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动灸手法下,变应性鼻炎(AR)患者热敏灸感激发效率与灸疗的差异性,探讨其相关性。方法:纳入90例A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回旋灸组(30例)、雀啄灸组(30例)和循经往返灸组(30例)。受试者均以印堂、神庭、迎香、肺俞等穴位为高发穴区探寻部位,分别予以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为探查方式,确定热敏灸穴位后进行系统治疗,每日1次,10次一疗程,共2个疗程。评价各组患者的灸感情况(灸感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灸感类型构成),比较各组患者治AR症状体征评分、鼻结膜炎生存(RQLQ)评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雀啄灸组的灸感出现时间较回旋灸组和循经往返灸组更早(P<0.05),灸感持续时间更长(P<0.05);三组灸感类型没有差异(P>0.05);雀啄灸组RQLQ评分、AR症状体征评分更低(P<0.05),回旋灸组和循经往返灸组没有差异(P>0.05);回旋灸组愈显率为86.67%,雀啄灸组愈显率为93.33%,循经往返灸组愈显率为86.67%。雀啄灸组的愈显率高于回旋灸组、循经往返灸组(P<0.05)。结论:在以热敏灸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仿艾光谱治疗仪热敏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3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2组均进行热敏化腧穴探查,并根据热敏穴优选原则确定2个最佳热敏化腧穴,对照组给予手持悬灸治疗,观察组给予治疗仪悬灸治疗,2组均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治疗10次后,观察2组患者热敏灸感激发情况、灸感强度积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膝关节积液深度、股关节面软骨厚度、髌下脂肪垫炎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对照组失访1例。最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纳入疗效统计。(2)观察组与对照组热敏灸感激发阳性率均为100.00%(26/26)。2组热敏灸感激发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灸感强度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膝关节积液深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膝关节积液深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股关节面软骨厚度稍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6)治疗后,对照组髌下脂肪垫炎症阴性率为92.31%(24/26),观察组阴性率为88.46%(23/26),2组髌下脂肪垫炎症阴性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髌下脂肪垫炎症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观察组的显效率为38.46%(10/26),对照组为80.77%(21/26)。观察组的显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有效率为50.00%(13/26),对照组为 15.38%(4/26),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8.46%(23/26),对照组为 96.15%(25/26),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烫伤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2/26);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仪热敏灸同样可激发艾灸感传效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但与手工热敏灸相比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气滞血瘀型的疗效。方法: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用热敏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NDI)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左右侧屈度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CSR气滞血瘀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不同灸感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辨敏施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6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艾灸患侧内膝眼、外膝眼二穴治疗过程中有无热感透至膝关节腔内为标准,将患者分为热敏灸感组27例和普通灸感组34例,每次温和灸时间为40min,每日施灸1次,共治疗30d。治疗结束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热敏灸感组总有效率为85.19%,明显优于普通灸感组的58.82%(P〈0.05),热敏灸感组治疗后3个月症状总积分及关节消肿程度亦明显优于普通灸感组(P〈0.05)。结论: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艾灸治疗中出现热敏灸感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普通灸感,且远期疗效更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方法: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热敏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VAS、CMSS、中医症状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β-EP、PGE2高于对照组,PGF2α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腹部不适、水泡、红肿、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37-140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中的匹配法(PSM),观察热敏灸感与传统灸感对肩周炎的灸疗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设计模式,艾灸探查同一组穴位(手三里、肩井、膏肓俞、阿是穴)的灸感。在131例受试者中运用SPSS19.0软件PSM功能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共30对。其中试验组(n=30):出现6种特殊的热敏灸感;对照组(n=30):仅有局部温热感。两组均治疗30天,随访6个月。观察指标为Michael fees肩关节功能评分、简化Mc Gill量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年龄、体重指数、Michael fees肩关节功能评分、MPQ评分以及ADL评分在两组间不均衡的协变量经匹配后均达到均衡(P0.05)。治疗2周和6个月随访后,组间Michael fees肩关节功能评分、MPQ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感组不论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均优于传统灸感组(P0.05)。