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医药护联合门诊对腹膜透析(P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连续复诊的PD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使用常规门诊工作流程,观察组使用临床药师参与医药护联合门诊模式,对比两组干预前(T1)、干预后4个月(T2)、6个月(T3)、1年(T4)的用药依从性、对药物认知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在干预期间,临床药师总共接诊观察组患者515人次,提供药物咨询509次,其中咨询血压的控制占29.47%,居于最高位。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分和药物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PD患者的医药护联合门诊,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对药物的认知水平,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在某院收治的糖尿病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式分为口服降糖药组(A1、A2组)、注射胰岛素组(B1、B2组)、口服降糖药联合注射胰岛素组(C1、C2组),其中A1、B1、C1组为实验组,A2、B2、C2组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与用药教育、电话随访等精准药学服务。治疗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相应对照组之间用药依从性及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A1组、B1组患者血糖水平均优于C1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均显著提高,且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A1组、B1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均优于C1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药学服务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夏枯草口服液联合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心肝火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夏枯草口服液联合甲巯咪唑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抗体水平、甲状腺体积、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疗程及12疗程后,两组患者的FT3、FT4、TT3及TT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SH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Ab、TPOAb、TRAb水平及甲状腺体积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大(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36.0%;对照组的复发率为12.0%,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夏枯草口服液与甲巯咪唑联用可以明显改善Graves病心肝火旺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用药指导对肾病综合征患儿依从性和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80名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个体化用药指导并进行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用药指导前(服药1个月)后(服药12个月)患儿的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看护人文化程度、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分别为影响依从性的独立因素(P<0.05)。患儿的临床指标在指导后得到改善(P<0.05),且疾病未进展(P<0.05)。结论: 用药指导对肾病综合征患儿依从性和临床指标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药师应通过更加积极的药学干预,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并建立慢病的药学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环丙沙星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接受治疗的72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环丙沙星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以及对患者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56%);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咳嗽、肺部啰音消失以及体温恢复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指标PCT、IL-6及CRP和肺功能FEV1、FVC以及PEF之间的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指标明显更低,肺功能指标明显更高,与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产生头晕、胃肠道不适、皮疹以及身体疲劳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19.44%)(P<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环丙沙星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对降低患者炎性因子,促进肺功能恢复,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唑吡坦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伴自述失眠(SRI)患者治疗30 d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9例老年UAP伴SR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49例,2组均给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治疗组同时加用唑吡坦5 mg每晚睡前口服,对照组则给予安慰剂,2组疗程均为30 d。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及SRI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肌钙蛋白I(c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脑钠肽(BNP)水平,评价UAP临床疗效。同时观察2组患者30 d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0 d后2组的PSQI评分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RI治疗总有效率(89.8%)优于对照组(68.0%),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治疗后2组cTnI、H-FABP和BNP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UAP治疗总有效率(91.8%)优于对照组(72.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30 d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2%,优于对照组的18.0%(P<0.05)。结论:唑吡坦对老年UAP伴SRI患者具有心肌保护作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SRI疗效,并能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基础上明显改善患者UAP治疗效果,降低30 d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联合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及患者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于开滦总医院就诊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多索茶碱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使用特布他林,对比2组疗效、呼吸动力学变化以及肺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肺动态顺应性、肺静态顺应性和呼吸系统顺应性指标变化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呼气峰流速(PEF)、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患者中给予特布他林联合多索茶碱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动力学以及肺功能,还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心舒微丸联合米力农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米力农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益心舒微丸,2组疗程均为14 d,于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实验室生化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s-CRP、IL-6、BNP及cTn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值和FS值均升高,而LVESD值和LVEDD值均降低(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1年随访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心舒微丸联合米力农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利于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盐酸多奈齐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及脑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收集104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胶囊,观察组给予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血清炎性因子、脑神经递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χ2=3.962,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6.722,10.246,4.090,P<0.05,P<0.01);脑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明显高于对照组(t=10.162,7.887,3.884,P<0.05,P<0.05,P<0.01);2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1.54% vs 