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D133及SLC7A1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及邻近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7月我院经病理科确诊的NSCLC组织标本42例,并选取病理证实无癌细胞浸润的邻近正常肺组织标本(距癌组织>5 cm)30例,比较NSCLC组织和邻近正常肺组织中CD133和SLC7A11阳性率表达、CD133及SLC7A11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在NSCLC组织中共表达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CD133、SLC7A11阳性率为57.14%、64.29%,高于邻近正常肺组织的10.00%、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癌组织中CD133、SLC7A11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癌组织中的CD133、SLC7A11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CD133阳性表达中,有21例SLC7A11阳性表达;18例CD133阴性表达中,有12例SLC7A11阴性表达,CD133、SLC7A11在NSCL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2,P<0.05)。结论 CD133、SLC7A11在NSCLC中的高表达与癌组织的恶性行为及患者较差预后密切相关,对NSCLC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细胞角蛋白7和20在卵巢转移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Dai L  Song Q  Li L  Zhong D  Hui Y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30(2):114-117
目的 观察卵巢转移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改变,为鉴别卵巢转移癌与原发癌提供依据。方法 对27例卵巢转移癌(其中胃癌12例,结肠癌11例,其他4例)进行了临床和病理形态观察,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其分别进行细胞角蛋白[CK(AE1/AE3)]、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20(CK20)、癌胚抗原、波形蛋白、nm23抗原检测。结果 卵巢转移性胃癌12例中11例为双侧实性,卵巢转移性结肠癌11例中7例为单侧囊实性,组织学检查胃癌卵巢转移12例全部以印戒细胞癌或低分化腺癌散在分布为特征,而结肠癌卵巢转移则11例中8例与子宫内膜样癌相似,CK20阳性染色使卵巢转移性胃癌7例及结肠癌8例得到明确诊断,在转移性结肠癌中CK20有稳定的表达,卵巢转移性胃肠道癌中CK7多数阴性,癌胚抗原、波形蛋白、nm23的联合使用使转移性胃癌11例,结肠癌10例得到明确诊断,结论 CK7和CK20在鉴别来自胃肠道的卵巢转移癌中具有重要意义。当几种抗体联合使用时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典型性血管球瘤(glomus tumor, GT)和恶性血管球瘤(malignant glomus tumor, MGT)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GT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4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16~77岁,中位年龄49岁。肿瘤部位:胃体3例,胃窦、小腿和肺各2例,支气管1例,阴囊1例。肿瘤最大径1~5 cm,中位最大径2.7 cm。10例(91%)为典型固有球瘤,1例为固有球瘤和球血管瘤混合分布。8例呈浸润性生长,3例呈实性片状,4例见瘤栓,1例见神经束侵犯,5例见肿瘤性坏死,4例见梭形细胞区域,1例细胞重度异型,7例核分裂>5个/50 HPF。免疫表型:MSA(10/11)、vimentin(10/11)、Ⅳ型胶原(10/11)、α-SMA(9/11)、h-Caldesmon(9/11)、CD57(9/11)、Calponin(7/11)、BCL-2(6/11)、CD56(3/11)、CD34(3/11)、BRAF V600E(2/11)、desmin(2/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RIM11靶向调控miR-24-3p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明确TRIM11高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TRIM11在31例乳腺癌和31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用siRNA TRIM11和miR-24-3p慢病毒转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和Western bolt检测TRIM11、miR-24-3p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及相关性分析;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24-3p为TRIM11的潜在靶点;MTT法和Transwell检测细胞增殖数量、增殖活力和侵袭。结果 TRIM11在乳腺癌组织及MCF7细胞中表达显著增高(P0.05)。TRIM11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siRNA TRIM11转染显著抑制MCF7细胞中TRIM11表达,而且抑制MCF7细胞增殖数量、增殖活力和侵袭能力(P0.05)。miR-24-3p显著降低野生型3'-UTR TRIM11荧光素酶活性(P0.05),但对突变型没有作用。