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并分析CT在诊断梗阻性黄疸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梗阻性黄疸48例,良性梗阻性黄疸2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19例,对其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检查对梗阻性黄疸部位、病因及定性诊断准确性较高。结论CT对梗阻性黄疸具有提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分析CT在诊断梗阻性黄疸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梗阻性黄疸48例,良性梗阻性黄疸2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19例,对其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检查对梗阻性黄疸部位、病因及定性诊断准确性较高。结论CT对梗阻性黄疸具有提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霞  张雪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9,(14):2105-2106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术后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梗阻性黄疸患者及非黄疸的肝胆外科患者分成3组,术后给予一般治疗梗阻性黄疸组(OJ)、非黄疸组(Non-OJ)及生脉注射液防治梗阻性黄疸组,动态观察内毒素(LPS)、尿转铁蛋白(TFR)、尿白蛋白(ALB)及视黄醇(RBP)的变化。结果:生脉注射液防治组术后7天与术后1天相比,LPS、TFR、RBP、ALB明显下降,低于或接近术前水平,其中ALB与梗阻性黄疸组在术后7天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生脉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内毒素有拮抗作用,从而减轻肾脏损伤,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我院收集了1988年来收治的梗阻性黄疸病例104例,将B超及ERCP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作了比较,并对其临床表现及病因作简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酰转肽酶( GGT)、碱性磷酸酶( ALP)、腺苷脱氨酶( ADA)、糖类抗原CA19-9升高程度在黄疸类型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黄疸患者614例,根据黄疸类型将614位患者分为肝细胞性黄疸组和梗阻性黄疸组,后者又分为良性梗阻性黄疸和恶性梗阻性黄疸两组,分析 GGT、ALP、ADA、CA19-9水平在各组间分布差异。结果 GGT、ALP 值在梗阻性黄疸组中较肝细胞性黄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DA 值在肝细胞性黄疸组较对照组与梗阻性黄疸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ALP、CA19-9值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组中较良性梗阻性黄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GGT、ALP 显著升高,而 ADA 无明显升高的黄疸考虑梗阻性黄疸;GGT、ALP 轻中度升高,而 ADA 显著升高的黄疸考虑肝细胞性性黄疸;GGT、ALP、CA19-9均显著升高者考虑恶性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6.
梗阻性黄疸大鼠的血清脂质过氧化物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樊锡凤  王志通  任启富 《河北医药》2001,23(10):729-730
目的:观察脂质过氧化物在梗阻性黄疸时的变化,探讨其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对正常SD大鼠和全梗阻性黄疸大鼠及不全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进行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测定。结果:不全梗阻性黄疸大鼠和全梗阻性黄疸大鼠自术后第2天始LPO值明显升高(P<0.01),术后第5天时LPO值较第2天时又有明显升高(P<0.05)。全梗阻性黄疸组和不全梗阻性黄疸组大鼠血清LPO值相比,不全梗阻性黄疸组大鼠血清LPO值较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自由基损伤在梗阻性黄疸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提示临床选用拮抗氧自由基的药物来减轻其对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张秋实  侯传宇  赵耀 《淮海医药》2012,30(3):193-195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结合原始图像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价值。方法将随机收治的9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手术及病理结果评估其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96例患者的MRCP均较清晰的显示了梗阻性黄疸的梗阻部位和形态。对梗阻原因的诊断,单纯MRCP检查的确诊率91%,MRCP结合原始图像确诊率97%。结论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行MRCP检查并结合原始图像诊断,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就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特点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从护理角度对梗阻性黄疸病例作了实践及观察,现将该症有关护理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季海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720-1720
目的:探讨B超诊断梗阻性黄疸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梗阻性黄疸的超声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根据解剖位置超声定位梗阻性黄疸准确率近95%,梗阻原因诊断率达92%。结论:B超诊断梗阻性黄疸,经济、实用、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0.
