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输精管结扎残端异位粘连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输精管结扎术是男性节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男性结扎术在更大范围内应用,根据我县1989年1月~1995年9月门诊病例,对输精管结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报告125例输精管滤过装置(IVD)节育术与125例钳穿法输精管结扎术临床比较研究一年观察结果:两组随访率分别为96.0%(IVD组)和94.40%(结扎组);节育有效率分别为99.2%和100%(P>0.05),精子消失率分别为68.3%和99.2%(P<0.001)。IVD组术后半年和一年分别有91.57%和79.17%的研究对象的精浆测出中性α—糖苷酶活性,证明IVD组术后大部分受试者仍有附睾液通过,与结扎组术后半年的4.48%和一年的4.24%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IVD组术后并发症有感染1例,而结扎组有感染、附睾淤积症、性功能障碍各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83%(IVD组)和2.54%(结扎组),无显著差异。术后附睾肿大和近睾端输精管增粗现象,IVD组的发生率为3.3%和11.7%,结扎组的发生率为60.2%和62.7%,两组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IVD组术后血清精子凝集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结扎组。结果表明:IVD置入输精管腔后节育效果可靠且能减轻附睾淤积的发生,有可能成为一种较理想的非堵塞性输精管内节育器。  相似文献   

3.
输精管钛栓节育改良术436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输精管钛栓节育术进行改良,旨在减少组织损伤和并发症。改良术特点:以阴囊刺皮钳刺破皮肤,圆尖锐器锥扎孔均代替刀切。推入钛栓时不宜过深,栓的末端在扎孔近端处,再行固定。一旦取栓时,不必再切开输精管。剪开固定线即可取出。对应用改良术的4368例进行随访分析,随访率为97.4%,避孕有效率99.1%,失败率0.9%。术后精液检查180例,<4×10~6ml为5,>4×10~6/ml为2,精子消失率为96%,术后并发症包括阴囊下坠不适感、附睾炎、钛栓游走、局部血肿等共15例,发生率为0.4%。结果表明输精管钛栓节育改良术简便易行,安全经济,效果可靠,并发症少,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前男性可采用的有效控制生育的方法仅有性交中断、阴茎套和输精管绝育术。最近三 十多年来,为提高避孕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中国学者对输精管切除术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改进。根据其 节育机制分为阻塞性与非阻塞性输精管节育术。现在非常迫切需要发展安全、有效、可逆的男性避孕方 法。在目前研究的所有男性避孕措施中,新的外科节育方法最接近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输精管再通治疗顽固性输精管绝育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输精管再通治疗顽固性男性绝育术后远期并发症16例,并进行详细随访观察。其中精索、附睾炎2例,精索炎伴附睾淤积3例,单纯附睾淤积4例,阳萎3例,痛性结节4例,治愈12例,好转4例,治疗有效率为100%。分析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再通适应症及术中操作要点,作者认为,因男性绝育发生的久治不愈、反复发作或伴发性功能改变者,只要落实了节育措施,可行输精管再通治疗。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125例输精管滤过装置(IVD)节育术远期(5~8年)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结果:随访率93.60%(117/125);节育有效率97.44%,精液中的精子消失率94.02%(110/117),术后5~8年仍有41.88%(49/117)的受术者精液中可测出中性α-糖苷酶活性(即有附睾液通过);受术者的血清抗精子抗体检出率为9.88%,与近期(术后一年的17.95%)比较有下降的趋势;组织学观察显示IVD与组织相容性好,电镜下可见IVD内尼龙线间隙中破损的精子;附睾膨大率和近睾端输精管代偿性增粗率分别为10.26%(12/117)和11.97%(14/117);所有被访者均未见远期并发症。结果表明IVD置入输精管内不仅远期节育效果可靠,IVD与输精管局部组织相容性良好,而且较好地避免或减轻附睾淤积及其所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输精管结扎术是最常用、最有效的男性节育方法,计划生育的输精管结扎术,不以治疗为目的,受术者都是正常健康人群,因而手术要求很高,手术器械也要求“精、细、巧”。输精管拉钩是输精管结扎术必需的器械,但由于传统的拉钩钩尖大而钝,钩与钩柄比例不当,钩柄呈扁形等使之在术中使用难以  相似文献   

