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顽固性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西医则指单纯性膈肌痉挛和其他疾病引起的膈肌痉挛,常规治疗无效.笔者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呃逆古称为"哕",俗称"呃","打嗝",现代医学称"膈肌痉挛",以气逆上冲动膈,抽掣时吼间发出呃忒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证,顽固性呃逆是指呃逆频繁,其持续时间超过72小时乃至数周、数月及数年,症状顽固,反复发作,用中西药常规治疗无效者,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用穴位埋线方法结合电针治疗,收到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呃逆中医学古称"哕",又称"哕逆".就是我们俗称的打膈.呃逆中医学认为由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病证.可分为虚实两类、实症多系空气外袭,痰饮积癖,暴怒气逆,食滞胃火等;虚症多系中气亏弱,脾胃虚寒或肾气衰弱时出现.本病西医学认为是膈肌痉挛,是一种不自主的膈肌间隙性收缩而引起的临床病症,当膈肌收缩时,空气突然吸入呼吸道同时因声带关闭所引起,以致产生一种特殊的声音,可持续数小时及数日之久.打嗝算不上病,但是嗝起来还是挺难受.想必大家都受过打嗝之苦.  相似文献   

4.
呃逆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俗称“打嗝”,古称“哕”,现代医学统称为“膈肌痉挛”。临床上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而顽固性呃逆是指病情迁延日久,持续超过48h,甚者有碍说话、吞咽、呼吸及睡眠等。是我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针、灸和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呃逆俗称打嗝,西医称为膈肌痉挛,轻者可自愈,重者可持续不止,迁延日久不愈成为顽固性呃逆,为针灸科常见病,笔者采用体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呃逆26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 呃逆,俗称打嗝,也叫膈肌痉挛。是临床上常见病,并发病。呃逆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膈肌的运动神经受刺激,导致膈肌痉挛所引起的气逆上冲,发生在喉间声响,“结嗝”不止,令人难以自制的一种症状。健康人遇冷气刺激或饱食后可引起一时性呃逆,并非病态。引起呃逆的原因不外乎对上述反射各个环节的刺激,反射地或直接地诱发膈肌收缩。大部分属于机能性,少数的呃逆由器质性疾病所造成。发生呃逆的常见原因如下:〈1〉饮食失调  相似文献   

7.
呃逆也称“哕”是指胃气止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西医学中的单纯性膈肌痉挛即属呃逆。而其他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胃癌、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胃、食管手术后等所引起的膈肌痉挛、均为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8.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由于情绪而引起呃逆发作属于心身疾病。呃逆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内经》称为“哕”,《丹溪心法》称为“呃”。《证因脉治·呃逆论》谓:“呃逆者,胃气不和,上冲作声,听声命名,故曰呃也”。呃逆病位主要是膈、胃,与脾、肝、肾、大肠有关。凡能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者,均可致呃逆。由此可知,胃气上逆是呃逆发病的病机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呃逆是指胃气冲逆而上,呃呃有声,声音短促,持续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持发性疾病,常有其他疾病引发,中医称为"哕逆",西医称为膈肌痉挛.呃逆超过48h或对某些药物无效者,称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呃逆影响患者的饮食、休息和病情恢复的进程.2007年7月~2009年12月,笔者用电针治疗顽固性呃逆10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顽固性呃逆是指膈肌不自主的,持续间歇性痉挛,并经常规抗呃逆药物及针灸治疗不能缓解者.笔者采用穴位注射法配合中药及护理支持,治疗顽固性呃逆108例,疗效满意.现将108例久呃不止的顽固性呃逆患者治疗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邓荣华  王小婷 《包头医学》2008,32(2):100-101
膈肌痉挛在临床表现上为呃逆,俗称打嗝。在手术后出现膈肌痉挛则容易产生手术伤口愈合难,更有甚者危及生命,重新手术,笔者在临床护理中,用针刺疗法治疗膈肌痉挛,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呃逆,宋以前称哕,明末以后称呃逆,俗称打呃忒,跟嗳气有区别。此为膈肌痉挛,胃气冲逆而上不能自止,轻者呃呃连声,重者声响有力,日夜不止,影响饮食及睡眠,患者痛苦难忍。此病多因久病体虚,或生气后肝胃气逆所致。历代论述治法很多,轻证尚可,重证则多无效。于教授多年治疗呃逆验方,有药到病除之验。现介绍于下,供同道临床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3.
呃逆又称“打嗝”,是由于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痉挛所致。引起膈肌痉挛的原因很多,凡是对膈肌直接或间接的刺激都可能使膈肌痉挛而发生呃逆。呃逆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它的频频发作,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 笔者筛选了很多简便、经济、安全,经试用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14.
神阙贴敷脐治疗呃逆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呃逆病机为气逆动膈,治疗以解除膈肌痉挛,调和胃肠功能为主。神阙贴敷治疗呃逆疗效确切,其治疗原理可能为神阙贴穴位给药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再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与传导,反馈性调节胃肠及膈的植物神经功能,抑制膈肌痉挛,从而起到降逆止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呃逆俗称“打嗝”,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连续或间断发作,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常由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正气亏虚所致,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刺激膈神经而引起的膈肌不自主的间隔的收缩和痉挛的一种常见症状,称为“膈肌痉挛”。此病既发生于许多疾病的各个阶段,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脑血管病变、尿毒症、肝硬化晚期,又可发生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6.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又称“咳逆”。《内经》对呃逆首先提出为中上二焦病。《金匮要略》则把它分为三种类型。呃逆可单独发病,也可成为其它疾病的兼症,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西医认为是由于膈肌痉挛所致,祖国医学则不仅包括膈肌痉挛,还包括临床上的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脑血管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呃逆。辨证时可分为胃中寒冷、胃气上逆、气逆痰阻、脾胃阳虚、胃阴不足,治疗时应遵循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热则清之、气逆宜降气、痰郁宜除痰、阳虚温阳、阴虚滋阴等原则,并且要适当地配合降气平呃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呃逆俗称打嗝,为膈肌痉挛所致, 膈肌是重要的呼吸肌,由于受不良外界因素的刺激(如冷空气、特殊气味、饮食不当、剧烈运动等),膈肌往往会在收缩  相似文献   

18.
呃逆是指胃气冲逆而上,呃呃有声,声音短促,持续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持发性疾病,常有其他疾病引发,中医称为"哕逆",西医称为膈肌痉挛。呃逆超过48h或对某些药物无效者,称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呃逆影响患者的饮食、休息和病情恢复的进程。2007年7月~2009年12月,笔者用电针治疗顽固性呃逆10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又称“咳逆”。《内经》对呃逆首先提出为中上二焦病。《金匮要略》则把它分为三种类型。呃逆可单独发病,也可成为其它疾病的兼症,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西医认为是由于膈肌痉挛所致,祖国医学则不仅包括膈肌痉挛,还包括临床上的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脑血管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呃逆。辨证时可分为胃中寒冷、胃气上逆、气逆痰阻、脾胃阳虚、胃阴不足,治疗时应遵循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热则清之、气逆宜降气、痰郁宜除痰、阳虚温阳、阴虚滋阴等原则,并且要适当地配合降气平呃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顽固性呃逆,中医称为"哕证",俗称"打膈",又称为"膈肌痉挛",以逆气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一般认为该病由于胃膈之气失宣,胃气上逆所致;西医认为呃逆主要是由于膈神经受刺激而引起.临床轻者可不治自愈,重者可持续数日,甚者可持续数月、数年,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烦恼,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证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则为其他病症中之兼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