临床辨证提供量化的客观依据。方法:由具有丰富经验的1-2名临床医生进行舌、面判读,记录观察结果;同时应用中医四诊仪器检测120例肝纤维化患者舌、面参数,统计分析各证型的舌面象特征。结果:120例肝纤维化患者的舌象以淡红舌、淡紫舌、白厚苔为多见,面象以青黄、萎黄和目眶暗为多见;舌象参数中舌色、肝纤维化各证型苔色指数显著性差异;面部RGB、Lab指数提示:肝纤维化各证型中湿热中阻证面色偏于黄色、肝肾阴虚证面色以红色为主、肝郁脾虚证面色偏青、气虚血瘀证面色较暗,面色偏于青黑色。结论:应用数字化中医四诊仪器为望诊信息采集及分析建立客观指标,通过舌质参数、舌象指数、面部RGB、Lab指数等数据对肝纤维化患者舌面等望诊信息进行量化处理,有利于提高疾病信息采集的准确性,规范中医师收集病情资料的操作,更好地发挥中医望诊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效提高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科学性、客观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耳郭望诊与胃镜检查对比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耳郭望诊与胃镜检查对比观察季永荣,梁仲惠(解放军第303医院,广西南宁530021)主题词胃疾病/诊断,十二指肠疾病/诊断,耳穴诊断,胃镜术近两年来我院耳诊室与胃镜室合作,进行了250例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耳郭望诊与胃内窥镜检查结果对...  相似文献   

9.
运用多种多样的望诊手段,结合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患者进行望诊,将心血管病各常见病种的面诊、手诊、舌诊、眼诊、耳诊等信息进行收集归纳;利用上述信息,借鉴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得出相关疾病的望诊诊断标准;继而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心血管病多元望诊信息数据库.上述成果共同构成心血管病多元望诊体系.本文探讨高血压病多元望诊信息及临床实践,包括高血压病面诊、眼诊、耳诊、手诊、脐诊与颈诊等.探讨高血压病的多元望诊信息,将为构建心血管病多元望诊体系提供资料,以期为中医诊治心血管病提供辅助.  相似文献   

10.
浅谈舌象变化与胃部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察疾病的4种方法,而舌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体征,舌诊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医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应用现代科学知识方法观察舌象的变化与疾病的内在关系已摸索出一些规律,笔者在专科门诊对胃病患者进行舌象变化的观察,发现舌象变化与胃部疾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近2a来,经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确诊的85例胃部疾病患者中,男57例,女28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2岁,平均49岁;其中浅表性胃炎43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2例,萎缩性胃炎11例,胃癌9例。2 观察结果:结果见表1、表2。表1 舌…  相似文献   

11.
"望而知之谓之神"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典型视诊,"望闻问切"四诊中望诊是最高也是最难的层次,不仅包含现代医学的疾病典型体征(二尖瓣面容、三偏征等),还要求医者善于观察潜在的发病可能,所谓"有诸内必行诸外"。运用多种多样望诊手段,结合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患者进行望诊,将心血管病各常见病种的面诊、手诊、舌诊、眼诊、耳诊等信息进行收集归纳;借鉴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得出相关疾病的望诊诊断标准;继而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心血管病多元望诊信息数据库,建立心血管病多元望诊体系,运用于冠心病诊察。附三例应用报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内镜室行胃肠镜治疗的9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胃肠镜治疗,观察组采用无痛胃肠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内镜检查效果、检查过程中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胃肠镜检查优良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 0.05);观察组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率、血压及SpO2无明显差异(P 0.05),但观察组术中的心率、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咽喉反射、恶心、咳嗽、躁动、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检查过程中的痛苦,增强了检查效果,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临床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临床应用中的疗效,探寻降低病人痛苦,提高胃肠镜检查治疗的准确性。方法将2009年6~12月收治的108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治疗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4例,进行胃肠镜检查治疗前,采用健忘镇痛麻醉处理,后进行胃肠镜检查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普通胃肠镜检查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在麻醉下进行胃肠镜检查治疗痛苦少,依从性高,未发生不良反应,效果比较理想,而对照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躁动、喉咙不适等情况。结论无痛胃肠镜无论在安全性上还是适应证上,都比在传统的内镜或未给予麻醉下进行,更为理想,临床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缺血脑卒中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产尿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部了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溶栓治疗后显效者11例,即肌≥2级,同时伴肢体活动,言语功能及面瘫,舌瘫改善,其余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短程溶栓疗法是治疗刀性缺血性脑卒中确定有效的措施;溶栓治疗效果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相关,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中医诊断分为望、闻、问、切四诊,医师往往通过望诊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判断,而舌诊又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疾病诊断尤为重要.中医学认为脾气通于口,舌象的变化与上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以舌苔变化较为显著[1].《辨舌指南》载:“四诊以望居先,察目色,观目神,辨舌苔,验齿垢,四者之中,尤以辨舌最为重要,盖舌为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徵.”说明了舌诊对于疾病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696例实行丙泊酚麻醉下胃肠镜检查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16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一例发生意外.结论:加强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望诊是医生用视觉观察病人的舌象、尿液、眼、耳以及排出物等异常变化来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望诊的内容兹分舌象、尿液、眼、耳、鼻等 12项。1 望 舌舌诊是观察患者舌质和舌苔等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舌诊是藏医诊断学中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舌诊主要观察舌的颜色、形态、润燥和厚薄等。1.1 正常舌象 :舌体柔软、活动自如、淡红润泽、不胖不瘦 ,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1.2 病态舌象 :舌质红、舌面干燥且粗糙者为三因素之隆症 ;舌色淡黄、苔厚者属赤巴病 ;舌色淡白、无光泽 ,舌体嫩…  相似文献   

18.
望诊为中医诊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其范围广泛,内容丰富,自《内经》时期开始至今有很大发展。晚近有“现眼识病”、“观手识病”、“观耳识病”等论出现,进一步丰富望诊的内容,为广大中医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诊病方法。业师李玉奇教授之望诊特別是望舌的经验别具一格,是为前人未论、方书未载,在观舌识病方面提出新论新见,为中医诊断疾病提供了更加准确、直接的方法。李老通过胃镜对胃内部形态的观察,提出了胃病的辨证与胃内形态变化同一性的见解。笔者深感李老的这些论述新颖,依此辨证符合客观实际者十之八九,故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望诊辅助诊断治疗各种疾病颇引人注目。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经络、皮肉、五官、七窍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丹溪心法》曰:“欲知其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于外。”笔者对306例健康妇女与36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舌象、舌脉、人中沟、发征的望诊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观察对象和方法1.观察对象:健康组的观察对象,为献血的健康妇女及经检查  相似文献   

20.
史婧  唐文 《西部中医药》2016,(7):120-122
目的:探究流程化护理干预对胃肠镜检查术患者心理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采用胃肠镜检查术的患者214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例。对照组按常规胃肠镜检查术进行操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流程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检查时心理状况及检查时间、收缩压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检查时出现恐惧不安、紧张焦虑等心理状况及检查不配合的比例均少于对照组,并且观察检查操作时间、麻醉用药量、发生呼吸抑制比例以及检查时患者的收缩压、心率也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胃肠镜检查术的患者应用流程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理状况,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并且对检查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有显著降低作用,检查时收缩压及心率波动小,检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