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血型鉴定及2232例,交叉配血336例。结果:正反定型不一致21例,血型鉴定中Rh(-)7例,血交叉主侧不合1例,次侧不合3例。结论:微柱凝胶试验作为血型和交叉配血的检测方法,结果易判断,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血型鉴定及抗筛实验7200例,交叉配血2760例。结果:正反定型不一致55例(其中外科10例、妇科6例、内科28例),血型鉴定中Rh(-)13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69例,血交叉主侧不合4例,次侧不合49例。结论:微柱凝胶试验可作为血型和交叉配血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交叉配血工作中,本人遇到1例患者因冷凝集素所致血型鉴定困难,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李勇,男,21岁,因车祸伤进入我院抢救,患者失血较多,需输血救治。2、方法:采用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ABO、RhD血型定型试剂卡鉴定血型。3、结果:离心后鉴定卡的第四支微管(阴性对照)凝胶表面出现凝集的红细胞,提示患者血液离体后出现自凝现象,且正反定型均出现明显凝集,即正定型为AB型,反定型为O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无法判定真实血型,由于环境温度较低,初步判断为冷凝集素引起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时次侧出现凝集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法对30例不同患者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检测。结果:部分肾损伤患者、肿瘤患者、使用特殊药物治疗患者均可能出现交叉配血次侧凝集反应。  相似文献   

5.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配血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异同。方法对需要输血的患者分别用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配血卡配血,供血者与患者ABO血型及Rh(D)血型相同的血液标本行交叉配血试验,主侧凝集2例,次侧凝集21例。对照组采用凝聚胺法交叉配血,主侧凝集2例,次侧凝集5例。观察组交叉配血次侧不匹配原因依次为红细胞浓度过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等;对照组交叉配血次侧不匹配原因依次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细胞浓度过高、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等。结论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结合使用,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供血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异同。方法对需要输血的患者分别用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配血卡配血,供血者与患者ABO血型及Rh(D)血型相同的血液标本行交叉配血试验,主侧凝集2例,次侧凝集21例。对照组采用凝聚胺法交叉配血,主侧凝集2例,次侧凝集5例。观察组交叉配血次侧不匹配原因依次为红细胞浓度过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等;对照组交叉配血次侧不匹配原因依次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细胞浓度过高、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等。结论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结合使用,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供血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证交叉配血结果准确性的措施。方法:用盐水介质试管法和玻璃珠介质柱凝集卡法进行交叉配血检测。结果:盐水介质试管法交叉配血相合的1869例中,玻璃珠介质柱凝集卡法相合1682例,不相符率10.01%(187/1869);盐水介质试管法交叉配血不相合的12例,玻璃珠介质柱凝集卡式法不相合12例,相符率100%(12/12)。结论:开展盐水介质试管法与玻璃珠介质柱凝集卡式法同时检测,有助于保证交叉配血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蔡旭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3):89-90
目的:分析使用微柱凝胶交叉配血中遇到的配血不合原因,探讨相应防范和处理措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临床输血安全的目的。方法:采用微柱凝胶试验(MGT)进行交叉配血,凝聚胺试验作为交叉配血对照。对MGT交叉配血不合者,经抗体筛查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及放散试验,并结合病史进行分析。结果:因纤维蛋白过高引起5例,因冷凝集引起3例,因疾病和药物原因引起13例,因离心不足引起1例。结论:检出直抗阳性红细胞是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对微柱凝胶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有助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患者1000例,抽取血液检验血型,每人抽取血液样品6mI.3ml采取传统方法检验血型.