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小儿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全球性营养缺乏症,也是危害小儿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缺铁性贫血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现将本院儿科门诊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诊治237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作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刘金变 《临床医药实践》2014,(3):205-206,240
目的:了解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的发生状况,分析其发病因素,探讨预防工作重点所在。方法:选择2012年3月1日—2013年2月28日在防保科接受4∶2∶1系统管理的3岁以下儿童(包括3岁)为调查对象,对小儿进行健康体检并化验血红蛋白;家长填写问卷调查表。结果:786例中发现贫血237例,发病率为30.2%,其中缺铁性贫血233例,发病率为29.6%(缺铁性贫血占贫血病例的98.3%)。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36个月组占39.2%,76个月组占39.2%,712个月组占36.6%,112个月组占36.6%,12岁组占27.5%,22岁组占27.5%,23岁组占23.7%;男孩发病率29.9%,女孩发病率29.3%,男孩、女孩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及非纯母乳喂养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比较:33岁组占23.7%;男孩发病率29.9%,女孩发病率29.3%,男孩、女孩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及非纯母乳喂养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比较:36个月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4,2.739,P>0.05),76个月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4,2.739,P>0.05),712个月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2.739,P<0.05),112个月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2.739,P<0.05),12岁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6,P<0.05)。结论: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与出生前、后均有关系。降低小儿贫血要从多方面抓起,出生前是孕期母亲营养、生产方式(早产、剖宫产),出生后喂养的方式、辅食的添加、辅食添加不合理是造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对小儿科学正确的喂养指导,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科学的喂养方法;加强母亲孕期和哺乳期合理营养的指导,减少早产、降低剖宫产对降低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生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因体内的铁不能满足小儿生理需要,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抗感染能力以及学习行为等均有一定的影响,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铁呈封闭式循环,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着动态平衡。一般情况下不会缺铁,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4.
我国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高,且差异甚大。国内调查7岁以下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为19.4~82.9%。缺铁性贫血与喂养方式有密切关系,喂养不当还会影响患儿机体免疫功能,调查我省农村婴幼儿喂养情况,积极防治缺铁性贫血,对降低我省农村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一定的意义。我们对200例农村婴幼儿的喂养与贫血情况进行调查,现  相似文献   

5.
丁晖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220-221
目的探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方法对6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住院患儿实施生活、饮食、用药、心理和预防感染护理的同时,给予患儿及其家属健康教育。结果所选56例患儿的血红蛋白恢复正常(6个月~6岁〉110g/L,6~13岁〉120g/L),4例(重度占3例)好转。结论加强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中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疾病之一。缺铁性贫血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  相似文献   

7.
铁强化果丹皮防治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桂珍 《河北医药》1989,11(2):83-84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可利用的铁量不能满足其生理需要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小儿尤为多见,严重地影响儿童体格和智力的发育。因此,防治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以往防治缺铁性贫血多采取药物补铁的方法,但由于铁剂有铁腥味,且又刺激胃肠道,不宜被小儿接受。铁强化果丹皮研制成功为防治缺铁性贫血开辟了新的途径,经在90名小儿中试用,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现将资料完整的76名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红素铁防治缺铁性贫血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吴斌  游开绍 《海峡药学》1997,9(1):130-131
缺铁性贫血是世界性的营养问题,是严重危害人类,特别是小儿健康的最常见的一种营养性疾病[1]。全世界约有5~6亿人患铁缺乏症。我国营养性贫血患者中有95.65%为缺铁性贫血[2];7岁以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约20~70%。发病原因主要由于食物中铁含量不足和铁的来源绝大多数是植物性食品,吸收利用率低。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告采用血红素铁防治缺铁性贫血。本文综述其研究进展。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存在形式:~类是离子铁,主要以Fe(OH)。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这类铁在食物中尽管含量较高,但难于吸收。另~类是血红素铁…  相似文献   

