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血糖浓度的影响.方法8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小剂量(50±25)mg/d,中剂量(300±25)mg/d,大剂量(375±75)mg/d氯氮平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末、4个月末、6个月末、1年末时,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查空腹血糖浓度,比较前后的变化,并对空腹血糖>5.6mmol/L的患者进行OGTT检测.结果各种剂量氯氮平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浓度都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升高.大剂量和中剂量氯氮平治疗时,在治疗的第4个月末空腹血糖比治疗前有差异(P<0.05),在治疗1年末时,差异显著(P<0.01),而低剂量氯氮平在治疗1年末时比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氯氮平治疗后各时间点糖耐量减退的发生率均上升,在观察的81例患者中,12例(13.8%)出现糖耐量异常.结论氯氮平可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异常,表现为空腹血糖的升高和糖耐量异常,而血糖升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P4501A2酶基因内含子1多态性以及此多态性对血浆氯氮平浓度的影响。方法:5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药物达治疗量-周后,于展6时取肘静脉血5毫升置于EDTA抗凝管中,分离白细胞从中抽提DNA,然后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分析患者P4501A2酶基因内含子1多态性。测定22例应用氯氮平250mg/d治疗患者的血浆氯氮平浓度。结果: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P4501A2酶基因为A/A者22例(44%),酶基因为A/C者24例(48%),酶基因为C/C者4例(8%)。9例A/A型患者平均血浆氯氮平浓度(210.11±78.14)ng/ml,13例A/C型和C/C型患者平均血浆氯氮平浓度(228.69±82.84)ng/ml,两组间血浆氯氮平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国汉族人P4501A2酶基因内含子1多态性出现频率与高加索人相似,P4501A2酶基因多态性在用中等剂量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对血浆氯氮平浓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占归来  沈文龙  饶顺曾  李晨虎  张红  徐萍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0):1107-1108,1110
目的:探讨氯丙嗪、氯氮平不同血药浓度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收集上海市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男性精神分裂症105例,随机分为氯丙嗪组与氯氮平组,两组药物剂量分别为(296±86)mg/d、(278±92)mg/d,并分别在第4周、8周、12周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氯丙嗪、氯氮平的药物血液浓度,同时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所有病例在入组时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基线水平测定,并在治疗前、第4周、8周、12周末用简明男性性功能量表评定性功能。结果:①在第4周、8周、12周末,随着药物剂量增加,药物浓度也相应增加。在一定血药浓度范围内,血药浓度与性功能的下降呈现出显著正相关(P〈0.01)。②药物血浓度与TESS评分呈现一定相关性(P〈0.05),对性功能产生影响(P〈0.05)。结论:氯丙嗪、氯氮平的药物在一定范围内血浓度越高,对男性性功能影响越大,呈现显著正相关;而药物的副反应随血药浓度递增而增大,显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对性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9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分3组,分别以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和空腹血脂(三酰甘油)。结果:治疗后利培酮组、喹硫平组患者的三酰甘油水平[(1.46±0.72)mmol/L,(1.40±0.65)mmol/L]高于治疗前[(0.87±0.37)mmol/L,(1.24±0.7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血糖、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利培酮、喹硫平可影响脂代谢,阿立哌唑对糖脂代谢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甘精胰岛素(长秀霖)联合那格列奈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32例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糖尿病患者,给予重组甘精胰岛素每晚睡前8小时1次皮下注射,调整剂量(12~26u)使空腹血糖控制在5.0~6.5mmol/L。同时联合那格列奈,调整剂量是使餐后血糖控制在6.0—8.0mmol/L,那格列奈每餐30—60mg,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HbAlc及BMI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空腹血糖[(5.1±1.3)mmol/Lvs(12.3±4.2)mmol/L]。餐后2h血糖[(8.2±3.8)mmol/Lvs(17.5±6.1)mmol/L],HbAlc[(7.3±1.1)%vs(11.6±1.3)%],均明显下降(P〈0.01)。