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侬怡薇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356-1356
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对于普通的静脉,做到一针见血并不难,而对于特殊的静脉,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穿刺技巧.笔者根据自己及学习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些特殊静脉条件下的穿刺技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皮穿刺大隐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大隐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PGSV)对髂静脉病变和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检查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78例(86条患肢)经皮穿刺大隐静脉注入对比剂进行髂静脉病变和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检查,并与经皮穿刺足背浅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PDPV)进行比较.结果 PGSV 的第1、2和3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分别为36.36%(20/55)、43.64%(24/55)和20.0%(11/55).PGSV对髂静脉的清晰显示明显优于PDPV(P<0.05).与PGSV相比,PDPV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和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敏感性分别为11.76%、46.67%和59.65%.结论 经皮穿刺大隐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可部分替代经皮穿刺股静脉造影术对髂静脉病变和部分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检查.  相似文献   

4.
经膝部大隐静脉静脉造影术:一种新的静脉造影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设计了一种新的下肢静脉造影方法,即经膝部大隐静脉静脉造影术。在膝关节内侧暴露大隐静脉,直视下插入导管至隐股瓣的远端,经导管注入造影剂摄片。此法简便易行,能满意地了解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可避免大血管、神经的损伤和其他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患者共1696例,对其中2123条下肢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同时行逆行下肢静脉造影452条,对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123条下肢造影成功率为100%。其中正常静脉11条(0.52%),单纯性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409条(19.27%),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120条(52.76%),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302条(14.23%),先天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发育不全症15条(0.71%),深静脉血栓形成65条(3.06%),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4例条(0.66%),左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187条(8.81%)。结论: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原发病因的明确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以及疗效的观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颈外静脉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比较,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途径。方法对4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完成时间。结果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较颈内静脉穿刺一次进针成功率高,且完成时间短。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简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完成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它是一种安全实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SA下肢深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价值。方法:56例(66条)下肢静脉病变的患者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顺、逆行造影,其中16例行经皮穿刺腘静脉插管造影。结果:根据主要X线表现将下肢静脉疾病分为:下肢静脉曲张10条(15%)、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4条(52%)和深静脉血栓形成22条(33%)。根据深静脉逆流程度分为:Ⅰ级10条,Ⅱ级14条,Ⅲ级8条,Ⅳ级2条。结论: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造影,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以利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静脉造影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8例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其中8例行股静脉插管造影。结果:18例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髂静脉造影表现均为静脉血管受压改变及侧支循环的形成。结论: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髂静脉造影表现较典型,改变传统造影方式是发现并诊断C IVCS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患者女,58岁。因面部肿胀1个月就诊。既往慢性肾炎病史9年,外院维持血液透析治疗6年。曾多次行双上肢内瘘手术建立血管通路,均未成功。改用右颈内静脉临时性留置导管进行透析治疗。1个月前留置导管血流量不佳,面部肿胀,并伴头晕、头痛。查体:血压162/80mmHg,心率86/min,双上肢、头颈及颜面部肿胀,胸壁可...  相似文献   

10.
经大隐静脉行逆行性下肢静脉造影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瓣功能失常而致的逆流性疾患,除单纯性隐股静脉瓣功能不全外,还有原发性下肢深静瓣功能不全症等存在,治疗方案和效果有较大的差异'-。逆行性下肢静脉造影能直观地显示下肢静脉瓣抗逆流的状况,为手术治疗的选择提供最可靠依据。但其操作不便,有较大的创伤性,妨碍了临床的广泛应用。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卜,采用自大腿中下段经大隐静脉插管法行逆行性下肢静脉造影术,自1994年8月一1996年11月,完成12例患者的14条肢体的检查,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1」1适应证(1)有慢性下肢…  相似文献   

11.
潘功茂 《人民军医》2012,(7):633-635
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可引起大脑浅静脉和大脑深静脉不同征象,如脑静脉移位、狭窄及闭塞等。及时了解脑挫裂伤后脑静脉变化情况,对患者病情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关采用脑CT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12.
右侧头臂静脉入路植入静脉输液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右侧头臂静脉入路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采用BCV入路植入TIVAP共49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7例,女356例;年龄29~78岁,平均(47.3±13.2)岁.总结穿刺成功率及留置过程相关并发症.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9% (488/493).手术时间18~35 min,平均(22.5±8.3) min.术中误穿动脉3例(0.61%,3/493),未见血胸、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携TIVAP时间为124~986 d,平均(271.1±53.8)d;并发症发生率为2.25%(11/488),包括港穴出血2例,导管相关感染1例,部分血栓形成2例,纤维蛋白鞘形成6例,未见导管异位、断裂、置管相关夹闭综合征(POS)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右侧BCV入路行TIVAP植入,穿刺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可为临床植入TIVAP提供另一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13.
对每一位需要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而言,建立和维持一个理想的血管通路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关键。急性血管通路通常采用深静脉置管的方式,慢性血管通路通常建立自身动静脉内瘘。静脉-静脉直接穿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方式较少见报道。现报道我科静脉-静脉直接穿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例及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14.
静脉顺行造影在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伟  王孝英  梁波  戴文 《放射学实践》2001,16(5):336-338
目的:探讨静脉顺行造影在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症(KTS)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下肢静脉畸形骨肥大症患者行顺性静脉造影检查,其中有4例于术后复查顺性静脉造影,以评价静脉畸形的部位、狭窄的范围与程度。9例患者均行B超检查。结果:静脉造影显示本组9例患者中,1例胫腓干静脉狭窄,1例胫腓干静脉狭窄,1例胫腓干静脉狭窄并Guo静脉狭窄,4例静脉狭窄。4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于术后复查下肢静脉造影,显示浅静脉曲张较术前减少,深静脉通畅度改善。结论:静脉造影提供了明确的静脉畸形范围,从而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并有利于术前、术后对比,以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5.
成功的静脉穿刺不仅有助于医疗,而且也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要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必须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血管,采取不同的穿刺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目的。1 老年人与血管硬化病人的静脉穿刺  老年人往往血管硬化、皮下脂肪少,静脉虽然显露,但弹性差,而且易滑动。所以,对血管硬化的患者,应选比较固定的静脉进行穿刺,如肘正中静脉等。穿刺时针尖应在静脉的上方向下压迫直接刺入,否则静脉容易随针尖来回摆动而不易成功。2 女性肥胖病人的静脉穿刺女性一般较胖,皮下脂肪厚,静脉较细,常不显…  相似文献   

16.
17.
单纯静脉损伤不常见。对大静脉损伤如果漏诊或处理不当,也会造成严重后果。我院近20年收治单纯股静脉损伤7例,6例冶愈.1例失败,在诊治中有一些经验教训,特报告于后.以作借鉴。  相似文献   

18.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也是周围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是下肢静脉疾病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它可清楚显示病变的范围、形态和程度,可作为下肢静脉曲张或肿胀的患者查找病因的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1995年5月以来,我们对17例单侧下肢静脉高压症患者行经皮Guo静脉插管造影术。此造影清晰显示髂、一股、一Guo静脉腔内及侧支建立情况,并能准确测定此段静脉每一对瓣膜功能,弥补了顺行造影的不足,为临床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一般都采用向心性静脉穿刺。但长期行静脉治疗,由于多次静脉穿刺,血管遭到破坏,造成静脉穿刺操作困难。为了充分利用四肢末梢血管,我们在小儿头皮静脉逆行穿刺的启发下,对380例手(足)背静脉网的小静脉逆行穿刺,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