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双银 《中国药事》2003,17(10):636-637
替硝唑是一种强力抗厌氧菌及抗原虫感染的药物 ,临床上常与其他抗生素同时应用 ,以治疗和预防术后感染 ,尤其是厌氧菌和需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所以 ,与其他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引起了临床上的重视 ,并进行了很多研究 ,本文对此作一综述。1 与常用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 (见表 1 )2 与注射用头孢菌素配伍后的稳定性 (见表 2 )3 与其他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 (见表 3)4 与其他抗生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 (见表 4)表 1 替硝唑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情况配伍输液配伍方式配伍稳定性5%葡萄糖注射液1 0 %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军队属“三级甲等”医院273例住院病人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73例1999年--2001年肺部感染病历进行用药频度、药物费用、合理用药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临床不合理用药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4.47%,其中以超代使用头孢菌素为主,共108例,占39.56%;由不合理用药而导致的不良反应28例,占不合理用药例数的15.82%,仅配伍不合理导致的不良反应就有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93%;使用1种抗感染药物临床有效率为91.43%,合并使用2—4种抗感染药物临床有效率均为88%,合并使用5种抗感染药物的有效率为79.12%,而6种药物以上联合使用,其临床有效率仅为71.69%。结论:抗感染药物应用中,存在着严重的配伍不合理、超代、超剂量等不合理用药情况,合并用药品种数越多,费用成本越大,但有效率未必就好;广大医务人员应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水平,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我院273住院病人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73例2001~2003年肺部感染病历进行用药频度、药物费用、合理用药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临床不合理用药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4.47%,其中以超代使用头孢菌素为主,共108例,占39.56%;由不合理用药而导致的不良反应28例,占不合理用药例数的15.82%,仅配伍不当导致的不良反应就有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93%;使用1种抗感染药物临床有效率为91.43%,合并使用2~4种抗感染药物临床有效率平均为88,43%,合并使用5种抗感染药物的有效率为79.12%,而6种药物以上联合使用,其临床有效率仅为71.69%.结论 抗感染药物应用中,存在着严重的配伍不合理、超代、超剂量等不合理用药情况;合并用药品种数越多,费用成本越大,但有效率未必就好;广大医务人员应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水平,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配伍复杂性和不合理用药的关系。方法抽取该院门诊10079人份处方,按每人份处方所含药品数分为5组,含1~3种为1组,含4~6种为2组,含7~9种为3组,含10~12种为4组,含13种以上为5组,分别统计各组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数量及比例。结果不合理用药发生率1组为1.20%;2组为7.68%;3组为11.72%;4组为59.81%;5组为78.95%。结论药物配伍越复杂,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越高。临床联合用药尽可能简化,做到少而精,是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5.
苏小妹 《江西医药》2006,41(9):685-688
目的对我院273住院病人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73例2001.2003年肺部感染病历进行用药频度、药物费用、合理用药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临床不合理用药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4.47%,其中以超代使用头孢菌素为主,共108例,占39.56%;由不合理用药而导致的不良反应28例,占不合理用药例数的15.82%,仅配伍不当导致的不良反应就有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93%;使用1种抗感染药物临床有效率为91.43%,合并使用2.4种抗感染药物临床有效率平均为88,43%,合并使用5种抗感染药物的有效率为79.12%,而6种药物以上联合使用,其临床有效率仅为71.69%。结论抗感染药物应用中。存在着严重的配伍不合理、超代、超剂量等不合理用药情况;合并用药品种数越多,费用成本越大,但有效率未必就好;广大医务人员应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水平,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静脉药物配置中常见不合理配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正> 近几年来,由于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多,临床上单独的输液治疗少见了,普遍在输液中加入多种注射液或分针剂进行“混滴”。我们知道,药品生产到使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生产上有严格的质量标准,而临床使用时则存在较多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严格的标准进行规范,为保证患者治疗质量及用药安全,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现结合我院的用药情况,就输液配伍时存在的5个方面的问题分析如下。1.配伍禁忌问题由于近几年药品生产发展速度很快,很多新药大量出现,输液配伍表中这些新药不可能被列入,即使已列入的,也可能出现新的配伍问题。另外,配伍表中所列的只是注射剂两两配伍时的情况,现在有的临床处方中常见有3种以上注射剂配伍,且量较大,  相似文献   

8.
应重视静脉输液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适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由于输液过程中要涉及到医师的处方、药物的配伍、护士的操作技能、环境空气的质量等因素 ,为了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我们对输液全过程进行分析和质量控制。1资料与方法1 1资料 :对1998年1月~2001年12月发生在我院的60例输液反应 (年均15例 )进行综合分析 ,其中输液中加入了中药制剂的46例 ,占75.8 % ;配伍大于4种小于10种的39例 ,占65 % ;配伍大于10种的3例 ,占5 % ;所添加安瓿数量小于5个的7例 ,占11.7 % ,6~10个的42例 ,占70 % ,10个以上的11例 ,占13.3 %。我们按医嘱对该60例输液中微粒…  相似文献   