miR-24-3p mRNA在MCF7细胞下调,miR-24-3p抑制MCF7细胞TRIM11蛋白和mRNA表达,miR-24-3p mRNA与TRIM11 mRNA在MCF7细胞中表达显著负相关(P0.05),miR-24-3p抑制MCF7细胞增殖数量、增殖活力和侵袭能力(P0.05)。结论 TRIM11在乳腺癌组织及MCF7细胞中表达上调,并可能通过靶向调控miR-24-3p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进而影响乳腺癌预后,TRIM11/miR-24-3p轴有望成为治疗乳腺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伴7号染色体异常的急性白血病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7号染色体异常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发生率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R带常规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检查,对4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4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检出7号染色体异常患者32例,占7.8%;其中-7/7q-19例(59.4%),t(7;11)3例(9.4%),其他为少见的7号染色体改变der(7), 7,t(2;7),t(5;7),t(7;9),t(7;8),dic(1;7)。-7/7q-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2例,其中M0、M1、M2型的-7/7q-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32例患者中20例同时有其他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是t(9;22)伴-7, 8,-5。30例进行正规化疗的患者,11例缓解,缓解率低于同期急性白血病的总缓解率(36.7%vs65.8%);伴-7/7q-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低于染色体正常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25%vs55.6%);伴-7/7q-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与染色体正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无差异(57.1%vs77.8%),但缓解的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均于短期内复发。伴其他7号染色体异常的11例患者仅4例缓解。结论-7/7q-是7号染色体异常中最为常见的核型改变,且多见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M0、M1、M2型,并可能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有关;伴7号染色体异常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伸指肌腱滑脱治疗中,仅修复肌帽及矢状束的损伤,其结果常不理想。1997年与2001年,我们于11例伸指肌腱滑脱修复手术中,重视腱间筋膜的修复,术后无一例复发。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共11例(指),男9例,女2例;年龄21~54岁;致伤原因:弹指击物7例,打救受伤4例。中指7例,环指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了11年间采用羊水或脐血针对不同病因进行不同技术的宫内产前诊断并对病因进行结果分析.方法对11年间275例病例分别进行胎儿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胎儿分子学基因诊断及胎儿其他生化检查.结果胎儿染色体异常11例,引产7例.胎儿SRY基因诊断男胎26例,1例基因诊断正常外,25例引产.肝豆变1例引产,病原体PCR阳性2例引产,亲子鉴定3例非婚内亲子.其他生化诊断开放性神经管畸形AchE AFP诊断异常7例,引产5例.可疑甲低胎儿TSH. rT3诊断2例,建议足跟血筛查追踪诊断.结论宫内产前诊断是减少出生缺陷儿及胎儿遗传基础诊断最为早期、可靠、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LC7A11-AS1对口腔鳞癌细胞CAL-27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9例口腔鳞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CAL-27细胞分为si-NC组、si-SLC7A11-AS1组、水SLC7A11-AS1+anti-miR-NC组、si-SLC7A11-AS1+anti-miR429组。实时荧光定暈PCR(RT-qPCR)检测SLC7A11-AS1和miR-429表达水平;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克隆形成细胞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数;蛋内质印迹(Western hlot)法检测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SLC7A11-AS1和miR-429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口腔鳞癌组织中SLC7A11-AS1表达水平升高,miR-429表达水平降低(P<0.05)。抑制SLC7A11-AS1表达后,CAL-27细胞克隆形成数减少,细胞凋亡率升高,迁移细胞数减少,Bax表达水平升高,Bcl-2表达水平降低(P<0.05)。