7.69%)(χ2=0.443,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盐酸多奈齐有助于提高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疗效,可能与抑制炎症状态、调节脑神经递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GC)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探讨门诊药师的药学干预能否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促进其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8年1月-3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并需长期口服GC的患者共242名,通过人口学资料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为干预组患者提供持续药学服务并每月随访一次,至患者停用或连续随访6个月,最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和结果分析。结果:242例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GC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的平均值为(5.28±1.79),其中115例患者(47.52%)依从性较好(6.92±0.76),127例患者(52.48%)依从性较差(3.80±0.98)。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主要为病程、患者服药信念,自我效能和药物与疾病知识知晓水平(P<0.05)。非干预组纳入患者116例,干预组126例。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服药信念、自我效能、对疾病和药物的知晓水平较非干预组得到明显的改善(P<0.01),疾病控制情况也较非干预组高(P<0.05)。两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皮质醇增多(P<0.01)和骨密度下降情况(P<0.05)有所改善,代谢型改变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可控制因素进行药学干预能提高患者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增强其服药信念,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联合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疼痛疗效、炎症指标、疼痛相关物质及神经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院治疗的100例PH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加巴喷丁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舒肝散。观察比较各组疼痛疗效、炎症指标、疼痛相关物质及神经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同时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炎症指标、疼痛相关物质及神经相关因子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疼痛状况减轻明显(P<0.05)。同组治疗1,2周后分别与治疗前相比,白介素-2(IL-2)、β-内啡肽(β-EP)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显著升高(P<0.05),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肽Y (NPY)、P物质(SP)、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同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1周后相比,IL-2、β-EP及BDNF水平升高明显(P<0.05),IL-6、TNF-α、NPY、SP、S100β及NSE水平下降明显(P<0.05)。与对照组治疗1,2周后分别比较,观察组治疗1,2周后IL-2、β-EP及BDNF水平显著升高(P<0.05),IL-6、TNF-α、NPY、SP、S100β及NSE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加巴喷丁治疗PHN患者能显著缓解疼痛状况,减轻炎症并保护神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米卡星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肺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16例肺部MDR-AB感染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40 mg·kg-1 q6h ivgtt)联用阿米卡星(首剂10 mg·kg-1,维持剂量15 mg·kg-1,qd ivgt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米卡星10 mg·kg-1,qd,雾化吸入。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临床体征改善时间、不良反应,以及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最终纳入109例患儿(对照组53例、观察组5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痊愈率、临床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37.74%vs. 57.14%、66.04%vs. 83.93%和62.36%vs. 83.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3%vs. 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咳嗽咳痰消失、捻发性啰音消失、胸片阴影消失、入住ICU时间,以及CRP、PCT、TNF-α、IL-6水平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米卡星静脉滴注联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肺部感染MDR-AB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分析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海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抛硬币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男22例,女25例,年龄(43.48±5.57)岁;对照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44.39±6.01)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治疗,观察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清IL-21、IL-18水平变化,记录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哮喘复发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43/47),高于对照组的71.79%(28/39)(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最大呼气流速(PEF)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IL-21、IL-18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哮喘复发率为6.38%(3/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9/39)(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可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肺功能,且复发率低,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较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IL-21、IL-1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艾滋病病毒/结核分枝杆菌(HIV/MTB)双重感染合并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凉山州布拖县人民医院诊治的200例HIV/MTB双重感染合并ATB-DIL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99例。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 mg,每日1次,对照组则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2 g,每日1次,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治疗后肝功能生化指标、症状和体征、临床总有效率、CD4+T淋巴细胞数、血清炎性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血清ALT、AST、TBIL、ALP和γ-G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CD4+T淋巴细胞数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且治疗2周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WBC、PCT、Hs-CRP和ESR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HIV/MTB双重感染合并ATB-DILI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还可以促进肝功能恢复,并对机体免疫重建有一定作用,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