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风湿性心脏炎与瓣膜脱垂的相关性。【方法】用超声心动图检查 110例根据修订Jones标准(1982 )确诊为风湿热并有急性风湿性心脏炎的患者发生瓣膜脱垂的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发现二尖瓣脱垂 77例 (70 % ) ,其中前叶脱垂 5 8例 (5 3% ) ,后叶脱垂 13例 (12 % ) ,前后叶均脱垂 6例 (5 % ) ;主动脉瓣脱垂 2 3例 (2 1% ) ,其中 4例不伴二尖瓣脱垂。总的瓣膜脱垂发生率为 74% (81/110 ) ,与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 6 % (10 /15 4)比较有明显的差异 (P <0 0 1)。【结论】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是我国瓣膜脱垂 ,尤其是二尖瓣前叶脱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存在多种形式,可分为前、中、后盆腔器官脱垂,包括子宫脱垂、阴道穹窿脱垂、膀胱脱垂及直肠脱垂等多种形式,因此病因也多样化,每个病人都有多种因素参与,很少由单一因素引起。探讨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因素和机理,具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意义,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郑燃  李博  欧阳玲  张淑兰 《吉林医学》2012,33(8):1656-1659
<正>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妇女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以及阴道前后壁膨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张晓霞等回顾性分析近10年老年女性(年龄均在60岁以上)妇科住院患者368例,生殖器官脱垂患病率约为16.3%,居第2位[1]。尽管盆腔器官脱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隐性脐带脱垂及脐带脱垂对于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4例隐性脐带脱垂患儿设为研究组;将24例脐带脱垂患儿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并进行Apgar评分、围生儿的存活率及死亡率观察等。结果:研究组患儿的Apgar评分好于观察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存活率高于观察组(P<0.05),可知研究组的死亡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研究组患儿的围生儿结局明显比观察组好,对于隐性的脐带脱垂情况尽早诊断与干预,能够有效避免脐带脱垂,改善围生儿的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分娩损伤与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关系.方法:采用POP-Q分度法测量2004年9月~2004年12月46例妊娠36周及产后6周产妇的盆腔情况.结果:妊娠36周盆腔脏器脱垂中子宫脱垂为52.2%,阴道前壁脱垂为37.0%,阴道后壁脱垂为19.6%,张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entinence,SUI)为4.3%.产后6周子宫脱垂为34.8%,阴道前壁脱垂为41.3%,阴道后壁脱垂为32.6%,(stress urinary incentinence,SUI)为13.4%,SUI不同程度合并子宫脱垂与阴道前、后壁脱垂.未发现有3~4度脱垂者.结论:历经妊娠及分娩损伤过程,盆腔内组织受损伤,容易形成PO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术中、术后出血或脏器损伤发生,3例有腰骶部、臀部疼痛,术后2~3周症状缓解。4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病率6.6%(3例),术后随访24个月者35例,主观治愈率(术后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和客观治愈率(术后子宫脱垂和阴道穹窿脱垂POP-Q分期为0期)均为100%。结论:对子宫脱垂和(或)阴道顶端脱垂的患者施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矫治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7.
