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易松涛 《吉林医学》2014,(9):1923-1923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3例,患肢78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进行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63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发现,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但深静脉正常21例,占33.33%;下肢静脉曲张合并完全性栓塞17例,占26.98%;下肢静脉曲张合并不完全性栓塞15例,占23.81%;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10例,占15.87%。结论: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能够为临床医师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下肢浅深静脉、穿静脉全面检查,并作出病因诊断。方法应用彩超观察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下肢浅深静脉、穿静脉的二维、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的特点,部分与健侧静脉对比分析。结果69例84条大隐静脉曲张中,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26条;局限性大隐静脉曲张伴原发性穿静脉瓣功能不全9条;原发性深静脉瓣功能不全11条;深静脉血栓及血栓后遗症35条;动静脉瘘3条。结论彩超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病因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77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前彩超评估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前进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的情况.结果 7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同时合并程度不等的深静脉瓣功能不全53条,占69%(53/77);单纯静脉曲张12条,占31%(12/77);大隐静脉瓣功能不全65条,占87%(65/77);合并大隐静脉血栓45条,占58%(45/77).本组病例中未发现交通支静脉异常者.结论 绝大多数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同时合并程度不同的深静脉、浅静脉瓣功能不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供下肢深静脉的解剖和功能情况的信息,对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建华  韦舒静 《广西医学》2011,33(5):597-59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前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8例下肢静脉曲张(175条患肢)患者的大隐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小腿交通静脉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大隐静脉及下肢深静脉的管壁回声、管腔形态、有无静脉血栓及瓣膜功能等.结果 175条患肢中,单纯大隐静脉曲张而深静脉正常49条占28.0%,伴...  相似文献   

5.
阮俊  胡红 《西部医学》2013,(4):589-59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大隐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小腿交通静脉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大隐静脉及下肢深静脉的管壁回声、管腔形态、有无静脉血栓及瓣膜功能等。结果 43例患者中,单纯大隐静脉曲张而深静脉正常15例占34.9%,伴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8例占65.1%,其中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例占14.2%,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占7.1%。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作为大隐静脉曲张的首选检查之一,为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式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大隐静脉曲张术前彩超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殷艳林  左军 《当代医学》2021,27(10):78-81
目的 探讨彩超检查下肢浅静脉曲张与深静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90例(患肢130条)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流状况检测,观察和测量患者管腔形态、管腔内径、管腔内血流充盈状况、管壁内径、管壁回声及瓣膜厚度,有无血栓形成,观察彩色血流及频谱多普勒显像情况.分析下肢浅静脉曲张与深静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内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检查发现130条患肢中深静脉完全正常79条(60.77%),原发性深静脉瓣功能不全30例(23.08%),深静脉血栓后遗症4条(3.08%),合并深静脉与动脉瘘2例(1.54%);90例(患肢130条)均检测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静脉反流,其中股浅静脉瓣反流速度相较于隐一股静脉瓣、胭浅静脉瓣、小腿交通静脉瓣的反流速度明显更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深静脉流速与大隐静脉内径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185,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迅速、直观、准确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流状况及瓣膜功能,下肢浅静脉曲张与深静脉病变具有相关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病变性质的检测、手术方案的选择、治疗效果的评估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严家宏 《海南医学》2005,16(4):85-86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的显像。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 38例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其中原发性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有30例共38条患肢,继发性深静脉瓣功能不 全患者有8例,共10条患肢)。结果38例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病人均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和腘静脉的内径增 宽,CDFI:能清晰显示双向彩色血流信号和静脉瓣返流频谱。结论 下肢深静脉瓣返流速度5-25cm/s,返流时 间>0.5s,彩色多普勒超声就能够诊断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这不仅能对外科手术和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而 且可以在术后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性疾病(DVI)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对265例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或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及胫前、胫后等深静脉进行全面检查,分析下肢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胫前、胫后静脉二维超声图像、频谱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65例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115例(43.3%),其中:深静脉瓣功能不全48例(18%),左下肢深静脉血栓86例(74.7%)。结论:彩色多普勒对DVI的诊断敏感性较高,方便快捷,无创伤痛苦,可重复检查,对血栓的定位、大小、栓塞的范围及病程的估计,对下肢深静脉瓣功能病变程度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中的价值。 方法 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 2 4例 ,共 36条患肢静脉血管 ,并与正常下肢静脉对比。 