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与颈动脉血管造影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丽  范燕  赵容  邓娟  杜衡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401-140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与脑血管造影相关性,了解颈动脉超声在脑梗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颈动脉血管超声:内膜增厚53例,斑块形成55例(斑块检出率91.7%),血管狭窄28例(占46.7%),其中闭塞4例。血管造影:斑块形成51例(斑块检出率85%),血管狭窄32例(占53.3%),闭塞6例(见图2)。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多有不同程度改变,对狭窄诊断准确率达87.6%,能为患者是否应进行脑血管造影提供筛查信息,同时对斑块性质的判断、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价值,应作为脑梗死患者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护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ding,CAS)是目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与手术治疗相比具有创伤小、致残率低、并发症少、安全等特点,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考虑其仍是一种侵袭性的介入性治疗,同样会有并发症,故严格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非常重要。自2001年10月至2003年2月期间,我院共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20例21支颈动脉狭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对患者创伤小、痛苦少,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代替经典的颈动脉内膜剥离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本文对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有关问题进行综述。相信随着许多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完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将在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CTA综合评价颈动脉鞘占位病变与颈动脉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仁根  汪建华 《放射学实践》2003,18(12):878-881
目的:探讨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和多种后处理技术在分析颈动脉鞘占位病变与颈动脉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颈动脉鞘肿块患者的CTA轴位和MPR,SSD,MIP,VR,VE(仿真内镜)等后处理图像,根据肿瘤与血管交角(瘤-管角)、瘤-管脂肪间隙、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血管壁光滑度等4项指标评价颈动脉鞘占位与颈动脉的关系。结果:CTA后处理共获得60支血管,有10支颈动脉受侵犯,9支为恶性肿瘤所致,l例为脓肿所致。将轴位和后处理图像相结合,综合运用4项指标有助于显示颈动脉鞘占位与颈部血管关系,可帮助判断颈动脉受侵与否。结论:CTA后处理方法综合运用能良好显示颈动脉鞘占位与颈部血管关系,有助于术前判断占位是否侵犯颈动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成像与颈动脉造影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经颈动脉彩超检查疑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检查。结果3D CE-M RA检出颈动脉狭窄112处,DSA检出108处,经统计学分析发现3D CE-M RA检出率(36.84%)与DSA检出率(35.53%)比较无明显差异(x2=0.11,P >0.05)。本文以DSA为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对3D CEMRA诊断的112处颈动脉狭窄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敏感性为0.81(0.69~0.89)特异性为0.99(0.98~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5。结论3D CE-M RA诊断颈动脉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颈部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滤器在颈动脉狭窄内支架植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联合应用颈动脉滤器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 21例具有临床症状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术中同时使用颈动脉滤器,并对颈动脉滤器所回收的物质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21例患者支架及滤器均成功置人,滤器均成功回收。所有患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都得到有效控制或明显改善。对滤器内的回收物质病理学分析表明,回收物质为微小血栓颗粒、泡沫细胞、胆固醇颗粒。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联合应用颈动脉滤器,不仅可有效地缓解颈动脉狭窄所致的血流障碍,而且可有效地预防术中脱落的微小栓子进入脑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特点、安全性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6年5月采用CAS术治疗25例颈动脉狭窄>85%患者,术中针对病变狭窄特点应用远端脑保护装置,注重个体化手术细节和围术期处理方案,观察血运重建、脑保护装置内脱落栓子情况,控制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缺血性脑 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5例患者脑保护装置均通过重度狭窄后成功释放,球囊预扩张、支架释放后形态满意.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试验研究(NASCET)方法检测显示,平均颈动脉狭窄程度由术前(91.0±3.1)%降至术后(21.0±5.1)%,保护伞均顺利回收,其中6个伞中发现脱落组织碎片.围术期未出现症状性脑出血、脑梗死、高灌注综合征、死亡等严重事件.25例患者随访1年,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死亡发生.结论 CAS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时需注意术中个体化细节管理及围术期处理,选择合适的脑保护装置,以确保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部分重度狭窄患者的术后疗效更直观而迅速.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狭窄病变的血管成形术(PTA),是预防和治疗脑中风的一项介入性新技术。本着重讨论了颈动脉PTA的技术方法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间隙神经瘤CT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颈动脉间隙神经瘤为颈部软组织常见良性肿瘤。术前未明确颈动脉体瘤者手术大多未能切除,故在术前鉴别颈动脉体瘤与其他神经瘤至关重要。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动脉间隙神经瘤11例,计颈动脉体瘤、交感神经瘤各4例,迷走神经瘤3例,研究它们各自的CT征象。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脑梗死患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75%的脑梗死患合并有颈动脉弱样硬化,侧向符合率为57.4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分叉处,以软斑,混合斑多见,软斑,内膜粗糙或溃疡是引致梗死的主要原因。结论:为防止脑梗死的发生,对无症状期动脉粥样硬化患的检出和监测,以及早期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病是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5%~90%。随着检查手段的发展,颈动脉病变是1/3脑缺血性疾病的原因。本组报告主要是用支架置入技术治疗颈动脉病变。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5例患者均为2000年3月~2007年12月入我科,并行脑血管造影证实为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年龄47~71(56±14)岁,  相似文献   