二尖瓣脱垂并不罕见,其诊断标准仍不统一,仅靠临床表现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我们对100例二尖瓣脱垂患者在服用消心痛前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V)检查,观察脱垂瓣膜的影像改变,以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查在二尖瓣脱垂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盆腔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盆腔器官脱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临床检查及动态MRI检查,分别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期法及HMO分度法进行脱垂程度评价,分析两种方法对盆腔器官脱垂程度的诊断一致性。结果72例患者经MRI检查检出膀胱膨出59例、子宫脱垂44例、阴道穹隆脱垂2例、肠疝36例、直肠膨出40例;经临床检查检出阴道前壁膨出55例、子宫脱垂55例、阴道穹隆脱垂2例、阴道后壁膨出38例;动态MRI及临床检查对前盆腔、中盆腔及后盆腔检测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80、0.707、0.367;MRI检查及临床检查在前、中、后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诊断上分别有18例、37例、24例诊断相符,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102、0.318、0.121。结论动态MRI在评估盆腔脱垂方面具有一定价值,与临床检查相比,MRI可能在后盆腔器官脱垂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我院近年来收治3例(6眼)泪腺脱垂的病人,经手术治疗使泪腺脱垂及眼睑异常得到矫正。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本文3例6眼,男1例,女2例,双眼基本对称。检查:双眼上睑皮肤松弛,以外侧为著,上睑外侧皮下可触及肿物、翻转上睑、暴露上方穹窿,可见外侧结膜下有分叶状脱垂的泪腺。诊断为:泪腺脱垂。手术 根据泪腺脱垂的程度及有无合并脂肪脱垂,选择泪腺复位或部分切除术。①手术切口均于重睑处做切口,并依据皮肤松弛程度酌情剪除一条皮肤,由于皮肤松弛以外侧为明显,切除一条皮肤切口上缘长于切口下缘,可在切口上缘外侧端…  相似文献   

10.
脐带脱垂与新生儿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脐带脱垂时间长短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脐带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脱垂时间长短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30例患儿脐带脱垂<10min15例,均未发生窒息及死亡事件;脐带脱垂10~30min8例,发生窒息5例(62.5%);脐带脱垂31~120min7例,死亡6例(85.71%),窒息1例。本组脐带脱垂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存活率、新生儿脐血pH值与本院同期新生儿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0.05)。结论脐带脱垂时间越长,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越高。只要早期发现,处理恰当,脐带脱垂并不增加围产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5例主动脉瓣脱垂病人和正常对照组20例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所有主动脉瓣脱垂病人临床上均有主动脉瓣返流的典型症状和体征。超声研究显示,全部病人的主动脉瓣在舒张期超过主动脉瓣环连线脱入左室流出道,结合点偏移,脱垂的瓣叶大部分星吊床样(12/15)。主动脉瓣三个瓣叶中以右冠瓣居多(7/2)。3例合并二尖瓣脱垂。正常对照组均无此现象。文章还讨论了主动脉瓣脱垂的病因及超声诊断技术。研究认为,二维超声心动图是诊断主动脉瓣脱垂最主要的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娩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7例产妇进行产后盆底肌力和阴道压力检查,根据产妇不同分娩方式随机分成阴道顺产组62例和剖宫产组35例。观察产妇盆底肌力、阴道压力、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结果:阴道顺产组盆底肌力总正常率为58.06%,剖宫产组总正常率为6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顺产组发生SUI率为19.35%,剖宫产组为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顺产组阴道压力正常率为72.58%,剖宫产组阴道压力正常率为7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顺产组发生阴道前壁脱垂率为93.55%,发生阴道后壁脱垂率为32.26%,剖宫产组发生阴道前壁脱垂率为57.14%,发生阴道后壁脱垂率为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顺产组发生子宫脱垂率为14.52%,剖宫产组发生子宫脱垂率为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于产后盆底肌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产后应尽早进行盆底功能康复锻炼,以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208例子宫脱垂手术效果,探讨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8例子宫脱落垂的手术疗效与子宫脱垂的程度、年限、年龄、术式关系。结果:I度、Ⅱ度子宫脱垂者疗效显著好于Ⅲ度子宫脱垂者(P<0.05),年龄>60岁患者疗效较<50岁患者差(P<0.05)。