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洪涛  张洪 《中国药师》2011,14(3):367-369
目的:制备含左羟丙哌嗪的速释及缓释微丸。方法:考察速释部分、缓释部分及两部分不同比例混合对药物释放度的影响,同时比较制剂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放行为。结果:确定的最佳包衣增重为12%,素丸与包衣微丸的最佳装囊比例为1:2。结论:速释部分对药物整体的前期释放影响较大;缓释部分对药物整体的后期释放影响较大;包衣膜的增重对缓释部分的释放度具有影响。缓释胶囊的体外释放不受介质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白蛋白制备了动脉栓塞用微球,该微球平均粒径为45±10μm,药物含量10.2%。通过渗透膜的体外释放试验中,7d 的总释药量为27%,而溶液剂6 h 的释药量达80%。动物实验表明,白蛋白微球可以栓塞末稍动脉。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丝裂霉素葡聚糖微球的制备与性质,也研究了丝裂霉素葡聚糖微球(简称(MMC-DMS)在狗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和栓塞效果。微球的平均粒径为75±19μm,MMC含量为5%。在体外实验中,药物释放速度证明微球有缓释的性质。丝裂霉素葡聚糖微球与常规丝裂霉素通过导管分别输入狗的肝动脉内进行栓塞。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表明常规丝裂霉素峰浓度比MMC-DMS大1.6倍。血管造影显示肝的外周血管显著减少。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微球嵌入肝动脉内并在栓塞部分显示结节性坏死。MMC-DMS 在临床上试用于100例患肝癌的病人,肝动脉栓塞后病人瘤块缩小,症状改善,存活期延长。这些结果提示丝裂霉素葡聚糖微球是治疗肝癌很有用的栓塞剂,将有利于增强癌症化疗效果减少全身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了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Adr-MG-ms)的制备与性质,研究了超细氧化铁粒子的合成和磁性明胶微球(MG-ms)在狗体内的栓塞效果。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由2%阿霉素(Adr)、68%明胶和30%的磁铁粒子组成,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2μm。在体外实验中,药物释放速度证明微球有缓释的性质。磁铁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10nm,磁性明胶微球与 ̄(99m)Tc标记磁性明胶微球通过导管分别输入狗的肝动脉内进行栓塞,照相和血管造影显示在未加外磁场时磁性明胶微球在左右肝叶分布几乎相等,而在1200高斯的外磁场作用下,靶部位肝左叶的微球分布是肝右叶的2.25倍,而甲状腺、脑、心脏的微球很微量,结果表明磁性明胶微球在外磁场作用下是一个很好的治疗肝癌的栓塞剂。  相似文献   

5.
肝动脉栓塞微球的动物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动脉栓塞微球是用于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新剂型。通过动脉插管即可将微球栓塞肝癌邻近的末梢动脉血管,起阻断血流和在局部缓释药物的双重作用。本文结合几年来对甲氨蝶吟(MTX),羟基喜树碱明胶微球和顺铂-乙基纤维素微球的基础研究工作,综述微球栓塞后在动物的体内过程和药效学。  相似文献   

6.
