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总结铜针留置、铜针留置结合环形缝扎治疗脉管畸形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采用铜针留置、铜针留置结合环形缝扎治疗脉管畸形患者46例,其中静脉畸形43例,动、静脉畸形3例.治疗1~3 次,其中第1次治疗41例,第2次治疗4例,第3次治疗1例,再次治疗至少间隔6个月.观察铜针留置治疗后患者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检测其中6例患者铜针留置治疗前及铜针留置治疗5天后血清铜及肝功能变化,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治疗患者46例,术后随访6~24个月.临床治疗效果:I级(差)3例,占6.5%;II级(中)11例,占23.9%;III级(好)27例,占58.7%;IV级(优)5例,占10.9%.43例(包括中、好和优)脉管畸形患者获得有效治疗(图2~3),总有效率为93.5%.6例留置铜针治疗5天后,血清铜轻度升高,方差分析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活性轻度升高,秩和检验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铜针留置简单易行、安全性高,对患者组织形态和功能影响小,是治疗脉管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铜针留置结合环形缝扎是铜针治疗脉管畸形的改进和发展,可以更有效地治疗脉管畸形,适用于治疗病变范围较大、较深的脉管畸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扩张皮瓣血运障碍监测方法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扩张皮瓣血运障碍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扩张皮瓣血运障碍监测及防治的研究文献,并总结分析。结果术前利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荧光造影可设计血运丰富的皮瓣,减少术后皮瓣缺血坏死的发生;术后利用红外线热成像、近红外光血氧监测、植入式多普勒等技术监测皮瓣血运,有利于早期发现皮瓣血运障碍,并积极采取挽救措施,如放血、水蛭吸血、血蛭素静脉滴注及高压氧治疗等。结论扩张皮瓣的成活受多种因素影响,术前利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及新兴成像技术设计扩张皮瓣、术中术后早期发现扩张皮瓣血运障碍,及时进行干预,可减少扩张皮瓣缺血坏死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扩张器注射壶渗漏是扩张术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为注射壶质量问题或注水操作失误导致.以往多采用更换新扩张器或注射壶,操作繁琐不便.为此,我们介绍一种简便、实用、有效的处理注射壶渗漏的方法. 处理方法:在严格无菌操作下,于注射壶处切开皮肤,取出注射壶,轻轻拔出连接导管少许,缝合皮肤切口.将输液器流速调节夹穿在连接管上,用4号半注射针头穿刺注射壶,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检查并确认注射壶渗漏部位后,推动夹子卡住连接管,阻止扩张囊内生理盐水从注射壶渗漏.  相似文献   
4.
外侧眶隔脂肪在老年性上睑赘皮矫正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矫正亚洲人因老年性上睑赘皮造成的"三角眼"畸形。方法:通过彻底去除多余的上睑皮肤、肌肉,并特别强调去除外侧眶隔脂肪和缝合眶隔的方法,矫正老年性上睑赘皮。结果:应用该法治疗1032例老年性上睑赘皮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该法简单易行、效果好,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尚缺少对血管瘤的有效治疗,其原因在于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仍不清楚。 目的:回顾分析近年来有关血管瘤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生理特点及发病机制的文献,认识目前有关血管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血管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及药物治疗的研发提供线索。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9年1月至2014年2月有关血管瘤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特点及流行病学数据的研究,检索主题词分别为“hemangioma,capil ary,classification,epidemiology,etiology,embryology;cytology,physiopathology,pathology,immunology,genetics,drug therapy,therapy”。 结果与结论:血管瘤发生、发展及消退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但目前对血管瘤还缺少大样本、多中心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对血管瘤发病机制尚未提出完善的学说,各学说研究对象多为某一单一因素,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尚未明确。血管瘤发病机制研究的瓶颈在于缺少完善的动物研究模型,而现有血管瘤裸鼠研究模型存在一定限制,积极研发新的动物研究模型是血管瘤发病机制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背景面神经损伤不但给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畸形,还给患者带来生理缺陷和社会心理影响,尽可能早的进行损伤面神经修复、重建面神经功能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目的探讨创伤性面瘫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选择,为创伤性面瘫的治疗和功能预后评估提供依据.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分析.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对象1993-12/2001-1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南三病区收治创伤性面瘫患者9例.方法对收治的9例创伤性面瘫患者,于伤后三四个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面神经吻合及腓肠神经移植眼轮匝肌植入术修?回顾性总结并分析创伤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采用House-Brackmann方法和手术前后面部摄影观察,评价创伤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9例患者手术后临床随访6个月~2年,均获得了比较满意的面肌功能恢复.结论创伤性面瘫,争取尽早手术是成功的关键,方法宜首选面神经吻合,神经移植肌肉内植入术对整复某些创伤性面瘫有其临床应用价值和适应证.强调神经外瘢痕松解切除、结合神经损伤的程度和形态特点,针对性选择面神经修复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外增殖能力,因存在生物学特性稳定、来源充足、体外培养条件低等优势已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在一定条件下,可成功地将其诱导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前体细胞、心肌细胞、神经样细胞。现阶段尚未找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其多向分化潜能判定的公认方法是观察检测分化所得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表面标记物的表达,基本未涉及细胞特异性功能分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凭借其多向分化潜能,是人体干细胞库潜在的重要来源,可作为多种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应用于组织缺损的修复,但多向分化潜能的科学性、重复性及安全性等问题均有待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8.
重睑术后粘连畸形及其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提出重睑术后粘连畸形的概念及其治疗原则,总结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组30例重睑术后粘连畸形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度,根据其形成特点,采用抽除缝线、眶隔脂肪瓣移位、眶隔部眼轮匝肌下移、睑板前齿轮匝肌瓣移转、自体脂肪组织游离移植和缩短上睑提肌肌健的方法治疗。结果 术后进行3个月至2年的随访,除隔部眼轮匝肌下移、睑板前眼轮匝肌瓣多转治疗效果欠佳外,其它方法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治疗重睑要后连畸形应在彻底松解局部粘连的基础上,根据局部条件采用隔断粘连区的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及组织缺损修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和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1991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56例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组织缺损根据患者情况分别采用原位缝合12例、皮片移植8例、局部皮瓣25例、邻位皮瓣9例和远位皮瓣2例修复。结果:本组56例,除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治疗伤口II期愈合外,其余皮瓣及植皮均成活,供区均I期愈合。38例患者获随访1~6年,1例复发;复发病例为植皮治疗的鳞状细胞癌患者于术后1年复发,经再次手术扩大切除后采用皮瓣移位修复,随访3年未再复发;随访患者均存活良好,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彻底切除、及时修复、杜绝复发及取得良好的外观和功能效果是治疗的关键所在。修复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头面部美学单位或亚单位原理遵循由简至繁的原则,尽可能兼顾缺损区域外形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培养,生物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生物学特征及超微结构、阐明其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遗传学特征及细胞超微结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体外培养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生长率和形态学相同,细胞遗传学特征和超微结构相似。结论 据此结果和其他学者的观点,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