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腑在功能上主要以运化饮食、水液和排泄糟粕为主,具有“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特点。六腑病症的治疗。以通腑泄下为主。以承气类方为代表方药。根据这一理论,通腑泻下之治在临床上运用广泛。运用通腑泻下的治疗方法,对于肠梗阻、急性胆囊炎、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的治疗,疗效明显;对于胸腔积液、黄疸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肺炎,甚至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急腹症是腹腔脏器处于紧张状态或腹腔器官急性病变的总称.临床以腹痛为特征,属于中医腹痛、胁痛、关格、结胸等范畴.病理变化主要在六腑.生理上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因此病理上不通则痛,不降则逆.通腑泻下法为重要治疗法则,笔者所在外科急腹症组多年来运用此法则治疗急腹症,取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福忠认为肠梗阻应重视病因辨证,肠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为用",通里攻下是该病的治疗大法。其推崇多法联合施治,以"疏""攻""调"为主,分别治疗气滞型、气滞血瘀腑实型、气津两亏型3种证型肠梗阻。其擅长运用中药口服、中药灌肠和中药敷脐的"三联模式"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导师徐艳玲教授依据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和"六腑以通为用"理论,运用通腑之法,辨证治疗肺热咳喘症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腑泻下法用于出血性中风临证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腑泻下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在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出血性中风发病急,死亡率高,正确掌握和运用通腑泻下对此病预后、康复以及减少致残、死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通腑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腑法是运用泻下或润下作用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的一种治法,为阳明腑实证而设.阳明腑实证既是一个囊括多种病证的中医证候群,又是一个特定的病理概念.由于这些病证的病理基础均有腑实内结,这就给通腑法提供了用武之地.笔者将通腑法用于临床一些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因其起病急、病情重,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而成为临床上病死率很高的外科急腹症。以"六腑以通为用"理论为指导,遵循急性胰腺炎进展规律,分期辨证施治,运用以通里攻下为主的中医治则治法,同时结合西医微创外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主流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铁军教授首次提出"脏毒腑秽学说"以指导临床实践,认为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迁延不愈、预后再发等病因病机是"脏毒腑秽"所致.该学说认为,糟粕聚于体内,腑气不通,影响"六腑中轴"的正常运转,生成腑秽,聚而成浊化毒,变生百病,临床分为"腑气,腑浊,腑毒,脏毒"四个阶段.通过将腑秽排出体外,以"通腑除秽"作为治疗原则,并兼顾其它各系统疾病.这一独特"脏毒腑秽学说",结合现代医学"肠肝循环"和"肠道菌群"等理论,传承《内经》与《伤寒论》等精华,守正创新,体现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对中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法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深化对中医通法的认识,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同时为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概述通法的含义、起源、演变,结合胰腺的生理特性,分析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病机以及症候特点,密切联系临床,概述通法在急性胰腺炎各期的应用。结果胰腺隶属于六腑,当以通为顺,故急性胰腺炎立法施药着眼于一个"通"字,活用通法常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通法不单指通下一种,常用的活血、理气、祛湿、除积等方法都属于通法的范畴。结论急性胰腺炎为临床常见危重症,其具有"湿""热""瘀""滞"等特点,治疗当以通达为主,灵活运用"行气达郁、通腑泄下、解毒化瘀、清利湿热"等法。  相似文献   

10.
大黄为中医临床常用药物,如用量合理,配伍得当,对治疗小儿急性发热或脾胃、肺系疾病,均可取得良好疗效。大剂量攻逐为主,能通腑泻下;中剂量疏通脏腑,消积祛瘀;小剂量运脾和胃,以通为补。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胰腺炎中水肿型占多数(约80%),绝大多数病人可经内科保守治疗获得痊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水肿型胰腺炎已有了一定的经验。按中医辨证,急性胰腺炎分肝郁气滞型、脾胃湿热及实热型。按中医理论,“六腑以通为用”,急性胰腺炎时腹部胀痛,是腑气不通,常以清热通腑为治则,在方剂中佐以生大黄、芒硝类通泻药,服药后很快恢复肠蠕动,腹痛腹胀症状  相似文献   