甲氨蝶呤白蛋白微球(40μm)经狗肝动脉灌注后,肝静脉药物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高水平达3h之久。而盐水剂型甲氨蝶呤肝动脉灌注后药物浓度骤降。肝组织药物浓度前者大于后者。组织形态学观察到微球栓塞在肝毛细管前小动脉,在肝小动脉以微球为中心形成血栓。甲氨蝶呤微球肝动脉灌注可能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肝动脉栓塞微球的动物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动脉栓塞微球是用于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新剂型。采用超选导管将微球注入肝动脉末梢,起阻断肝癌血供和在局部缓释药物的双重功能。本文重点介绍作者实验室研究的羟基喜树碱,甲氨蝶呤,明胶微球和顺铂乙基纤维素微球的大鼠栓塞药效学试验。结果证明该剂型对移植性肝癌治疗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肝动脉栓塞微球的动物体内行为和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肝动脉栓塞微球是用于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新剂型。通过动脉插管即可将微球栓塞至肝癌邻近的末梢动脉血管,起阻断血流和在局部缓释药物的双重作用。本文结合几年来对MTX明胶微球和顺铂-乙基纤维素微球的基础研究工作,综述微球栓塞后在动物体内的行为和药效学,并介绍了初期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 ,提高平阳霉素抑制血管瘤的作用。方法 以化学交联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均匀试验设计 ,筛选出栓塞血管瘤动脉的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 ,考察了微球的形态和粒度分布及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化学交联法制得的微球表面圆整、光滑 ,平均粒径为 83.6± 10 .5 μm ,药物平均包封率为 34.3% ;载药量为4 0 .2 % ;释药特性可用Higuichi和单指数方程描述。结论 以化学交联法制备的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粒径符合栓塞要求 ,体外具有明显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抗癌药物白蛋白微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抗癌药物对癌细胞或组织的靶向性,增强疗效,降低其全身毒副作用,以不同材料作载体的抗癌药物微球相继研制成功:不可生物降解的乙基纤维素微球,可生物降解的白蛋白微球、淀粉微球、明胶微球、聚乳酸微球,以及近年来问世的磁性微球、毫微球等。白蛋白微球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被广泛用于抗癌药靶向给药系统。 白蛋白微球最初用于动物及人的肺部扫描和循环系统研究,自1974年首次作为抗癌药物载体以来,相继用作诊断试剂及靶向给药、化学栓塞治疗的载体。1 抗癌药物动脉栓塞白蛋白微球 肿瘤动脉栓塞疗法是将抗癌药物制剂选择性注入支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阿霉素羧甲基葡聚糖微球经肝动脉栓塞后的体内动力学过程、靶向特征和微球在体内的肝动脉栓塞效果。对犬进行肝动脉栓塞实验,并与肝动脉阿霉素(ADM)溶液灌注组进行对照。用HPLC荧光检测外周静脉和组织中药物浓度。结果表明:微球组峰浓度为0.558μg/ml,溶液组为1.013μg/ml;微球组的T1/2(α),T1/2(β)和MRT分别为溶液组的2.82,3.19和1.28倍。栓塞不同部位组织中ADM浓度,微球组分别是溶液组的8.0和9.1倍。动态血管造影表明:肝内外未见侧枝循环形成,栓塞作用持久,16周后微球仍未见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12.
阿霉素明胶微球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对动脉栓塞阿霉素明胶微球 (ADM GMS)的制备工艺及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以生物降解材料明胶为载体 ,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含阿霉素的明胶微球 ,并进行家兔胃左动脉栓塞 ,分别于术后 1周至 4周内作栓塞观察。结果 :所制备的阿霉素明胶微球外形圆整 ,平均粒径为 6 2 .74μm ,载药量为2 1.78μg·mg-1,包封率为 6 7.43% ,体外释药和动物胃左动脉栓塞基本符合要求。结论 :阿霉素明胶微球有望成为临床用动脉栓塞术治疗胃癌的新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3.
