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987年,海军在东海公海,使用DDC-SDC饱和潜水设备系统,成功地进行了我国首次海上氦氧饱和-巡回潜水实潜作业。结合任务完成了一系列饱和潜水医学保障的研究。8名海军潜水员分成两批,任DDC中80m深度下,呼吸氦氧混合气,分别连续生活工作72及30h。每天又借SDC下潜到100m海底,出钟进行巡回潜水作业,共9钟次18人次,有效地进行了多种特定劳动作业。最后经89h饱和减压,潜水员全部平安返回常压,未发生任何潜水疾病。在饱和潜水各阶段,分别监测了一系列生物医学指标;在国内首次全程监测了动态心电图,获得了宝贵的资料。现场实潜验证了事先制定的饱和潜水医学保障方案,证明切实可行。这一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结束了多年来氦氧饱和潜水技术停留在模拟实验阶段的历史,海军在海上实潜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积累的经验将为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向深海进军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氦氧饱和潜水是高压暴露长时间作业中工作效率最高的一种水下作业技术[1]。在现代隧道工程、盾构机维护以及其他的隧道施工、深海石油钻探以及海军的特种作业中广泛应用。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该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饱和潜水中,潜水员长时间居住在密闭的高压舱室环境内,高压舱室环境参数的精确控制对保障饱和潜水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饱和潜水心理干预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饱和潜水是援潜救生等潜水保障任务的重要手段,是诸多潜水方式中作业效力较高的一种潜水方式。此种潜水方式需要有配套的潜水设备以及完善的技术条件作支撑,同时对潜水员和医学保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饱和潜水一般适用于大深度潜水作业,不仅要求潜水员有精湛的潜水技术,更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我部于2010年9月在某海域组织了模拟实战条件下60 m饱和潜水训练。  相似文献   

4.
自携式潜水装具是一套脱离水面、直接支持潜水员的、自给自足的单人水下生命支持装置.应用自携式潜水装具执行轻潜水作业任务,必须由身心健康、训练有素、能在水下自由游泳及独立执行潜水技术任务的潜水员[1]携可靠的潜水装具来完成.为了提高我海军轻潜水作业能力,海军某部组织了自携式潜水装具的潜水训练,笔者为此次训练提供了医学保障,保证了训练人员的安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潜水作业是援潜救生、海洋开发工作不可缺少的水下技术,随着潜水深度的加深,水下作业时间的延长,水中作业效率在不断降低,为了提高潜水作业效率,完成水下复杂的作业任务,通常采取饱和潜水技术[1-2],在进行饱和潜水实验前,除要求饱和潜水设备处于完全备便状态和具有严格可靠的医学保障技术外,各种气体的准备对于完成该次饱和潜水实验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4名海军潜水员在DDC内1.0MPa氦氧饱和条件下暴露72h,此间他们分批经SDC到海底巡潜,最大深度到达112m。饱和潜水期间,DDC内氧分压控制在40kPa,氮分压低于136kPa,氦分压为925kPa,二氧化碳分压小于10kPa。SDC内氧分压为45kPa,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lkPa以内。巡潜时,潜水员呼吸氧分压为110kPa的氦氧混合气。减压采用适当修正后的英国饱和潜水减压表中有关方案完成。在潜水现场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未发生高压神经综合征、减压病、氧中毒及其他潜水疾病;除晕船外,潜水员生理状况和主观感觉良好,顺利完成了各项水下操作任务。  相似文献   

7.
潜水部队是我海军的重要技术兵种之一,军事潜水急难险重,潜水员的水下作业安全至关重要。潜水军医担负着潜水作业医学保障的重任,各国海军都十分重视潜水军医的培养和管理。我军拥有庞大的潜水员队伍,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潜水军医保障作业安全^[1]。然而,我军在潜水军医的培养和任职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高气压是潜水员和其他高气压作业人员经常接触的特殊环境。近年来,在我国进行饱和潜水研究工作中,有人报告潜水员在模拟饱和潜水期间有食欲减退。为了确实弄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大深度饱和潜水对潜水员的心理影响。方法:分别用症状自评量表法和行为学测试、脑功能ERP(event related potiential)测试方法调查了8名参加140m饱和-166m巡回潜水的潜水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在饱和潜水中,潜水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焦虑、恐惧、抑郁等3个方面明显低于我国青年常模。但潜水前后进行的行为学测试和脑功能ERP测试结果基本正常。结论:大深度饱和潜水可以短暂性引起潜水员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海洋开发和海军的不断发展,对海上潜水作业能力及援潜救生保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提高我海军大深度氦氧常规潜水作业能力,海军某部组织了海上氦氧常规潜水训练,笔者为此次训练提供了医学保障,保证了潜水员的安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完善兼职潜水员着69-3型潜水装具轻潜水训练的实施与医学保障.方法 36名兼职潜水员先理论后实践、由浅入深地进行潜水训练.在人员选拔、潜水训练、海上实作中进行医学保障.结果 潜水训练顺利完成,未出现氧中毒、气压伤、溺水等潜水疾病,兼职潜水员心理素质较好.结论 科学合理的施训方法和有效的医学保障是完成兼职潜水员轻潜...  相似文献   

