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首要病因,而现有最强力的降脂药他汀类并不能使所有患者达到治疗目标。为此目前急需研制抑制肠吸收胆固醇的药物。本文对在动物模型和人体具有这种作用的植物甾醇类、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抑制剂类、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MTP)抑制剂类和2-氮杂环丁酮类药的研究进展做了较全面的综述。其中2-氮杂环丁酮类的enetimibe单药使用时有较显著的降脂作用,而与他汀类药或非诺贝特伍用时均能额外地降脂,且无药物间相互作用、耐受性好、不良反应也不严重,故伍用疗法有临床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2.
新型调脂药ezetimibe--胆固醇吸收的选择性抑制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树脂类、贝特类等药物因为不良反应大,降低胆固醇效果差而不易被病人接受。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效果好,但某些病人单用他汀类药物不能有效降低体内胆固醇水平。因此本文介绍了新近在美国上市的ezetimibe,一种新型胆固醇吸收的选择性抑制剂,在单用或与他汀类药物联用时,都能稳定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为临床治疗高脂血症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新型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泽替米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泽替米贝是新型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现对其作用机制、药动学及临床单独使用或与他汀类药物联用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是一类新型调脂药物.一系列临床研究表明,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无论是单用还是与他汀类联用都能取得良好的降脂效果.尤其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依折麦布作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批准上市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它能很好地代表这一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本文从依折麦布的药理学作用、临床应用、有争议的相关研究和安全性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5.
默克 /先灵 葆雅制药公司的一种新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ezetimibe正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临床试验 ,并即将在美国获得应用许可 ,单独或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ezetimibe对于他汀类药物具有增效作用。ezetimibe可以防止经胆道及食物两方面的胆固醇吸收 ,作用靶位是胆固醇代谢的外源途径 ,它可以减少肠上皮对食物和胆汁来源的胆固醇的吸收。但究竟它是如何作用的尚不明确 ,可能是通过作用于胆固醇的ABC输送器从而阻止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它与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 ,…  相似文献   

6.
刘萍  边强 《世界临床药物》2003,24(11):698-698,701
1 商品名Ezetrol, Zetia2 开发与上市厂商默克和先灵葆雅公司共同开发,2002年11月在德国首次上市,不久即在美国、英国和瑞士上市。3 适应证辅助治疗原发性 (杂合子家族性或非家族性) 高胆固醇血症 (与他汀类药物合用,用于治疗单用他汀类药物不能控制或不能耐受的患者),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同源型谷固醇血症。5 药理作用本品为新型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局部作用于小肠上皮细胞,选择性抑制肠道胆固醇及相关植物固醇的吸收,使到达肝脏的胆固醇减少,降低肝脏中胆固醇水平,同时增加胆固醇在血液中的清除率;本品主要作用于外源性胆固醇,…  相似文献   

7.
流行病学调查已经证实,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升高相一致,而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相反。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亦证实,他汀类降脂药不仅能明显改善血脂紊乱,且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对于血脂紊乱严重的病人单纯使用他汀类药物效果并不理想。ezetimibe属新一类的降脂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吸收而达到其有效作用,可单用或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以减少其药物副作用。本文对此新药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沈阳部队医药》2008,21(2):132
依折麦布(ezetimibe,商品名益适纯)是一种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血脂调节药,能选择性地抑制对食物中胆固醇以及胆汁中胆固醇的吸收。通过肝肠循环可较长时间维持其药理作用;与许多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可空腹或与食物同服,推荐剂量为10mg/d。本品单用可治疗轻度或中度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与他汀类联用能更显著地改善血脂水平,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病人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已显示:纠正血脂异常有利于防治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目前,调节血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达标,对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极高危患者采用他汀治疗使LDL—C达标或使其下降30%~50%。实际上,一些LDL—C显著升高的患者,即使采用大剂量的他汀,也不能使LDL—C控制到目标范围以内,而大剂量他汀类的安全性仍然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他汀类药物与作用机制不同的其它类药物联用可以起到协同调节血脂的作用,已成为未来调节血脂治疗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新型调节血脂药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Ezetimibe)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1月,FDA批准阿斯利康公司罗苏伐他汀(rosuvastatin,Crestor)的补充适应证,作为饮食的补充方法,用于减慢胆固醇水平升高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这一适应证的获准后,增加了医生对合适患者的用药选择,而在降胆固醇药市场上,本品对他汀类药物也是一种充实。  相似文献   

