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运动再学习方案对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初发卒中患者40例,病程为1~6个月,按住院号或门诊号尾数的单双号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传统康复训练和针对上肢功能恢复的运动再学习方案训练,2次/d,30 min/次,5 d/周,共6周。给予联合组患者6周的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2次/d,20 min/次,5 d/周;给予对照组患者假刺激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进行功能评定。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量表评价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联合组的上肢FMA和ARAT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3±3)分比(10±3)分和(10±2)分比(8±2)分(t值分别为3.503和3.244,均P0.01);MBI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运动再学习方案能有效改善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六味安消胶囊配合法莫替丁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疗效.[方法]50例NER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口服六味安消胶囊3粒/次,3次/d;法莫替丁20 mg/次,2次/d.对照组(20例)给予法莫替丁20 mg/次,2次/d.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分别为9、6、5例,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安消胶囊配合法莫替丁治疗NERD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节律性听觉刺激(RAS)对背侧前运动皮质(dPMC)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病灶包含dPMC的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灶包含dPMC(经头部CT或头部MRI证实)的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偏瘫肢体综合训练、下肢康复踏车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AS。康复治疗时间为30 min/次,2次/d, 5 d/周,疗程2周。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及完成治疗2周时对两组患者的步态(步速、步幅时间、步频、步长时间差、着地冲击力差)、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E)量表评分]、步行能力[10 m行走时间测试(10-MWT)]进行比较。结果 (1)连续纳入包含dPMC病灶的卒中后偏瘫患者48例,排除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5例,未完成2周康复训练计划者3例,最终纳入40例进行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身高、年龄、性别、病灶侧别、病程、卒中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试验组治疗前步...  相似文献   

4.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卒中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发病在72 h内的进展性卒中患者6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连用14 d,同时予奥扎格雷钠80 mg 生理盐水100 ml,2次/d;对照组仅用同剂量、同疗程的奥扎格雷钠.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在治疗后14 d、1个月、3个月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进展性卒中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甘露醇用于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应用时机、用量.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50例中,用20%的甘露醇125ml,2次/d,45min左右滴完,连用1周,同时脉络宁针20ml加入5%葡萄糖水250ml静滴,1次/d,疗程2周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照组50例中,用6%的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蛇抗栓酶1.0g静脉滴注,1次/d,程疗2周治疗急性脑梗死.结果 治疗组50例中,基本治愈26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50例中,基本治愈9例、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结论 甘露醇有效改善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脑血流量,是目前治疗脑梗死的有效良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县级综合卒中中心使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3—12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17例,均接受了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7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8~22分,平均(14±4)分;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1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闭塞1例,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4例;醒后卒中4例,院内卒中1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入院至穿刺时间(DPT)、穿刺至再通时间(PRT),对比术前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的改变,评价血管再通情况[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2b~3级为成功再通]、并发症发生比例和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比例。结果 17例患者中,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5例,单纯动脉取栓12例; ODT为1. 0~5. 5 h,中位时间3. 0(2. 0,4. 7) h; DNT为26~35 min,平均(30±4) min; DPT为79~276 min,平均(152±53) min; PRT为27~134 min,平均(57±33) min;支架取栓次数为1~3次,中位次数1(1,2)次。取栓后即刻行DSA检查,17例患者中,TICI 2a级2例,TICI 2b级5例,TICI 3级10例,血管再通占比为15/17,一次取栓成功占比为11/17。17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远端栓塞,经再次取栓后血管再通;未发生颅内出血。患者取栓后NIHSS评分2~20分,平均(9±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759,P 0. 05)。术后90 d mRS评分≤2分者12例,预后良好占比为12/17。