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颅脑超声在新生儿获得性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 716例临床疑诊为脑损伤的新生儿行颅脑超声检查,以CT、MRI等诊断结果为标准,对超声提示颅脑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经反复颅脑超声、CT、MRI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及治疗随访超声诊断结果与最终结果相符12 633例。颅脑超声检出获得性脑损伤新生儿4885例,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2642例,脑室周围-室内出血1718例,脑室扩张及脑室积水4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颅内感染34例,脑实质出血27例。超声诊断假阳性83例,假阴性20例。结论颅脑超声对新生儿获得性脑损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超声诊断小儿颅脑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颅脑疾病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采用经前囱检查,通过探头的偏转,由前向后,由中间向两旁依次扫查,分别显示冠状面、矢状面脑结构,结合新生儿颅内常见病变情况,重点扫查几个标志性层面。主要有冠状切面扫查、矢状切面扫查。结果超声对部分新生儿颅内出血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越是靠近脑中线的出血B超优势越明显。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B超也能作出明确诊断,尤其是脑白质软化,B超明显优于CT。结论超声检查是新生儿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引起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病的最适用、最有效的诊断手段。在小儿颅内出血的诊断及出血后随访观察方面以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病的诊断方面,B超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新生儿头颅超声专用探头在新生儿颅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新生儿头颅超声专用探头对686例怀疑存在颅内病变患儿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超声检查阳性356例,其中缺氧缺血脑病186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143例,脑室积水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实质出血、脑膜炎各2例,后经CT、MRI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及治疗明确诊断350例,超声检查假阳性6例,假阴性3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超声未能检出).结论:新生儿头颅超声专用探头对新生儿颅内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7例有围产期窒息史,经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而行CT检查的患儿资料。结果:对患儿病情进行CT分度,轻度10例,中度6例,重度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4例,合并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者1例。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需熟悉解剖结构、病理生理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才能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提高对其CT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对有围产期窒息史的且有临床症状经CT检查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50例患儿进行分析。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改变为脑水肿及颅内出血。CT表现为脑实质内局限性或弥漫性低密度区及不同部位、不同形态的高密度影。(1)脑实质内局部散在低密度区,累及1~2个脑叶者17例。其中仅累及额叶者6例,额颞叶同时受累者5例,颞枕叶同时受累者6例;(2)低密度累及3个脑叶以上者18例。额颞顶叶受累者8例,其中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额顶枕叶受累者6例,其中1例合并脑实质出血。其余脑叶受累者4例;(3)弥漫性低密度灶累及大脑各叶15例。其中4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合并脑室出血。结论CT扫描是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存在高危因素新生儿274例,所有患儿均进行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检查结果。结果:与MRI检查结果相比,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室管膜下囊肿、颅内出血Ⅰ级及脉络丛囊肿检出率较高,硬脑膜及蜘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检查颅内出血Ⅱ级、Ⅲ级、Ⅳ级、缺氧缺血性脑病及脑实质内出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科作为新生儿颅脑疾病首选诊断方法,为疾病诊断,预后评估提供影像学支持。  相似文献   

7.
颅脑超声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新生儿颅脑超声专用探头对120例患儿进行检查,超声检出的PWH患儿行CT和MRI检查以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检出PIVH共30例,MRI、CT对此30例病人阳性检出数分别为30例和23例,超声对PIVH的检出高于CT.结论 新生儿颅脑超声对PIVH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颅脑超声与MRI应用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所有患儿均行颅脑超声和MRI检查,比较颅脑超声与MRI单独诊断、联合诊断的准确率。结果6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中,临床确诊脑实质出血14例、硬膜下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26例。颅脑超声诊断脑实质出血11例、硬膜下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25例。MRI诊断脑实质出血13例、硬膜下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9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16例。颅脑超声与MRI单独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超声与MRI联合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准确率高于两者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超声与MRI在诊断不同类型新生儿颅内出血中具有较高价值,两者联合诊断可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螺旋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0月至2011年12月诊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12例的临床资料及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本组11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轻度86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硬膜下血肿3例;中度21例,均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2例;重度5例,均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实质出血2例,硬膜下血肿和脑积水各1例。结论:螺旋CT检查能早期发现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水肿、颅内出血,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病情估计、疗效评估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去向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为颅脑疾病的298例新生儿应用Philips HD15彩超经前囟、后囟和侧囟检查患儿二维切面脑组织的结构及大脑动脉的分布走行、颅底的Willis环,检测并记录大脑前动脉及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结果298例新生儿颅脑彩色多普勒超声阳性270例,占90.6%,其中脑积水5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61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2例,脑实质内出血45例,脑膜炎24例。298例患儿后经CT或者核磁及临床治疗性诊断后确诊276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各种新生儿颅脑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均较高,可作为新生儿颅脑病变诊断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B超检查小儿颅内疾患已成为新生儿和婴儿的必要检查手段之一,其诊断准确率不亚于CT。本文对1848例小儿进行颅脑超声检查,308例为阳性,占16.66%。