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进行人畜布鲁氏菌病诊断时,经常因一些非特异性反应干扰正确的判定。尚德秋教授将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非特异性反应分为三大类:A 自然凝集抗体;B 正常血清中IgM的F_c段与牛种布鲁氏菌表面受体结合;C 布鲁氏菌与其它菌属细菌有共同抗原发生的交叉反应。虽用EDTA或巯基化物处理血清或用其它血清学方法可排除大部分非特异反应,但很难排除布鲁氏菌与肠炎耶尔辛氏菌0:9感染引起的血清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2.
几十年来,关于布鲁氏菌与其他菌属细菌之间的血清学交叉反应问题已有许多报道。 其中最有意义的莫过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O:9血清型(YeO:9)。在布鲁氏菌病防治研究中,由于YeO:9菌感染引起诊断错误,可能把非布病疫区判为疫区,给防治工作造成很大的混乱。为此,FAO/WHO布鲁氏菌病专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1985年,日内瓦)建议进一步研究血清学交叉反应,并认为由YeO:9菌  相似文献   

3.
1969年,芬兰学者Ahvonen等首次报道了布鲁氏菌(简称布氏菌)与0:9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简称耶氏菌)之间存在严重的血清学交叉反应。从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极大关注。现已表明,布氏菌与几十种微生物有血清交叉反应,其中以耶氏菌最为严重。目前,我国开展人畜间布氏菌病(简称布病)调查,尤其在布病非流行地区仍采用常规血清学诊断方法,而这些常规方法无法排除布氏菌与其它微生物之间的血清交叉反应。本文自1991年以来,收集我省部分历史布病流行地区家猪、牛、羊和可疑布氏菌感染人群血清,进行布氏菌与耶氏菌血清学鉴别诊断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如常  黄星 《地方病通报》1992,7(2):112-114
我们于1991~1992年对新疆7个县(市)的1841人进行了R型布鲁氏菌感染血清学调查。调查结果:R型布鲁氏菌平均感染率为1.63%;S型布鲁氏菌感染率高的地区,R型菌感染率也相应较高,并且农村人群的感染率高于牧区。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自然感染与菌苗免疫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防制动物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成功地研制出了布鲁氏菌(以下简称布氏菌)羊种M_5弱毒疫苗和猪种S_2弱毒疫菌等,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对牛、羊、猪、鹿等动物布病的防制起了具大的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布氏菌自然感染和菌苗免疫的鉴别,因为人畜应用活菌苗以后所产生的各种血清学反应和自然感染所产生的各种血清学反应极其相似。鉴别诊断不仅关系着布病的防治工作,同时对流行病学调查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布病防治领域的难题之一。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为解决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在建立不同种类的检测方法,分析布氏菌免疫和感染的机体体液中的不同类型免疫球蛋白抗体出现的时间、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动态上的关系,以及制备和纯化各种布氏菌的抗原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布氏菌)感染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湖北省曾于上世纪90年代初对全省职业人群的布病疫情分布进行调查,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荆州、孝感、襄樊和直辖市林区4地有布病感染者[2];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一种快速检测布鲁菌病的方法,并且用这种方法鉴别布鲁氏菌的种和部分型。方法根据布鲁氏菌编码312 kDa布鲁氏菌蛋白的基因(BSCP31)和IS711插入序列及相邻单染色体DNA种的不同,设计引物,建立AMOS-PCR方法,用于诊断布鲁氏菌病,并鉴定种。结果布鲁氏菌蛋白的基因(BSCP31)为引物可以扩增出牛、羊、猪型布鲁氏菌,用IS711插入序列及相邻单染色体设计的引物可以区别不同型别的布鲁氏菌,最低可检测到1 pg的布鲁氏菌DNA。结论AMOS-PCR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并能鉴定布鲁氏菌的种。  相似文献   