结论县级综合卒中中心使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对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和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0例卒中后伴有单侧空间忽略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rTMS组患者采用行为学训练方法 (包括视觉扫描训练、躯干旋转训练、交叉促进训练,15 min/次,2次/d;常规训练30 min/次,2次/d)和rTMS治疗(刺激频率为0.5 Hz、强度为静息运动阈值的90%,治疗15 min/次,2次/d),均为期2周。对照组患者只接受行为学训练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直线二等分试验、线段划消试验、画钟试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①治疗后,rTMS组与对照组直线二等分试验评分中位数(M,范围)分别为8.17(0~48.31)、31.75(0~86.96);两组线段划消试验评分M分别为0.005(0~0.333)、1.333(0~5.667);两组画钟试验评分M分别为0(0~1)、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治疗后rTMS组与对照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M分别为36(24~94)、21(6~63),两组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分别为45(30~65)、40(10~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经颅磁刺激对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治疗有显著作用,卒中后患侧单侧空间忽略的恢复有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7岁.因右股部痛觉过敏、麻木20 d,右胁部痛7 d入院.查体:T 36.5 ℃,P 80次/min,R 20次/min,Bp 125/100 mmHg.神志清,精神好,无失语,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右T4~10痛觉减退.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68岁,因持续性右上腹痛20d入院.入院前20d出现右上腹痛及右侧肩背部放射痛,餐后明显.既往曾先后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及胆管探查取石术.入院查体:体温36. 5 ℃、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0 mmHg (1 mmHg=0. 133 kPa ).腹部平软,中上腹及右上腹压痛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优化运动技巧的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有上肢功能障碍的40例卒中(脑出血或脑缺血)患者按照入院病例号尾数的奇偶数,分为优化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卒中的传统康复和药物治疗,给予优化组患者优化运动技巧的康复训练,40 min/次,2次/d,5 d/周。时间均为6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进行上肢Fugl-Meyer评分(FM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评分。结果①治疗后6周,两组FMA评分均上升,但治疗前后优化组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6±6.0)分和(3.6±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分中,治疗后肩臂运动评分和手部运动功能评分,优化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后两组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评分均有提高,治疗前后评分的差值优化组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8±5.3)分和(9.5±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化运动技巧的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改善卒中后上肢的运用和控制能力,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ct DCS)对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初发卒中后偏瘫患者45例,病程为1~6个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t DCS 1.0 mA、2.0 mA和对照组各15例。3组患者均接受传统康复训练,2次/d,45 min/次,5 d/周,持续2周。1.0 mA组和2.0 mA组在此基础上,周期给予1.0 mA或2.0 mA的ct DCS治疗,1次/d,20 min/次,5 d/周,对照组仅接受假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进行上肢功能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手臂动作调查测试量表(ARAT)评价上肢运动功能。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治疗前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ARAT评分和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周,3组患者的上肢FMA评分、ARAT评分和MBI评分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1.0 mA组差值分别为(12±3)、(10±2)、(22±9)分;2.0 mA组差值分别为(12±3)、(10±3)、(20±6)分,对照组差值分别为(9±3)、(7±3)、(1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治疗后2周1.0 mA组和2.0 mA组的上肢FMA评分和ARA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FMA评分比较均P0.01,ARAT评分比较均P0.05;而1.0 mA组和2.0 mA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 DCS有改善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趋势,但ct DCS强度1.0 mA与2.0 mA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加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68例UAP病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异山梨酯2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滴(40~80μg/min),1次/d;低分子肝素钙0.4 ml皮下注射,2次/d,3天后改为1次/d,共1周。观察心电图,UAP发作次数、强度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UAP的显效率显著增加,心绞痛缓解、消失时间显著缩短(P均<0.01)两者差别显著。结论:低分子肝素联用硝酸异山梨酯能很好地控制UAP的发作,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简介 例1,男,83岁,因"劳力性胸闷、心悸、气促10余年,加重3d伴晕厥2次"于2009-04-27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d感胸闷、心悸、气促明显加重,并晕厥2次.无心前区疼痛,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30余年,3d前因不慎受凉后再发.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 36.5℃,脉搏 85次/min,呼吸 20次/min,血压 130/65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5g,1次/8h,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0.5g,1次/d,静脉滴注,连用5d后改为口服,同时给予头孢曲松3.0g,1次/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4d,以临床疗效及细菌学评价作为观察指标,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8%和81.3%,治疗组和对照组细菌总清除率分别为93.3%和71.4%,两组上述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和9.4%。