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正确诊断婴幼儿的反复咳喘。方法对我院2004年3月至2006年2月明确诊断的78例反复咳喘的婴幼儿相关病史和特异性IgE进行统计。结果以气喘为突出表现、运动诱发咳喘是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特点;哮喘患儿多有家族史和特异性素质。结论反复咳喘婴幼儿的诊断以婴幼儿哮喘为多,但作出哮喘的诊断前应排除其他疾病;鼻窦炎在反复咳喘婴幼儿中不在少数,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哮喘与气质等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探讨婴幼儿哮喘与气质等因素的关系。方法:我们对按病例1:3对照的320名婴幼儿进行气质等有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并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困难型气质的婴儿发生婴幼儿哮喘的机会将增加3倍多,同时困难型气质与被动吸烟,特异性体质和父母过敏史也有关系,气质与4个因素密切相关,它们分别为(1)被动吸烟;(2)环境污染;(3)婴幼儿特异性体质;(4)父母过敏史。结论:应该把困难型气质儿童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干预和管理,对每个儿童进行常规的筛查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气质可能与哮喘的遗传易感性有关。并对哮喘患儿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儿童哮喘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在儿童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38例哮喘患儿进行血清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将受检儿童分为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3组,对过敏原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儿童哮喘发病以婴幼儿期及学龄期多见,其中婴幼儿以食入性过敏为主,学龄期儿童以吸入性过敏为主,学龄前儿童则两者均可发生。结论:哮喘患儿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是儿童哮喘过敏原检测的方法之一。对有明确过敏原的哮喘患儿应及早进行针对性防治及脱敏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血清IgE、ECP水平和过敏原检测在其诊断中的价值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对120例喘息婴幼儿进行血清IgE、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食物过敏原(fx5E)、吸入过敏原(phaditop)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和儿童哮喘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反复喘息组血清IgE、ECP水平较毛细支气管炎组及对照组增高(P〈0.05)。其血清IgE水平低于儿童哮喘组(P〈0.05);血清ECP水平与儿童哮喘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IgE、ECP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均低于反复喘息组和儿童哮喘组(P〈0.05)。fx5E以婴幼儿反复喘息组阳性率最高(37.1%),较毛细支气管炎组、儿童哮喘组及对照组均增高(P〈0.05)。phaditop阳性率以儿童哮喘组最高(70.0%);反复喘息组和毛细支气管炎组增高不及儿童哮喘组(P〈0.05)。结论婴幼儿时期喘息≥2次的患儿,血清IgE、ECP水平增高,过敏原检测阳性率高,为高危哮喘儿。对哮喘儿预防干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反复咳嗽、喘息患儿的血清过敏原,探讨吸入性及食入性特异性过敏原检测在反复咳嗽、喘息患儿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采用欧蒙优敏血清学检测吸入及性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查试剂盒,应用酶联免疫法对110例反复咳嗽、喘息患儿进行20种吸入及食入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将受检患儿分为≤1岁组、~3岁组、~6岁组,对过敏原状况进行分析对照。结果:110例患儿IgE特异性过敏原阳性率为70.91%,吸入性过敏原中室内尘螨组合1比例最高,其次分别为艾嵩、普通豚草、树木组合2、屋尘、猫、狗、蟑螂;食入性过敏原中花生比例最高,其次为牛奶、蛋清、淡水组合1、螃蟹、海洋鱼类1等。吸入及食入性过敏原在~3岁组中阳性率高,结论:给咳嗽、喘息症状患儿检测血清特异性过敏原非常重要,可以在明确过敏原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反复咳喘发展为哮喘的高危因素之一是患儿特异性过敏原阳性,检测反复咳嗽、喘息症状患儿血清吸入及食入性过敏原有利于及早辨别可能发展为哮喘的患儿,为早期患儿哮喘的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哮喘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婴幼儿是哮喘病的高发群体,因为婴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极差,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所以提高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是哮喘防治的重要环节。因此,患儿家长应掌握哮喘发病的规律,合理用药,避免诱发因素等对哮喘儿的防治起到重要作用。避免诱因哮喘的反复发作与患儿的特应性体质有关,一旦个体被致敏,那么室内和室外的变应原均可引起哮喘加重。引起哮喘的过敏原为螨、室内尘土、棉絮、霉菌、烟和花粉等。作为父母应长期耐心观察,发现患儿接触或吃某种食物以后出现过敏,就应避免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哮喘约占小儿喘息性疾病的18%左右,是不容忽视的小儿常见疾病。 婴幼儿哮喘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男多于女。大约2/3病例有家族性哮喘或其他变应性疾病史(如过敏性鼻炎、湿疹、支气管哮喘等)。发病前患儿常有先导性病变,如难治性湿疹、腹泻、咳嗽等;后者逐渐转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性支气管炎,而后出现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特点。一旦婴幼儿哮喘发作,患者常缺氧严重,呈现明显紫绀,喘息性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严重时出现喘憋状态。 婴幼儿哮喘的诱因多为呼吸道感染,因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社区医院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对哮喘儿童进行诊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目的取样法,选择2021-06-01-2022-08-31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慢性咳嗽或有反复喘息史的25例6~11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PF680优呼吸便携式肺功能仪对其进行肺功能测定,采用改良哮喘预测指数(mAPI)对患儿婴幼儿期哮喘发作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便携式肺功能仪诊断社区儿童哮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 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结果显示,25例患儿中质量等级不达标5例,结果有效20例。