BMI[(25.8±4.1)ks/m^2 vs (25.6±3.5)kg/m^2],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对控制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腹内脂肪的影响及其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2004-2006年曾在我科住院并诊断为Ms的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在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1次/d;对照组不予任何调脂药,观察两组血压、血糖、体质量、腹壁、腹内脂肪厚度及尿微量白蛋白(MAU)在12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组12周后患者的腹内脂肪厚度显著减少[非ACEI/ARB治疗:(41.76±3.61)mm vs (33.23±2.47)mm;ACEI/ARB治疗:(42.86±3.49)mm vs (30.49±2.87)mm,P〈0.01],尿微量白蛋白明显下降[非ACEI/ARB治疗:(77.59±20.90)mg/24h vs (35.20±14.45)mg/24h;ACEI/ARB治疗:(78.39±19.78)mg/24h vs (32.91±13.87)mg/24h,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对MAU增多有影响的危险因素依次为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收缩压、年龄、腹内脂肪。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减少MS的腹内脂肪厚度,并对肾损害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内脏脂肪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社区饮食和运动干预治疗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压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对75例MS患者进行社区饮食和运动干预指导治疗。控制MS患者饮食摄入量,增加其运动量。通过连续3个月的饮食和运动干预治疗观察MS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压和血脂的变化。同时以70例MS患者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干预治疗组在干预治疗前体重指数为26.7±2.4kg/m^2,平均动脉压95.7±11.0mmHg,空腹血糖6.08±0.37mmol/L,甘油三酯4.27±1.00mmol/L,高密度脂蛋白1.59±0.21mmol/L,总胆固醇5.41±0.72mmol/L;经过3个月的饮食和运动干预治疗后上述数值分另0为25.9±2.0kg/m2,93.1±9.1mmHg,5.68±0.54mmol/L,4.16±0.80mmol/L,1.66±0.24mmol/L,5.28±0.64mmol/L。其中,体重指数和空腹血糖值在干预治疗后有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上述各项检查指标在干预前后3个月均无显著变化(P〉O.05)。结论社区饮食和运动干预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MS患者的体重,改善MS患者的糖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吡格列酮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饮食控制、运动疗法1个月后的糖耐量减低患者35例,予吡格列酮15mg,口服,每日1次,连服4周。吡格列酮治疗前、后及6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和餐后2h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结果吡格列酮治疗前、后及6个月后餐后2h血糖分别为(9.2±0.9)mmol/L、(5.9±1.2)mmol/L、(6.6±1.6)mmol/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与6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治疗糖耐量减低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李勇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51-2251,2296
目的:分析了解富马酸喹硫平与氯氮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富马酸喹硫平,起始量为50毫克/d,最大剂量为600 mg/d,平均剂量(342.3±62.4)mg/d,每日分2次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氮平,平均剂量(384.2±76.8)mg,每日分2次口服。两组均单一用药,疗程6~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5%,对照组有效率为70%。两组有效率比较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氯氮平相近,但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预混人胰岛素30R与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两种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的影响。方法4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血糖〉11.1mmol/L,HbAlc〉9.0%),按1:1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B组给予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和甘精胰岛素(来得时)进行治疗。以空腹及餐后2h指尖毛细血管血糖分别小于7.0mmol/L和10.0mmol/L为目标,用动态血糖检测仪监测患者血糖水平,计算全天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以及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BG)作为反映血糖波动指数。结果治疗后B组SDBG、MAGE和CV—FBG三个指标均低于A组[SDBG:(1.48±0.41)vs(1.75±0.43)mmol/L;MAGE:(3.24±0.75)vs(3.86±1.02)mmol/L;CV—FBG:(16.35±2.34)vs(19.43±3.25),均P〈0.05],同时B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也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诺和灵30R相比,联合应用门冬胰岛索和甘精胰岛素治疗方案更有利于血糖平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D5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40ml/次,每天一次,15d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肾功能、尿白蛋白/肌酐及CD54浓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CD54浓度和尿白蛋白/肌酐明显降低,血清CD54由(429.8±84.6)rig/ml下降至(268.2±87.5)ng/ml(P〈0.05);尿白蛋白/肌酐由(198±69)mg/g减少至(99±54)mg/g。