12.
核素动脉显像误诊颈动脉体瘤为颈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  刘纯  何津祥  陈明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2,22(2):101-101,I001
患者女 ,37岁 ,因右侧颈前三角区无痛性肿物 6年余入院。术前行颈部血管血流及血池显像 ,仪器为ElscintHE LIXSPECT仪。患者仰卧位 ,探头中心对准喉结 ,采用体内标记红细胞法 ,经右肘静脉“弹丸”式注射99Tcm 高锝酸盐 740MBq后即刻行动态血流显像 ,每帧 0 .5s,共 12 0帧。示踪剂在体内达到平衡后 ,于 2 0min行血池显像 ,放大倍数 1.5 ,矩阵 12 8× 12 8,计数 3× 10 5。结果 :颈动脉显影后 1.5s,在右侧相当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开始出现一异常放射性浓聚区 ,2 0min显像示该浓聚区仍有放射性滞留 (图 1a) ,结…  相似文献   

13.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干姜、党参、黄莲、炙甘草各10g,大枣6枚组成。主治处证误下、邪陷心下、胃气呆滞、湿浊雍聚所致,但满而不痛的心下痞征。笔者根据该方和胃降逆,开结消痞的组方原则。临床运用本方加味治疗重症恶阻36例疗效显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CNKI、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选取建库至2018年12月30日收录的CAS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文献,CAS组为试验组,药物治疗组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数字广度(DS)测试和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分评估结果。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作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篇RCT、16篇队列研究文献,1 7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AS组与药物治疗组相比,术后1个月MMSE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01,95% CI=-0.24~2.27,P=0.11),MOCA量表评分显著升高(MD=1.88,95%CI=0.83~2.92,P=0.000 4);术后3个月MMSE评分、MOCA评分均显著升高(MD=2.06,95%CI=0.62~3.50,P=0.005;MD=2.42,95%CI:0.9~3.95,P=0.002);术后6个月MMSE评分、MOCA评分均显著升高(MD=2.79,95%CI=1.47~4.11,P<0.000 1;MD=3.18,95%CI=1.73~4.63,P<0.000 1),DS测试评分、BI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1.37,95%CI=-0.1~2.83,P=0.07;MD=-2.53,95%CI= -7.62~2.56,P=0.33);术后1年,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37,95%CI=-4.58~5.33,P=0.88)。结论?CAS可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3、6个月认知功能,对远期认知功能影响尚需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RCT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26例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26例患者,分别血管多普勒B超检测及单侧血管造影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sound angiography,DSA),明确诊断。术前均行颈动脉压迫试验。手术治疗,其中瘤体剥离式切除9例;颈外动脉同时切除15例;颈内动脉部分切除,颈总、颈内人造血管搭桥术1例;颈总动脉分叉处切除、颈内外动脉吻合1例。结果:除2例合并脑部并发症并治愈,无1例死亡。结论:DSA对CBT的诊断最具权威性,术前颈动脉压迫训练,正确的术式选择是减少脑部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颈动脉体瘤属于富血性肿瘤,发生率较低,在头颈部副神经节瘤中占比约60%,以颈部出现无痛性包块为主要表现,随着病变组织体积不断增加,易伴随血管压迫及局部神经压迫等症状出现[1-2].颈动脉体瘤以良性肿瘤为主,恶变率达到5%左右,且颈动脉体瘤一旦破裂出血,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需及时给予治疗[3].外科手术为临床治...  相似文献   

18.
<正>病人,女,37岁。右侧头颈部疼痛2周,加重伴吞咽困难,右眼睑下垂,走路不稳2 d。曾在当地医院查头颅CT,考虑为脑梗死,并给予低分子肝素、奥扎格雷钠治疗5 d,症状无好转。既往体健,否认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诊断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对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分别行术前颈总动脉造影及B超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提出颈动脉体瘤术前Matas试验前后的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方法,以提示颅基底动脉环侧枝循环是否建立,为是否能行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TCD检测,除1例患者已有部分代偿外,余5例患者经Matas压迫实验后,健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及峰值明显升高,峰值的增幅大于10%,患侧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及波峰值基本达到健侧波峰值的80%,提示颅基底动脉侧枝循环已建立。结论颈动脉造影是诊断颈动脉体瘤重要方法,彩色多普勒检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TCD检测是判断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及颅基底动脉环是否建立,指导临床能否手术。而手术的术式最好拟定三种方案,视术中所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左右两侧颈内动脉分别行球囊扩张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时发生颈动脉窦综合征(CSS)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接受CAS术颈动脉狭窄患者,男36例,女28例,平均年龄62.7岁(49~75岁);右侧颈动脉狭窄36处、左侧颈动脉狭窄30处,2例患者为双侧狭窄;重度狭窄(>70%)37处,狭窄伴溃疡(30%~70%)29处;共植入66枚支架.术中均选用Wallstent自膨式支架.结果 36处接受右侧CAS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中发生重度CSS 5处、中度19处、轻度12处,发生率分别为13.89%、52.78%、33.33%;30处接受左侧CAS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中发生重度CSS 3处,中度10处、轻度17处,发生率分别为10.00%、33.33%、56.67%.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S是CAS术时常见并发症,右侧颈动脉行CAS时CSS发生率高于左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