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实施分娩期体位护理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娩期体位护理对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216例孕妇为实验组,在孕妇人产房待产时,第一产程根据孕妇具体情况采取自由体位、坐位、半卧位、胎儿脊柱同侧侧俯卧位,第二产程采取膀胱截石位加半卧位,第三产程取平卧位。随机抽取2002年孕妇1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等。结果实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提高涪0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明显下降,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实施分娩期体位护理,有利于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分娩质量,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2.
改良呼吸法与腹式深呼吸对分娩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改良呼吸法与腹式深呼吸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在产程中以改良呼吸法协助分娩的产妇120例为观察组,以腹式深呼吸协助分娩的产妇12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减缓期、潜伏期的时间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产道裂伤、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良呼吸法依从性高,能缩短产程,防止产道裂伤,减少新生儿窒息,促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其顺利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自由体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体位进行分娩,观察组采取自由体位进行分娩。观察2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时间和产后2h出血量,分娩结局(阴道分娩、阴道助产、中转剖宫产)及母婴结局(产后大出血、产后眩晕、新生儿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产后2h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均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阴道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和产后眩晕、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孕妇采取第二产程自由体位分娩有利于助产,可促进产程进展,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18例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的分娩镇痛。对照组进行正常自然分娩,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观察2组产程时间(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评分[采用数字评分法(VAS)评分]及母婴结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自然分娩、剖宫产)。结果 2组第三产程时间和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均较观察组长,VA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均P<0.05)。结论孕妇在分娩时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可有效缓解孕妇分娩时的疼痛,缩短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的时间,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5.
周丽端 《全科护理》2008,6(36):3320-3321
[目的]探讨产妇分娩时第一产程采取自由体位,第二产程采取床头抬高(30°-45°)斜坡位加膀胱截石位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手术产率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05年-2006年108例孕妇为实验组,在孕妇入待产室的第一产程采取自由体位,第二产程取床头抬高(30°-45°)的斜坡位加膀胱截石位。随机抽取2004年9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阿氏评分、会阴侧切率。[结果]实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提高,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下降,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窒息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实施分娩体位管理,可促进产程进展,有利于自然分娩,保护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6.
产时体位护理对分娩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孕妇采取产时体位护理自然分娩,降低难产率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2年1月~10月120例初产妇为观察组,在孕妇入产房待产开始,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也可在待产室自由走动,同时以2001年1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分娩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明显缩短,滞产率、阴道助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时体位护理使产程缩短,自然分娩率提高,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7.
选择400例在妇产科门诊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妇,随机分成两组。其中200例作为观察组,除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外,还接受系统的产前健康教育;另外200例作为对照组,仅进行常规产前检查。比较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孕周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孕妇分娩的差异性。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孕妇自然分娩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开展产前健康教育能促进自然分娩、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孕妇学校接受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训练的正常初产妇3 540例孕妇为产前拉玛泽干预组(以下简称干预组),与未接受过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训练的正常初产妇3 800例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孕妇的妊娠条件相同。比较两组产妇阴道分娩疼痛程度、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干预组自然分娩的总产程、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比对照组明显短(P<0.0l);分娩疼痛程度低;自然分娩率比照组明显高(P<0.01);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1)。结论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促进自然分娩、缩短分娩产程、减轻分娩时疼痛、减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杨青青 《妇幼护理》2022,2(3):579-581
目的 研究自由体位分娩在胎膜早破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 2018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就诊的胎膜早破初产妇 8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40 例)和观察组(40 例)。参照组孕妇接受卧床休息至宫口全开等常规干预,观察组 孕妇接受自由体位分娩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 Apgar 评分、自然分娩成功 率和分娩不良事件率。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相比参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成功率,相比 参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分娩不良事件相比参照组更少(P<0.05)。结论 胎膜早破初产妇接受自由体位分娩干预够有效 缩短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钱云辉 《妇幼护理》2022,2(7):1555-1557
目的 探讨产妇分娩期间实施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0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我院产科接诊产妇 95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划分对照组 47 例与观察组 48 例。对照组以传统体位开展分娩护 理,观察组采取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结果 观察组第一、第二产程用时均 短于对照组(P<0.05),第三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 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会阴撕裂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压迫性紫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 妇分娩期间实施自由体位分娩护理能够提高顺产率,缩短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前健康教育对社区孕妇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已妊娠16周在我院产检、分娩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0例实施产前健康教育,对照组500例给予常规围产期保健。观察和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产程短,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前健康教育对可以提高社区孕妇顺产率,减少剖宫产,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拉玛泽分娩法应用于产前教育与产时对分娩的作用。[方法]将626例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及助产模式,观察组在产前进行拉玛泽分娩法教育与训练,产时应用拉玛泽分娩法助产模式。观察两组孕妇自然分娩认知情况、分娩方式、分娩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临产时的焦虑、抑郁评分值的差别。[结果]观察组孕妇自然分娩知识认知优于对照组(P〈0.01);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1);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产后2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分娩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临产时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产前及产时应用拉玛泽分娩法训练能帮助孕妇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学会分娩时应对产痛的技巧,缓解孕妇临产时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减轻临产时的疼痛;产时能较好配合助产,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产时体位护理对产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临产后孕妇实施体位护理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骨盆径线正常、孕龄37~42周、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初产妇2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第一产程潜伏期通过四步触诊,B超确定胎背方向,指导孕妇取胎背对侧的侧卧位,活跃期指导孕妇取坐位、半坐位、站立位;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后取半卧位分娩(产床靠背摇高45°~60°,双足蹬于产床腿架上,产妇大腿向上极度屈曲,并紧靠腹部,小腿充分外展,指导正确运用腹压);对照组不做体位指导,取自由体位,第二产程取膀胱截石位至胎儿娩出。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阴道分娩产后2h内出血(300ml)、新生儿窒息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产时体位护理可加速产程进展,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头位难产及剖宫产,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4.
