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在急诊科进行急诊护理过程中运用根因分析法对于管理不良事件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急诊科所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资料,实施根因分析法对发生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进行研讨分析,之后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改进。对比分析实施根因分析法前后急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比率、上报率、医患纠纷率以及护理人员的满意水平。结果:在实施根因分析法之后,急诊护理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报率、医患纠纷率以及护理人员的满意水平均显著优于实施之前(P0.05)。结论:临床上在急诊科实施急诊护理的过程中运用根因分析法能够显著地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比率,对于减少与患者纠纷的事件有预防作用,增进了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RCA)在藏区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对比2014年至2016年藏区二级综合医院运用RCA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安全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上报率。结果通过运用RCA根本原因分析法,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住院患者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藏区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改变了传统的管理理念,加强了护理安全,持续提高了护理质量,在各民族医院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在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急诊科不良事件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将4年时间分为2个时间段,2010年1月-2012年1月为护理整改前,2012年1月-2014年1月为护理整改后,对比分析护理整改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及效果。结果:经本院的数据统计调查,护理整改之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为6.26%明显低于整改之前的21.25%,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根因分析法可以有效的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确认,寻找出安全护理途径,对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急诊科采用根因分析法对于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根因分析法在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2014-2015年急诊科不良事件管理情况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应用根因分析法,并对整改前、整改后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与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护理整改之后发生的不良事件的概率为6.3%,和整改之前进行比较(21.3%),显著的降低了,经统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根因分析法在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分析某二级综合医院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对策。方法对2013年某二级综合医院上报医院的49例护理不良事件汇总行RCA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四位分别是坠床、跌倒、烫伤等意外事件,非计划性拔管,输液不良反应,药物外渗;发生不良事件相对较多的科室为普外科、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产科;5年以下低年资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占66.4%。结论应加强年轻护士的培训,做好高危病人的评估,加强管路管理,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以提升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诊科护理中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其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02月至2018年0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02例患者进行对象,按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n=51)、对照组(n=51),实验组:急诊分诊安全管理+风险管理,对照组:急诊分诊安全管理,观察两组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中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价值显著,既可提高护理质量,又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制度在普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建立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制度。比较普外科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实施前(2012年)、实施后(2013年),护理人员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率。结果:实施后(2013年)较实施前(2012年)自愿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的运用可明显增加护理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普外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在导管滑脱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置管患者,将实施根因分析法前的30例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根因分析法后的30例置管患者作为研究组。对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纠纷率、护理不良事件率、质量评分、护理呼叫次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实施根因分析法能够有效降低护理纠纷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与满意度,是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中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260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入院时间的不同(以2011年12月为界)将其分为对照组(1265例)和观察组(1342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RCA查找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为其进行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2011年7月~12月,在对照组1265例患者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患者有121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9.57%,存在护理缺陷的患者有155例,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为12.25%;应用RCA后(2012年1月~6月),在观察组1342例患者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患者有46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43%,存在护理缺陷的患者有80例,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为5.96%。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CA能提高中医护理工作的质量,有效避免护理不良事件、护理缺陷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无惩罚呈报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惩罚性呈报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通过设立管理体系,构建无惩罚安全文化氛围,建立无惩罚性报告系统和根本原因分析方法对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预防。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明显提高(χ2=7.76,P=0.0053)、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明显下降(χ2=73.09、χ2=22.84,P=0.0000)。结论: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于发生不良事件的个人或科室,采用非惩罚性的处理措施,以便鼓励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一旦有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能及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寻找可能的预防措施,以便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结果与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施前相比,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明显升高(P〈0.05);与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实施前相比,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实施后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有助于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从而提高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施激励上报制度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2013年以前要求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对是否上报未建立奖惩机制;2013年9月实行积分制管理,在执行无惩罚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制度基础上,对上报是否及时建立了激励机制。结果: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比较,上报例数增加、上报及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种类显著减少。结论: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实施激励上报制度,护理部能够得到临床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真实数据、掌握临床科室护理管理状态的信息,有利于不同科室之间相互借鉴,杜绝类似护理不良事件在其他科室再次发生,从而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无惩罚原则及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以提升护理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比较2年不良护理事件上报情况及护理不良事件的持续改进效果。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主动呈报率显著升高,护理不良事件重复犯错情况明显降低。结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运用可明显增加护理人员自愿上报不良事件及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从而达到维护和保证患者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针对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并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的护理常规不良事件管理对比,分析经不同管理方法管理后,对比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及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情况。结果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后,本院发生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概率及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上报率情况均好于实施分析法前,组间数据对比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管理和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根本原因分析法的有效应用利于提升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促进工作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医院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设计并探讨护理安全事项分析报告单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预见性风险管理原理和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科学设计护理安全事项分析报告单并应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对本月的安全隐患和不良事件按回顾性管理模式根本原因分析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整改意见。结果:护理部能及时掌握全院护理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护理安全事件上报率由0.98%提高到2%;不良事件上报率由0.22%提高到0.47%;护士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由73.8%上升至90.9%,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护理安全事项分析报告单的应用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效果。方法分析比较我院产科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避免率。结果实施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避免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减少和避免护理不良事件有明显效果,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理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7.
蔡珣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9):1235-1240
目的:探讨无惩罚上报制度在神经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对神经科病人2879例和医护人员68名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对神经科病人2988例和医护人员68名在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采用简化版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评估护士工作积极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护士焦虑情绪,采用自制《神经科病人护理满意量表》评估病人满意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满意度和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统计分析所有病人满意度、护士工作积极性、焦虑和不良护理事件上报、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护士的各项NBS得分和总得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护士焦虑发生率和SAS得分均低于实施前(P<0.05和P<0.01),病人满意率和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不良护理事件上报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不良护理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护士工作积极性低、焦虑和不良护理事件不上报是病人不满意和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有利于提高神经科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鼓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保证精神科护理管理的安全.方法建立鼓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通过护理不良事件鼓励上报制度,让护理人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防范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结果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体系后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数及上报率明显提高.结论建立鼓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韩莉  杨坤  高旗  贾立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6,(16):2289-2291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落实防范措施。方法利用OA系统将2015年7月—12月上报的43例护理不良事件,应用鱼骨图进行根因分析。结果43例护理不良事件中,给药错误占26%,导管滑脱占16%,锐器伤占12%,跌倒占7%。未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流程,教育培训、健康宣教不到位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结论全面落实防范措施,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0.
毛世芳  陈妮  黄冶  吴显和 《四川医学》2013,34(3):475-476
目的探讨在急诊医学模式转变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分析急诊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应用风险管理程序进行护理管理。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增加,抢救成功率、分诊准确率、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下降。结论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急诊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