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传统的鼻饲营养方法因脑损伤胃动力下降难以安全实施。方法 :对 4 8例重型脑损伤病人实施改良后的早期鼻饲组 (4 8例 )采用鼻饲要素膳 ,对照组 (5 0例 )按常规方法实施鼻饲营养支持 ;实验组开始时间为伤后 4 8h,对照组为伤后 6~ 8d。结果 :病人对早期通过胃肠滴注胃肠营养液有较好的耐受性、喂养计划切实可行。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获得较优的氮平衡 ,血清的蛋白 ,肌酐身高指数 ,体重等营养指标均明显改善 (P <0 .0 5~ <0 .0 1)。结论 :改良后的鼻饲方法和喂养计划 ,有助于脑损伤后早期肠道营养有效和安全地实施 ,对改善病人营养状况 ,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鼻饲后,保持半卧位时间与胃潴留的关系。从而寻求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后保持半卧位的最佳时间。方法选择长期鼻饲的老年患者24人,每天每人鼻饲5次,连续观察10天,共计鼻饲1200人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分钟)8人,实验一组(60分钟)8人,实验二组(90分钟)8人。鼻饲时均将床头抬高300~450,鼻饲后保持此体位,分别于30分钟后,60分钟后,90分钟后放低床头(保留胃管患者始终保持床头抬高10°-15°)。并于下次鼻饲前回抽胃液,将三组潴留量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结果三组患者在鼻饲饮料种类、每次用量、间隔时间、鼻饲温度及速度、浓度均无差异的情况下,因保持鼻饲体位时间长短的不同,从而实验一组的Ⅱ及实验二组的Ⅱ均与对照组胃潴留量对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鼻饲后保持半卧位60分钟即实验一组的方法为最佳方法,此法能有效促进胃肠道的消化与排空,减少胃潴留、胃反流,降低误吸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持续滴注的鼻饲方法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 对GCS评分 4~ 8分的脑出血患者 61例作前瞻性研究 ,实验组于早期 (伤后 2 4h)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 ,静脉营养补充不足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伤后 4d鼻饲流质。结果 GCS评分 4分以上的患者能较好地耐受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方法。实验组的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神志恢复快 ,生存质量也显著改善。结论 脑损伤早期可安全地实施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 ,配合静脉营养有利于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物 ,对维护胃肠道结构和功能 ,促进营养状态和预后恢复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4.
目的:剖析脑卒中患者单次鼻饲量及间隔时间,以为脑卒中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2015年2月至2015年6月住院的鼻饲患者33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1(12人)和实验组2(11人)以及对照组(10人),3组均行鼻饲治疗。其中,对照组行常规鼻饲,7次/d,200 ml /次,q2 h;实验组1和实验组2利用改进方法实施鼻饲。3组鼻饲的体位、速度、日总鼻饲量与鼻饲液的组成成分以及置管方法均具有一致性。观察3组餐后返流、胃潴留、腹胀、腹泻以及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1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实验组2为45%,对照组为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饲法单次鼻饲量350和间隔时间为4 h 对脑卒中鼻饲者更适宜,并能减少护士和家属的工作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鼻饲生大黄粉防治消化道并发症、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GCS3~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入院24h后鼻饲生大黄粉0.1g/kg,3次/d,并与同期未予生大黄粉的35例患者作对照(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3d、5d胃液潴留量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开始肠内营养供给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d、5d胃液潴留量明显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