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利用256层螺旋CT心脏CTA检查和后处理重建,观察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体肺侧支血管的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并有体肺侧支血管病例的心脏CTA影像资料。结果 37例中侧支血管共144支,分别起自颈总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头臂干、双侧锁骨下动脉、胸廓内动脉、腹主动脉、椎动脉及肋间动脉;其中进入左肺84支,右肺60支;管腔最粗直径约9.4mm,最细直径约1mm;8例患者并发直径小于1mm的毛细紊乱血管丛;侧支血管管腔局部狭窄5处。结论 256层MSCT检查对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体肺侧支血管的检出及其特征的全面显示有其独特作用,其独特的后处理重建技术,特别是MIP能清楚观察毛细MAPCAs的边缘及走行。  相似文献   

2.
体肺侧支血管栓塞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评价体肺侧支血管栓塞术在紫绀属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在我院进行体肺侧支血管栓塞联合外科手术治疗的7例有丰富体肺侧支形成的紫绀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研究。6例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为重型Falot四联症。体肺侧支血管共22支,应用Cook公司的弹簧栓子对其中的19支(86%)进行栓塞,共用弹簧栓子45枚。栓塞完毕后立即送外科行手术治疗。结果19支体肺侧支血管均栓塞成功,其中15支(79%)栓塞完全,4支(21%)部分栓塞。7例患者行外科手术体外循环中血压易于保持稳定,术后5例顺利痊愈出院,1例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经药物治疗痊愈,1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结论伴有丰富体肺侧支形成的紫绀属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近90%的体肺侧支血管可应用弹簧栓子在外科手术前进行栓塞,该方法可降低体外循环的难度,并使外科手术的过程简化。  相似文献   

3.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发育多层螺旋CT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发育情况的价值。方法 :2 4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因心血管造影 (CAG)检查时中心肺动脉观察不满意而行MSCT检查。原始图像在工作站经多平面重组 (MPR)、最大密度投影 (MIP)、容积再现 (VR)及表面遮盖法 (SSD)重组。观察中心肺动脉及融合部是否存在、有无狭窄、径线 ,体肺侧支数目以及血管外通道开通与否等指标。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对于肺动脉的定性诊断 ,MSCT较CAG优越(诊断敏感度 :前者 95 .83 % ,后者 5 7.2 9% ;特异度 :前者 10 0 % ,后者 75 % ;诊断符合率 :前者 97.2 2 % ,后者 63 .19% )。对于中心肺动脉的测量 ,MSCT与CAG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 (右肺动脉r =0 .86,左肺动脉r =0 .91)。对于体肺侧支血管及外通道开通状态评价 ,MSCT与CAG同样准确。结论 :MSCT对中心肺动脉发育诊断指标明显高于CAG ,可作为CAG评价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发育情况的有益补充。术后随诊观察外通道或肺动脉开通状态 ,MSCT可取代CAG。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复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改良体肺分流术的术前评估、术后评价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接受改良体肺分流术的复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利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术前、术后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的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并比较术前、术后的变化情况,观察无名动脉与肺动脉间人工血管的血流速度和通畅情况。结果:本组1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余24例术后超声随访6~36个月。术后血氧饱和度、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肺动脉峰值血流速度等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结论:改良体肺分流术可促进肺血管和左心室的发育,改善患者缺氧状态。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复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改良体肺分流术的术前评估、术后近期监测以及远期随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造影在复杂和(或)复合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坚  刘玉清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12):1281-1285
目的 探讨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复杂和(或)复合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60例复杂和(或)复合畸形造影所见及其与超声心动图等临床检查的联系。结果 本组360例(包括75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62例右室双出口、60例法乐四联症、52例单心室、42例大动脉错位、15例三尖闭锁、6例冠状动脉异常、5例完整型肺静脉畸形连接、5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4例共同动脉干、3例室间完整的肺动脉闭锁、7例其他病例和24例外科术后检查)心血管造影和超声对比,纠正后者误、漏诊分别为34、30例及对合并畸形误诊16例。对复杂和(或)复合畸形中体肺侧支血管、冠状动脉畸形和肺动脉段分支及其异常的检测和诊断优于超声心动图,并可测量肺动、静脉压力及体肺侧支血管压力而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结论 对于先心病复杂和(或)复合畸形的疑难病例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显示体、肺及冠状动脉分支的全貌及相关病变,以及测量肺动脉和心室压力等,心血管造影(含DSA)仍有重要或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电子束CT(EB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发育情况的价值。方法 对30例经临床,心电图,X线平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后拟诊为肺动脉闭锁及其他复发畸形的病人,行心血管造影CAG检查时中心肺动脉观察不满意,而行EBCT检查,心血管造影主要包括右心室,主动脉及选择性肺侧支造影,EBCT采用心电控的单层序列增强扫描,扫描分层厚分别为1.5,3.0,6.0mm以双盲法分别由2组,2位以上有经验的医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解剖形态与肺循环血供来源,探讨其适宜的肺血管造影方法.方法:回顾研究了38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心血管造影结果,重点分析了肺动脉的起源、分布与解剖形态.所有病例均常规予以右室或左室造影和降主动脉上部造影,其中11例行选择性动脉导管造影,6例行选择性侧支血管造影.结果:全部38例患者中,肺循环血供主要来自于由动脉导管24例(63%),大型体-肺侧支7例(18%),动脉导管与大型体-肺侧支共存3例(8%),细小侧支4例(11%);其中8例显示肺动脉总干,27例显示中心肺动脉及共汇(71%).结论: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可发生在不同部位,肺动脉的血供来源及解剖形态复杂多样化,心血管造影仍是定义其解剖分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肺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肺动脉狭窄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 ,外科手术效果不理想 ,且手术本身可引起受治动脉的进一步扭曲。 2 0世纪 80年代 ,球囊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相继用于肺动脉狭窄的治疗 ,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笔者对肺动脉狭窄的病因、血管成形术的机制、疗效、并发症等进行综述。一、肺动脉狭窄的病因可分为先天性、获得性和外科术后 ,大多数先天性肺动脉狭窄是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伴肺循环发育不良的结果 ,如Fallot四联症、肺动脉闭锁、三尖瓣闭锁伴肺动脉狭窄或闭锁等。另一种先天性狭窄 ,尤其在左肺动脉 ,是由于动脉导管…  相似文献   

9.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体肺侧支血管多来源于胸主动脉,而发自腹主动脉的体肺侧支行栓塞治疗者据我们所知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最近我们于外科手术前成功地栓塞了来源于左膈动脉的体肺侧支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6岁。发现紫绀及心脏杂音4年,平时易感冒。体检:...  相似文献   

10.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侧支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体肺侧支血管和肺动脉的发育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研究98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右心室和主动脉(弓降部及降部上段包括63例选择性侧支血管)造影所见,着重分析体肺动脉侧支血管的类型和左、右肺动脉的发育情况,有无融合等。结果 98例中由未闭的动脉导管供血者14例(14%),其中婴幼儿11例。直接主-肺动脉侧支供血43例(44%),多种侧支供血41例(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