结论:手术治疗子宫脱垂安全有效,其疗效与子宫脱垂程度和年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下Mesh盆内筋膜修复骶骨固定术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Mesh盆内筋膜修复骶骨固定术治疗阴道穹隆脱垂伴膀胱和直肠膨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子宫脱垂和10例非子宫脱垂曾行子宫切除术后发生阴道穹隆脱垂患者进行腹腔镜下Mesh盆内筋膜修复骶骨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情况,随访手术效果,术前术后行POP-Q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0例患者平均年龄(58±10.24)岁,平均出血约(60±15.00)ml,手术操作时间:子宫脱垂组平均(148.6±17.54)min、非子宫脱垂组(121.5±16.35)min,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6-10个月,主观大、小便功能改善。术后6个月性功能正常,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Mesh盆内筋膜修复骶骨固定术是一种治疗穹隆脱垂伴有不同程度膀胱、直肠膨出的极有效术式,具有微创、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尖瓣脱垂(MVP)与急性风湿性心脏炎(ARC)的相关性。方法对108例风湿热并ARC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观察MVP的发生率。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MVP76例,发生率为70%,其中前叶脱垂57例(53%),后叶脱垂13例(12%),前后叶均脱垂6例(6%)。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1)。ARC所致MVP中74例(97%)并发二尖辫关闭不全(MI),且MVP与MI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1)。结论ARC是MVP,尤其是二尖瓣前叶脱垂的重要原因之一,而MVP是ARC所致MI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桥式缝合阴道筋膜治疗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在广饶县中医院妇产科住院手术的70例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阴式子宫切除组(35例)予以传统的阴式子宫切除术,桥式缝合阴道筋膜组(35例)采用桥式缝合阴道筋膜方法,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在临床疗效、性交疼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疼痛评分等。结果阴式子宫切除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桥式缝合阴道筋膜组[(83.1±18.4)min比(123.2±13.5)min,P<0.05],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显著长于桥式缝合阴道筋膜组[(20.4±8.4)h比(17.3±3.4)h、(3.0±1.4)d比(2.2±1.1)d,P<0.05],术中出血量、疼痛积分显著高于桥式缝合阴道筋膜组[(217.4±67.5)m L比(174.3±43.5)m L、(7.1±1.3)分比(5.2±1.4)分,P<0.05]。结论桥式缝合阴道筋膜可提高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脱垂临床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直肠周围消痔灵注射加直肠粘膜柱状结扎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 (1)直肠周围注射. (2)柱状结扎.结果 均一次治疗治愈,术后无并发症及后遗症,随访5年无复发.结论 触摸脱垂返折沟、测"同心圆" 孔大小及脱垂重演实验等对直肠脱垂的诊断、分类极为重要,也为注射疗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是以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以及慢性盆腔疼痛等为主要病症的一组妇科问题。现代社会中,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率逐步提高,并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为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虽并非致命性疾病,但会造成令人烦恼的阴道肿物膨出、局部麻木溃疡、感染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盆腔脏器脱垂  相似文献   

19.
胃黏膜脱垂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粘膜脱垂症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方法 用消化道内镜检查出胃黏膜脱垂症患者137例,并进行综合治疗.结果 137例胃黏膜脱垂症患者幽门形态圆形25例、椭圆形5例、变形(不规则或多角形)70例,幽门开闭自如者24例.关闭不良、关闭迟缓或松弛者12例.经微波治疗的全部病例总有效率100名,其中显效114例,有效23例.均为1次治疗的结果.结论 胃黏膜脱垂症患者内镜诊断可靠,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简式阴道旁修补术治疗前中盆腔缺陷(即阴道前壁脱垂合并子宫脱垂)的临床价值。 方法 前瞻观察性研究41例有临床症状的阴道前壁脱垂合并子宫脱垂的患者。41例均采取简式阴道旁修补术,术后定期随访患者的主观感觉及客观查体情况。 结果 41例手术均成功实施,平均手术时间(56.6±18.6)min,中位失血量150.0(50.0, 200.0)mL。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范围6~23个月),5例失访。3例出现复发,但2例无自觉不适。1例出现阴道疼痛。客观治愈率为91.7%,主观治愈率为94.4%。 结论 简式阴道旁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阴道前壁脱垂并子宫脱垂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