9.
婴儿期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N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世界卫生组织将缺铁性贫血(IDA)列为全球四大营养性疾病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病率高达34%~45%,发病率甚高。IDA对全身各组织器官或多或少都有影响,同时对小儿生长及智力发育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铁之缘片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儿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铁之缘片,对照组用富含铁的食物,治疗30d,观察使用后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儿较对照组的贫血情况改善快,机体抵抗力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铁之缘片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效果好,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各类贫血中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以生长发育期儿童和育龄期妇女的发病率最高。全球约有6亿至7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对缺铁性贫血的患者重点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强力铁口服液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观察袁曦,吕方生,洪清(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福州350005)缺铁性贫血(IDA)是常见病,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高达30%~90%,我国营养性贫血患者中有95.65%为缺铁性贫血[1]。强力铁口服液是我院新研制开发的三类保...  相似文献   

13.
戴兴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219-220
目的探讨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结果。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婴幼儿共1200例,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年龄为3岁。其中6个月~1岁共365例,1岁~2岁共407例,2岁~3岁共428例。对本组体检婴幼儿进行抽血检测血常规。结果根据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本文1200例婴幼儿中,共有228例婴幼儿存在缺铁性贫血,本组1200例婴幼儿中,营养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为19.0%(228/1200)。其中6个月~1岁年龄段缺铁性发病率为28.7%,发病率最高;2岁~3岁年龄段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最低,为9.5%。结论婴幼儿时期容易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特别是1岁以内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最高,要对导致缺铁性贫血原因进行宣教,做好预防,有利于婴幼儿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了解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对策,并观察其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诊治的20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原因,然后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营养状况。结果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原因中以辅食添加不合理、辅食添加晚为主,分别占48.0%、28.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与对照组的7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两组治疗后Hb[(129.5±6.6)vs(110.2±6.0)]g·L-1、SI[(19.7±6.0)vs(14.4±6.2)]μmol·L-1及SF[(29.9±6.2)vs(21.5±6.0)]μg·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主要与辅食添加问题有关,给予健康教育、宝儿康散等对症治疗效果明确,能有效改善患儿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总结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60例,其中轻度贫血,中度贫血和重度贫血各20例,分别根据实际情况施以相应的治疗方案,然后观察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蛋白(SF)的值然后分析其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患儿的Hb,RBC,SI,TIBC,SF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度贫血,中重度贫血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治愈率分别为:70.0%和100%,45.0%和57.5%。结论服用铁制剂仍是临床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宝儿康散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2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2例采用宝儿康散口服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铁剂口服治疗,14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1);总疗程为(32.4±5.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3.2±6.5)d(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宝儿康散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降低贫血发病率。方法检测该院门诊保健的120例婴幼儿(≤3岁)外周血常规,并对孕晚期贫血、喂养史、辅食添加、出生体重、是否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例婴幼儿中共有26例(21.7%)确诊为贫血。在<1岁、1~2岁及2~3岁患儿中贫血发病率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晚期贫血、喂养方式、辅食添加、出生体重、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腹泻与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显著相关(P <0.05)。结论孕晚期贫血、喂养方式、辅食添加、出生体重、是否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腹泻是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应提倡母乳喂养,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低体重儿的出生,加强儿童系统保健和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苑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59-259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严重危害小儿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尤其是3岁以下小儿.贫血可导致食欲减退,厌食、挑食、偏食,加重营养不良,致免疫力低下,贫血还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导致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下降.所以,寻求治疗缺铁性贫血更好更有效的方法,能够让贫血患儿得到有效治疗并迅速恢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儿贫血多为营养性缺铁贫血,是婴幼儿最常见病之一,是因从食物中摄取的铁不能满足生理需要,以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造成血色素低,血清铁蛋白减少的一种疾病。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育婴知识及幼儿保健大力推广和宣传,优生优育的普及,此病在我区汉族小儿发病率已呈逐年下降之势,而在哈萨克族小儿中其发病率仍然较高,占哈萨克族小儿总发病率第二位。为此,我们现将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哈萨克族小儿贫血治疗及护理结果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湛立娜 《北方药学》2014,(8):160-161
目的: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缺铁性贫血小儿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随着小儿年龄的递增,缺铁性贫血发病率降低;在80例小儿患者中,62例达到治愈效果(77.5%),其余18例病情有明显好转(22.5%),临床治疗有效率可达100%。结论:对于小儿缺铁性贫血,应以预防为主,孕妇在怀孕期间应注意铁的摄入,对4个月大的婴幼儿,要喂食铁含量丰富且吸收性好的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