同时抑制SLC7A11-AS1和miR-429表达后,CAL-27细胞克隆形成数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迁移细胞数增加,Bax表达水平降低,Bcl-2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抑制SLC7A11-AS1表达可通过上调miR-429抑制口腔鳞癌细胞CAL-27增殖及迁移,且促进CAL-27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软组织肿瘤染色体13q的基因状态及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患者的41个软组织肿瘤,包括多种分化方向的良性肿瘤9例,低度恶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23例。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染色体13q14中分别包含Rb、RFP2、KCNRG和KLF5基因的3个位点RP11-685115、RP11-352N7和RP11-505F3在肿瘤中的改变情况。结果RP11-685115位点杂合性缺失(LOH)8例,扩增1例;RP11-352N7位点LOH4例,扩增1例;RP11-505F3位点LOH3例,扩增3例。3个位点同时出现LOH2例。2例内对照位点RPll-61K9也出现了LOH。1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出现3个位点的扩增。13q异常在不同来源肿瘤中发生率不同。结论软组织肿瘤存在染色体不稳定性,从而增加染色体杂合性缺失和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的几率。13q异常在不同的肿瘤发生模式中起不同的作用。肿瘤抑制基因Rb、RFP2和KCNRG的LOH与软组织肿瘤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蒂扭转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蒂扭转的CT征象。结果11例中,CT表现为肿瘤蒂部实性团块11例、瘤壁偏心性增厚且与蒂部相连10例、卵巢血管的充盈或不连续8例、瘤壁轻度强化或不强化7例,子宫偏向扭转侧5例,肿瘤内或肿瘤蒂部出血3例。结论卵巢肿瘤蒂扭转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可清晰显示这些异常征象并为早期诊断做出有益提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人11型乳头瘤病毒(HPV 11)E7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后制备抗HPV11E7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方法构建pGEX-4T2-HPV11E7原核表达载体,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大肠杆菌表达可溶性融合蛋白GST-HPV11E7,纯化获取11型HPVE7蛋白。将HPV11E7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HPV11E7的多克隆抗体,用蛋白G琼脂糖纯化获得IgG型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该抗体的效价及特异性。结果 SDS-PAGE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6 h后可表达出高水平可溶性GST-HPV11E7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HPV11E7的血清,纯化获得了IgG型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兔抗HPV11E7 IgG具有效价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结论成功表达了HPV11E7蛋白并制备了效价较高、特异性较好的IgG型兔抗HPV11E7蛋白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2例21三体综合征患儿进行了临床及细胞遗传学分析,12例中男5例,女7例,年龄最小的7天,最大的10岁。新生儿组7例占58.3%。出生时母龄25~30岁的7例占58.3%,35岁以上2例占16.7%。染色体检查结果标准型11例占91.7%,易位型1例占8.3%,9例患儿母亲孕期有致畸因素接触史占75%。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应用抗小鼠宫颈癌单克隆抗体(Au_(14-1))对12例人的宫颈癌和7例人的正常宫颈组织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作PAP染色,结果其中11例宫颈癌标本呈阳性反应(11/12),正常宫颈标本全部为阴性(0/7);表明小鼠和人的宫颈癌细胞表面共同具有一种肿瘤抗原决定簇;作者对这种抗原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进化抗原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6 4例均为本院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门诊及少量住院患者。男 4 4例 ,女 2 0例。年龄 3~ 12岁 ,平均 5 7岁。其中 3~ 4岁 11例 ,5~ 6岁 2 2例 ,7~ 10岁 2 8例 ,11岁 2例 ,12岁 1例。临床诊断夜惊 34例 ,睡行症 12例 ,梦魇 7例 ,睡眠障碍 (包括癫待排 ) 11例。病程半个月至 1年零8个月。发作频率长者 2~ 6个月 1次 ,短者一周 3~ 4次。发生于前半夜即入睡后 1~ 3h者 4 4例 ,发生于后半夜 2 0例。夜惊发作时患儿多为突然从睡眠中惊醒 ,大声哭喊 ,手足乱抓 ,伴随身体强烈扭动 ,表情紧张 ,呼吸急促 ,意识朦胧 ,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急性期转归 ,对患儿远期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各期脑电图的变化。方法 :统计 88例HIE患儿急性期结果、长期随访 75例HIE患儿及EEG检查。