8.
以布鲁氏菌特异性抗原BSAg进行ELISA试验,检查经常规血清学试验确诊的布鲁氏菌病人血清155份,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检查常规实验室视为疑似布鲁氏菌病人血清80份,ELISA试验阳性24份,阳性率30%,检查布鲁氏菌病疫区内健康人血清100份、ELISA试验均为阴性,但有12份血清ELISA滴度达1:100。因此认为BSAg-ELISA试验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诊断。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可引起布鲁氏菌病,这是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固有免疫是保护宿主抵抗细胞内布鲁氏菌感染的首要防御措施,机体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如来自病原体布鲁氏菌的非自我DNA)来发挥固有免疫。研究发现在布鲁氏菌感染中发挥作用的DNA受体包括TRL9、AIM2、STING,DNA受体感知布鲁氏菌DNA后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细胞因子引起固有免疫反应。本文就布鲁氏菌感染固有免疫通路中STING受体的识别、激活、信号级联以及其在宿主体内调节所发挥作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一例诊断为职业病布鲁氏菌病病例发生经过的调查与分析,促使相关人员提高对此病的防范意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调查分析患者职业性暴露并患病的经过。结果该患者2012年6月份感染,8月份出现临床症状,经血培养检查显示布鲁氏杆菌阳性,是一例因职业暴露而诊断为职业病布鲁氏菌病患者。结论本次病例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感染布鲁氏杆菌而引起的布鲁氏菌病,相关行业工作人员应加强因职业暴露而导致布鲁氏病的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1.
王丽 《地方病通报》2004,19(4):52-53
目的检查一名持续发热病人是否患了布鲁氏菌病.方法采用了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血清学和细菌学检查方法,使用了微生物自动分析仪,以及沙门氏菌的鉴定方法.结果布病血清学检查阳性,布病细菌学检查阴性,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检测为沙门氏菌,后进一步鉴定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结论该患者感染了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与布鲁氏菌存在严重血清学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云南省建水县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为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建水县部分乡镇采集牧民血清245份,采用血清学方法调查布鲁氏菌感染情况。结果 245人中,阳性血清19份,感染率为7.76%。结论云南省建水县布鲁氏菌感染率较高,防治工作不能懈怠,应当引起当地政府及卫生畜牧兽医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鄞州区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了解相关人群中发病现状。方法选择包括在职职业人群、离岗职业人群及其他相关人群作为监测对象,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监测。结果2005-2007年期间对806人次的监测,共检出虎红试验阳性者7例,试管凝集试验阳性者2例,阳性率分别为0.87%和0.25%。首次在离岗职业人群中发现布鲁氏菌病病人。从事或曾从事兽医的非专业人员,其布病血清学阳性率高于普通工人(OR=6.027,95%CI:1.152~31.525)。结论离岗职业人群中也可能存在布鲁氏菌病病人,为此有必要适当扩大监测人群的范围。监测资料同时显示,非专业人员的兽医职业史可能是布鲁氏菌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06-2019年北京市昌平区布鲁氏菌病发病特征,为制定布鲁氏菌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6-2019年昌平区布鲁氏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信息和重点行业人群血清学监测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06-2019年昌平区共报告布鲁氏菌病患者90例,年发病率波动在0~ 1.3/10万;2-6月和12月为布鲁氏菌病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为3.3:1,40~ 59岁组发病居多、占报告病例的62.3%,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占报告病例的65.6%;感染动物以羊为主、占87.8%,在养殖过程中感染占47.8%;共采集重点行业人员静脉血样2 505份,阳性64份、阳性率2.6%,年阳性率呈先升后降趋势,2015年阳性率最高为10.5%.结论 昌平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处于散发状态,感染与牛羊养殖密切相关;应继续做好疫情监测,加强养殖人员健康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自觉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减少布鲁氏菌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免疫酶斑点技术应用于布鲁氏菌病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免疫酶斑点试验(DIBA),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衍生的新技术,经过313份皮内变态反应阳性者血清(及部分全血)和47份健康者血清,与布鲁氏菌病常规血清学诊断方法相比较,用流行病学和成本一经济效益分析对DIBA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DIBA在布病实验室诊断方法上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其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其他方法(分别为21%、95%),并可用微量全血替代肘静脉血作为检测样品,稳定性强,与耶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生物学性状及布鲁氏菌病在西藏地区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按布鲁氏菌标准鉴定方法进行细菌学实验,包括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征及血清学试验,并对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血液中分离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征及血清学诊断结果均符合布鲁氏菌。结论 西藏地区首次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到布鲁氏菌,说明临床机构已有病原诊断能力,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给养殖业、人类健康和动物性食品安全带来很大威胁。布鲁氏菌不产生外毒素、没有荚膜、鞭毛、质粒,不形成芽孢,缺乏这些经典的致病因子,但是该菌却具有较强的侵袭力,并且在宿主细胞内的生存繁殖能力极强,因此布鲁氏菌的相关毒力因子的研究一直是布鲁氏菌病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布鲁氏菌的IV型分泌系统在布鲁氏菌的致病力上发挥重要作用,与布鲁氏菌在宿主细胞内生存、复制有密切关系。IV型分泌系统由virB操纵子编码,由同一启动子调控,是一个多蛋白的跨膜复合物,受感染宿主细胞类型、生长温度、营养条件、PH值等多因素调控。  相似文献   

18.
耶尔辛氏菌病(耶氏菌病,Yersiniosis)或称假结核病(Pseudotuberculosis),乃由肠炎耶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及假结核耶氏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性胃肠炎、急性淋巴结炎、败血症等为主要特征。由假结核耶氏菌所致动物病——假结核病,首先在1883年由Malassez及Vignall报道。人类感染病例首先由Masshaff(1953)及Knapp(1958)所记载。肠炎耶氏菌于1933年首先由Gilbert所描述,以前曾称之  相似文献   

19.
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16种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诊断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获得布鲁氏菌感染血清学诊断优势抗原BP26重组蛋白。方法应用PCR技术从布鲁氏菌减毒株(104M)中扩增出bp26目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于表达载体PET30a中,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用亲和层析纯化BP26重组蛋白,然后分别用Western-blot,间接ELISA检测其抗原性。结果DNA测序及酶切鉴定证实PET-30a/bp26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免疫印迹和间接ELISA实验证明BP26重组蛋白可与布鲁氏菌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获得了布鲁氏菌中序列全长为696bp,编码232个氨基酸的BP26蛋白,通过血清学反应证实,该蛋白为人和动物布鲁氏菌病临床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