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生儿败血症细菌药敏分析及治疗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抗生素敏感性及治疗对策。方法:对临床诊断败血症的新生儿,入院24h内,作血液培养,用改良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56例新生儿败血症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菌62株。出生3d内发病的16例中前3位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及葡萄球菌属;出生3d以后发病的40例中前3位是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抗生素总敏感率:环丙沙星92.4%、亚胺培南+西司他丁85.2%、万古霉素82.8%及头孢类抗生素70.4%。结论:出生3d内发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出生3d以后发病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万古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是比较敏感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韦彦成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1):171-171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致病菌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和病原菌的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可涉及各系统,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多见,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43例治愈,3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根据病史、临床特点及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抗生素敏感性及治疗对策。方法:对临床诊断败血症的新生儿,入院24h内,作血液培养,用改良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56例新生儿败血症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菌62株。出生3d内发病的16例中前3位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及葡萄菌属;出生3d以后发病的40例中前3位是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抗生素总敏感率;环丙沙星92.4%,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85.2%。万古霉素82.8%及头孢类抗生素70.4%。结论:出生3d内发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出生3d以后发病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环丙沙星,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万古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是比较敏感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并研究其耐药特征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6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对其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并从头皮静脉采血2ml,并送入实验室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及药敏试验等,对于采血前已采取抗生素治疗的患儿另外需要予以高渗血培养,并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转归情况进行记录.结果 62例患儿中14例患儿白细胞异常,11例患儿血小板异常.条件致病菌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表皮葡萄球菌,约占61.3%,而在药敏试验中条件致病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及苯唑西林较敏感.结论 早期的评估和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并采取抗生素及支持治疗,同时,需要针对药敏试验结果及患儿用药的临床表现来调整抗生素的应用,使新生儿治愈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检测、药敏学试验及治疗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该院自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9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检测、药敏试验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条件致病菌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葡萄球菌,为71.15%;药敏试验显示对红霉素、青霉素、螺旋霉素、氨苄青霉素耐药率高,对头孢噻肟钠、头孢唑啉、万古霉素、苯唑西啉钠敏感率高;经治疗后患儿治愈91例(92.86%),好转5例(5.11%),死亡2例(2.04%),总有效率为97.96%。结论针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的评估和诊断尤为重要。同时观察患儿用药的临床表现来调整抗生素的应用,而血培养药敏试验可为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依据,使治愈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6.
梅玮 《淮海医药》2012,30(3):244-245
目的了解本院日龄3 d以上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状况。方法对168例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感染途径:以皮肤、脐部、呼吸道为主。(2)临床表现:体温异常(38.1%),少哭、少吃、少动(60.1%),皮肤黄疸(66.1%)。(3)致病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4)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100%耐药,敏感药物主要有万古霉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100%耐药,对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泰能)高度敏感。结论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以皮肤、脐部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感染途径,治疗可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致病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治疗策略,为初始经验性治疗药物的选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新生儿ICU新生儿败血症患者81例临床资料,分析血菌培养及其药敏结果。结果:81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血液样本中分离出81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2株占14.81%和革兰阳性菌69株占85.1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性为100.00%,而对青霉素类、红霉素均显著耐药;在迟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61株病原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29.63%。结论:迟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检出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建议可经验性选用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有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2006年1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214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血培养菌株和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208例均为单一菌种生长,6例为两种菌种生长,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占总分离率的60.5%,余为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G群链球菌、革兰阳性短状杆菌等。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均在55%以上,敏感药物有万古霉素、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平均为55.6%,敏感药物有亚胺培南、万古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可疑败血症患儿应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根据病原菌特点和药敏结果合理地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王辉  杨波 《中国医药》2014,(3):400-402
目的 分析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和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106例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主要临床特点、致病菌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表现为反应差、体温异常、黄疸退而复现或加重、少吃、呼吸窘迫.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63.2%(67/106),排名前5位的致病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24.5%)、大肠埃希菌(16.0%)、溶血性葡萄球菌(13.2%)、金黄色葡萄球菌(7.5%)、肺炎克雷伯菌(7.5%).耐药菌占30.2%(32/106).病原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性均达100.0%;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为0~37.5%.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严峻.应重视病原菌耐药性检测,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以及血培养病原菌的构成和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回顾分析医院近4年中326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感染菌株及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度。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感染菌株革兰阳性为89%,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多,表皮葡萄球菌为首位(44.9%)。革兰阴性为11%,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33.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1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100%)。结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CNS为主要病原菌,临床应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侯瑶  殷峥 《儿科药学杂志》2012,18(11):29-32
