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调曲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推拿配合调曲牵引复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推拿配合调曲牵引治疗组优良率81.7%,常规手法加腰牵治疗组优良率61.7%,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组治疗前JOA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JOA均有改善,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下肢直腿抬高角度均有改善,推拿配合调曲牵引治疗组治疗后的下肢抬高角度大于常规手法加腰牵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配合调曲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是非手术疗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牵引配合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牵引配合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与单纯牵引治疗相比较。方法:对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牵引配合手法推拿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牵引治疗组(对照组),腰椎牵引采用Fowler体位。在腰椎牵引的基础上配合推拿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测评并对其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腰椎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分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牵引配合手法推拿腰椎功能改善优于单纯牵引治疗,两组治疗后评分均与其疗效评分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牵引配合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牵引治疗效果较好,且疗程短。  相似文献   

3.
靳辉 《安徽医学》2011,(9):1302-1303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就诊次序随机等分为针灸推拿组(治疗组)和牵引理疗组(对照组),采用临床疗效评定的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针灸推拿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与牵引理疗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推拿治疗恢复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五步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的符合标准的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五步复位法组63例采用五步复位法治疗,传统推拿法组61例采用传统推拿法治疗,两组患者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及随访1年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改良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治疗后五步复位法组总有效率为90.5%,传统推拿法组总有效率为8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五步复位法组总有效率为87.3%,传统推拿法组总有效率为7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及1年后随访VAS评分、ODI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五步复位法组VAS评分、ODI均较传统推拿法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后随访时五步复位法组VAS评分同传统推拿法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低于传统推拿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步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且具有可操作性强、疗效显著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利刚 《当代医学》2011,17(15):2-3
目的研究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探讨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牵引配合推拿组和单独牵引组,每组各79例。单独牵引组仅给予牵引治疗,而牵引配合推拿组除给予牵引外行传统推拿手法复位,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牵引配合推拿组79例患者中有23例治愈,53例好转,3例未愈,总有效率达96.2%;而单独牵引组79例患者中治愈17例,好转49例,未愈13例,总有效率为83.5%。牵引配合推拿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牵引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安全,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对按压微调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进行临床研究。方法: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143例.随机分为传统推拿组和按压微调组。分别将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评分)及腰椎JOA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传统推拿组有效率(包括临床治愈、显效及好转)为85.92%,临床治愈率为19.72%:按压微调组有效率为95.83%,临床治愈率为36.11%。2组治疗后VAS评分及腰椎JOA评分(其中包括腰部自觉症状、体征、日常生活动作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按压微调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传统推拿法及按压微调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按压微调法明显优于传统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肾气丸加味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与单纯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治疗组自拟方剂肾气丸加味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照组单纯用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0%,对照组为76.0%,2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气丸加味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推拿联合牵引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并于治疗后6、12个月开展随访工作,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77例,总有效率90.59%,观察组治疗有效84例,总有效率98.83%,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个月后复发率为10.87%,12个月后复发率为15.25%;观察组6个月后复发率为4.17%,12个月后复发率为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能活血止痛、疏通经络,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腰背部功能。  相似文献   

9.
推拿牵引结合运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推拿牵引结合运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推拿运动结合牵引组(治疗组)和非运动类手法推拿结合牵引组(对照组)30例,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2组的症状、体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牵引结合运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镇痛、改善症状、体征和ADL方面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0):78-81
目的观察中医脊柱调衡推拿手法治疗脊柱侧凸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脊柱侧凸症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松解手法组(34例)和调衡手法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和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西医治疗,松解手法组以松解结合拔伸推拿法辅助治疗,调衡手法组给予脊柱调衡推拿手法辅助治疗。观察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脊柱ODI评分、侧凸Cobb角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调衡手法组的脊柱疼痛VAS评分低于松解手法组(P0.05)。调衡手法组的脊柱Cobb角小于松解手法组(P0.05)。调衡手法组的脊柱ODI评分低于松解手法组(P0.05)。松解手法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调衡手法组(P0.05)。结论与传统中医松解结合拔伸推拿手法比较,中医脊柱调衡推拿手法在脊柱侧凸症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矫正患者脊柱冠状面失衡,恢复患者脊柱正常曲度,减轻患者脊柱侧凸症带来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是脊柱侧凸症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中医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非影像引导下侧隐窝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病例各40例,治疗组为非影像引导下侧隐窝神经阻滞术;对照组为针刺、推拿、牵引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有效率及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37/40例),对照组为80.0%(32/40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疼痛改善程度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P〈O.05)。结论非影像引导下侧隐窝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腰牵结合超声药物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并与单纯腰牵治疗相比较。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腰牵结合超声药物离子导入治疗组和单纯牵引组,治疗前、后分别利用腰腿痛评价量表进行评分,对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O.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腰牵结合超声药物离子导入治疗后腰椎功能改善优于单纯腰牵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与其治疗前评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腰牵结合超声药物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牵引疗效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牵引治疗和推拿结合牵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VAS评分及ODI指数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VAS评分及ODI指数下降更加明显(P<0.01)。治疗组治愈32例(53.3%,32/60),总有效率98.3%(59/60),对照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P<0.01)。结论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滑动性腰神经松动术对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松动组22例和按摩组2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腰椎牵引和腰部按摩,按摩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1次腰部按摩,松动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腰神经滑动性神经松动术,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1 d.于治疗前、后1d分别按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法(VAS)、内收位直腿抬高试验角度、下腰痛评定表(JOA score)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松动组患者疼痛、内收位直腿抬高角度和JOA评分改善均优于按摩组(P<0.05).结论 腰神经根滑动性松动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陈正宏 《当代医学》2014,(25):96-97
目的 分析普拉提斯运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00例慢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0)。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普拉提斯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腰椎牵引治疗。治疗8周后对比2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前屈度约改善3.9°、后伸度约改善7.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1°和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普拉提斯运动疗法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腰椎关节活动度,功能恢复较好,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肾通痹汤配合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突盘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5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69例。对照组采用牵引、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益肾通痹汤治疗;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51.1%、95-3%,对照组分别为34.8%、7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益肾通痹汤配合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张波  冉琼 《西部医学》2009,21(4):643-644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热磁振治疗仪、骨盆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电针结合热磁振治疗仪、骨盆牵引疗法;对照组采用熟磁振治疗仪和骨盆牵引疗法。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结合热磁振治疗仪、骨盆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脱水疗法配合推拿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9例。治疗组用20%甘露醇250mL或20%甘露醇250mL及七叶皂甙钠20mg+5%糖盐250mL静滴7d;脱水3d后以盐酸利多卡因2~3mL、维生素B12500mg穴位注射;脱水7d后行手法推拿。对照组常规用腰椎牵引和手法推拿。结果:3周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47.4%,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治愈率18.6%,总有效率76.2%,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脱水疗法配合推拿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常规腰椎牵引和手法推拿,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9.
雷鸣  王敏  张催 《中国医学创新》2013,(32):103-104
目的:探讨研究腰椎多方位快速牵引与腰椎纵向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08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6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腰椎纵向牵引治疗和腰椎多方位快速牵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9%,实验组为88.5%,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腰椎多方位快速牵引与常规腰椎纵向牵引相比,具有治疗时间短和临床效果显著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三小定点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症状的缓解以及对腰背肌生物力学改善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三小定点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结果在疼痛缓解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腰背伸肌群的生物力学性能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三小定点整脊手法可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恢复患者腰背伸肌群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