9.
近年随着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使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现就我院 1998年、1999年两年间临床使用各种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供临床用药参考。1 地位提高 ,使用比重加大表 1 抗菌药物消耗情况药 品1 998年 1 999年品种数金额 (万元 ) 百分率% 品种数金额 (万元 ) 百分率%头孢菌素类 81 70 53.73 1 0 1 33.36 2 9.2 4青霉素类 7 50 .62 1 6.0 0 1 0 1 79.35 39.33喹诺酮类 7 37.841 1 .96 857.2 81 2 .56碳青霉素类 1 2 1 .596.82 1 1 2 .742 .79氨基糖苷类 6 1 0 .1 73.2 2 4 7.36 1 .61硝基咪啶类 2 …  相似文献   

10.
潘慧敏 《上海医药》2009,30(11):512-513
静脉输液是一种有效而常用的治疗途径。近年来,由于药物品种不断增多,临床输注两种液体的情况非常多,当用同一根输液管输注不同液体时,管路中两组液体有一定程度的混合,此时必须考虑两组液体的药物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本文对我院2009年1—6月间门诊静脉输液发生输液管中配伍变化情况进行收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司宏  倪美鑫 《安徽医药》2018,22(1):168-169
目的 对该院配置中心2015年细胞毒药物的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5年1—12月的不合理医嘱1690组,对其中的细胞毒药物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细胞毒药物不合理医嘱52组,占不合理医嘱3.08%.其中溶媒错误37例,占71.15%,配伍禁忌4例,占7.69%,超剂量用药6例,占11.54%,其他5例,占9.62%.结论 通过审方药师的干预,可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应在临床工作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赵华  邱少华 《齐鲁药事》2002,21(4):46-47
目前 ,临床输液日趋普遍 ,输液已成为住院病人的常规治疗 ,临床上常常是在输液中加入数种注射剂(含粉针剂 )进行“混滴” ,这样药物之间由于物理变化、化学反应而引起一些变化。下面就药物在输液配伍过程中的四个方面的变化加以分析。一、配伍时外观的变化 临床配伍表中所列仅  相似文献   

13.
石晓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719-1720
在药物治疗中,静脉输注已成为一种最常见的方式。药物通常与输液或其它药物配伍后进行静脉输注,因此,注射药物合理配伍是保证药物安全、有效的重要因素,也是临床用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处方点评是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监控、分析和纠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眭玉霞  王少明  庄捷  黄旭慧  孙红 《海峡药学》2011,23(11):213-214
简要介绍静脉输液中添加药物应注意的问题.指出应根据药物治疗的先后顺序、药品理化性质、添加品种进行输液配伍.原则上每次静脉输液添加药物种类不得超过2种,应尽量减少配伍药品的品种和数量,做到能口服的就不要使用静脉注射,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输液时多种药物配伍容易增加不良反应,虽经药学工作者反复呼吁要合理配伍用药,但并没有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我院临床输液每日约700余瓶,加药输液达70%以上,尤其是大手术后、急危重症病人的应用,少则1~2种,多则8~9种,不合理配伍应用相当普遍。本文对我院临床7  相似文献   

16.
刘夏  郭澄 《中国药房》2015,(2):173-175
目的 :为促进静脉输液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确保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3年6-12月所接收的517 140条输液医嘱进行审核。结果:不合理医嘱共798条,占总医嘱数的1.54‰。类型包括溶剂类型或溶剂体积选择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当、药物间配伍禁忌、给药频次不合理等。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医嘱进行审核,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静脉药物配制不合理医嘱的临床干预措施,为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保障。方法对未进行临床干预的静脉药物配制中心4200份静脉输液医嘱进行分析研究,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干预。抽取进行干预措施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4200份静脉输液医嘱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合理医嘱。结果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不合理医嘱335份,其中药物配置不合理112份,占总抽样单的2.67%,不合理药物配伍主要有溶剂选择不合理、药物配伍禁忌以及药物剂量不当等,干预后药物配置不合理由2.67%下降为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充分地利用静脉药物配伍中心平台,尽可能发挥审核医嘱职能,及时纠正临床不合理医嘱,减少不合理药物配置现象,为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8.
黄迎春 《海峡药学》2014,(9):115-116
按月随机抽查住院病例300例,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查阅相关期刊文献及配伍禁忌表,收集输液配置工作中所见的配伍问题并将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调查发现静脉输液配置中存在药物与溶媒、药物与药物以及输液顺序三大类问题,共计126例,占总病例数的3.50%。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应当加强药物配伍禁忌相关知识学习,避免配伍禁忌的发生,安全用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输液相关不良事件与药物配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采集各级医疗机构中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情况,集中监测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来自天津市30家医院的患者3 869人次,收集输液相关不良事件301例次。药物配伍合理组(非暴露组)与药物配伍不合理组(暴露组)比较,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常见的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为变态反应、心血管系统、输液反应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提高药物配伍合理性,有利于减少输液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几组输液发生药物配伍变化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几组输液发生药物配伍变化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药品说明书和相关文献,证实几组输液的药物存在配伍反应;避免两种药物在输液管中相遇发生配伍反应可采取4种方法.结果方法1和方法2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可作为常规处理方法.结论药物配伍变化影响合理用药且原因复杂多样,应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