12.
我院中医科遵循“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近年来治疗消化、泌尿系统急症病例,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上消化道出血、急性泌尿系感染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素问.五脏别论》曰:“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其病多由食积、火郁、虫积、痰浊、湿热所致。常用治法有:通腑导滞、通腑泄热、清热通淋、疏肝利胆、降逆和胃等。1.清热通腑、祛瘀止血法,常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症。病例1,男,60岁。因间歇性中上腹不适伴黑便3天后以“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素有胃疾,3天前因过度劳累复加饮酒而…  相似文献   

13.
1 胃腑以通为用 ,以降为顺 ,治当理气通降胃为六腑之一 ,主受纳、腐熟水谷 ,胃腑宜空 ,胃气宜降。因各种原因导致胃腑壅滞、胃气失降上逆 ,均可致胃脘部饱满、不思饮食、嗳气、呃逆、恶心欲吐、大便不通等。中医认为此属胃气当降不降 ,浊气与秽浊之物返逆所致。《医学传真·心腹痛》 :“夫通则不痛 ,理也。但通之之法 ,各有不同 ,调气以和血 ,调血以和气 ,通也 ;下逆者使之上行 ,中结者使之旁达 ,亦通也 ;虚者助之使通 ,寒者温之使通 ,……若必以泻下为通 ,则妄矣”。故治疗宜通降胃气 ,疏其壅塞 ,消其郁滞 ,承胃腑下降之性推陈出新 ,导引…  相似文献   

14.
<正>《金匮要略》腹满篇中共有8首方剂,其中有5首实证方(厚朴七物汤、厚朴三物汤、大柴胡汤、大承气汤、大黄附子汤),5方表里轻重缓急虽不同,但都有通腑荡实之品,有攻积导滞之功,充分体现了仲景治疗腹满实证所遵循的"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原则。对于腹满胀痛仲景特别重视脏腑气机的上下通畅,所用方药均为导滞通腑之方,虽为攻伐之剂,但只要辨证正确每每显效,尤其是对于一些消化系统的急性疾病,疗效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治疗冠心病时 ,运用中医脏腑相关学说进行辨证论治 ,取得较好疗效 ,今摘录数例以供同道参考。1 脏腑相关 腑通脏安  《素问·通评虚实论》曰 :“五脏不平 ,六腑闭之所生也。”周学海明确指出 :“五脏受邪 ,治在六腑。”所以脏实可以泻其腑 ,腑虚可以补其脏。通腑安脏也为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之一。例如肺与大肠相表里 ,大肠不通 ,可以影响肺的肃降功能。只有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正常 ,才能使血脉无阻。故“凡治病必察其下。”王某 ,男 ,6 0岁 ,农民 ,1 998年 1 0月 6日初诊。患高血压病 1 0余年 ,心律失常 5年 ,主诉心痛不舒 ,项背板滞 …  相似文献   

16.
中医理论认为:"六腑以通为用",通腑泻热法就是本着这一中医基本理论而确立的一种治疗方法,从古至今,这种治疗方法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对很多内科杂症的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医理论体系中,胆既为六腑之一,又为奇恒之腑,贮藏精气又疏泄精汁,同时又"主决断"参与调节人的情志活动.肝气郁滞,胆失疏泄;胆气虚陷,升发不及;病邪阻滞,腑气不通,都可影响胆的功能从而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胆病治疗以通利为主,但胆气虚陷又当益气升提以助疏利.  相似文献   

18.
<正> 作者根据中医“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和“痛随利减”的规律,临床运用“化瘀通腑”法,治疗急性胰腺炎273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中医辨证分为三型: ① 肝郁气滞型; ② 脾胃实热型; ③ 肝胆湿热型。  相似文献   

19.
通腑法是运用药物荡涤肠胃,通泻大便,达到排除热毒秽浊积滞,推陈致新的作用。笔者根据:“五脏以守为补,五腑以通为补”,即“六腑者转化物而不藏,以通为  相似文献   

20.
观察栝篓通腑汤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例急性肠梗阻采用中医栝篓通腑汤治疗.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2例作对照观察.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明显,治疗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减少,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结论:栝篓通腑汤治疗急性肠梗阻实用、有效的方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