另外3ml采取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检验血型。结果采取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进行血型检验的1000份血液血型一次正确定型率100%.反定型率99.8%,采取传统盐水法进行血型检验的1000份血液血型一次正确定型率90.4%,反定型率98.9%,RhD血型阳性5例。结论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临床输血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方法:采用DiaMed血型配血(微柱凝胶)系统,进行交叉配血,手工聚凝胺法作为交叉配血对照。对交叉配血不合者经抗体筛查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和青霉素药物试验,并结合病史分析。结果:4720例次交叉配血MGT法检出112例交叉配血不合。假阳性42例(37.5%),DAT阳性56例(50.0%),青霉素试验阳性14例(12.5%);输血史58例,妊娠史36例,相关药物史30例。结论: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标本、温度、疾病及输血史、妊娠史、大剂量抗菌药物史等;发现交叉配血不合,要分析原因,应重复试验并选适宜配血方法。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分析抗 –M 抗体对血型鉴定的影响,探讨提前识别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及临床输血的意义。 方法:纳入 2018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期间于河南宏力医院输血科行血型鉴定但于交叉配血时出现 O 型红细胞全凝集的受试者 12例,经反定型鉴定确定血型影响因素为抗–M抗体,直接或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IAT)等方法进行抗体鉴定,证实抗– M 抗体对血型鉴定的影响,并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及凝聚胺等方法进行不规则抗体影响消除,后再采用正反定型确认已处 理的红细胞和血清,患者的交叉配血采用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交配血试验和 DAT 卡式配血试验完成。其后回顾 性分析手术围术期输血患者输血反应。 结果:12 例受试者中正反定型不符 11 例,正反定型相符 1 例,但反定型 DAT 复查 时发现 ABO 细胞管对照凝集,而自身细胞对照管均未见凝集现象。经抗体鉴定均检出抗 –M 抗体,且其中 7 例检出免疫球 蛋白(Ig)M + IgG 抗体。9 例受试者交叉配血,其中 4 例均有输注血液成分,但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且输血后均输注有效。 结论:抗 –M 抗体可引起正反定型不符或交叉配血不合,但这类血清在经吸收、放散试验及凝聚胺等方法处理后,可消除 抗 –M 抗体带来的干扰,获得正确血型鉴定结果。在血型鉴定时增加 O 型红细胞对照管则可明显提高抗 –M 抗体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假阳性结果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应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本院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交叉配血,阳性者再用凝聚胺法及抗球蛋白配血法交叉配血后进行比较。结果2 537例配血中检测出假阳性14例占0.55%。结论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灵敏度高,自动化程度高,但也容易引起假阳性,给交叉配血造成一定的困扰。  相似文献   

13.
血型血清学试验临床上以盐水介质法、酶法及抗球蛋白试验为常用,我院手工凝聚胺技术已作为血型血清学检查的常规方法。凝聚胺技术国外已广泛使用于交叉配血、输血前抗体筛选,方法简便,敏感度高及快速。交叉配血使用凝聚胺试验[1]按照说明书步骤操作(全量法)并同时进行凝聚胺半量法试验。两种方法对比观察结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检测对象:120例ABO型血型病人经凝聚胺技术检查,男65例,女55例,平均年龄54岁,其中包括16例肾透析病人,均为我院住院病人。1.2试剂和仪器:市场供应凝聚胺试验药盒,套组内容有:①Lowjonjc…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方法:选取龙南 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收治的 DAT 阳性患者 84 例,抽取患者血液标本于输血科进行抗体筛查、血型 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分析 DAT 阳性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及试验结果。 结果:84 例 DAT 阳性患者中,DAT 凝集强度为 弱凝集(W +)者 26 例(30.95 %),+者 25 例(29.76 %),++者 31 例(36.90 %),+++者 2 例(2.38 %);抗体 类型为免疫球蛋白(Ig)G 者 24 例(34.52 %),补体 C3 者 16 例(19.05 %),IgG 型+补体 C3 型者 44 例(52.38 %); 不规则抗体筛查显示,阳性 69 例,阴性 15 例。血型鉴定结果中,66 例 ABO 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其中 AB 型血 Rh 阳性 13 例(19.70 %),A 型血 Rh 阳性 20 例(30.30 %),B 型血 Rh 阳性 18 例(27.27 %),O 型血 Rh 阳性 15 例(22.73 %)。 交叉配血试验中,配血不合 69 例(82.14 %),其中显示主、次侧均呈阳性反应 35 例(50.72 %);显示主侧呈阳性,次侧 呈阴性反应 21 例(30.43 %);显示主侧呈阴性、次侧呈阳性反应 13 例(18.84 %)。