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人在针灸门诊及病房工作中 ,运用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 96例 ,男性 70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2 5~ 6 5岁 ;病程 4d~ 7a;有明显腰扭伤史 2 2例 ;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或麻木 76例 ,伴双侧下肢放射痛 12例 ,仅腰痛而无下肢放射痛 2例 ,单下肢坐骨神经痛 6例 ;患侧棘旁压痛及放射征阳性 6 8例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80例 ,屈颈试验阳性 75例 ;所有病例均经 CT或 MRI提示 :腰椎间盘膨出、突出或脱出 ,相应神经根或硬膜囊受压 ,其中单节段突出 6 6例 ,双节段突出 30例 ,伴有突出物钙化 2例…  相似文献   

2.
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 ,以腰痛及下肢放散痛为特点 ,腰部活动明显受限 ,站立、行走困难 ,严重时 ,需卧床且不能完成床上翻身动作。笔者以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4 6 6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 6 6例中 ,男 2 4 1例 ,女 2 2 5例 ;年龄 15~6 7岁 ;病程 2~ 30年 ;有明显腰外伤史 2 6 5例 ;腰痛394例 ,左下肢放射痛 2 13例 ,右下肢放射痛 2 93例 ,双下肢放射痛 5 9例 ;脊柱代偿侧弯 199例 ;直腿抬高试验 6 0°以下 331例 ,屈颈试验阳性 81例 ;4 6 0例查CT或MRI片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等改变 ,L3~ 4椎间突出 …  相似文献   

3.
针灸配合自主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朱沁  费兰波 《中国针灸》1999,19(9):529-530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腰突症)的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下肢的坐骨神经痛,部分患者可有腰腿运动功能障碍和下肢肌肤感觉异常。我们用针灸配合患者膝胸位自主牵引的方法治疗该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同时设对照组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22例患者经CT扫描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82例,女40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69岁,其中41~50岁74例(占6065%);病程1天~5年。其中L4/L5椎间盘突出29例,L5/S1椎间盘突出18例,其它腰椎或2个以上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75例。将上述病例随机分为3组,针灸配合膝胸位牵引组(治疗组)43例,针灸…  相似文献   

4.
中药汽疗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静 《河南中医》2003,23(5):36-36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腰痛及单侧 (或双侧 )下肢放射痛 ,活动明显受限 ,直接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笔者采用中药汽疗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效果理想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2 0 0 1年 1 0月~ 2 0 0 2年 4月间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1 0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以中药汽疗为主综合治疗组 (治疗组 ) 5 0例 ,传统骨盆牵引组 (对照组 ) 5 0例。治疗组中 ,男 32例 ,女 1 8例 ;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6 2岁 ;病程最短 3d ,最长 1 2a;L3~ 4间盘突出症 1 0例 ,L4~ 5间盘突出症 2 3例 ,L5~S…  相似文献   

5.
陈新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9):739-739
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腰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笔者以腰椎牵引、推拿及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 0 0例 ,疗效满意 ,兹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 0例中 ,男 81例 ,女 119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6 6例 ,平均 4 2岁 ;病程最短 4天 ,最长 10年余。其中有外伤史 5 6例 ,有受寒湿史 2 1例 ,原因不明 12 3例。腰痛伴一侧下肢麻木疼痛 12 2例 ,腰痛伴双下肢麻木疼痛 5 7例 ,仅有腰痛 6例 ,仅有下肢麻木疼痛 15例。经CT检查突出部位L3~L4 6 9个 ,L4 ~L5114个 ,L5~S1 112个。其中单节段118…  相似文献   