减少(P〈0.05);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开始肠内营养供给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鼻饲生大黄粉能有效减少胃液潴留量和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有助于早期开始肠内营养供给,从而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胃肠营养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方法对8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持续滴注鼻饲肠内营养的方法 ,胃肠营养量以总量1/4开始,每天以1/4量递增[1],6d~10d后适当补充匀浆饮食,16d~20d后定时、全部补充匀浆饮食,期间不足部分静脉补充。结果 75例患者能较好耐受早期胃肠道营养,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5例出现食管反流,8例出现腹泻,经过5d~10d的静脉高价营养治疗后,均逐渐耐受胃肠道营养。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胃肠营养支持,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滴注鼻饲肠内营养对维持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GCS评分4-8分的颅脑损伤病人72例试验组,于早期(伤后48h)持续滴注鼻饲肠内营养,静脉营养补充不足;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伤后6d鼻饲流质。结果 GCS评分5分以上病人能较好耐受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方法,试验组胃肠道功能障碍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颅脑损伤早期可安全的实施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方法,配合静脉营养。有利于为病人提供足够的营养底物,对维持胃肠道结构和功能,促进营养状态和预后恢复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鼻饲生大黄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3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生大黄组53例,对照组50例;2组基础治疗相同,生大黄组入院24h内给予生大黄粉鼻饲,每次0.15g/kg,用温开水50ml拌匀,每8h1次,连续应用3~7d;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3d和7d胃液潴留量、上消化道出血、胃食管返流发生率、肠功能紊乱发生率的变化。结果生大黄组与对照组比较,胃液潴留量、七消化道出血、胃食管返流、肠功能紊乱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鼻饲生大黄粉可显著降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监测患者腹腔内压变化观察其对胃潴留的影响,寻找胃潴留时的腹内压值,观察胃潴 留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 年8 月-2016 年11 月入住该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留置导尿管、鼻胃管及给予鼻饲能全力液(1 ml :1 kcal,500 ml/ 瓶 1 kcal=4.184kj)。腹内压监测时无使用胃肠动力药物及长期使用镇静药物。用膀胱测压法测腹内压,4 次/ d,鼻饲后1 和12 h 后各测2 次,每次取平均值。营养方式为鼻胃管微泵加温(37 ~ 40℃)鼻饲,第1 天速 度50 ml/h,如果通畅,第2 天及之后为50 ~ 100 ml/h,如不畅改为50 ml/h。如果出现胃潴留,即时测腹 内压2 次,取平均值。潴留后第2 天则鼻饲温开水观察何时通畅。对所有患者进行APACHE- Ⅱ评分。结 果 ①腹内压平均值为(9.8±1.5)mmHg。腹腔内高压发生率为64.7%。胃潴留发生率为33.6%。与非腹内 高压组比较,腹内高压组胃潴留发生率高(P <0.05);②胃潴留时腹内压平均值为(17.4±0.4)mmHg ;③胃 潴留组与非潴留组APACHE- Ⅱ评分平均值分别为(19.7±3.6)和(12.0±2.5)分,两组比较,胃潴留组的 APACHE- Ⅱ评分更高(P <0.05)。结论 ICU 中患者腹内压常升高,腹内压升高至(17.4±0.4)mmHg 时 鼻胃管鼻饲能全力液患者易出现胃潴留,胃潴留组的APACHE- Ⅱ评分较非胃潴留组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按常规心电轴测量法(Ⅰ/Ⅲ及Ⅰ/avF)及头胸(HC)导联之最优化配组(1)(CL4/HR3及CL4/HO)计测QRS平均电轴正常(+30°-+90°)及左偏(<+30°)各50例。电轴正常组:HC导联两配组测定电轴度数小于常规导联,且变动范围小。电轴左偏组:HC导联两配组电轴度数大于常规导联,左偏程度轻。常规导联以Ⅰ/Ⅲ,HC导联以CL4/HR3配组变动范围较小,优于Ⅰ/avF及CL4/HO配组。  相似文献   

11.