黄疸是临床常见的症候,其中以肝细胞性黄疸、肝内胆汁郁滞性黄疸和肝外胆道梗阻性黄疸为多见。本文将前二种黄疸简称内科黄疸,后者简称外科黄疸。为此对用(181)~碘-玫瑰红(简称~(181)Ⅰ—RB)动态扫描作为黄疸鉴别诊断的18例进行分析。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18例经临床或病理确诊者计有:正常组2例,内科黄疸7例,不完全性梗阻性黄疸5例,完全性梗阻性黄疸4例。3例完全性梗阻和1例不完全性梗阻患者均经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焦虑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患者均在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各有25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梗阻性黄疸患者,对比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总并发症发生率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梗阻性黄疸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焦虑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超在治疗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比较。结果:B超在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中具有准确、无创、可反复操作等优点,且具价格优势。结论:B超在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患者中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梗阻性黄疸根据其病因性质不同可分为恶性梗阻性黄疸和良性梗阻性黄疸,其中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胆道内外各种原发性恶性肿瘤以及继发性肿瘤转移灶造成的胆道狭窄、堵塞引起的;良性梗阻性黄疽是由于肝内外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症、胆管炎、胰腺炎、十二指肠憩室等疾病引起的。黄疸的病因不同,治疗方法及预后也不相同,若外科性黄疸没能及时手术处理,会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若对内科性黄疸误行手术治疗,也会加重  相似文献   

14.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由原发性胆管癌、壶腹癌、胰腺癌或肝癌压迫或其他部位癌肿、淋巴结转移压迫胆道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据文献统计,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仍然很高刚,恶性肿瘤和黄疸对患者免疫系统均有作用,因此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本研究观察经开腹内引流手术后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体液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2(IL-2)、  相似文献   

15.
秦好朴  何玉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668-1669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多为胆道系统或邻近器官恶性肿瘤侵犯压迫所致,若继发肝肾功能损害及胆道感染,常加速患者死亡。经皮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术能使狭窄闭塞的胆道得以复通,恢复正常肝肠循环,缓解梗阻性黄疸,是目前姑息治疗高位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采用此方法,对36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胆道内置入支架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由原发性胆管癌、壶腹癌和胰腺癌或肝癌或其它部位癌肿淋巴结转移压迫胆道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合理的姑息治疗可以解除梗阻性黄疸所致的肝损害和造成的全身性影响,延长病人的生命,改善其生命质量。经内镜置支架为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近年来逐渐受到医患的欢迎。本文就经内镜置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时在不同时间段内肝脏bcl-2、肝功能以及肝脏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瞬间结扎组、梗阻性黄疸组。结果 1血清ALT、AST、Tbil、Dbil、TBA、ALP、GGT值在梗阻性黄疸组各个时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肝组织中bcl-2表达在梗阻性黄疸组各个时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主于汇管处表达。3肝细胞呈不同程度肿胀、脂肪变性、坏死。结论梗阻时间延长bcl-2表达、肝功能、肝细胞坏死明显升高,在时间上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108例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分析,以提示对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及放疗前后对比的10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CT诊断。结果 108例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包括肝癌、胆囊癌、胆管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肝门及胰头周围淋巴结肿大、胆管结石等。结论胆道扩张是CT诊断梗阻性黄疸的可靠征象,而对梗阻部位、病因及肿瘤的良恶性的分析,对临床治疗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我院1973年12月至1989年10月共收治305例梗阻性黄疸病人。其中3例为十二指肠憩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占0.9%。现将2例资料较全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大鼠梗阻性黄疸后肠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假手术对照组(SO)、梗阻性黄疸组(OJ)、褪黑素治疗组(MT)。观察各组小肠组织中ICAM-1的表达及小肠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测量肠绒毛高度和黏膜厚度。结果梗阻性黄疸组小肠组织ICAM-1的表达明显增强,肠绒毛高度、黏膜厚度明显降低,与假手术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褪黑素治疗组与梗阻性黄疸组比较小肠组织ICAM-1的表达明显减弱(P<0.01),肠绒毛高度、黏膜厚度增高,肠组织结构损害减轻(P<0.01)。结论褪黑素通过抑制梗阻性黄疸后肠组织ICAM-1的表达,减轻小肠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