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其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而深受患者欢迎,目前已成为治疗面瘫、尤其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首选方法。我科近年来对49例周围型面瘫进行了针灸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贺天喜  王东雁  周文江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176-6176,6187
应用电针甩钩方法为主综合治疗颅脑损伤后面神经瘫痪(面瘫)患者30例,结果在3种类型面瘫中,周围性面瘫总有效率为100%,中枢性面瘫为88%,混合性面瘫为83%。提示面神经损害平面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同,颅脑损伤后面神经损伤平面越低疗效越佳。  相似文献   

3.
背景:面神经损伤不但给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畸形,还给患者带来生理缺陷和社会心理影响,尽可能早的进行损伤面神经修复、重建面神经功能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目的:探讨创伤性面瘫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选择,为创伤性面瘫的治疗和功能预后评估提供依据。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分析。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对象:1993-12/2001-1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南三病区收治创伤性面瘫患者9例。方法:对收治的9例创伤性面瘫患者,于伤后三四个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面神经吻合及腓肠神经移植眼轮匝肌植入术修复,回顾性总结并分析创伤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采用House-Brackmann方法和手术前后面部摄影观察,评价创伤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9例患者手术后临床随访6个月~2年,均获得了比较满意的面肌功能恢复。结论:创伤性面瘫,争取尽早手术是成功的关键,方法宜首选面神经吻合,神经移植肌肉内植入术对整复某些创伤性面瘫有其临床应用价值和适应证。强调神经外瘢痕松解切除、结合神经损伤的程度和形态特点,针对性选择面神经修复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Bell氏面瘫,是面神经疾患中最为普遍的疾病之一,又称贝尔麻痹,是指病因阐释不肯定、急性起病的单侧或双侧周围性面神经水肿、感觉麻木。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已作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首选治疗,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史籍记载华夏医学在针灸治疗面瘫方面己有数千年历史,积累丰硕的临床经验,其具备疗效准确、便于掌握和运用、反作用和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雷征  刘晋 《中国康复》2011,26(4):298-300
面瘫是由各种原因导致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主要临床表现是面部运动功能障碍。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本文就近年来针灸治疗面瘫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时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时机。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6—05的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相关的文献,采用检索词“面瘫”和“针灸”分别与“时机”、“分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组合后进行5次检索,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有关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时机的研究。纳入标准:①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研究。②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不同时期的比较研究。③不同时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特点的论述。资料提炼:就检索到的173余篇文献进行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共28篇。资料综合:28篇文献主要表明:针灸应尽早介入面神经瘫痪急性期的治疗;急性期取穴宜少,刺激宜轻,留针时间不宜过长,可配合特种电磁波照射或艾灸,应慎用电针或采用弱刺激;恢复期治疗应针刺宜深,手法宜重,可采用透刺法或电针,选穴宜多;后遗症期以补法为主,针刺以重刺为主,可在患侧局部刺络放血。结论:根据面神经瘫痪不同时期进行相应的针灸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面神经损伤不但给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畸形,还给患者带来生理缺陷和社会心理影响,尽可能早的进行损伤面神经修复、重建面神经功能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目的探讨创伤性面瘫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选择,为创伤性面瘫的治疗和功能预后评估提供依据.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分析.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对象1993-12/2001-1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南三病区收治创伤性面瘫患者9例.方法对收治的9例创伤性面瘫患者,于伤后三四个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面神经吻合及腓肠神经移植眼轮匝肌植入术修?回顾性总结并分析创伤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采用House-Brackmann方法和手术前后面部摄影观察,评价创伤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9例患者手术后临床随访6个月~2年,均获得了比较满意的面肌功能恢复.结论创伤性面瘫,争取尽早手术是成功的关键,方法宜首选面神经吻合,神经移植肌肉内植入术对整复某些创伤性面瘫有其临床应用价值和适应证.强调神经外瘢痕松解切除、结合神经损伤的程度和形态特点,针对性选择面神经修复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应用电针甩钩方法为主综合治疗颅脑损伤后面神经瘫痪(面瘫)患者 30例,结果在 3种类型面瘫中,周围性面瘫总有效率为 100%,中枢性面瘫为 88%,混合性面瘫为 83%.提示面神经损害平面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同,颅脑损伤后面神经损伤平面越低疗效越佳.  相似文献   

