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复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复术周凯*张仁福朱洪玉赁常文张南滨汪曾炜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畸形,经胸部正中切口修复创伤大,且术后切口疤痕增生明显。自1993年12月~1996年10月我们对61例女性患者采取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行ASD修复...  相似文献   

2.
未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明位于三尖瓣边缘上的小室间隔缺损(VSD)术后易发生心内残余分流的原因,1991年1月至1992年6月,我们于术中观察了30例这一类型的VSD。发现有以下特点:(1)三尖瓣隔瓣及其腱索与室间隔粘连;(2)隔瓣下隐蔽着一个较大的膜部室间隔缺损(MVSD);(3)隔瓣边缘上的1个或多个缺损间及与隔瓣下的MVSD相互交通。我们认为,隔瓣边缘上的小“VSD”可能是MVSD未完全闭合的一种形式。采用切开隔瓣,修补MVSD,再缝合隔瓣切口的手术方法,成功地避免了术后心内残余分流。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74年5月~1998年4月共施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手术1070例,其中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SPVSD)193例,占18%(不包括法洛四联症的SPVSD)。由于SPVSD部位特殊,且常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因此,此型VSD与常见的膜部室间隔缺损(MVSD)的外科治疗有所不同。现对本组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加以分析和讨论。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193例中,男112例,女81例。年龄2~35岁,平均9.4±5.5岁。体重10~59kg,平均25.2±12.1k…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微创右腋下直切口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实施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8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经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观察组实施微创右腋下直切口手术。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2组术后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比较,应用微创右腋下直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小儿室缺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随访82例VSD伴AI病儿的诊治和预后情况,并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t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儿VSD合并AI发生率约为7.07%,其中干下型VSD伴AI占总数的19.58%;膜周型为4.18%。本组82例中64例单纯行VSD修补术,18例行VSD修补加主动脉瓣成形术。术后随访5个月~12年,无并发症,无近远期死亡,残余反流无1例较术前加重。结论:AI的程度、VSD类型及术前心胸比率等对选择手术方法有指导意义,且对主动脉瓣成形术的疗效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室缺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适应证和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自1989年5月至1996年5月,我们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357例,死亡11例,死亡率3.1%;其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者30例,死亡6例,死亡率20%。可见影响VSD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合并重度PH。通过对VSD合并...  相似文献   

7.
室间隔缺损并存其他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附57例报告)姚松朝王田贵贾群室间隔缺损(V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畸形之一,临床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VSD合并其他心脏畸形亦较常见,探讨其诊断及治疗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我院自1983年4月~...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室间隔缺损二例张立溪,李金声,吴春齐,李全启,鞠群,杨锡耀我院自1979年3月至1992年3月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88例。室间隔两处缺损2例,占全组VSD的2.2%。本文例1进行了两次VSD修补,例2术中及时发现,再次阻断主动...  相似文献   

9.
室间隔缺损合并假性膜部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间隔缺损合并假性膜部瘤钱龙宝,谷兴琳,戴约,任振1989年6月~1993年5月,我们在体外循环下修补膜部及膜周部窒间隔缺损(VSD)共103例,术中证实合并典型假性膜部瘤(pseudoaneurysmofthemembranousventricul...  相似文献   

10.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影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简称VSD)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肺动脉高压(简称PH)。作者自1989年5月~1995年5月手术治疗VSD307例,病死率2.9%,其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p/Ps≥80%)24例,病死率20.8%。本文通过对心导管材料、心脏杂音、胸片、心电图等的资料分析,对照手术结果,结合文献,对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适应证和围手术期的处理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右腋下直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通过右腋下直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可以达到创伤小、疼痛轻、美观的目的。方法 本组40例患者中,进行单纯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修复18例,房间隔缺损并二尖瓣关闭不全修复3例,室间隔缺损修复15例,法洛四联症心内台术2例,心内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和部分房室管畸形修复各1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体外循环时间18~66分30秒,主动脉阻断时间3~52分,术后6~12天出院。结论 微创伤切口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2.
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的手术治疗王占明赵希武郑有仁高峰1988年11月至1995年5月我们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RVOTS)24例,占同期先心病手术总数的2.3%。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4例中男16例,女8例。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3.
合理选择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径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自1988年3月~1995年11月收治的心室间隔缺损219例。其中膜周型缺损100例(45.7%),隔瓣后型61例(27.9%),干下型58例(26.4%)。手术修补膜周型室缺宜用右心房切口。干下型室缺可采用肺动脉切口。全组采用右房及肺动脉切口者153例(70%)。当室缺类型判断不明或显露欠佳时可选用右心室切口。  相似文献   

14.
李民霞 《护理学杂志》1995,10(3):150-150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的呼吸道管理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李民霞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VSD·PH),随着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率的提高,死亡率的下降,其术后在ICU呼吸道管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院1984年5月至1990年11月行...  相似文献   

15.
室间隔缺损合并畸形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间隔缺损合并畸形的外科处理李木泉林有光蓝斌陈恕马陈声作者单位:515031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自1989年至1994年我们共收治173例室间隔缺损(VSD)病人,其中合并其它畸形34例(19%),现就这些合并畸形的诊断、术中心肌保护和手术要...  相似文献   

16.
230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的结果和经验。方法 对1990年2月至1997年12月的230例婴幼儿VSD修补术进行总结。年龄3 ̄36个月,体重3.2 ̄15.5kg。膜周部VSD192例,干下型VSD36便,膜周部并肌部VSD2例,术前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150例(65.2%)。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13例,手术病死率为5.65%。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和严重心律失常。术后  相似文献   

17.
自体心包治疗室缺伴霉菌性肺动脉瓣坏死缺损1例高永顺孙寒松吴喜章付红伟病人男,32岁。自幼确诊为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2年前出现高热,经抗感染治愈后自觉胸闷、气短,活动时加重。超声检查诊断为干下VSD。1996年4月行VSD修补术,经右室切口见干...  相似文献   

18.
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10月-2008年8月,完成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56例,其中单纯房间隔缺损79例、单纯室间隔缺损65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右室双腔心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右侧胸壁3孔,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特制的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冷晶体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体外循环时间(74±28)m 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29±13)m 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2±1.1)h,术后住院时间(6.1±1.2)d。术后并发症13例:7例右侧气胸,胸腔穿刺一次治愈;6例右腋下切口液化,伤口延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组术后5-7天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室间隔无残余分流,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主动脉瓣轻度返流,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双腔心术后右室流出道疏通满意;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无房室传导阻滞。132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其中95例〉12个月,无不适,心功能Ⅰ级。结论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两种室缺类型小儿法乐四联症手术预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2月至1996年8月我们收治小儿法乐四联症(TOF)共238例。临床资料本组238例TOF中室间隔缺损(VSD)为干下型(S组)41例,年龄(6.4±3.1)岁,心胸比率0.58±0.04;VSD为对位不良型(M组)197例,年龄(5.2±...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心脏手术技巧和体外循环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内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手术治疗日益增多,而围术期的处理对于手术成功和术后的恢复起着很大的作用[1]。我们于1993年11月~1997年6月收治了51例3岁以下VSD伴中至重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