6.
华佗夹脊直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印春 《河北中医》2003,25(4):264-264
1999~ 2 0 0 1年 ,笔者采用华佗夹脊直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6 8例 ,疗效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8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男4 5例 ,女 2 3例 ;年龄 2 3~ 4 8岁 ;L3~ 4 椎间盘突出 9例 ,L4~ 5椎间盘突出 35例 ,L5~S1 椎间盘突出 12例 ,L4~ 5并L5~S1 椎间盘突出 12例。临床特点 :明显外伤史 5 4例 ,无明显诱因 14例 ;单纯腰痛 12例 ,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 2 5例 ,腰痛伴右下肢疼痛 2 4例 ,腰痛伴双下肢疼痛 7例 ;下肢感觉障碍 38例 ,下肢患侧膝、跟腱反射减退 4 5例 ,直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牵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牵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本病5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下腰疼痛、下肢放射痛VAS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腰椎功能活动及IDO系统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82.00%,治疗组在下腰痛、下肢放射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直腿抬高试验、腰椎功能活动及IDO系统评分明显增加,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缓解腰腿痛症状,改善腰部功能活动,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秦家超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1):673-67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 2 0~ 5 0岁的中青年人 ,以 L 4、5 ,L 5、S1-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笔者采用牵引下按摩治疗本病 ,取得了理想的疗效。1 病例资料本组 138例中男 85例 ,女 5 3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74岁 ,平均 4 1.7岁 ;病程 3d~ 17a,平均 2 .1a。主要临床症状为腰痛及放射性疼痛。其中单纯腰痛者 18例 ;腰及下肢放射痛 12 0例 ,其中放射痛不过膝关节者 2 8例 ,放射到小腿者 4 1例 ,达踝关节者 5 1例。主要体征 :椎旁压痛 12 3例 ,其中出现下肢放射痛 5 9例 ;无压痛 15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98例 ;仰卧挺腹…  相似文献   

9.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春琴 《河南中医》2004,24(1):21-2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 ,患者以 2 0~ 5 0岁居多。常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综合征 ,是腰腿痛常见病之一。我科自 1 996年以来 ,采用针灸、推拿、牵引等方法治疗本病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6 8例患者中 ,男 4 8例 ,女 2 0例 ;2 0~ 4 0岁居多 ;病程在1~ 3月者 2 0例 ,病程在 6月以上者 9例。全部患者均有腰痛 ,向下肢放射痛 ,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脊柱侧弯 ,腰部活动受限 ,直腿抬高试验 ,足背部加强试验均为阳性 ,全部病例均经CT ,核磁共振确…  相似文献   

10.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 ,随着对发病及病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经过大量临床治疗方法的对比观测 ,非手术疗法作为首选方法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作者自 1 996年~ 1 999年采用针灸理疗、手法推拿、骨盆牵引、中药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 1 8例 ,收效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1 8例 ,男 6 7例 ,女 5 1例 ;年龄最小者2 1岁 ,最大者 83岁 ,平均 41 .5岁 ;病程在 2个月以内者 72例 ,2~ 6个月 3 7例 ,6个月以上者 9例。临床表现先腰痛 ,后腿痛或交替疼痛者 5 4例 ,臀腿痛者 1 7例 ,腰痛同时合并下肢麻痛者 3 1例 ,单纯下肢麻…  相似文献   