结果 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患肢静脉血管血流速度较正常组低 (P<0 .0 5 ) ;乏氏动作后 ,血流返流时间较正常组长 (P <0 .0 5 ) ;血管内径中仅大隐静脉内径较正常组明显增宽 (P<0 .0 5 )。患肢血管中深静脉内径与正常组对比无明显差别。 结论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检出和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隐 -股静脉瓣膜功能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变化。方法 :2 5 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 ,共 30 8条患肢 ,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 ,深静脉顺行造影 ,对隐 -股静脉瓣膜及深静脉瓣膜功能进行测试。结果 :下肢静脉曲张隐 -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 90 .14 % ,仅有隐 -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 16 .11%。结论 :隐 -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仅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一种常见病理变化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时重点要纠正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但不能忽视隐 -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2例,观察下肢深静脉管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同时利用ValSalVa试验判断邻近静脉瓣功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左下肢DVT44例(占61.1%),右侧28例(占38.9%),病变部位在股总静脉24例,股浅静脉12例,股深静脉10例,静脉20条.股总静脉、股浅静脉、静脉广泛受累6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为临床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并对临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是下肢深静脉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静脉血栓中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超声仪对38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大小、栓塞程度,并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进行对比。结果:下肢静脉髂股静脉血栓8例,其中3例完全阻塞,余为部分阻塞。股静脉、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21例,其中完全阻塞8例。余为部分阻塞。全下肢静脉血栓9例,其中完全性闭塞3例。有3例合并大隐静脉曲张及血栓形成,1例大隐静脉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显像对下肢静脉血栓的部位、形态、类型、管腔阻塞情况,急慢性病变及治疗后再通情况可做出较为肯定的诊断,能对患者病变进行动态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隐-股静脉瓣膜功能在下肢浅静脉曲张中的变化.方法 258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共308条患肢,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深静脉顺行造影,对隐-股静脉瓣膜、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进行检测.结果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90.1%,单-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16.1%,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74.0%.结论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生率很高,强调纠正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以显示静脉管腔的内径,管腔内的实质回声以及彩色血流,结果:DVT的常规超声表现为静脉内径增宽,管腔内显示实质回声,对静脉加压时其管腔失去正常的可压缩性,静脉瓣固定等,结论:彩色多普勒可通过病变段静脉管腔内无彩色血流信号而确认DVT,还可鉴别被栓静脉是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阻塞,并可确定再通的情况,常规超声检查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DVT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定位下肢穿静脉在大隐静脉曲张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穿静脉超声检查与定位的临床资料,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64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共检出病理性穿静脉66条,其中穿静脉扩张25条,穿静脉功能不全33条,穿静脉血栓8条,手术共结扎穿静脉54条,超声诊断与定位符合率96%。结论:超声是准确诊断和定位穿静脉功能不全的重要和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进行了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研究分析。结果:DVT在超声上可表现为静脉内径增宽,腔内实质回声,按压静脉未变形,静脉瓣固定等,彩色多普勒可通过被栓腔内未有彩色血流而确诊DVT,同时彩色多普勒可鉴别被栓静脉是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阻塞,并可通过静脉栓子内及周围的血流显示来确定侧支形成和再通的情况。结论:彩色多普勒联合常规超声为诊断DVT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超声表现进行探测。方法 二维观察记录管壁、内径、管腔透声情况及异常回声的部位、范围情况 ,彩色和频谱多普勒观察血流方向、充盈和流速情况 ,并选择性地辅以挤压远端肢体及Valsalva试验。结果  16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 ,栓塞部位在髂股、股静脉 10例 ,其中 3例合并大隐静脉起始部血栓 ,月国静脉 6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黄道景  龚凯等 《广东医学》2002,23(11):1168-1169
目的:观察隐-股静脉瓣膜功能在下肢浅静脉曲张中的变化,方法:258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共308条患者,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深静脉顺行造影,对隐-股静脉瓣膜、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进行检测。结果: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90.1%,单一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16.1%,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74.0%,结论: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生率很高,强调纠正深静瓣膜功能不全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魏伟 《中外医疗》2012,31(9):171-17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在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8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以实时二维和加压探头观察,彩色血流显示和频谱多普勒检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及栓塞程度。结果左下肢血栓60例,右下肢血栓19例,双下肢血栓3例。完全性栓塞98部位,不完全性栓塞29部位。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显像对下肢静脉血栓的部位、形态、类型、管腔阻塞情况,急慢性病变及治疗后再通情况可做出较为肯定的诊断,能对患者病变进行动态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拟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以实时二维和加压探头观察,彩色血流显示和频谱多普勒检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及栓塞的程度。结果 左下肢血栓42例,右下肢血栓17例,双下肢血栓1例。完全性栓塞95部位,不完全性栓塞23部位。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无创、准确、高度敏感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