相关分析显示CD54浓度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呈正相关(r=0.64,P〈0.05),CD54浓度与血糖无相关性(r=0.12,P〉0.05),CD54浓度与血清肌酐无相关性(r=0.23,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CD54浓度,减少尿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川芎嗪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伴微量清蛋白尿)患者随机分成A、B、C组。在一般治疗的同时,A组给予川芎嗪120mg/d静脉滴注+替米沙坦20~80mg,/d口服;B组给予川芎嗪120mg/d静脉滴注;C组给予替米沙坦20—80mg/d口服。均治疗4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h尿清蛋白排泄率(24hUAER)、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A、B、C组患者治疗后UAER分别为(120±27)mg/24h、(190±20)mg/24h和(176±19)mg/24h,较治疗前[分剐为(228±29)mg,/24h、(230±28)mg,/24h和(228±30)mg/24h]显著下降,且治疗后A组患者24hUAER较B组、C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C组SBP和DB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A组、B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更好地降低尿微量清蛋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剂量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剂量吲哒帕胺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小剂量吲哒帕胺(1.5mg,1次/d),观察血压变化,并测定血糖、血脂、血尿酸、血钾,观察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服药8周后,降血压总有效率为83.3%,收缩压/舒张压由治疗前的(165.2±3.1)/(97.5±11.2)mmHg降至治疗后的(141.2±11.8)/(88.1±8.9)mmHg,治疗2周即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持续8周。用药后血生化均无明显的变化。结论:小剂量吲哒帕胺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耐受性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氮平合并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1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D阿立哌唑合并氯氮平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在阿立哌唑(10—30mg/d)治疗的同时合并应用氯氮平(50~100mg/d)。共入组31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26±8)岁。实际完成实验者31例。②阿立哌唑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单用阿立哌唑(10~30mg/d)治疗。共入组3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27±8)岁。实际完成实验者30例。两组持续治疗观察期均为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4、8周末分别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①治疗第2、4、8周末,两组间PANSS评分及减分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1.0%,痊愈和显效占48.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3.3%,痊愈和显效占3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16例出现不良反应,占52%;对照组12例出现不良反应,占40%,两组患者的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阿立哌唑合并小剂量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单用阿立哌唑,安全性较好,是临床治疗中可选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氢氯噻嗪(HCTZ)与螺内酯的联合降压疗效。方法选择轻、中度EH患者301例,经2周安慰剂脱洗期、6周HCTZ(12.5mg/d)导入期后联用螺内酯(20mg/d),每月发药1次并测量血压,随访期为2年。2周洗脱期末、1年末、2年末均进行生化指标检测。观察服药1年末、2年末降压疗效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1年末、2年末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值分别为(△SBP;△DBP;单位为mmHg)(13.3±15.8;9.4±9.4);(14.6±17.1;10.5±11.0)。2年末SBP下降幅度〉1年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末DBP下降幅度〉1年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1年末、2年末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81.8%、8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末、2年末的降压迭标半分别为44.3%、4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2年末未出现有症状的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血尿酸和肌酐浓度较治疗前升高(P〈0.01)。结论长期服用小剂量HCTZ与螺内酯联合治疗轻、中度EH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及复律后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24例急性房颤患者(〈48h)自发或药物转复后1、3、30天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浓度,并设24例慢性房颤组和24例健康对照组。