9.
多种不同因素对周围性面瘫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不同因素对面瘫预后的影响,为肿瘤及手术损伤所致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51例肿瘤及手术所致周围性面瘫的程度、发病年龄、治疗时机、手术方法、术后治疗方法、肿瘤因素等与暂时性周围性面瘫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面瘫程度越重恢复越差,年龄越大恢复越难,术前出现面瘫者手术越早恢复越好,术后出现面瘫者激素及针灸治疗越早恢复越好,采用显微手术者,面瘫的预后好,不同类型的肿瘤所致面瘫恢复程度不同。结论:肿瘤及手术所致暂时性周围性面瘫,应及早采用显微手术,术后及时使用激素及针灸治疗;对于肿瘤所致有化学损伤的周围性面瘫及年长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神经内科占有较大比重,多起病突然,临床治疗多样。我院自1998年8月至2003年7月用针灸与药物治疗面瘫25例。与单纯药物治疗21例相比较,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李悦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8):1294-1296
目的:观察并分析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54例。联合组采取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温针灸组仅予温针灸治疗,电针组仅予电针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采用House-Brackmann(H-B)量表计分法评价患者面神经功能。结果:温针灸组、电针组、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48%、77.78%、94.44%,联合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温针灸组和电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2周、3周、4周后,面神经功能H-B量表计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联合组改善情况优于其它2组(P0.01),温针灸组和电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原始点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2月到2017年3月接诊4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针灸配合原始点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面部残疾指数以及面神经麻痹程度。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30%)较对照组提高,治疗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面部神经麻痹程度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针灸配合原始点疗法可提升周围性面瘫治疗疗效,改善患者面部残疾,缓解面部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瘫)的时机近年来争论较多,且无定论,有人对此作出限制犤1犦。为此,近2年来我们对339例面瘫患者针灸治疗时机作了疗效对比观察,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339例面瘫均系周围型,其中男127例,女212例,左侧156例,右侧183例。<18岁132例,19~45岁144例,>46岁63例。发病7d内接受针灸治疗105例,8~15d121例,16d以上113例。伴有耳后乳突疼痛203例,其中耳部有疱疹的16例。339例中有糖尿病史的52例。1.2方法由神经科医师按检查面神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时机。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6-05的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相关的文献,采用检索词“面瘫”和“针灸”分别与“时机”、“分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组合后进行5次检索,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有关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时机的研究。纳入标准:①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研究。②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不同时期的比较研究。③不同时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特点的论述。资料提炼:就检索到的173余篇文献进行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共28篇。资料综合:28篇文献主要表明:针灸应尽早介入面神经瘫痪急性期的治疗;急性期取穴宜少,刺激宜轻,留针时间不宜过长,可配合特种电磁波照射或艾灸,应慎用电针或采用弱刺激;恢复期治疗应针刺宜深,手法宜重,可采用透刺法或电针,选穴宜多;后遗症期以补法为主,针刺以重刺为主,可在患侧局部刺络放血。结论:根据面神经瘫痪不同时期进行相应的针灸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病、多发病,尤以春秋两季为甚。主要症状:口歪斜,鼻唇沟变浅,眼脸不能下合,前额皱纹消失,蹙眉、鼓腮、吹气等功能障碍,噘嘴、露齿时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弦细。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针灸加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十分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们应用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7年~2002年,我们施行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周围性面瘫共7例,男4例,女3例,年龄16~52岁,面瘫距手术时间最短为即时面瘫(术中损伤面神经所致),最长为70d.其中特发性面瘫1例,病变部位在膝状神经节以下;耳源性面瘫4例,乳突手术创伤及颞骨骨折所致面瘫各1例,病变部位在水平段或垂直段.  相似文献   

17.
文定厚  林代诚 《华西医学》1993,8(4):479-480
本文报道我院近十年39例周围性面瘫的手术治疗效果。39例中施行面神经减压术34例,面神经吻合术3例,面神经移植2例。以House六级法评定面神经功能恢复,经一月至四年观察。术后面神经功能增进1至4个等级,多数增进2个等级,平均增进2个等级。分析讨论了手术疗效与面瘫的病程、病理及病因等的关系:面瘫病程短,效果越好;病变越严重,越差。横断损伤后应行面神经吻合术或移植术。 ?  相似文献   

18.
多种不同因素对周围性面瘫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不同因素对面瘫预后的影响,为肿瘤及手术损伤所致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51例肿瘤及手术所致周围性面瘫的程度、发病年龄、治疗时机、手术方法、术后治疗方法、肿瘤因素等与暂时性周围性面瘫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面瘫程度越重恢复越差,年龄越大恢复越难,术前出现面瘫者手术越早恢复越好,术后出现面瘫者激素及针灸治疗越早恢复越好,采用显微手术者,面瘫的预后好,不同类型的肿瘤所致面瘫恢复程度不同。结论:肿瘤及手术所致暂时性周围性面瘫,应及早采用显微手术,术后及时使用激素及针灸治疗;对于肿瘤所致有化学损伤的周围性面瘫及年长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0引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贝尔面瘫)的治疗以往多采用药物治疗,恢复期配合针灸治疗,病程长,有一定的痛苦且效果不很理想。为了探索出一种疗效快、无痛苦而又经济的治疗方法,采用联合法(即药物、超深声波、激光、生物电、局部按摩及功能锻炼)对25例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1材料和方法1.1材料2001年以来入住本院的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排除标准:发病后进行过针灸治疗者;收缩压180mmHg(1mmHg=0.133kPa)以上者;高热患者;青光眼患者。纳入标准符合2000年全国神经疾病会议所规定的…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面瘫约占周围性面瘫的1/3,最常见的原因为颞骨骨折,治疗外伤性面瘫临床上首先是确定损伤原因、部位和程度,然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能使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本科2007年6月-2009年2月对4例颞骨骨折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以CT薄层扫描为指导,施行了中耳乳突进路,行面神经减压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