结论:艾灸同一组穴位,热敏灸感组对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灸感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热敏灸与温和灸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27例,脱落2例)。两组均予基础西药治疗,对照组于患侧率谷、风池、阳陵泉行温和灸;观察组于患侧敏感度较高的穴位处(风池、率谷、太阳、太冲、阳陵泉等)进行探查,每次选择3个热敏感最强的腧穴行温和灸。两组均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偏头痛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定问卷(MSQ)评分,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偏头痛症状积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MSQ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偏头痛症状积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S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23/25),高于对照组的72.0%(18/25,P<0.05)。结论:热敏灸和温和灸均可有效缓解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头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热敏灸疗效优于温和灸。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固本通络针法联合热敏灸对阳虚寒凝证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K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针灸组、热敏灸组、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基础治疗,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配合双氯芬酸钠口服,热敏灸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热敏灸,针灸组在热敏灸组治疗上给予固本通络针法。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日本膝骨关节炎功能评估量表(JKOM)、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聚蛋白多糖酶-4(ADAMTS-4)、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VAS、JKOM评分、ADAMTS-4及MMP-3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后针灸组VAS、JKOM评分、ADAMTS-4及MMP-3水平较热敏灸组、常规组下降更明显(P<0.05);且热敏灸组较常规组下降更明显(P<0.05)。针灸组、热敏灸组、常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29/30)、80.0%(24/30)、66.7%(20/30),与热敏灸组、常规组比较,针灸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固本通络针法联合热敏灸能明显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热敏灸联合脐灸护理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4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热敏灸联合脐灸护理,对照组采用局部热敏灸护理,隔日1次,护理8次,分别调查患者满意度、依从性,比较患者护理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和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整体依从性尚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总积分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主症和兼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疗效总有效率为91.67%(22/24),高于对照组的87.50%(21/24)(P<0.05)。结论 热敏灸联合脐灸护理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安全、舒适、无毒副作用;脐灸简便廉验,效果可靠,是一种较好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灸法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CPID患者随机分为麦粒灸组、温和灸组、热敏灸组、药物组,每组各35例。3组灸法治疗组均取穴关元、中极、归来、足三里、三阴交,分别采用麦粒灸、温和灸、热敏灸治疗。月经结束后开始治疗,麦粒灸组每穴每次灸3壮,每周3次;温和灸组每穴灸5 min,每天1次;热敏灸组在上述腧穴中选取热敏穴,灸至感传完全消失,每天1次。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药物组口服妇科千金片治疗,连服2个月。比较4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麦粒灸组、温和灸组、热敏灸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33/35)、85.71%(30/35)、91.43%(32/35),均优于药物组的71.43%(25/35)(均P<0.05);麦粒灸组和热敏灸组总有效率均优于温和灸组(均P<0.05)。治疗后各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3组灸法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均大于药物组(均P<0.05);麦粒灸组、热敏灸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均大于温和灸组(均P<0.05);麦粒灸组、热敏灸组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粒灸、温和灸、热敏灸均可有效治疗CPID,疗效均优于中成药治疗,其中麦粒灸、热敏灸改善症状、体征的作用优于温和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肝肾不足型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找出治疗此病的热敏点。方法:将60例肝肾不足型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予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治疗每周2次,治疗12周为1个疗程。结果:在局部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在新发生长情况方面,两组间新发生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均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30例治疗组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的热敏穴探寻中,其最高发部位为中脘穴,其次为关元穴、肾俞穴、肝俞穴、生发穴、带脉穴及足三里穴。结论:热敏灸结合针刺以及温和灸结合针刺对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的治疗均有效,但热敏灸治疗的疗效优于温针灸治疗。中脘穴为最明显存在的一个热敏点。  相似文献   

12.
