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伤性骨盆环损伤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其中交通伤、高处坠落伤是其主要原因,且常合并失血性休克及其他脏器损伤,有较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牵引、骨盆悬吊等非手术治疗方法,但常因骨折复位不良造成骨盆畸形、肢体短缩疼痛及肢体废用性萎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前后环同时损伤并发生移位,使骨盆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多合并头颅及内脏器官损伤,治疗复杂,传统采用牵引复位,悬吊固定等治疗,多遗留慢性疼痛、骨盆畸形、肢体短缩等并发症.2003年5月~2009年12月我们对14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曲秀岭 《河北医药》2013,(14):2155-2156
骨盆骨折一般由高能量损伤而引起,患者的伤情复杂、严重,其病残率与病死率均较高[1,2]。以往常应用牵引及骨盆吊带等保守治疗,但效果均不佳,特别骨盆后环不稳定,往往留有疼痛症状,进而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行走与负重,因此目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急救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治疗48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患者入院后均在输血、抗休克等对症治疗的同时采用骨盆外固定架暂时复位固定,以稳定患者病情、减少骨盆出血。在伤后3~30 d对患者行内固定术,对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根据Tornetta和Matta评定标准,骨盆复位优良率为95.8%,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无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骨盆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可以防止骨折断端再次移位,避免血管、神经损伤和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侯卫星  梁喜凤  侯静 《河北医药》2012,34(11):1678-1679
骨盆骨折常常由交通意外、重物碾压、高处坠落等高能量损伤造成.骨盆骨折52%以上伴有多种合并症,27%常伴有其它多发伤.高能量损伤常致骨盆错位且呈粉碎性,从而导致血管损伤和骨折断端大量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病死率较高.工作中,常常将失去稳定性的骨盆骨折称为重度骨盆骨折,因骨盆骨折导致的出血主要包括盆腔内动静脉损伤及骨盆骨折断端出血.尽管目前有多种止血技术,但失血性休克依然是骨盆骨折死亡的第一因素,病死率达25.06%~38.0%[1].以上原因要求我们从治疗血管损伤及骨折固定方面来控制骨盆骨折所致出血,降低骨盆骨折致失血性休克的病死率,两年以来我们使用介入技术,通过使用动脉栓塞加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的技术治疗18例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52例。其中髋臼骨折应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骨盆后环损伤应用骶髂螺钉或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骨盆前环损伤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52例随访完全,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根据Matta的复位标准,解剖复位40例,占77%,满意8例,占16%,不满意4例,占7%。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和Majeed骨盆损伤疗效标准,优34例,占67%,良7例,占12%,可6例,占11%,差5例,占10%。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5例,4例BrookerⅡ级异位骨化,3例迟发性坐骨神经损伤。结论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病情稳定后,应尽早手术治疗,尽可能解剖复位髋臼骨折,同时合理处理骨盆前后环损伤,其中髋臼骨折的损伤程度及其复位质量是决定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骨盆骨折多由严重创伤导致,损伤严重。常合并其它脏器损伤发生不易控制的腹膜后血肿.死亡率高达5%~20%。因此。早期复位固定是减少腹膜后血肿及防止搬动时再次出血从而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将骨盆骨折根据暴力因素及骨盆稳定性提出的分类方案将其分为3型:A型为稳定骨折.B型为旋转不稳定而垂直稳定骨折.C型为旋转和垂直均不稳定性骨折。我院自2002年3月以来.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他的优点在于翻:(1)损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2)可调节性大、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架结合多方向下肢牵引治疗压缩型不稳定骨盆骨折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架辅以下肢牵引对压缩型不稳定骨盆骨折急诊外固定,同期或分期处理合并损伤抗体克治疗,并对其疗效观察。结果15例TileC型骨盆压缩骨折合并或无其他脏器损伤患者,经4个月~3年随访,无死亡病例。骨盆骨折愈合良好,骨折复位优11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3%。结论骨盆外固定架结合多方向下肢牵引治疗压缩型不稳定骨盆骨折操作简单,早期可有效控制出血,骨折的复位和功能恢复均满意,可作为压缩型不稳定骨折的终末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尿道会师同期骨盆复位前环外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并发后尿道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并发后尿道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尿道会师同期骨盆复位前环外固定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在拔管后16例患者均排尿通畅,有1例患者出现尿道局部狭窄, 3例患者出现短期勃起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给予定期尿道扩张治疗, 12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排尿, 20例患者均未出现尿失禁、尿潴留等并发症。经治疗及12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治疗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 尿道会师同期骨盆复位前环外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并发后尿道断裂临床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手法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法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复位、支架外固定19例,对照组为复位骨牵引共18例,经过治疗并随访1~3年.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88.7%,保守组优良率52.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法具有复位、稳定骨盆骨折端,控制出血、减轻疼痛、减少组织损伤、利于骨折愈合、便于护理、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等作用,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分析骨盆内外联合固定方式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及安全评估。