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素(EPO)、蔗糖铁联合左卡尼丁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肾性贫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EPO联合蔗糖铁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EPO、蔗糖铁联合左卡尼丁治疗。疗程结束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铁代谢指标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Hb、Hct、SI和SF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AOPP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而SOD与GSH-P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EPO、蔗糖铁联合左卡尼丁治疗肾性贫血,能够改善贫血症状和铁代谢指标,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可作为血液透析并发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手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5例MHD肾性贫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贫血指标、铁代谢指标和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RBC、Hb、HCT、SF、TSAT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MHD肾性贫血疗效确切,可有效纠正贫血状态,调节铁代谢,且用药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蔗糖铁与口服琥珀酸亚铁联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组(静脉滴注蔗糖铁+EPO)和对照组(口服琥珀酸亚铁+EPO),每组20例,共观察8周。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贫血均有改善,但静脉组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升高幅度和升高速度显著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2例(10.0%)出现消化道反应。结论蔗糖铁治疗MHD患者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蔗糖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骨髓象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蔗糖铁对肾性贫血患者骨髓和铁代谢的影响。方法对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每周2次,每次100mg蔗糖铁于血液透析时由动脉端输入,总量1000mg。全部病例都合并使用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剂量为120—150U/(kg·周),皮下或静脉应用,观察治疗前后贫血纠正情况,骨髓红系各指标,铁代谢指标的变化,探讨蔗糖铁治疗的效果。结果22例患者治疗5周后血色素(Hb)明显上升(P〈0.01),红系骨髓象增生活跃程度比治疗前明显增强(P〈0.01),且增幅高于红系血象各指标,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升高(P〈0.01)。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能保证EPO的铁需求,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百令胶囊对蔗糖铁致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氧化应激中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行常规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给予患者常规血液透析和EPO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蔗糖铁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百令胶囊 2.0 g,口服,每日3次,4周为一个治疗周期。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MDA、GSHP及SOD三项指标的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注射5次蔗糖铁后MDA水平显著升高,GSHP和SOD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5次蔗糖铁4周后,观察组MDA水平显著下降,GSHP和SOD水平显著升高,与注射5次蔗糖铁后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各项指标水平在注射5次蔗糖铁4周后与注射5次蔗糖铁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百令胶囊可有效干预蔗糖铁致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静脉用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菊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7):696-698
目的比较静脉用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简称静脉组)与口服右旋糖酐铁片(简称口服组)联合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38例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每组19例,观察8周。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贫血均有改善,但静脉组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升高幅度和升高速度显著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脉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口服组6例(31.6%)出现消化道反应。结论蔗糖铁治疗MHD患者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地观察左旋卡尼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2组均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重组人促红素)10 000U皮下注射,每周1次,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左旋卡尼丁2.0g静脉注射,每周2次,疗程12周。2组患者均常规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结果治疗后2组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vs 50.0%,P〈0.05)。结论联合应用左旋卡尼丁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非血液透析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铁参数,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铁代谢状况及重组EPO(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治疗对铁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血液透析和接受rh-EPO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31例,分别测定血常规及血清EPO、铁参数,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和rh-EPO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BBC、Hb、Hct、SI、TS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SF、sTrFR和TIBC高于健康对照组,尤其是sTrFR和血液透析组的SF显著升高(P〈0.05)。血清EPO的检测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贫血伴缺铁及铁代谢紊乱。给予rh-EPO治疗可改善肾性贫血,同时改善铁代谢紊乱。rh-EPO的应用对血液透析患者体内EPO水平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方法: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EPO及左旋卡尼汀治疗,B组给予EPO及等容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治疗前、后第4,8周测定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结果:A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且A组的EPO平均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联合应用EPO可以改善肾性贫血,提高EPO疗效,可以减少EPO的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 )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对EPO用量调节的影响。[方法]将44例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4例,于每次透析后静脉推注左卡尼汀1 g ,每周2~3次,静脉注射 EPO 150 U/kg ,每周2次;B组则仅静脉注射同剂量的EPO ,每周2次,疗程共16周。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每4周(第0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16周)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2周、16周时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1),A组较B组改善更明显,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两组治疗至16周时EPO用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EPO治疗能提高肾性贫血疗效,减少EPO用量,降低促红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刘静婷  王艳璇 《临床医学》2009,29(12):19-20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蔗糖铁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将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合并贫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患者在给予常规纠正贫血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左卡尼汀联合蔗糖铁治疗12周。对照组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12周,疗程前后均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联合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维生素AD滴剂联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儿童保健门诊缺铁性贫血患儿102例,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治疗采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联合维生素AD滴剂口服,对照组治疗仅采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口服。治疗前分析缺铁性贫血患儿维生素A和25-羟维生素D缺乏情况,于治疗1个月后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对贫血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缺铁性贫血患儿维生素A和25-羟维生素D缺乏严重。治疗后,观察组的显效率为61.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P<0.05);总有效率为94.2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维生素AD滴剂联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用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治疗时可有效改善患儿相关的贫血指标,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静脉和口服补铁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使用效应的比较。