目的:对我院诊断为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近年来儿童败血症发病的临床特点和病原学趋势以及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诊疗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思路.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住院诊断为败血症的10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血培养结果、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败血症患儿年龄分布以新生儿居多,占52.8%.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占多数,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药敏试验提示G+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对哌拉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头孢呋辛耐药.结论:本次调查中儿童败血症以新生儿居多,以G+菌的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敏感,败血症病原菌呈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院日龄7 d以上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状况.方法:对2006年4月~2007年4月住院的4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新生儿败血症分离出病原菌48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4株;革兰阴性杆菌14株.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100%耐药,敏感药物主要有万古霉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100%耐药,对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泰能)高度敏感.结论:日龄7 d以上新生儿败血症的致病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抗生素一般可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重症选用碳青霉烯类;对怀疑葡萄球菌感染、尤其是严重感染病例应首选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探析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常见药敏。方法对湖南湘潭市妇幼保健院140例新生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病原菌及病原菌的药敏。结果本组病例均予综合治疗,保暖,维持内环境稳定,全部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配合输静脉丙种球或血浆等支持治疗。治愈72例,好转50例,18例自动出院。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不易早期发现,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对于可疑败血症患儿建议应用抗生素前进行血培养,尽早明确诊断,及时选用合理有效的抗生素,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操晓莉  陈梅俐 《安徽医药》2013,17(6):1015-1016
目的了解该院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状况。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该科住院的84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及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均为单一菌种生长,其中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88.1%,革兰阳性杆菌占2.4%,革兰阴性杆菌占9.5%;革兰阳性球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其中居前3位的分别为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在90%以上,主要敏感药物有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结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感染为本院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其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普遍耐药。血培养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对指导治疗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要点。方法选取耒阳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24例败血症患儿,其中足月64例,早产60例,对其发病时间、临床表现、感染途径和实验室检查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发生败血症均在出生后1周为最高;早产儿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足患儿以皮肤和脐部为主;足月儿临床表现为体温高、纳差、黄疸,早产儿临床表现为体温波动、少哭、少动、黄疸;早期诊断以血细胞计数升高、CRP升高、血小板减少、血糖变化和临床表现为诊断要点;此病对多种抗生素存在较高的耐药性,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进行选择。结论新生儿败血症应注意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通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尽早确诊,并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患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败血症并发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小板减少与病情轻重及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对46例新生儿败血症并血小板减少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0例,女16例;7d内发病17例,7d以上发病29例;院内感染18例,社区感染28例。应用人免疫球蛋白400mg/(kg·d),连用3~5d抗感染及升血小板,有出血现象者给予血小板输注治疗,并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原发病,治疗前后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 46例患儿,其中6例有出血现象者给予血小板治疗,40例给予人免疫球蛋白及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及升血小板,治疗后随病情好转,血小板升至正常(P<0.01)。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小板随病情轻重而增减,血小板计数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判定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一个辅助标准和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合理抗感染治疗和应用人免疫球蛋白可有效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合并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等情况进行分析,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00例,时间为2012年1月~2015年12月,对这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病原菌检验结果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黄疸、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吐沫、咳嗽、拒乳/吮乳差、体温异常、反应差、呕吐、腹泻以及皮肤脓疱等,与其他症状相比,黄疸症状患儿较多(P0.05);患儿的合并症主要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脐炎、肺炎、脓疱疮、脑膜炎(化脓性)、脑病(缺氧缺血性)、小肠结肠炎(坏死性)、颅内出血;药敏结果为: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多数病原菌对万古霉素、舒巴坦、头孢菌类(第三代)、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较为敏感,对碳青霉烯类以及头孢吡肟类抗生素有着高度的敏感性;经综合治疗后,97例治愈,3例自行出院(失访)。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导致患儿出现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实施治疗的主要方法为综合治疗(抗生素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病原菌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对11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按发病机制分为早发型(占29.5%)、晚发型(占63.4%)及院内获得型(占7.1%)。以皮肤(占47.1%)、脐部(占46.3%)、呼吸道(占43.2%)为主要感染途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占75.0%),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经综合治疗大多预后良好。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据药敏实验选用合理抗生素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加强皮肤,脐部等处护理.无菌操作可减少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发病原因、时间、临床表现及治疗等相关因素。结果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早发型以经阴道生产有关,多表现为严重黄疸,易并发胆红素脑病及休克,预后较差。晚发型男性占优势,以发热为主要表现,易并发化脑,如果治疗及时预后较好。早发型与晚发型ESBLs菌感染比例近似。结论由大肠埃希菌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病情发展快,并发症严重,抗生素耐药率高,治疗较困难,治疗首选药敏试验敏感的碳青烯类抗生素如美罗培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的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准确诊断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ersaTREK美国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对新生儿败血症进行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573例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72株占30.02%,表皮葡萄球菌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肺炎克雷伯菌46株,大肠埃希菌17株等。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等严重耐药,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氨苄西林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等较敏感、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结论早期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明确诊断,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