11.
新型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泽麦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泽麦布为一种新型口服调血脂药物,它能选择性抑制肠道对胆固醇和相关植物甾醇的吸收。单独应用或与他汀类药物合用,均能降低具有冠心病风险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水平。本文主要对其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西立伐他汀及普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立伐他汀组75例和普伐他汀组75例,治疗8周后观察血脂变化和安全性,并加以比较。结果:两种药物均可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可升高高密度胆蛋白-胆固醇(HDL-C),而两药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西立伐他汀具有显著的降脂作用,在调脂的同时并可抑制血小板活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新型胆固醇吸收抑制剂Ezetimibe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zetimibe是一种新型选择性肠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上皮细胞的胆固醇吸收蛋白NPC1L1减少胆固醇、植物固醇的吸收以及胆汁胆固醇的再吸收,从而降低血浆固醇水平。Ezetimibe的作用与他汀类药物抑制胆固醇合成的机制互补,在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的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4.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危险凶素之一,治疗药物主要有普罗布考、鱼油制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汁酸螫合剂,阿昔莫司、他汀类、贝特类等,而他汀类是最常用的。对我院住院的高脂血症患者,采取单用阿托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联用阿昔莫司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今日药学》2008,18(5):78-79
Ezetimibe是一种新型选择性肠胆固醇吸收抑制通过抑制肠上皮细胞的胆固醇吸收蛋白NPCILI减少胆固醇、植物固醇的吸收以及胆汁胆固醇的再吸收,从而降低血浆固醇水平。Ezetimibe的作用与他汀类药物抑制胆固醇合成的机制互补,在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的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刘久红  孟巍 《中国药师》2005,8(3):236-236
默克公司和先灵葆雅公司联合开发的复方片依析替林(ezetimibe)加辛伐他汀(simvastatin)在墨西哥首次批准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ezetimibe抑制肠对胆固醇的吸收,辛伐他汀减少肝脏中的胆固醇生成。本品是首个将这两者联用的复方药。两家公司将分别在墨西哥上市本品(先灵葆雅的Zintrepid,默克的Vytorin),剂量为10/10mg,10/20mg,10/40mg和10/80mg,都将于4月上市。  相似文献   

17.
氟代他汀(fluvastatin)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近年文献回顾显示,本品在冠心病事件及死亡的二级预防中有效,同时扩展了本品在冠心病一级预防中的疗效以及作用机制方面的认识。 本品除了能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外,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及抗氧化作用,能促进血管功能,同时尚有免疫调节功效。由于本品与胆酸螫合剂两者间存在药物相互作用,故需分开给药。本品易于耐受且不良反应轻微、短暂。 本品在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方面已得到充分确…  相似文献   

18.
血脂异常(高脂血症)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大量研究已证实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加速动脉血管壁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致病因素;也是不稳定型斑块破损促使血栓形成而致心肌梗死、心绞痛、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始动因素。随着LDL-C的治疗目标值越来越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的临床使用剂量越来越大,然而其所致的肌肉和肝脏等方面的不良事件及治疗中出现的"逃逸"现象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限制了其大剂量的使用。这些他汀类未能满足的医疗需求现状使得新型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调节脂肪联合用药方案的有效、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服用他汀类调脂药前后血清触珠蛋白(haptoglobin,H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入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32例,分别服用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10 mg/500 mg.d-1)和匹伐他汀(2 mg.d-1),治疗8周后,观察药前、药后血清Hp水平的变化。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分别服用2种他汀类调脂药物后,两组H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服用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的患者,Hp增加了17.87%;服用匹伐他汀的患者,Hp增加了19%。结论:服用他汀药物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清Hp水平增加。  相似文献   

20.
谢羽飞  赵水平 《中南药学》2013,11(2):129-131
目前他汀类药物成为常用调脂药物,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然而,他汀类药物单用时,并不能使所有冠心病患者的LDL-C降至目标值,因此,临床上需要考虑调脂药物联合用药。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联用时,肝脏毒性反应和肌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大;而他汀类与烟酸类药物联用,患者的耐受性差,故上述联合用药方案难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