11.
美国精准医学计划在国内引起热议,精准医学为未来医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带来现代医学的又一次革新浪潮。通过了解精准医学诞生的历程及基础,分析精准医学与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体系、治未病理念及中医体质学说等之间的联系,阐述具有两千多年时间跨度的中医学与精准医学之间的关系,以期探寻中医学在精准医学浪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医学在新浪潮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姜树民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1933-1934
中医急诊医学是在历代医家不懈地努力下逐渐形成的研究人类生命过程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学科,其有自身独特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药历经二千余年,始终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应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实践中再创新,就一定能在中医急症工作中有所作为,最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急诊医学,造福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13.
转化医学与循证医学及其与中医药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转化医学意在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临床应用,该项工作至少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二是从临床研究到临床应用。转化医学提出的背景在于近20年来在医学领域投入的研究经费和项目对于临床治疗的进步影响不大,因而更加关注从基础到临床的研究转化。循证医学是典型的转化医学,着重于将临床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中医药的疗效评价是转化研究的前提,通过获得疗效的证据,在临床推广应用,再到医疗卫生服务及政策制定的后期转化。本文介绍了转化医学及其与循证医学的关系,转化医学对中医疗效评价的作用和影响,力求从新的思路和方法来推动中医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最广泛的含义是"中国医学"或"传统医学",而其精髓所在体现在一个"中"字上,其不仅代表"中国""中华"的含义,更体现了中医学的平衡观,这一点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生理病理,养生及防治等各方面可以说明,因此说中医学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医学,体现出了生命乃至整个宇宙的存在意义,代表了中华文化,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15.
彭坚 《中医药导报》2005,11(2):9-11,29
文章从传统医学的哲学方法、治疗方法、预防思想等3方面对现代医学的启示进行详尽的阐述,认为现代医学虽然优势明显,但处于“替代”、“补充”地位的传统医学因其防治疾病方面疗效独特,天然无毒副作用,正萌发出新的生机,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及各国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中药分类通常是以药材自然属性作为依据,如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真菌类中药”包括以子实体、菌核等入药的“药用真菌”和真菌的固体发酵产品一从古代的曲、酱、酒等至现代的“菌质”均属“真菌药物”,已有千年以上药用史。但因生物分类学长期来误将真菌视为低等植物,故使“真菌类中药”也随着属于植物药,就既缺乏科学的归属更难以解释“真菌药物”的性质,从而将影响它产品的定位,脱离中药范畴,与那些在理念、工艺、应用上都有显著差异的现代其他各类生物制品统一定位。固体发酵是中药传统范畴内仅有的一项生物技术,它的发展受益于中医药理念、经验的指导,工艺与应用也具有中药特色,近期又接受应用现代中药的研发内容要求与实验方法,其下游工程也和现代中药提取、纯化技术一致,产品有合格质量标准,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各期临床试验,因此它既有中药历史传统又符合现代中药的要求。虽然“真菌类中药”拥有研发潜力巨大、生产.Y-艺多种、临床涉用面广等优势,且现代中药生物技术一目体发酵工程更已有显著的重要进展,但至今仍因缺乏科学归属与合理定位,而影响它的发展。现代生命科学已确认真菌并非植物,早已成立了真菌界Fungi,又与一些貌似真菌的真核生物如卵菌Oomyces、粘菌Slimemoulds等被统称为菌物Fungi,因此建议在中药范畴内正式冠名一类真菌为主的菌物药,以药用真菌和真菌药物即真菌的“固体发酵系列工程”所产各类菌质将成为重要支柱。本文同时介绍了菌质的历史、理念、工艺、应用等情况和已研发的三种代表性菌质的基本情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转化医学的提出背景、发展目标、研究路线图的系统介绍和对东、西方医学体系的差异及趋势分析,较全面地阐述了转化医学时新医药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中医药学的优势在于具有整体观、系统论的指导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调节平衡;采用中药复方来进行个体化治疗等特点.但中医药学在现代化道路上尚需解决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中医药如何从限于自己解释自己的封闭系统转化成能容纳百川的开放系统;如何实现和其他现代科学(如系统生物学等)之间的结合、整合、融合;如何体现现代的科学模式、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即用数据(Data)来表现,而不是用语言(Word)来表现等.尽管东西方医学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我们应有意识的实现东、西方医学的结合、整合、融合并上升为21世纪的新医药学.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基本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医药不分家的一体化研究,具有药物系统针对生命系统的"系统-系统"相互作用特性;②临床诊断具有"病证结合"的整体表达模式,即包含了中医证候量化指标、西医病理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系统生物学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基因、蛋白质、代谢物);③方、病、证对应的临床治疗模式,即针对"病证结合"的人体系统,用药形式是复方药物,达到"方、病、证对应,整体治疗,系统调节"的目标;④新药研发模式是"医生参与、医药结合",走"临床一动物一临床"的研发途径;⑤复方药物和人体两个系统的表征能采用整体表征和局部特征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相结合等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新医药学与转化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转化医学的提出背景、发展目标、研究路线图的系统介绍和对东、西方医学体系的差异及趋势分析,较全面地阐述了转化医学对新医药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中医药学的优势在于具有整体观、系统论的指导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调节平衡;采用中药复方来进行个体化治疗等特点。但中医药学在现代化道路上尚需解决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中医药如何从限于自己解释自己的封闭系统转化成能容纳百川的开放系统;如何实现和其他现代科学(如系统生物学等)之间的结合、整合、融合;如何体现现代的科学模式、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即用数据(Data)来表现,而不是用语言(Word)来表现等。尽管东西方医学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我们应有意识的实现东、西方医学的结合、整合、融合并上升为21世纪的新医药学。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基本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医药不分家的一体化研究,具有药物系统针对生命系统的"系统-系统"相互作用特性;②临床诊断具有"病证结合"的整体表达模式,即包含了中医证候量化指标、西医病理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系统生物学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基因、蛋白质、代谢物);③方、病、证对应的临床治疗模式,即针对"病证结合"的人体系统,用药形式是复方药物,达到"方、病、证对应,整体治疗,系统调节"的目标;④新药研发模式是"医生参与、医药结合",走"临床-动物-临床"的研发途径;⑤复方药物和人体两个系统的表征能采用整体表征和局部特征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相结合等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文献,对蒙古族医学(以下简称蒙医)中矿物药应用历史、分类、炮制、功效、剂型等进行梳理研究。蒙古族药(以下简称蒙药)三大本草著作《认药白晶鉴》《识药学》《蒙药正典》中有诸多关于矿物药的记载。蒙医中矿物药传统分类采用三级分类法,即“大类”“类”“种”;现代分类主要采用矿物晶体化学分类法和阳离子分类法。矿物药的炮制方法有259种,可归纳为火制、液体制、火液体合制、干制4类38型;功效多集中在破痞、燥协日乌素(黄水)、止腐、接骨、消食、祛巴达干等。《内蒙古蒙成药标准》等标准收载的成药(或制剂)共552首,含矿物药成分的有231首,其中应用最多的药材为石膏,其次为白矾、寒水石、光明盐、硇砂等;在剂型方面,散剂、丸剂较多,汤剂较少,极少使用外膏剂、洗剂、颗粒剂、口服液、胶囊剂、片剂、搽剂、酒剂、灰剂等。介绍了特色蒙药万年灰、赤铜灰、青金石。  相似文献   