赵强 《黑龙江医学》2006,30(7):534-534
目的探讨持续滴注的鼻饲方法作为重症颅脑外伤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GCS评分4~8分的脑损伤病人92例作前瞻性研究。实验组于早期(伤后48 h)在静脉营养补充不足前提下,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伤后6 d鼻饲流质。结果GCS评分5分以上的病人,能较好的耐受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方法。实验组的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意识恢复快,生存质量也显著改善。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早期实施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静脉营养,配合有利于为病人提供足够的营养底物,对维护肠道结构和功能,促进营养状态和预后恢复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儿肠内营养(EN)时胃潴留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胃潴留与患儿误吸的关系。方法选择行机械通气及EN治疗的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日分3个时间段,于喂奶前1 h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患儿胃管内是否有潴留,连续记录2日,同时收集气管分泌物进行胃蛋白酶检测判断是否发生误吸,并记录患儿一般资料、喂养情况及药物使用情况等相关因素。结果机械通气患儿EN时胃潴留发生率为25.0%,胃潴留与误吸存在相关性(r=0.288,P < 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疾病种类、胃管直径及置入深度、鼻饲液种类及喂养量、鼻饲方式与胃潴留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其中疾病种类、胃管置入深度和鼻饲液种类进入了回归方程,是胃潴留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 < 0.01)。结论机械通气患儿EN时胃潴留现象较普遍,胃潴留的发生与误吸具有相关性,应得到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EN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患儿疾病种类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鼻饲液,保证胃管置入深度,减少胃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经腹I期完成食管下段与胃底血管离断,改良管横断为胃底锁扣缝扎1周,不行幽门成形术以及选择性保留迷走神经干等改良治疗门脉高压症45例,术后再出血2例(4.4%),保留迷走神经干组与切断组相比,术后发生胃潴留分别为2例(8.7%)和12例(54.5%),腹泻分别为3例(13.0%)和11例(50.0%),改良Sugiura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鼻饲法对食管癌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泵恒温持续泵入鼻饲液(瑞素);对照组采用50ML注射器定时推注鼻饲液(瑞素)。结果观察组发生胃潴留、腹泻、食管反流、误吸,肠胀气、便秘、电解质紊乱病例较对照组明显要少(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鼻饲采用肠内营养泵持续恒温泵入,有利于胃肠道消化吸收保护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证实严重烧伤后肠道细菌能移位至痴下水肿液的推想。方法采用Wistar大鼠40只,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大鼠造成30%TBSAⅢ度烫伤模型,胃肠道导入产灵菌红素的粘质沙雷氏菌作为示踪菌,对照组与实验组采用同一烧伤模型,而胃肠道导入生理盐水。在严格防止外界污染的条件下,对其痂下水肿液作细菌普通和定量培养。结果实验组30只大鼠中15只的痂下水肿液出现示踪菌,而最早出现的时间为伤后12h,24h示踪菌量达到1.67×109cfu/L,对照组中无阳性发现。结论严重烧伤早期肠道细菌可移位于痂下水肿液,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达到对生命造成威胁的数量。  相似文献   

16.
中枢性心房钠尿肽对创伤性脑水肿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文  梁国栋 《医学争鸣》1994,15(3):200-202
探讨中枢性心房钠尿肽与创伤性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作利用实验性大鼠脑损伤模型,观察了脑损伤后早期不同时间伤区周围脑组织ANP含量变化及其对脑水肿的影响。结果:脑损伤后30及90min,ANP含量分别为6.69±1.37ng/g和7.31±1.00ng/g,其平行对照值为8.22±0.28ng/g和8.66±3.41ng/g,明显低于正常(8.76±0.48ng/g)和(或)对照值(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道术后早期半量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115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7例术后接受半量肠内营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EN组)与48例接受静脉营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NT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第9天生化指标和营养支持费用的差别。结果EN组患者的TBil水平较NT组明显降低(P〈0.05)。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反映患者功能状态的指标Alb、丙氨酸转氨酸(ALT)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营养支持费用,EN组明显低于NT组(P〈0.05)。结论胃肠道手术后患者早期自营养管实施半量肠内营养,能有效减轻可能由静脉营养引起的胆汁淤滞,降低并发症,营养支持费用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持续滴注的鼻饲方法作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早期(发病后48~72h)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综合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1例(实验组,GCS评分4~8分)与按传统方法发病后7~8d鼻饲流质综合治疗的同类患者51例(对照组)比较。结果:GCS评分5分以上的病人能较好地耐守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方法。实验组血清白蛋白、体重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临床疗效也显著改善。结论: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可安全地用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早期,且对维护胃肠道结构和功能,促进营养状态和预后恢复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善得定对伴有肝功能衰竭的慢性重症肝炎食管胃底静脉曲线出血的止血疗效及使用价值。方法:应用善得定治疗慢性重症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30例,并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进行对照,观察止血率、止血时间、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善得定3d总止血率90%(27/30),3d病死率(3.3%(1/30),较对照组明显差异(P〈0.005),止血时间14.4±18.23h较对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出血昏迷患者早期胃肠道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早期鼻饲胃肠道要素饮食,对照组鼻饲常规流食。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血中白蛋白水平、胃肠道并发症和电解质率乱的发生率、死亡率和体重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血中白蛋白水平、胃肠道并发症和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出血昏迷患者早期鼻饲胃肠道要素饮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