肺功能通气功能正常5例,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2例,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中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符合哮喘诊断阳性14例,阳性率为70.0%。mAPI调查结果显示,25例患儿均没有婴幼儿期1年反复发作咳喘史4次,预测指数表无符合阳性病例,但是湿疹史16例,嗜酸性粒细胞高7例,有过喘息史16例,做过过敏源检测12例。结论 便携式肺功能仪应用于社区儿童哮喘的诊断阳性率较高,可行有效,可作为儿童哮喘诊断的依据,有助于临床结合病情变化,更加合理规范诊治哮喘...  相似文献   

9.
2003年11月19日,城区-居民向市卫生防疫站反映其居室装修后,空气中有刺激性气味,人住3天后,其家人均出现流泪、咽喉干燥且发痒、乏力、不同程度地咳嗽等症状;其70多岁的母亲胸闷、咳喘不止,现已住院治疗,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其9岁的儿子还出现眼睑红肿、眼痒、皮肤瘙痒症状。而此前其家人则无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10.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62例预后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50%。80%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以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RSV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及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因此缺乏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特异性治疗及有效的预防措施。为进一步掌握RSV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并了解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与再发喘息及哮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及症状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宜春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就诊的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患儿170例,按《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治指南(2013版)》中的诊断和鉴别流程对患儿进行病因初步诊断,随访15、30、90 d最终确诊,分析病因构成情况和症状分布特征。结果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患儿病因明确诊断率为94.1%,病因不明率为5.9%。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是学龄前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其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上述3种病因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反流性咳嗽和过敏性咳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个月~3岁婴幼儿期原因不明的比例明显高于3~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月~3岁婴幼儿期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6岁儿童中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率明显高于感染后咳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后加剧、湿性咳嗽、干咳在各病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以活动后加剧、干咳为主,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以湿性咳嗽为主,感染后咳嗽各症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学龄前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病因以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为主,其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性咳嗽;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和咳嗽变异性哮喘均存在对应的主要症状特征,可为早期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警惕隐匿性哮喘文/魏开敏有这样一类以咳嗽为主症的哮喘疾病,与典型哮喘的咳嗽形式不同,可由运动、冷空气、气候变化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加重。一年四季可反复发作,但以春、夏季咳嗽较重,清晨及晚间较重;多为干咳,持续时间较长,由几个月到数年不等。目前,医学上将...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非典型婴幼儿哮喘的诊断及治疗问题.回颐分析了48例呈肺炎表现的非典型婴幼儿哮喘发病经过及诊疗情况。结果表明,临床如有支气管肺炎表现,但无感染中毒症状,1d之中症状体征有明显变化,同进具有特异体质或家族过敏史,对抗生素治疗无效,但对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临床可诊断婴幼儿哮喘。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以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为特点。诊断较为简单,但2003—2006年,笔者收治4例以支气管哮喘入院的非支气管哮喘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30例二苯甲烷二异氰酯酯作业开人和12例哮喘患者的嗜碱粒细胞脱颗粒指数和嗜柘粒细胞脱颗粒试验阳性率均非常显著地高于35例不接触MDI的对照者;哮喘组DI与抗原特异性IgE OD值高度相关,与非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的阳性符合率为77.78%;HBDT的诊断指数为172.1%。结果表明,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依赖于IgE水平,在MDI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结合临床用于MDI哮喘诊断。  相似文献   

16.