12.
80m氦氧饱和—100m巡潜作业是我国饱和潜水技术由实验室模拟试验进入海上作业的首次实践。本文通过对潜水员氦氧饱和潜水前后诸项内分泌指标测定,发现GH、LH/FSH、F、17-OHCS、17-KS均较潜水前显著增高。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机体对水下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特别是静水压、高气压下各种气体分压及环境低温等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应激性反应,进而说明潜水员进入高压环境后出现的心率减慢、心律紊乱和ST-T段的可逆性改变亦是上述应激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动态心电图观察了8名潜水员在80m氦氮饱和—100m巡回潜水过程中心电的变化,发现24h平均心率有明显改变,心率降低在饱和停留及减压阶段分别为15.5%及19.7%,减压结束后心率立刻回升,并发现心率的降低与氧分压增加密切相关,故强调高压氧为引起心动过缓的主要原因。8名潜水员出现室上性心律紊乱,5名潜水员出现室性心律紊乱。心律紊乱的出现率较潜水前略为增高,且均为偶发性或孤立性早搏。6名潜水员在潜水作业全过程,反复出现短暂的缺血型ST-T改变,潜水后第二天的12导联常规心电图全部正常。讨论认为此ST-T改变可能系高气压、高分压氧、噪音及狭窄的密闭环境等应激因子综合影响所造成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改革潜水军医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训练办法,提高潜水医学保障能力。方法:教学中增加基本潜水技术、加压舱安全管理和使用、潜水员心理学、高气压环境下患者的护理技能、潜水疾病治疗和高压氧临床治疗等训练内容。结果:学员可在短期继续教育训练中掌握基本潜水技术,了解潜水员心理学及常用心理疏导办法,掌握潜水疾病患者的护理和治疗。结论:在潜水军医继续教育中增加潜水技术、加压舱使用管理、潜水员心理学、高气压治疗临床实习等教学内容,可增强受训人员的潜水医学保障能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5.
1994年7月,我们在某海区进行了援潜作业训练,海区水深20m,海底泥质,当时气温35℃,海水流速0.2~0.5m/s,风浪3~4级。4名潜水员着十二螺栓通风式重潜水装具下潜,水下工作时间每人平均2h;6名潜艇艇员着2-8型脱险潜水服,经鱼雷发射管水下脱险成功。在医学保障方面所见:协助输  相似文献   

16.
高气压暴露时,高静水压、高分压氧、高密度的呼吸气体会对人类心脏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收集32名潜水员和40名陆勤人员的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饱和潜水对潜水员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空气潜水作业受氧中毒、氮麻醉等因素影响,水下作业深度受到限制,通常有效作业深度控制在60m左右。超过60 m的大量潜水任务,如援潜救生、水下勘察、水下工程、海洋开发、打捞沉船以及科学研究等,通常使用氦氧潜水来完成。氦氧潜水作为现代潜水的一种重要手段,因为受下潜深度大、减压时间长、水下条件复杂等因素影响,对医学保障要求较高,因此对医务保障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以往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氦氧潜水医学保障经验。本文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部队进行的几次大深度氦氧潜水训练的医学保障工作,提出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载人潜水实验是科研潜水的重要内容,集科学研究的创新性与潜水活动本身的危险性于一体,工作内容的高风险决定了其对潜水医学保障的要求更高,内容和程序也更为复杂。其中,潜水员的选拔与训练,加、减压方案的选择,潜水员医学监护以及潜  相似文献   

19.
航海医学     
航海医学卢海航海医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进展,一年来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潜水、高气压医学海军医学研究所报道了在350m模拟氦氧饱和潜水中人体生理功能变化的研究,较系统地监测了在饱和潜水的不同阶段潜水员的中枢神经-心理运动、肺通气、心血管、免疫、消化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开式潜水钟(又称湿式潜水钟)可以增加潜水员的安全感,提高潜水员的水下作业效率,减轻潜水员的劳动强度,是潜水行业最常使用的潜水设备之一^[1]。笔者研制了开式潜水钟上配置水下摄像及通信系统,实现了作业潜水员与水面潜水监督之间面对面交流,有利于作业任务的完成和作业安全性的提高,减少了潜水员潜水减压病的发生怛^[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