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仅采用骨盆外固定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内固定治疗法,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至骨折愈合后,观察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骨盆内外联合固定组与外固定组相比,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去除外固定架和内固定钢板后的骨盆环位置较好,较安全。结论骨盆内外联合固定方式治疗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中,折复位好、固定可靠、更加实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钉棒系统钢板固定分期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采用经皮钉棒系统钢板固定分期治疗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Tile C型骨盆骨折病历40例,术后Matta评分标准进行影像学评估骨盆复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存活,骨盆稳定,未见进行性出血。利用Matta评分标准进行影像学评估:骨折复位优30例,良9例,可1例。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好。结论骨盆前环急诊椎弓根钉棒系统内置固定二期后路经皮锁定钢板分期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既能早期稳定血流动力学,稳定骨盆,又都是微创手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创伤小,减少术中反复透视的机会,二者互相结合短期内分期治疗骨盆骨折值得基层医院的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结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2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盆复位恢复良好,优良率93.8%。结论手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可使骨盆外型和功能良好恢复,对恢复骨盆环的完整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对骨盆骨折采取骨牵引、骨盆悬吊治疗,致残率高达50%~60%。目前重度骨盆环损伤的治疗均倾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最佳手术时间在创伤后4~10d。由于重度骨盆骨折常伴有休克及脏器损伤,患者在经受了严重的创伤打击后,又要经受手术内固定的创伤,因此良好的围手术期治疗,可以明显减轻术中出血、复位困难和术后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率。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救治重度骨盆环损伤23例,经良好的围手术期治疗,均获得了满意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贾志刚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227-2229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固定开书型骨盆骨折不同方向固定疗效。方法:通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不同的外固定方向固定骨盆骨折,进行临床比较,探索其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6~14月随访,骨折均愈合,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方向与骨盆入口平面平行时固定疗效好。结论:与骨盆入口平面平行时外固定支架固定开书型骨盆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支架在交通伤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月采用骨盆外固定架治疗的37例交通伤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7例,2例死亡,3例未随访,32例获得平均19.4月随访,按M atta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81.3%。结论交通伤所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多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伤情较重,早期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可简单、迅速地完成骨盆骨折的固定,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骨盆骨折创伤分级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根据骨盆骨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骨盆骨折创伤分级,指导骨盆骨折外科治疗.方法 将1998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180例骨盆骨折患者,按骨盆损伤程度、外科合并伤及严重性、四肢骨关节损伤及患者自身素质,分为4级.结果 Ⅰ级无1例死亡;Ⅱ级死亡1例为82岁,骨盆骨折并存其它三处骨折;Ⅲ级死亡1例,死于胸部损伤;Ⅳ级死亡4例,其中2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应建立骨盆骨折创伤分级系统,用骨盆骨折创伤分级指导骨盆外科治疗,能提高救治成功率,保全生命,恢复盆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架在复杂骨盆骨折患者救治中的使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9年2月经急诊骨盆外固定治疗的复杂骨盆骨折21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1例骨盆外固定手术时间20-30m in,平均约25m in,入院2-7h内休克得以纠治;3例入院1周内死于重度颅脑损伤及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C2型及1例C3型在生命征稳定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余15例经手法复位床旁外固定术至临床愈合,外固定时间8-12周,平均10周,3例出现钉道感染,经换药或拔钉后治愈;随访6~16个月,未发生骨折再移位、不愈合及迟缓愈合;优1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3.3%。结论急诊外固定架救治复杂骨盆骨折可迅速恢复骨盆环的稳定性,减少出血,利于早期纠治休克及进一步救治,部分病例可作为骨盆骨折终末治疗手段直至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髂窝入路配合改良的Stoppa入路在骨盆髋臼骨折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我科自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共应用该方法治疗骨盆髋臼骨折30例,骨盆骨折22例,髋臼骨折8例。骨盆骨折Tile分型C型,髋臼骨折为前柱、横行、双柱及T型。结果术后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骨盆骨折前后环复位满意,髋臼骨折解剖复位6例,2例复位满意,随访27例,随访平均半年。所有随访患者无钢板断裂及螺钉松动,所有随访患者均骨折愈合,但有1例患者因合并后壁骨折术中经前向后方行螺钉固定未再采取后方K-L入路,未达到解剖复位,半年后出现股骨头坏死。平均手术时间90min(75~115min),平均出血500mL(200~750mL)。结论髂窝入路配合改良的Stoppa入路如果运用得当可代替髂腹股沟入路能解决的所有问题。该显露办法较髂腹股沟入路的损伤小,容易掌握、耗时短及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 ,MPR)技术在骨盆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TOSHIBAXvision螺旋CT机对 2 0例骨盆损伤患者进行扫描 ,在薄层重建图像基础上生成MPR图像 ,观察损伤细节 ,并与骨盆平片比较。结果 :螺旋CT及MPR技术清晰地显示了骨盆骨折的细节 ,MPR图像可直观、全面显示骨盆骨折术前与术后情况。结论 :螺旋CT及MPR技术是诊断骨盆骨折的重要手段 ,对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制定详细手术计划可提供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