结果 :急性期 3例死亡 (3/ 88) ,神经系统后遗症 2 2例 (2 2 / 88) ,少儿时期心理障碍 11例 (11/ 75 ) ,儿童多动症 18例 (18/ 75 ) ,精神发育迟缓者 7例 (7/ 75 )。EEG异常检出率为 33%~ 6 7% ,相关程度P =0 .2 312。结论 :围产期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是造成HIE的重要因素 ,严重脑损伤将影响患儿日后的生长发育。EEG监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2月期间的1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鉴别诊断情况。结果:11例患者中,7例梭形细胞(63.7%),1例上皮样细胞(9.1%),2种细胞混合型3例(27.2%)。CD_(117)、CD_(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S-100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0.9%(10/11)、72.8%(8/11)、18.1%(2/11)、9.1%(1/11),desmin均为阴性。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根据发病部位,CD_(117)与CD_(34)是确诊的重要依据,联合SMA、S-100蛋白以及desmin,可辅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 ,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全国 2 4类分类对 914 6例围产儿进行监测 ,筛查出 6 6例出生缺陷儿。结杲 本次研究出生缺陷顺位为先天性心脏病 13例占 19 7%、唇腭裂 11例占 16 6 7%、肢体短缩 10例占 15 15 %、脑膨出 7例占 10 6 1%、马蹄内翻足 6例占 9 0 9% ,其他占 1%~ 7%。相关因素为孕母年龄、居住环境、婴儿性别、孕母早孕期所受影响等多种因素。结论 控制出生缺陷 ,才能有效的提高人口出生素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2(BRCA1/2)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和DNA直接测序法,对新疆地区230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维吾尔族、汉族各115例)石蜡组织进行BRCA1基因第2、11(11A和11B)、20号外显子和BRCA2基因第11号部分外显子,共5对引物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230例乳腺癌患者中,BRCA基因突变率为6.96%(16/230),其中1例BRCA1基因-5 382位点的突变及7例新发突变位点;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中BRCA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7.83%(9/115)和6.09%(7/115);BRCA基因突变组发病年龄均≤50岁;突变组16例患者中绝经前患者(13例)的突变率明显高于绝经后患者(3例)(P0.05)。结论 BRCA1基因突变可能与新疆地区散发性乳腺癌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面神经分支的行程和分布及在外科手术中的意义。方法:用表盘在15个(30侧)人头部标本上进行面神经各分支的定位观察。结果:面神经各分支在表盘中位置较固定。左颞支位于11~12点间13例(86.7%),右支10例(66.7%)。左颧支位于10~11点间10例(66.7%),右支9例(60%)。左上颊支位于9~10点间12例(80%),右支14例(93%)。左下颊支位于8~9点间13例(86.7%),右支11例(73%)。左右下颌缘支位于6~7点间各有15例(100%)。结论:利用表盘对面神经各分支进行定位更具有可预见性,其结果对腮腺咬肌区解剖和外科手术寻找面神经分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良性和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区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良性和恶性嗜铬细胞瘤在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DNA倍体、11q13和 1p的杂合子缺失 (LOH)及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方面的差别 ,试图找出能区别良、恶性或预测恶性潜能的指标。方法 对 2 2例临床确诊为良性 (12例 )或恶性 (10例 )的嗜铬细胞瘤 :(1)分析组织形态 ;(2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Ki 6 7、p5 3、嗜铬粒素A、S 10 0、增殖细胞核抗原及survivin表达 ;(3)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NA倍体 ;(4 ) 12例附有正常组织的肿瘤 (7例良性 ,5例恶性 )用显微切割获取肿瘤和正常组织 ,分别提取DNA ;用 8种引物进行PCR扩增 ,分析 11q13和 1p的LOH及MSI。结果 全组 2 2例肿瘤均未见不典型核分裂象 ,核分裂象数除 1例恶性肿瘤为 2 3/ 10HPF外 ,余均≤ 1/ 10HPF ,2例恶性肿瘤有广泛坏死。良性组Ki 6 7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少于恶性组 ,良性与恶性组平均Ki 6 7阳性细胞百分率之比为 0 73%∶2 4 % ,差异有显著意义 ,DNA倍体良性与恶性组差异无显著性。 11q13和 1pLOHMSI良性和恶性组的差别由于例数少 ,未能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 仅Ki 6 7阳性表达 >3%具有区别良恶性或预测恶性潜能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