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行为疗法。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价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NS、IPROS总分、各因子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行为疗法,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阴性症状,利于患者精神状态的有效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行为的矫治效果.方法 对3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进行为期2个月的综合性康复训练.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综合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并与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IPROS、SANS各因子分减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性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心理和行为障碍,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3.
冯义萍  倪慧贤 《中国康复》2003,18(6):391-391
目的:探讨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进行行为治疗。2组于治疗前后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总分及因子分均有下降。阴性症状第4个月始有改善。结论: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并用血管活化剂盐酸丁咯地尔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02/2004-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科住院的以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33)与对照组(n=35),所有患者均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包括氯氮平(400~600mg/d)、利培酮(4~6mg/d)、奎硫平(600~1000mg/d)、奥氮平(15~25mg/d),以单一用药为原则;实验组在上述药物外还加用盐酸丁咯地尔150mg/d,静滴,治疗四五周;对照组则在使用抗精神病药外加上安慰剂(生理盐水)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量表以及副反应量表来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变,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减分率来评价临床疗效。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减分率=(基线分-第n次评分)/(基线分-18),规定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减分率≥75%为临床无症状;50%≤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减分率<75%为显好;25%≤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减分率<50%为好转;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减分率<25%为无效。结果:68例患者均完成量表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量表总分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同时治疗后实验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下降。(3组量表t=3.486,7.970,3.436,P=0.001,0.000,0.001)。②实验组临床无症状的例数和百分比为5例(15%),显效16例(48%),好转8例(24%),无效4例(12%);而对照组临床无症状的例数和百分比为1例(3%),显效10例(28%),好转16例(46%),无效8例(23%);实验组在治疗4周后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7.999,P=0.046)。③实验组副反应量表总分较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治疗后两组的副反应主要集中在三酰甘油、体质量增加、嗜睡、便秘方面;但两组之间相比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在使用抗精神病药基础上加用盐酸丁咯地尔后,通过对缺血部位的血管予以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使濒于受损或部分受损的神经元得以保存和恢复,而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抗精神病药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护理学报》2021,28(12)
目的探讨表达性写作的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于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康复活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表达性写作。干预前后2组患者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总分(42.09±5.01)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5.76±1.54)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达性写作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抑郁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影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测健康的有关因素。方法: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elf-ratedhealthmeasurementsscale,SRHM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n=210)和一般人群(n=240)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理健康子量表分,心理健康子量表分,社会健康子量表分以及自测健康量表总分低于一般人群,SRHMS各因子分及总分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显著的意义(u=-2.3841~-8.1856,P<0.05~0.001)。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组的SRHMS总分与病程、住院时间、药物剂量、SANS总分、IPROS总分、BPRS总分等成显著负相关(r=-0.250~-0.144,P<0.05~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药物剂量是影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组患者自测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理健康因子、心理健康因子以及社会健康因子均存在较严重缺陷,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7.
程亮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3):212-213,242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训练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12周的临床康复训练。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训练组训练12周末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缓解各种精神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社会交往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为期12周的社会交往技能培训。在治疗和护理前及12周后,采用大体评定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和护理12周后,大体评定量表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症状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总分、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上的得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会交往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科团体社交康复训练对于长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团体社交康复训练。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NOSIE、SSPI、IPRO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OSIE、SSPI、IPROS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团体社交训练能够改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住院生活质量,促进院内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0.
陈秀春 《护理与康复》2005,4(3):163-165
目的 探讨手工折纸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 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行为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手工折纸训练,8周为1疗程。两组用阴性症状量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结果 观察组阴性症状量表分明显降低,而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分明显提高,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 <0 . 0 5 )。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手工折纸训练是一项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效的辅助疗法,通过非语言性的训练,可恢复患者动手、动脑能力,提高社会技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跨理论模型导向的康复干预.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及3个月时,以及随访期间的康复训练依从性、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USN 综合训练,观察组在接受上述治疗同时进行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 周后进行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 指数(MBI)、USN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MBI、USN评定均有明显好转(P<0.01),且观察组3 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有效提高USN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USN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握弹力球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6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上肢功能锻炼,观察组早期采用以手握弹力球为主的阶段性护理措施,于术后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肢水肿和肩关节功能受限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以手握弹力球为主的阶段性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康复,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理情疗法在脑卒中伴心理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脑卒中伴心理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每周3次,每次30 min的理情行为治疗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焦虑、抑郁负性心理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心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则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情行为疗法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症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均按常规治疗,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4周为1个疗程。比较各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轻(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同伴教育配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除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措施外,同时配合为期3个月的家属参与同伴教育;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内科的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分别对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和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试验组ADL和肢体运动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参与同伴教育配合康复治疗,有利于老年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及健康行为的管理,是一种可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对于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进行早期干预的高危儿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接受早期感觉统合训练和常规康复,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俯卧位、仰卧位、坐位、立位AIMS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俯卧位、仰卧位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坐位、立位AI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AIMS百分位数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早期感觉统合治疗,观察组的粗大运动发育水平在俯卧位、仰卧位及总体水平上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上的进步;早期感觉统合训练对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提高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指针推拿法对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n=20)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指针推拿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使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进行精细运动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精细运动各项评分及发育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精细运动各项评分及发育商较治疗前改善显著(P<0.001);组间对照,观察组精细运动各项评分及发育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指针推拿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念行为训练联合耳穴压豆对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0—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病房住院的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正念行为训练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干预前后采用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SDS、SAS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SQI、SDS、S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行为训练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技术在脑卒中吞咽障碍伴认知异常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合并认知异常患者分为观察组18例、对照组17例,两组均予吞咽功能训练、认知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治疗。应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后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52.9%,两组比较,x2=7.884,P<0.01。结论生物反馈技术能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伴认知异常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