对于配血不合的患者标本给予针对性 处理后,69 例配血不合的 DAT 阳性患者,56 例(81.16 %)交叉配血相合,13 例(18.84 %)交叉配血不合。 结论:DAT 阳性患者抗体类型以 IgG 型+补体 C3 型为主,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高,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一致比例较高。通过对交叉 配血不合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有利于 DAT 阳性患者血型鉴定,提高交叉配血相合率,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反复输血后对交叉配血结果影响的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与一般患者各35例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并对交叉配血不合病例进行一系列试验确认和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肿瘤患者中出现交叉配血不合(次侧凝集) 33例,相合率为5.7%,一般病例中出现交叉配血不合3例,其相合率为91.4%.肿瘤患者经过反复输血后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是次侧凝集.一般病例中有3例主侧凝集,血清学鉴定为抗2E.两组结果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05).发生次侧凝集肿瘤病例进行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结果为阳性,并且利用单特异性抗C3及抗IgG检测,结果IgG+C3型为29例,IgG是4例.结论:肿瘤患者反复输血后,容易产生ABO血型系统外的抗体,因此,当患者再次输血时,可出现交叉配血不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4年6月6日至2016年6月6日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搜集来自献血站的4份血液标本和4例需输血的受血者,在受血者进行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而配血试验使用凝聚胺法检测,分析4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结果:从研究结果分析,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能够发现受血者自身抗体和免疫抗体情况,且比抗人球蛋白方法在Rh血型判断的敏感性更高,但凝聚胺法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且会漏诊一些血型系统的抗体,如KIDD(Kidd抗原)血型系统和KELL(Kell抗原)血型系统。结论: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例1:患者男性,患结肠癌行根治术。血型A型,术中及术后输同型血6单位共1800ml,合血无配合禁忌,输后无不良反应。术后第6天患者体温达40C,腹腔穿刺抽出脓性液体,细菌培养为产气杆菌。第10天再次合血时发现患者红细胞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加温370C凝集减弱但不消失,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复查血型,患者红细胞与抗A凝集强(),与抗B凝集弱(++);似AB型,与多份AB型血交叉合血,仅有一份AB型血清不凝集患者红细胞。检查患者血清,只合抗B抗体,吸收放散试验患者红细胞能吸收并放散出抗A抗体。唾液中分泌A型物质,输用A型或O型…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比较对照微柱凝胶法和玻璃珠法对血型凝集度进行测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2 月阳江市妇幼保健院 2370 份血型测定标本,均进行微柱凝胶法和玻璃珠法测定,以试管法结果作为对照,对两种方法的 测定结果一致性,凝集度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血液样本的试管法初检结果显示,720 份为 A 型血、610 份 B 型血、832 份 O 型血、208 份 AB 型血,微柱凝胶法、玻璃珠法测定的结果与试管法完全相同,符合率均达到 100.0 %。在凝集度测定上, 微柱凝胶法和玻璃珠法测定的 A 侧、B 侧凝集度 1+、2+、3+、4+ 的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血型凝集度测定过程中,微柱凝胶法和玻璃珠法均可以作为血型凝集度检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寻找快捷、安全、灵敏的配血方法,对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三种交叉配血试验进行比较。方法:同时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对510例肿瘤及血液病患者血液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盐水法发现1例阳性结果,凝聚胺法发现7例阳性结果,微柱凝胶法发现6例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0血型和ABO溶血的关系。方法:212例O型血产妇(夫非O型血),孕妇分娩时测定效价,新生儿进行脐血抽血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LABO血型无关,即母亲血清始终有IgG抗A(B)抗体效价,且分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溶血发生率随产妇血清效价升高而增加(P〈0.05)。结论:孕妇产前应进行血清学检验以尽早发现新生儿溶血,高危孕产妇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