8.
输精管内滤过装置节育术在我国研究性开展已10年,其避孕有效率达95%以上,且术后并发症少,特别是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附睾淤积症的发生,但仍有部分达不到避孕目的,近年来,笔者接收该类对象采用传统输精管结扎方法,提取远睾端输精管段施行输精结扎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输精管结扎术(下简称男扎术)是我国广泛应用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的男性绝育术。复习有关文献:某院外科10年中行输精管结扎术33073例,出现各种并发症70例,其中附皋淤积症6例。另有资料统计男扎术并发症中淤积症占0.63%。笔者在实践中用四指方法固定输精管行男扎术1500例,术后未曾发生附睾淤积现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输精管结扎术是目前公认的安全、简便、有效的男性节育方法,适应症选择或手术操作不当,可发生术后局部出血。现将笔者1992年以来治疗阴囊血肿28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男性节育方法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正>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医学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采用的节育方法主要用于女性,如宫内节育器(IUD)、左炔诺酮皮下埋植剂、口服避孕药、长效注射避孕针等,而男性节育方法的研究进展相对较慢,应用于实际的节育方法仅有避孕套、输精管结扎术和性交中断(体外排精)法。因此需要开发出安全、有效、可逆性的男性节育方法,为男性提供多选的避孕技术和产品。可喜的是,由于多学科的参与,男性节育方法在近20年中有了长足进步。本文将对输精管结扎术和输精管内节育器、避孕套、避孕药等男性节育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解除输精管内滤过装置材料行输精管复通术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料:男,30岁,生育两孩,2004年2月在某地施行非堵塞性输精管内滤过装置节育术(简称IVD节育术),术后1年,因一孩病亡,要求再生育来站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正常,双侧精索内输精管上段各有一索状物,长2.0cm,直径3mm,可随着输精管移动,无触痛,质硬,双侧近睾端输精管不增粗,附睾、睾丸不增大,无结节及触痛,精液检查无精子。CT扫描提示:双侧输精管内各有一异物存在。诊断为IVD节育术后不育,拟门诊手术解除输精管内滤过材料行输精管复通术。  相似文献   

13.
输精管结扎术是一种简单、经济、安全、有效的男性节育技术,附睾淤积症是其并发症之一。近年,国内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对直视钳穿法输精管结扎术的有效性和并发症进行评估,术后附睾淤积症发生率为0·9%[1]。本文对84例附睾淤积症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输精管结扎对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 输精管结扎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节育措施,通过结扎输精管阻断精子排出路径,达到避孕效果。关于输精管结扎术对男性泌尿生殖器官生理状态的影响已有研究,一部分是基于动物实验基础上的推论,一部分是对人群的跟踪调查,现对相关文献予以综述。 输精管结扎对输精管和附睾的影响 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和输精管近端由于阻塞产生淤积、扩张。徐传良等对兔研究报  相似文献   

15.
自从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外科医师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男性输精管绝育术及其随诊、并发症预防等项工作中.但是,随着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工作的开展、优质服务工作深化及推广,避孕节育方法及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绝育术比例直线下降、避孕套使用率直线上升[1],县级站的外科医师们逐渐从大量的绝育术中解脱出来;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性和生殖健康意识的提高,也对计划生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 输精管绝育术是通过结扎、切断、堵塞输精管道的方法阻止精子通过,以达到永久避孕的目的。实践证明,该术简便、安全、经济、有效。尽管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不容忽视。本文就我县开展输精管绝育术以来所发生的106例并发症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一、资料和方法本文106例并发症来源于我县计划生育指导站历年来按照《江苏省节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会诊、鉴定的病例。节育手术总数来源于本县计划生  相似文献   

17.
男性绝育术通常被称为“输精管结扎术”。经典的男性绝育术是通过阴囊的小切口,找到输精管,并将其切断、结扎。这样,睾丸中生成的精子就不能从输精管排出。术后性生活时,排出的精液中就不会含有精子,因而达到永久性节育的目的。如果不切断输精管,而是用银、钽或钛等金属制成的精细小夹,将输精管夹住,同样也达到阻止精子排出的目的,这样的方法被称作为“输精管夹绝育”。  相似文献   

18.
输精管再通二次结扎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输精管结扎术后自发性再通在临床上时有发生,但由于输精管再通二次结扎术(复扎术)无规范模式,常致复扎手术失败,且术后并发症多见、复诊率也高。1995年以来,笔者采用外环口入路提出输精管,抽取并结扎腹股沟管内输精管段,施行输精管再通复扎术,每获成功,现整理完整资料1000例,作回顾性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年龄 受术者平均年龄34.6岁,其中25~30岁254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输精管结扎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将2983例自愿要求施行输精管结扎手术的对象,采用钳穿法施行输精管结扎术。结果 发生并发症共79例,发生率为2.65%。结论 输精管结扎术虽简便、安全、经济、有效,但并发症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正> 痛性结节是输精管阻断术后一种远期并发症。国内曾有报道其发病率为0.29%。我区10个县市1987年以来共做输精管阻断术30余万例,痛性结节发病率0.32%。我所采用单纯结节切除或切开结节取出结扎线治疗痛性结节64例,经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