结果房颤患者血浆vWF、D-二聚体浓度升高(vWF:急性房颤组137.2±36.9ng/ml,慢性房颤组133.1±25.0)ng/ml,对照组86.7±33.2ng/ml,D-二聚体三组分别为:2.35±2.68mg/ml、1.12±0.65mg/ml、0.39±0.28mg/ml,P〈0.05),复律后30天,急性房颤组D-二聚体浓度高于其他组(P=0.04),而vWF浓度无显著变化。结论急性房颤患者存在内皮功能损害和血栓形成增加,并且可以持续到复律后30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运动疗法联用二甲双胍对肥胖糖耐量减低干预作用。方法:将肥胖糖耐量减低人群随机分成治疗组135人,给予有氧代谢运动——步行;每天快步走3000m,30min以上,每周运动5次,口服二甲双胍(745±26)mg/d。对照组125人,口服月见革油胶丸(2800±120)mg/d,po。随访1~1.5年,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差异。结果:治疗组糖耐量减低明显提高,2组间明显差异[空腹血糖(5.4±0.8)mmol/Lvs5(6.2±0.5)mmol/L,P〈0.05;OGTT(6.3±1.6)mmol/L v(9.2±-1.3)mmol/L,P〈0.05,治疗组体重指数、腰围、游离脂肪酸低于对照组[(26.2±1.8)kg/m^2 vs(28.3±1.5)kg/m^2,P〈0.05;(92±7)cm vs(95±6)cm,P〈0.05;(547±183)μmol/L vs(619±197)μmol/L,P〈0.05],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改善(51±12 vs 46±3,P〈0.05)。结论:运动疗法减轻肥胖,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减少,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提高糖耐量;二甲基双胍改善胰岛索敏感性通过降低甘油酯、游离脂肪酸发挥作用。二者均减重效应,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达到协同作用。建议扩大在社区中预防肥胖糖耐量异常的人群.以防发展成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红细胞COMT活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探讨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生化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16例健康正常人红细胞中COMT的活性,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检验比较。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组男女之间、对照组男女之间COMT活性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COMT活性频率分布患者组在4.5~26.3nmol/ml RBC/hr范围,对照组为7.2~28.3nmol/ml RBC/hr范围。患者组COMT平均活性为(12.2±4.0)nmol/ml RBC/hr,对照组COMT平均活性为(16.6±3.7)nmol/ml RBC/hr。男性患者为(12.3±3.8)nmol/ml RBC/hr,女性患者为(11.6±4.0)nmol/ml RBC/hr,对照组男性为(16.5±4.5)nmol/ml RBC/hr,女性为(15.3±3.9)nmol/ml RBC/hr,患者组和对照组及男、女性患者和男、女性对照者之间,COMT活性的差异均具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红细胞COMT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提示低活性COMT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关联。  相似文献   

19.
烹饪实践课对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营养摄入及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烹饪实践课营养教育模式对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营养摄入和血糖的影响。方法采取烹饪实践课营养教育(课时4h)模式,分批对57例60岁以上T2DM患者(观察组)进行平衡膳食和食物交换份法的讲解,其特点包括:要求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演示生鲜食物和熟食材料;患者根据食谱选择食物并进餐。选取在营养门诊参加营养教育(课时35min)的60例T2DM患者为对照组。比较营养教育12个月后两组患者食物交换份知识、营养摄入状况和血糖控制的效果。结果营养教育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食物交换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能量[(6304±826)kJ]和脂肪[(46±6)g]摄人量显著低于对照组[(6921±860)kJ与(63±9)g];空腹血糖[(7.1±0.8)mmol/L]、餐后2h血糖[(11.2±1.1)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6.2±0.5)%]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8±0.9)mmol/L、(12.4±1.2)mmol/L和(6.5±0.7)%]。结论烹饪实践课可有效地帮助60岁以上T2DM患者正确地运用食谱、改善营养摄入和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变肾组织醛固酮及其受体水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8周龄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4只及同源正常京都大鼠(WKY)8只,SHR分为贝那普利干预组[30ing/(kg·d)]、大剂量安体舒通干预组[100mg/(kg·d)]和高血压模型对照组,同时设同源的正常对照组,干预时间为8周,检测收缩压、尿蛋白、血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肾组织醛固酮受体、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贝那普利能下调组织醛固酮【(15.8±2.6)vs(22.2±0.6)pg/mg]及其受体水平【(15±4)vs(13±5)PU]并减轻肾脏纤维化[(17.0±1.8)vs(20.0±2.3)PU],均为P〈0.05;大剂量安体舒通能上调组织醛固酮[(24.3±4.6)vs(22.2±0.6)pg/mg]及其受体水平[(16±6)vs(13±5)PU]并加重肾脏纤维化[(22.6±3.0)vs(20.0±2.3)PU],均为P〈0.05。【结论】肾组织醛固酮及其受体水平的改变可能影响高血压肾脏纤维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