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观察柴胡消脂方治疗气滞血瘀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组口服柴胡消脂方,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体征、ALT、AST、TC、TG、肝脏CT值。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肝功能、血脂明显下降;肝脏CT值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消脂方治疗气滞血瘀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导滞汤治疗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临床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健脾导滞汤加减(砂仁、干姜、炙甘草、山楂等,1剂/d)治疗,对照组采用脂必妥片(脂必妥片3片/次,2次/d)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观察2组治疗的综合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体质量指数、血脂指标、肝功能指标、肝脾影像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为75.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体质量指数、血脂指标(TC、TG)、肝功能指标(AST、ALT)及肝脾影像指标(肝脾CT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TC及肝/脾CT比值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导滞汤治疗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可有效恢复患者肝功能、降低血脂,减轻脂肪肝病情程度,延缓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研究应用中药祛湿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多烯磷脂酞胆碱胶囊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药祛湿化瘀方治疗,疗程为8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谷丙转氨(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脂改善情况(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以及总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AST、ALT、TC以及TG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为62.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药祛湿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时,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具有护肝降酶、改善血脂代谢功能,不失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柴芩平胃散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非酒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予自拟方柴芩平胃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双环醇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3%,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及生化指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柴芩平胃散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肝灵软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治疗组予益肝灵软胶囊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及血脂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试验组血清ALT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B超积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B超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肝灵软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血脂代谢,减轻脂肪肝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脂平颗粒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肝脂平颗粒联合水飞蓟宾胶囊,对照组口服水飞蓟宾胶囊。疗程24周。结果 2组患者的肝功能、血脂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脂平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针对其肝郁脾虚、湿痰瘀互结之病机,健脾利湿化瘀,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肝化浊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患者9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护肝化浊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辛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TC、TG、LDL-C、ALT、AST、GGT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HDL-C均有所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肝化浊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脂肝丸治疗痰浊瘀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及其与中医证候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1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区组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脂肝丸口服,对照组予安慰剂模拟脂肝丸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肝脏超声病情分度变化情况、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情况,并对前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①疗程结束后,共有158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治疗组120例,对照组38例。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肝脏超声病情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肝脏超声病情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超声病情分度改善优于对照组。③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83%、63.16%;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总积分及积分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中医证候疗效(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与肝脏超声病情分度变化情况(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脂肝丸治疗痰浊瘀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满意,中医证候疗效可以作为本病临床和科研中疗效评价的主要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磨积汤联合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磨积汤。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肝功能、血脂相关指标、内毒素及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ALT、GGT、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LT、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ALT、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内毒素、TNF-α、IL-6及IL-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内毒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内毒素、TNF-α、IL-6及IL-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胃脘胀满、胁肋疼痛、纳呆少食、倦怠乏力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脘胀满及纳呆少食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胃脘胀满、胁肋疼痛、纳呆少食、倦怠乏力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各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磨积汤联合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内毒素肠渗漏的"二次打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祛湿疗肝法联合刺络泻血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2组均给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刺络泻血疗法治疗(取足三里、阴陵泉,委阳、阳陵泉,丰隆、曲泉3组穴位,每次取双侧1组穴位治疗,每3周1次),观察组给予刺络泻血疗法及疏肝清热祛湿中药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肪肝B超分度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脂肪肝B超分度均明显改善(P均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临床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祛湿疗肝法联合刺络泻血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患者中医证候及血脂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刺络泻血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化滞柔肝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口服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组30例口服化滞柔肝颗粒,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肝酶、血脂、体质量指数和肝脏B超分度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为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体质量指数、血脂和肝脏B超分度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肝功能均有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滞柔肝颗粒治疗NAFLD疗效较好,其疗效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穴位埋线配合口服多烯磷酯酰胆碱胶囊(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前后超声的变化。方法将120例由超声检查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口服多烯磷酯酰胆碱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多烯磷酯酰胆碱胶囊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超声各参数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脂肪肝超声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脂肪肝超声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药物是一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拟健脾行气汤治疗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行气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血脂指标、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肝脾CT比值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BMI及血脂指标、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肝脾CT比值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拟健脾行气汤治疗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好,可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延缓病情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荷叶丹参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自拟荷叶丹参饮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口服;对照组予水飞蓟宾胶囊,3粒/次,3次/天。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功能(ALT、AST、GGT)、血脂(TC、TG)以及肝脏脂肪变程度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荷叶丹参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脂化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清脂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及B超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和B超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4%,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清脂化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利加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39例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及利加隆,对照组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和利加隆。结果: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利加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绞股蓝皂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纤维化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肝得健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绞股蓝皂苷辅助治疗,治疗周期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显效率为77.8%,治疗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ALT、AST、GGT、HA、LN和C-Ⅳ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ALT、AST、HA、LN和C-Ⅳ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恶心、疼痛、食欲不振、肝脾肿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绞股蓝皂苷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能有效降低肝功能恶化与肝纤维化趋势,缓解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总体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扶肝健脾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肝功能及血脂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血脂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6,(2):135-138
目的:分析健脾疏肝活血中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将11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与治疗组55例。对照组给予血脂康胶囊、复方益肝灵片口服,治疗组予以健脾疏肝活血中药煎剂口服,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变情况以及患者肝功能、血脂及B超等变化,疗程3个月。结果:2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但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健脾疏肝活血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王晖  杨玉龙 《山西中医》2013,29(7):13-14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服用香砂六君子汤,对照组服用东宝肝泰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血脂及B超变化情况,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8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临床治愈9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血脂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功及血脂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能显著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