20.
中药分类通常是以药材自然属性作为依据,如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真菌类中药"包括以子实体、菌核等入药的"药用真菌"和真菌的固体发酵产品--从古代的曲、酱、酒等至现代的"菌质"均属"真菌药物",已有千年以上药用史.但因生物分类学长期来误将真菌视为低等植物,故使"真菌类中药"也随着属于植物药,就既缺乏科学的归属更难以解释"真菌药物"的性质,从而将影响它产品的定位,脱离中药范畴,与那些在理念、工艺、应用上都有显著差异的现代其他各类生物制品统一定位.固体发酵是中药传统范畴内仅有的一项生物技术,它的发展受益于中医药理念、经验的指导,工艺与应用也具有中药特色,近期又接受应用现代中药的研发内容要求与实验方法,其下游工程也和现代中药提取、纯化技术一致,产品有合格质量标准,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各期临床试验,因此它既有中药历史传统又符合现代中药的要求.虽然"真菌类中药"拥有研发潜力巨大、生产工艺多种、临床涉用面广等优势,且现代中药生物技术--固体发酵工程更已有显著的重要进展,但至今仍因缺乏科学归属与合理定位,而影响它的发展.现代生命科学已确认真菌并非植物,早已成立了真菌界Fungi,又与一些貌似真菌的真核生物如卵菌Oomyces、粘菌Slimemoulds等被统称为菌物Fungi,因此建议在中药范畴内正式冠名一类真菌为主的菌物药,以药用真菌和真菌药物即真菌的"固体发酵系列工程"所产各类菌质将成为重要支柱.本文同时介绍了菌质的历史、理念、工艺、应用等情况和已研发的三种代表性菌质的基本情况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