微球缓释系统的突释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娜  吕竹芬 《中国药师》2010,13(3):421-423
微球制剂的药物突释现象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突释效应造成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药物,使体内的血药水平陡然升高,产生不良反应。对于靶向缓释微球而言,将导致靶部位有效药物量的减少,最终削弱微球制剂的靶向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少药物突释,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一直是药学工作者努力研究的课题。作者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综合介绍影响微球制剂释放性能的因素,为其进一步的应用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交链的甲氨蝶呤明胶微球(MTX-ms),经动物肝动脉栓塞后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和微球在体内的生物降解期限等。 肝动脉灌注MTX-ms后,外周血液中MTX血药浓度上升与下降缓慢,而灌注MTX溶液立即出现峰值并迅速下降;微球药物消除半衰期为MTX溶液的2.14倍,在16h的体内检测中,肝静脉局部的MTX-ms血药浓度始终高于MTX溶液组。 经肝动脉造影随访证实,微球属血管末梢栓塞剂,明胶微球在体内降解时间约一月。微球栓塞后对肿瘤血供的切断以及药物在局部缓释作用对肝癌治疗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局部麻醉药生物可降解缓释微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局部麻醉药生物可降解缓释聚乳酸(PLA)微球的制备、工艺、体外释放、体内评价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微球制剂的载药、释药机制,为处方设计和水溶性水分子药物微球制剂的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杨阳  高永良 《药学实践杂志》2010,28(5):369-371,382
目的 建立体内外相关性良好的盐酸噻吩诺啡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直接释药法和透析释药法测定盐酸嚷吩诺啡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噻吩诺啡缓释微球在大鼠注射部位的残留量,计算微球在体内的释药速度.通过相关性评价确定最佳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结果 透析释药法和直接释药法均可获得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结论 直接释药法和透析释药法均可用于测定盐酸噻吩诺啡微球的体外释放度.  相似文献   

17.
多柔比星海藻酸钙微球的制备及其载药、释药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多柔比星海藻酸钙微球的制备工艺及载药、释药性质。方法:考察不同处方微球的粒径、机械强度、降解等性质,筛选出最佳处方;以多柔比星为模型药物研究其对药物的承载能力及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制备的微球圆整且分散性好,粒径均匀。多柔比星海藻酸钙微球的载药量达30%以上,包封率在90%以上;在体外37℃生理氯化钠溶液中释放显示具有缓释作用。结论:该微球对多柔比星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并有较好的缓释作用,可满足临床治疗动脉栓塞需要。  相似文献   

18.
米托蒽醌肝动脉栓塞羧甲基淀粉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志荣  魏振平  王莉  廖方义 《药学学报》1998,33(10):772-777
为进一步研究栓塞微球的制备工艺、体外释药规律及药动学与药效学之间的关系,以米托蒽醌为模型药物、羧甲基淀粉钠为载体材料、对苯二甲酰氯为交联剂,经均匀设计法优化了制备空白羧甲基淀粉微球的工艺,用吸附法制备了米托蒽醌载药羧甲基淀粉微球。对载药微球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并以家兔为模型动物研究了载药微球经肝动脉栓塞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情况。结果表明:载药微球的平均算术粒径为75.71μm,含药量为13.21%,吸水膨胀率为71.94%,体外释药符合单指数模型。药动学研究表明,米托蒽醌制成微球经肝动脉栓塞给药后可延长药物驻留于靶位的时间,提示有利于肝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多孔微球作为一种药物新剂型,在药物新制剂的研发以及新剂型的改造方面应用广泛。多孔微球材料来源丰富,如天然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合成大分子聚合物等。作为一种新型缓/控释给药载体,微球具有保护药物免遭破坏、与某些细胞组织有特殊的亲和性、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降低用药量等优点,还可用于特定组织和器官的药物靶向释放等。由于多孔微球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药物可吸附在多孔微球的表面或进入孔道内部,根据机体需要被做成速释或缓释制剂而发挥药效。该文综述了几种典型的多孔微球材料研究概况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顺铂聚乳酸微球的药物释放特性及肝动脉栓塞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顺铂聚乳酸微球进行了体外药物释放和家犬肝动脉栓塞研究。该微球粒径范围为50~200μm,平均粒径为115.76±35.94μm,顺铂含量为37.16%(W/W);体外药物释放机制符合Higuchi方程;肝动脉栓塞后8h,肝组织顺铂浓度高达21.55±12.18μg/g,明显高于肝动脉灌注顺铂组:3.16±0.09μg/g(P<0.05);肝动脉栓塞组的顺铂血浓峰值、各取血点浓度及曲线下面积AUC皆低于肝动脉灌注顺铂组。可望达到提高栓塞部位的药物疗效,降低全身毒副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