正喘息是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引起喘息的原因众多,有肺炎支原体、病毒、特异质、环境等因素。有研究[1]显示,70%的哮喘患儿喘息首发于婴幼儿期;也有研究[2]显示,婴幼儿喘息约2/3在6岁前消失,1/3反复发作并大部分发展为哮喘。因此,早期诊断、预防哮喘的发生刻不容缓。目前临床上诊断哮喘的方法多样,其中肺功能检查在临床较为常用,它是一项无辐射、简便的技术。国内肺功能检测暂无统一  相似文献   

17.
苏州市变态反应性哮喘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态反应性哮喘的发生是由多因素引起的。本文研究表明,哮喘与出生月份有关,又与喂养方式有联系,尤其患有遗传过敏因素的父母,应选择适当的受孕时间,并采用母乳喂养,以减少婴幼儿哮喘的发病率。穴位脱敏疗法,具有特异性,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在患者发作期使用,可较快地控制临床症状,使发作程度逐渐减轻,直至康复。穴位脱敏治疗组与中西药对照组、自然转归组的疗效相比,差异明显(P<0.01)。因此,该疗法在防治变态反应性哮喘中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喘息(wheezing)是儿童时期最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近年儿童喘息性疾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引起婴幼儿喘息的原因主要与呼吸道感染及婴幼儿的特异性体质有关,而喘息与哮喘发作在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等方面具有一定相关性。虽然目前尚无确切方法筛选可能发展为哮喘的喘息婴幼儿,但是已有参考指标可对喘息婴幼儿进行综合评估,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笔者拟就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相关影响因素、预防、诊断及治疗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降低婴幼儿喘息发作,进而降低哮喘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探讨诱导痰发类对儿童哮喘尤其是婴幼儿哮喘的诊断作用。方法 本文对50例住院儿童作了诱导痰细胞检测,结果 哮喘组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EC)和肥大细胞(MC)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分别为5.67%和0.578%和0.4%和对0.0%;而0-3岁组哮喘儿童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较年长儿低,诱导痰EC与外周血EC间无相关关系,而与血清总IgE螨皮试反应呈正相关。结论 诱导痰细胞分类中EC,MC比值增高是儿童哮喘的有力证据。婴,幼儿哮喘时诱导痰细胞学改变多不典型,可能与特应性发育不成熟及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0.
陈楠 《药物与人》2014,(9):42-42
目的:咳喘疾病是小儿多发且极为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可伴随着多种疾病发生,例如,气管类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以及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该类疾病已经被中、西医公认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且支气管哮喘以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这两方面的疾病在治疗上较为困难。方法:制剂工艺的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选择出优异廷胡索与白芥子、甘遂合并乙醇的提取工艺条件;防风、防水提取工艺的条件;乳膏剂成型的工艺条件以及细辛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质量标准的研究:为了严格的控制白细咳喘膏的生产质量,最终进行了对白细咳喘膏的生产质量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采用HPLC对成品中的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进行捌定,采用TLC监测方法对方中廷胡索细辛以及防风进行了综合坚定。结果:延胡索与白芥子、甘遂合并乙醇提取的最优条件是:加8倍的60%乙醇,后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h;细辛挥发油的最优工艺天剑为:加12倍的水,浸泡两个小时,后蒸馏6h。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白细咳喘膏的制造工艺合理可行,雨且质量监测控制标准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