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有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卒中偏瘫患者95例,按接诊序号将患者分为运动想象治疗组(A组,33例)、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B组,30例)和运动想象+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C组,32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3周,5 d/周,1次/d,30~45 min/次。A组另加运动想象治疗1次/d,30 min/次;B组另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1次/d,20 min/次;C组则另加运动想象治疗1次/d,30 min/次+肌电生物反馈治疗1次/d,20 min/次。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3周的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的差异。组内康复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治疗后3周,3组患者的FTHUE-HK、MBI和FMA评分均明显提高,分别为A组(3.8±0.6)、(74±4)、(35±5)分,B组(3.7±0.4)、(73±5)、(35±4)分,C组(4.1±0.3)、(77±4)、(38±4)分,与治疗前评分[A组(2.6±0.4)、(51±5)、(25±4)分,B组(2.5±0.4)、(52±4)、(24±3)分,C组(2.6±0.3)、(51±4)、(24±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治疗后3周,C组的FTHUE-HK、MBI和FMA评分均明显优于A、B两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B两组间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显著改善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二者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锌卜康加醒脾养儿冲剂治疗小儿厌食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青青  王红 《山东医药》2004,44(22):25-25
1992~ 1993年 ,我们采用锌卜康加醒脾养儿冲剂治疗小儿功能性厌食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厌食症患儿 12 8例 ,男 5 2例 ,女 76例 ;厌食时间 1个月至 1年。随机分为治疗组 6 8例 ,对照组 6 0例。治疗组醒脾养儿冲剂用量为 <1岁 1袋 /次 ,1~ 3岁 2袋 /次 ,均 2次 /d;>?2袋 /次 ,3次 /d。锌卜康 0 .5~ 1mg/kg,3次/d,3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乳酸菌素片或小儿消食片 ,<1岁 1片 /次 ,1~ 3岁 2片 /次 ,>?3片 /次 ,均 3次 /d,3周为一疗程。治疗组治愈 4 0例 ,显效 2 0例 ,有效 6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 97.1%。对照组分别为 12…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6岁,因风湿性心脏病史26年,气促、少尿4个月,黑朦、心悸1 d就诊.院外长期口服地高辛(0.125 mg/d),洛汀新(5 mg/d).入院前6 d服安体舒通(20 mg/d,×6 d),补达秀(2 g/d,×6 d),倍他乐克(25 mg/d,×2 d).入院心电图示:P波消失,QRS宽大,时限=0.20 s,呈RBBB型,节律整齐,频率27次/min,心电图诊断:窦性静止,室性逸搏心律(HR27次/min).以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术后再狭、心律失常、慢性全心力衰竭Ⅲ度收入院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棓丙酯及酚多合剂(酚妥拉明、多巴胺、硫酸镁)合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具有可比性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抗生素控制感染,强心利尿,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1喷,2次/d;注射用棓丙酯18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酚多合剂:酚妥拉明注射液5~10 mg、多巴胺注射液20 mg、25%硫酸镁注射液1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300 ml静脉滴注,1次/d,20~40滴/min,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利迭、棓丙酯及酚多合剂合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单次及连续服用盐酸伊伐布雷定对中国健康受试者心率及QTc间期的影响.方法 36例受试者均分为3个剂量组,第1、8天单次口服相应剂量伊伐布雷定片5 mg(低剂量组)、10 mg(中剂量组)、20 mg(高剂量组);第3~7天连续5d,每次口服伊伐布雷定片相应剂量5、10、20 mg,每日2次.观察受试者心率、QTc间期的变化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单次服药后2h,3组受试者心率均较服药前下降[(62.67±5.68)次/min对(59.75±6.52)次/min,(67.00±7.11)次/min对(62.75±8.35)次/min,(65.58±9.16)次/min对(56.50±3.92)次/min];服药后6h,心率恢复至服药前水平;连续服药5d后,3组受试者最高心率分别下降(21.27±4.32)次/min、(26.74±5.21)次/min、(55.51±6.38)次/min,最低心率(次/min)分别下降(3.60±0.78)次/min、(3.25±0.52)次/min、(3.78±0.43)次/min,平均心率分别下降(12.31±1.43)次/min、(12.34±1.29)次/min、(20.32±2.78)次/min,总心搏次数分别下降(9838.46±900.42)次、(11345.27±1213.54)次、(25461.46±2746.78)次.所有受试者服药后QTc间期均较服药前缩短,且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光幻视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结论 在5 ~20 mg剂量范围,盐酸伊伐布雷定的耐受性良好,并可以减慢中国健康受试者心率,缩短QTc间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传染病科收治的老年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阿昔洛韦80 mg+200 ml 5%葡萄糖,20滴/min,1次/d静脉滴注,拉米夫定100 mg1次/d口服,螺内酯片60 mg 3次/d口服,呋塞米30 mg 1次/d口服,根据患者尿量酌情调整剂量,2 w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 10μg+200 ml 5%葡萄糖,20滴/min,1次/d静脉滴注,2 w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血清白蛋白与血清球蛋白比值及随诊结果。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指标均有改善,且实验组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血清白蛋白与血清球蛋白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3随诊实验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素E能够明显提高老年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