方法:将62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每组31例,观察期10周。所有患者均常规使用EPO治疗,剂量为100U/(kg·周),皮下注射,若患者血红蛋白(Hb)达100g/L,则将EPO剂量减少50%;若患者Hb达120g/L则将EPO剂量减少75%。口服组给予富马酸铁口服,静脉组给予蔗糖铁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用药前、用药后4周、用药后8周、用药后10周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不良反应以及EPO使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Hct、S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而静脉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口服组(P<0.05),两组患者EPO使用量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而静脉组减少明显(P<0.05),静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口服组,EPO的效应明显高于口服组。结论:静脉补铁能及时有效地补充肾性贫血患者所需的铁剂,使贫血状况改善,不良反应少,可安全应用,并能增强EPO效应,减少其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神经节苷酯钠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将67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神经节苷酯钠注射液,观察组联合皮下注射重组人EPO。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清S100B、Tau、NSE、GFA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2、sICAM-1、P-选择素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AOPP、LPO、8-iso-PGF2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EPO联合神经节苷酯钠能改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炎症反应、神经损伤、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老年肺癌贫血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治疗安全性。方法以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肺癌合并贫血的3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患者给予蔗糖铁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EPO,两组在对症处理与营养支持上相同,且均不放化疗,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数及血细胞比容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3个指标均明显高于采用对照组[(4.27±0.38)×1012/L vs.(3.53±0.42)×1012/L,(115.12±5.47)g/L vs.(95.64±5.66)g/L,(36.54±4.38)%vs.(31.41±3.13)%,均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4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 EPO治疗老年肺癌贫血安全有效,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及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VEGF、EGF、EPO、TPO及氧化应激的变化。方法选取5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54名健康同龄人员为对照组,将2组研究对象的血清VEGF、EGF、EPO、TPO、酶抗氧化指标及非酶抗氧化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比较观察组中不同Camitta分型与分类患者的血清VEGF、EGF、EPO、TPO、酶抗氧化指标及非酶抗氧化指标,并以Logistic分析上述血清指标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VEGF及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EPO及TP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酶抗氧化指标中的TAC、SOD及CA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MDA则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非酶抗氧化指标中的MT、GSH、Zn及S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Cu则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不同Camitta分型患者的血清VEGF、EGF、EPO、TPO、酶抗氧化指标及非酶抗氧化指标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经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血清指标均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密切的关系(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清VEGF、EGF、EPO、TPO及氧化应激指标呈现明显异常的状态,且上述检测指标均与本病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立  陈庆顺  冯彬  杨明  祝永胜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2):1266-1269
目的比较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注射液及加服维生素E或口服琥珀酸亚铁两种补铁方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MHD合并肾性贫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A组(促红细胞生成素+静脉补铁+口服维生素E)和B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口服补铁),每组18例。A组静脉用蔗糖铁(前4周2次/周,以后1次/周,均每次100mg),同时加服维生素E200mg,2次/d,总疗程12周。B组口服琥珀酸亚铁200mg,3次/d,总疗程12周。两组患者均同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6000—9000IU/周,皮下注射。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相关指标、血清铁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及血脂。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Hb、Hct都有明显升高,但B组相对较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Ret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F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A组更加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TG、LDL及Lp(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且A组比同期B组也略高,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HDL、ApoAl和ApoB的含量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使用蔗糖铁可有效地纠正MHD患者铁缺乏,能有效改善贫血,且安全性较好,而口服维生素E可以改善MHD患者因静脉补铁所诱导的氧化应激及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富马酸亚铁多库酯钠胶囊和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对终末期肾病肾性贫血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大庆市人民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20例终末期肾病贫血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所有患者在常规维持血液透析的基础上接受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每日1次,每次2粒;治疗组患者口服富马酸亚铁多库酯钠胶囊治疗,每日1次,每次2粒,2组患者均用药8周。分别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及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SH-Px)水平。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2组患者的Hb、Hct、TSAT、CRP、IL-6、TNF-α、MDA、GSH-Px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治疗组患者的S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周,治疗组患者的Hb、Hct、SF及TSA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周,治疗组患者的CRP、IL-6、TNF-α和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GSH-P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便秘、恶心和食欲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相比,富马酸亚铁多库酯钠胶囊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肾性贫血,可有效纠正贫血,降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缓解微炎症状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体肿瘤贫血病人血清新喋呤、hepcidin的前体肽(prohepcidin)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铁蛋白、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实体肿瘤贫血病人按入组条件纳入治疗组30例,予EPO治疗皮下注射6000IU,每周3次,疗程1个月;同时设良性贫血对照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良性贫血对照组贫血纠正前后,检测新喋呤、prohepcidin、EPO、铁蛋白、CRP、Hb;健康对照组检测新喋呤、prohepcidin、EPO。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新喋呤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贫血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P=0.000);治疗后明显高于良性贫血对照组(P=0.007)。治疗组治疗前prohepcidin稍低于良性贫血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5);治疗后无明显变化,稍低于良性贫血对照组(P=0.409)。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良性贫血对照组的新喋呤、prohepcid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仅良性贫血对照组治疗后新喋呤与VitB12水平有明显相关性(r=0.883,P=0.001);余治疗组、良性贫血对照组治疗前后的prohepcidin与CRP、铁蛋白、EPO水平之间及治疗组治疗前后的新喋呤与VitB12、铁蛋白水平之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prohepcidin不能作为hepcidin检测的替代物;良性贫血与实体肿瘤性贫血患者之间新喋呤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用于辅助鉴别贫血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