丁春娥 《现代护理》2006,12(2):107-108
目的在产程中对孕妇实施体位干预,探讨对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枕先露、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孕妇宫口开大3cm以上,尤其4~5cm时,孕妇取低坐位或蹲位待产,采取积极的体位干预。进入第二产程孕妇取头背部抬高45°的膀胱截石并髋关节屈曲外展位,宫缩时指导产妇双手抱于双下肢,使两腿紧贴两侧腹壁,充分利用骨盆空间,指导产妇正确用力,直到分娩结束。对照组取平卧位、侧卧位或自由体位,直到宫口开全,产时取膀胱截石位,不予体位指导,至分娩结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第一、二产程时间、顺产率及剖宫产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新生儿体重及阴道助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产程中对孕妇实施适当的体位干预,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加压分娩带在顺产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选取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待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首诊时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按照现行规定产程管理方式实施分娩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第二产程采用加压分娩带方式进行分娩护理。观察两组阴道顺利分娩率、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护理服务质量及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阴道顺利分娩率高于对照组(98.0% vs. 93.0%),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50.34±17.36)min vs.(62.34±21.24)min],分娩护理服务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94.58±3.15)分 vs.(90.65±2.34)分],产妇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98.0% vs. 9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于顺产妇的第二产程中应用加压分娩带,可提高分娩护理服务质量,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分娩第一产程自由体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趴的 :探讨产妇分娩第一产程采取自由体位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手术产率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 1999~ 2 0 0 0年 2 45例孕妇为观察组 ,在孕妇入产房待产的第一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 ,即卧、走、立、坐、跪、趴、蹲 ,任孕妇自由选择。同时以1998年 1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分娩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程中用药、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等。结果 :观察组总产程和产程中用药明显减少 ,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第一产程自由体位使产程中医疗干预减少 ,自然分娩率提高 ,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拉梅兹分娩呼吸法结合导乐陪伴分娩对产程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孕妇学校上课并在本院产科待产的可行经阴道自然分娩的2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孕期接受常规的宣教,观察组孕妇除常规宣教外,接受拉梅兹分娩呼吸法训练,并在产程中接受一对一导乐陪伴分娩.结果:与对照组产妇比较,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1),分娩疼痛明显减轻(P<0.01),自然分娩率提高(P<0.01),出血量明显减少(P<0.0 1).结论:拉梅兹分娩呼吸法结合导乐陪伴分娩可以帮助产妇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在延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产科收治的80例延期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缩宫素引产,研究组40例采用双球囊导管引产。比较2组宫颈成熟度、引产效果、分娩方式、分娩结局、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临产前Bishop评分高于对照组,临产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1 min、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分娩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一产程、总产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出生时体重、产妇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操作简单,引产效果好,可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临产时间和产程,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共收治100例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78%明显高于对照组48%,剖宫产和阴道手术率10%、12%明显比对照组30%、22%低( 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7.26±2.24) h、(47.41±13.27) min、(7.61±2.48) min、(8.18±2.50) h 均明显比对照组(9.86±3.12) h、(66.32±16.42)min、(9.85±3.76)min、(11.13±3.46)h短,产后2 h出血量(150±15)ml明显比对照组(200±20)ml少(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极大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爱力减痛分娩法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浙江省温岭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定期行产前检查的200例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孕妇孕期接受爱力减痛分娩法训练,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孕期及产前指导,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分娩时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疼痛程度、总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爱力减痛分娩法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减轻疼痛分娩方法,能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值得在产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