主要为缺血缺氧性脑病和颅内出血,占60.71%。并对各型脑损伤特征进行分析,本文提示此种结论对儿科医师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脑B超检查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26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了颅脑B超检查。结果 126例HIE中,轻度为42 例,中度69 例,重度15例,第一次颅脑B超显示异常者分别为57 .1%(24/42)、85. 5%(59/69)和100%(15/15),颅脑B超表现正常者28例。结论 颅脑B超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于各种围产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足月儿多见,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产科病史和生后出现神经症状。影像学检查(头颅B超,头颅CT)目的是进一步明确HIE病变的部位和范围,确定有无颅内出血和出血类型,动态系类检查对综合治疗评估预后有意义。由于该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后遗症多,因而引起了国内新生儿专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诊治的100例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入组患儿均行超声及颅脑MRI检查,对比分析单独或联合超声及颅脑MRI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疾病的确诊率。[结果]在100例颅内出血患儿中,临床确诊脑实质出血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硬膜下出血15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61例;超声诊断脑实质出血9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61例,硬膜下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确诊率为75.00%(75/100);MRI诊断脑实质出血11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47例,硬膜下出血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确诊率为83%(83/100)。单独使用超声检查诊断颅内出血的总确诊率与单独使用MRI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联合诊断颅内出血的总确诊率(97%.97/100)显著高于单独使用超声检查和单独使用MRI检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与MRI均可诊断不同类型的新生儿颅内出血,两者单独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确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疾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床旁超声对1400例新生儿(男752例、女648例;早产儿1050例、足月儿350例)在出生后3d内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并与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新生儿颅内出血患病率:1050例早产儿颅内出血166例,患病率15.81%,其中<32周的早产儿100例(60.2%)、≥32周的早产儿66例(39.8%)。350例足月儿颅内出血38例,患病率10.86%,其中<40周足月儿27例(71.1%)、≥40周11例(28.9%)。早产儿颅内出血患病率高于足月儿(χ2=5.17,P<0.05)。752例男新生儿中出血患儿113例(15.0%),648例女新生儿中出血患儿91例(14.0%),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新生儿颅内出血类型:166例颅内出血早产儿脑室出血155例(93.4%),脑实质出血11例(6.6%);38例颅内出血足月儿脑室出血35例(92.1%),脑实质出血2例(5.2%),硬膜下出血1例(2.6%)。早产儿和足月儿在出血类型和脑室出血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0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病例中,141例(69.1%)有明显异常围生史,其余63例(30.9%)无明显异常围生史。结论低胎龄早产新生儿颅内出血患病率较高,部分患儿无明显临床表现及异常围生史,应进行常规筛查。床旁超声检查能够为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并且便捷、无创、易于随访,应作为筛查、监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颅脑超声对比MRI/CT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14年10月~2017年5月临床可疑颅内出血新生儿94例,对所有可疑颅内出血的新生儿均行超声检查;同时行MRI或者CT检查,以MRI检查为主,并将颅脑超声和MRI/CT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此评价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内出血敏感性优于MRI/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CT在其它类型脑出血的检出率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中具有极为肯定的临床价值,超声能够早期筛查高危患儿的颅内出血情况,以及便捷的病情随访观察,超声检查与MRI或CT在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中可以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出生并于出生后3 d内接受床旁颅脑超声检查的新生儿805例,回顾性分析其中经超声诊断为颅内出血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05例新生儿中经颅脑超声检查共发现颅内出血105例,其中467例早产儿中发生颅内出血76例,发病率为16.3%;338例足月儿中发生颅内出血29例,发病率为8.6%;组间比较,足月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6例发生颅内出血的早产儿中,32周者47例(61.8%),≥32周者29例(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发生颅内出血的足月儿中,40周者21例(72.4%),≥40周者8例(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颅内出血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为脑室,脑实质次之,硬膜下较少见。早产儿和足月儿的出血部位、脑室出血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21,P=0.534;χ2=0.081,P=0.775)。结论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筛查新生儿早期颅内病变以及随访病变转归的首选检查手段。床旁颅脑超声方便快捷,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脑超声与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脑超声与脑电图分析青岛市儿童医院B超室潘青,王妙蝶,李宏青岛市儿童医院脑电图室宋慧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神经系统疾病。虽可根据临床症状来评估脑损伤程度,但不够精确。近来国内外均报道颅脑超声与脑电图检查能较精确地...  相似文献   

19.
足月新生儿窒息的颅脑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3例出生时有窒息的足月新生儿进行头颅CT检查,175例(90.7%)有异常发现。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患病率最高,共165例(94.3%),中度约占一半。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颅内出血66例,单纯颅内出血10例。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最多见,其次为硬膜下出血及脑实质出血。重度窒息组阳性率、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各类型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轻度窒息组。说明积极正确复苏的重要性及CT对诊断窒息后脑损伤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颅脑超声诊断对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价值,总结应用经验。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从2014年1月,开始对高危儿,进行床旁超声检测,对于高危儿,出生后1周内,进行第一次检查,确诊患儿进行动态监测,非高危患儿出现症状后检查,超声检查阳性、有症状者经CT/MRI检查,经随访确诊,最终诊断103例,纳入病例组,按照体重、胎龄选择同期未出现颅内出血正常新生儿103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超声检测。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首次颅脑超声MCA血流频谱Vs高于对照组,Vd、R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高危患儿184例,阳性预测值71.05%(81/114),阴性预测值15.71%(59/70),敏感性88.04%(81/92);21例非高危患儿未开展超声监测,但出现症状,经CT/MRI确诊;CT诊断敏感性69.23%(72/104)。结论:颅脑超声可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准确率,对早期无症状高危患儿颅内出血检出率较高,可避免不必要的CT检查,大脑MCA在脑出血诊断中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