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玄 《家庭中医药》2007,14(2):30-31
胆囊炎、胆石症的发病及复发与饮食密切相关。合理的饮食是防治本病的基本措施,施用饮食疗法则为内外科治疗的辅助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饮食疗法简称食疗,首先应遵循食疗原则,主要是注重辨证施食,并辅以药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张蕾 《河南中医》2012,32(1):36-37
王孟英十分重视饮食在疾病中的预防、治疗及调护作用,认为饮食“处处皆有,人人可服,物异功优,久服无弊”,主张食疗防治疾病.在临证过程中,擅用饮食疗法,有以食为药者,有药食同用者,又有用食疗法治疗急症者,应用巧妙.  相似文献   

3.
预防食复是外感热病康复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中医食疗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医食复理论的“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提示了热病后要注意忌食腥膻肥甘、切莫骤然盲进,更强调了“贵得所宜”的原则,并提倡通过药食同源的思想进行“辨证施食”,其理论对外感热病康复中的饮食调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食疗发展史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疗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历来为我国人民所重视。所谓食疗 ,即利用食物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方法 ,主要包括饮食养生、饮食治病和饮食禁忌等内容。我国食疗的起源与中医药的起源是同步的 ,自古就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源”之说。早在远古时代 ,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 ,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 ,经过口尝身受 ,发现有的食物具有治病作用 ,既可做食 ,又可做药。经过不断实践 ,积累了丰富的食疗经验。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 ,饮食疗法也由简到繁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逐渐发展并日臻完善。从西周到秦汉时期 ,随着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  相似文献   

5.
指出融入民族哲学、心理、习惯、气质、风俗的药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分析了传统文化药食观的几个特点,即:食为药之先,药食结缘;传统医学观对饮食观的巨大影响和支配食疗与医疗、食养与劳养的区别,是传统药食观的进步观。针对现代人在药食上的误区提出了树立以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药食观。  相似文献   

6.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言:“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高度概括了食物对人体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性。他指出“食物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在他长期的医疗生涯中,积极推行饮食疗法,每获良效。他说:“医者当须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他主张人在无病时就要注意饮食摄养,有病宜先以食疗疾,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造成的药源性危害。他研究出159种蔬菜、五谷、果类、畜类的性味功用,以指导人们的食疗、食治。他认为“不知食疗者,不足以存生”,并提倡老年人宜“淡食”,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饮食治疗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100083)聂有智【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饮食疗法中医食疗已有悠久历史,预防为主的思想和辨证施食的原则对人类健康至今仍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仅...  相似文献   

8.
探讨历代医家在妇科病治疗中采用的单一食疗、先食后药、先药后食、药食并用等各种食疗方法,并根据妇人体质、病证特点,以食疗调理妇人体质偏颇。妊娠哺乳期应用食疗避其药毒;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先以食疗纠其偏,再用药物攻其邪;药后食疗助阳发散药力;峻猛之药攻下后以食疗斡旋胃气;疾病治疗后期食疗调摄;药食同源同理相伍应用和"借道伐虢",对妇科临证食疗应用与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童晓青 《中医药学刊》2001,19(3):218-220
《食疗本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结合一孟诜的实践经验,因此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实用与研究价值。在中国食部中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世食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阐述许多独到而精辟的学术观点,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实用与研究价值。《食疗本草》收集食物本草二百余种,并对所载药食的性味、功效、主治以及食用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体现了“药食同源”的学术思想,特别强调了其中一些药食的的饮食宜忌和注意事项。此外还介绍了一些食的烹调和加工贮存的方法,对《食疗本草》学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与评述。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饮食疗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如政  李青 《光明中医》2004,19(4):14-15
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开创了中医饮食疗法的先河。提出了饮食有节、三因制宜、注意禁忌的食疗原则 ,提倡食疗应选择甘温之品 ,以健脾益肺补肾为主 ,采用药食结合 ,或单以食疗 ,或与它法合用的方法 ,剂型以汤剂为主 ,兼用丸、散、膏、酊、栓等。既可用于外感诸症 ,又用于内伤杂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