方芳  龚燕 《中医药学刊》2014,(10):2323-2326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虚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虚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30例和针刺对照组30例。针刺对照组和热敏灸治疗组均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便秘外,热敏灸治疗组采用艾灸热敏腧穴方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除外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及功能康复治疗。2疗程后观察患者便秘症候评分、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近期疗效及疗程结束第10天观察远期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能显著改善中风后虚型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5.22±2.68),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6.35±3.05)(P〈0.05);2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组治疗后26例患者的大便性状正常,优于针刺对照组(19例)(P〈0.05).32个疗程治疗后,热敏灸配合针刺组的近期愈显率为63.33%,优于针刺组36.67%(P〈0.05);4疗程结束后第15天,热敏灸组与针刺组的好转率分别为66.67%与53.33%,均能改善中风后虚型便秘症状,两者疗效无差异(P〉0.05),但热敏灸配合针刺组的远期愈显率(46.67%),优于针刺组(20.00%)(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针刺法治疗卒中后虚型便秘疗效肯定,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乳腺增生症肝郁气滞型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观察组加用热敏灸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2、PR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乳腺增生症肝郁气滞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体表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60例IBS-D患者和60例健康者,通过灸感探查法查找出热敏腧穴,分析体表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出现概率,探讨热敏腧穴与IBS-D的相关性。结果:(1)IBS-D患者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出现率为88.33%;(2)IBS-D患者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在天枢、命门穴区出现率较高,其次是在大肠俞、足三里、关元穴区。结论:热敏腧穴与IBS-D具有高度相关性,研究其相关性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热敏灸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热敏灸感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3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保持室温维持24~30℃,选择充分显露病位舒适体位,采用20cm特制艾绒艾条,按《热敏灸使用读本》灸感探查规范操作。对照组(温热灸感)65例大肠俞、委中及阿是穴行温和悬灸,每穴艾灸20~30min后至灸感消失为止。治疗组(热敏灸感)65例腰部穴位放置艾灸盒,依患者可承受耐力度旋转艾灸盒调节适当火力,艾灸20~30min,直至感觉热敏化灸感消失后取下。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JOA评分、VAS评分、直腿抬高角度、SF-36评分、满意度、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JOA评分、VAS评分、直腿抬高角度、SF-36评分、满意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艾灸治疗热敏灸感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探讨灸感与灸效的关系.方法:选择4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神庭、大椎双点温和灸,每次治疗50分钟,每天1次,连续治疗7天.根据艾灸治疗时有无热敏灸感、出现热敏灸感的次数分为热敏灸感组和无热敏灸感组.分析灸感与灸效关系.结果:艾灸治疗时有无热敏灸感均有疗效,治疗前后比较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同一组腧穴的热敏态与静息态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KOA患者以患侧内膝眼、外膝眼、鹤顶三穴区有无热敏灸感及热敏灸感发生的次数为标准,将其分成热敏组、静息组各30例,两组均对上三穴同时施灸,每天1次,治疗20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及治疗后半年随访,热敏组VAS总积分均明显低于静息组(P<0.01)。治疗后热敏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半年后随访总有效率为79.17%(19/24);而静息组则为46.67%(14/30)、42.86%(6/14),热敏组均优于静息组(P<0.01)。结论:腧穴热敏状态灸法治疗KOA的临床疗效优于静息状态,临床中应更加重视腧穴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薛宁  王耀帅  王玲玲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54-1055
目的:试图探索影响灸感激发的因素,以期在临床上有效地利用这些因素提高疗效;方法:对温和灸足三里600穴次进行观察,并将结果与前人观察结果相比照;结果:发现在操作方法固定的前提下对灸感影响因素有:刺激量的蓄积、年龄和性别的差异、个体素质的差异、时间和环境的影响、病理变化的性质、操作者的耐心;结论:合理利用影响灸感的因素可以有效激发患者灸感并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腹泻型IBS(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10天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应用辨证穴位灸配合针刺治疗,10天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两组治疗后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愈率为87.50%,优于对照组的52.17%(P〈0.05)。结论:运用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腹泻型IBS(IBS-D)具有简、易、效、廉等特点,明显优于应用辨证穴位灸配合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结合热敏灸应用于痔术后疼痛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6月—2021年12月萍乡市中医院肛肠科住院的6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穴位埋线结合热敏灸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肛门疼痛情况、干预前后肛门水肿程度、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止痛效果满意程度。结果 术后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观察组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肛门水肿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痛效果总满意度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P<0.05)。2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结合热敏灸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痔术后疼痛、改善肛门水肿症状,且安全性良好、患者认可度较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